杨瑗
- 作品数:67 被引量:145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Scientific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the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 Scholars, State Education Ministry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不良结局聚集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家系基本核心启动子/前C区热点突变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了解HBV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及前C(PreC)区突变在不良结局家族聚集性HBV感染家系中不同疾病进展阶段的分布特点。方法共纳入39个不良结局家族聚集性HBV感染家系,利用PCR及直接测序法对慢性HBV携带者53例,CHB患者56例,肝硬化患者43例和肝细胞癌(HCC)患者28例进行基因分型及BCP/PreC序列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在HCC患者中,A1762T/G1764A、C1766T、T1768A、A1846T、G1899A突变发生率分别为64.29%、25.00%、25.00%、28.57%和17.86%,显著高于慢性HBV携带者的37.74%、1.89%、0、7.55%和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186、8.885、14.503、4.859、4.603,均P〈0.05);其中C1766T、T1768A突变在HCC患者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CHB患者的8.93%和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938、6.868,均P〈0.05)。A1762T/G1764A在C基因型中的突变发生率(59.12%)显著高于B基因型(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18,P〈0.05);A1752V、C1799G突变发生率在B基因型分别为90.32%和96。77%,显著高于C基因型的4、38%和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值分别为110.409、142.825,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慢性HBV携带者比较,高龄、男性、ALT、AsT、HBVDNA〉1×10^4IU/mL、A1762T/G1764A、G1896A、C1766T、T1768A、G1899A、A1846T突变与HCC独立相关。与非HCC比较,高龄、男性、ALT、AST、G1896A、C1766T、T1768A、A1846T突变与HCC独立相关。结论A1762T/G1764A、C1766T、T1768A、A1846T、G1899A突变与不良结局家族聚集性HBV感染家系的疾病进展相关,主要与HCC进展相关;A1762T/G1764A、A1752V、C1799G突变在C基因到与B慕因型中存在苹异。
- 杨瑗金李杜丹何英利刘锦锋王静王科马晓华李倩闫志弋锐田陈天艳赵英仁
- 关键词:家族聚集病毒突变
- 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人肝细胞中与丙型肝炎病毒F蛋白结合蛋白2结合蛋白的编码基因
-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Ⅲ技术进行筛选与克隆丙型肝炎病毒(HCV)F蛋白结合蛋白2的结合蛋白基因,了解其可能存在的调节功能线索。方法 HCVFBP2是以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出能与HCV F 蛋白发生结合的蛋白,这种结合在体外...
- 黄燕萍成军王琳杨瑗白桂芹杨倩刘敏蔺淑梅刘妍张树林
- 文献传递
- 预后营养指数对预测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感染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并发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220例ACLF患者,根据病程中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合并感染有关的影响因素。再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法(ROC)评估PNI对于ACLF合并感染的预测价值。计量资料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或Pearson χ^(2)检验进行分析;Pearso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肝衰竭合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腹水、肝肾综合征、PNI评分、白蛋白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20例ACLF患者病因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有158例(71.82%),住院期间感染发生率为69.09%(152/220);常见感染部位为腹腔感染(57.07%)和肺部感染(29.29%)。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NI与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MELD-Na)呈负相关(r=-0.150,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PNI评分(OR=0.916,95%CI:0.865~0.970)、腹水(OR=4.243,95%CI:2.237~8.047)、肝肾综合征(OR=4.082,95%CI:1.106~15.067)是ACLF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ROC结果显示PNI曲线下面积(0.648)高于MELD-Na评分的曲线下面积(0.610,P<0.05);PNI联合腹水、肝肾综合征合并症时,预测感染风险效能升高。当PNI≤40.625时,对患者合并感染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2%和41.2%。结论低PNI评分与ACLF合并感染有密切关系,PNI对ACLF合并感染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 王亚敏刘瑜珊李娟张巧李娟任丹凤闫涛涛张国妤任丹凤刘锦锋任丹凤朱丽何英利
- 关键词:肝衰竭预后营养指数
- 聚集性感染家族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研究HBV血清标志物及HBVDNA在聚集性感染家族内的流行模式.方法:以2002/2005在我院感染科就诊的来自偏远山区的HBsAg阳性者为先证者,询问其家族史,筛选具有3代或以上遗传信息的家系.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对这家系中所有的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血样.用ELISA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用Real-TimePCR定量检测HBVDNA.结果:共收集27个家系237人;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HBVDNA的总体阳性率分别为45.6%,5.9%,26.7%,11.8%,62.9%,28.3%;在HBV聚集性感染家族中,男性的HBsAg,HBeAg,HBVDN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HBsAg及HBVDNA相对年龄成双峰分布,主要集中在18岁和45岁.结论:在聚集性感染家族中,HBV的流行病学资料有其自身特点;家族聚集性感染者符合慢性HBV感染的自然病程,多为婴幼儿期感染所致,可能与宿主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 何英利赵英仁高珩张树林杨瑗陈芸茹刘锦峰
- 关键词:家族聚集性疾病易感性
- 乙肝病毒感染对胰腺癌患者根治术后肝转移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感染对胰腺癌患者根治术后肝转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胰腺癌根治术的15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比较各临床病理因素分组胰腺癌术后无肝转移生存率、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获得影响胰腺癌患者根治术后肝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HBV和N-HBV2组患者胰腺癌术后无肝转移生存率。结果:156例接受胰腺癌根治术患者,其中男105例(67.3%),女51例(32.7%),平均年龄为(53.8±10.9)岁,胰腺癌根治术后1年、2年、3年肝转移发生率分别为33.5%、48.9%和56.3%,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T分期、血管神经侵犯、HBV感染以及HBV-DNA为影响胰腺癌患者根治术后肝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中TNM/T_(2)+T_(3)分期胰腺癌术后肝转移的风险是TNM/T分期的4.654倍(HR:4.654,95%CI:3.876~5.432,P=0.000),伴有血管神经侵犯患者胰腺癌术后肝转移的风险是无血管神经侵犯的4.215倍(HR:4.215,95%CI:3.245~5.125,P=0.011),HBV感染患者胰腺癌术后肝转移的风险是非HBV感染患者的2.817倍(HR:2.817,95%CI:2.135~3.568,P=0.026),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N-HBV组胰腺癌术后1年、2年、3年的无肝转移生存率明显高于HBV组(73.6%、57.4%、43.1%vs.61.5%、38.4%、30.4%,P<0.05)。结论:胰腺癌术后肝转移与TNM/T分期、肿瘤血管神经侵犯及伴有HBV感染密切相关。
- 李清峰高晓霞杨瑗
- 关键词:HBV感染胰腺癌肝转移
- 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NS4ATP2蛋白反式调节基因
- 目的对新基因NS4ATP2转染肝癌细胞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探索该基因表达对肝细胞基因表达的调节机制及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技术,分析我们课题组通过抑制消减杂交(SSH)技术筛选...
- 杨瑗成军赵英仁黄燕萍刘妍
- 文献传递
- 微课程在感染病学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被引量:4
- 2017年
- 感染病学临床实习教学由具有教师资质的临床医师完成。临床医师带教的时间碎片化、办公场所流动性大,与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时间完整、教学地点相对固定相矛盾。微课程具有随时随地进行教学的特点,课题组在感染病学教学中应用微课程,成功解决了这一矛盾。本文探讨传统医学教育的局限性,提出应用微课程的必要性及必然性,并针对感染病学特点提出微课程设计策略,构建一套完整的感染病学微课程教学体系,这对其他学科教学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 何英利高珩刘锦锋杨瑗陈天艳赵英仁
- 关键词:感染病学
- RFH-NPT与NRS-2002在肝硬化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比较皇家自由医院-营养优先次序工具(RFH-NPT )与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肝硬化患者营养风险评估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肝硬化住院患者213例,进行一般信息登记与访谈、人体测量、生化学检查,并对每位患者采用 RFH-NPT 与 NRS-2002工具进行营养风险评分。结果:RFH-NPT 、NRS-2002分别筛选出62.91%(134/213)、53.05%(113/213)的肝硬化患者存在营养风险;RFH-NPT 对肝硬化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出率显著高于 NRS-2002(χ^2=4.249,P=0.039)。营养风险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加重而随之升高,在 Child C 级患者中,RFH-NPT 对营养风险的筛出率(88.46%,69/78)高于 NRS-2002(67.95%,53/78)(χ^2=9.628,P =0.002)。结论:RFH-NPT 在肝硬化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筛选中优于 NRS-2002。
- 杨瑗吴宇超齐晓丽赵英仁
- 关键词:肝硬化
- 精氨琥珀酸裂解酶上调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启动子Ⅰ的研究
- 2005年
- 目的 了解精氨琥珀酸裂解酶 (ASL)与乙型肝炎病毒 (HBV)表面抗原启动子 Ⅰ (SpⅠ )的关系 ,研究精氨琥珀酸裂解酶与SPI在HBV致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精氨琥珀酸裂解酶编码基因。以T A克隆法 ,将ASL基因片段连入载体pGEM T。将获得的质粒pGEM T ASL ,与报告质粒pcDNA3 .1(-)分别用KpnI和XhoI双酶切后构建ASL表达载体pcDNA3 .1(-) ASL ,将重组表达载体pcDNA3 .1(-) ASL和pCAT3 SpⅠ瞬时转染HepG2细胞 ,同时转染pCAT3 basic入HepG2细胞 ,作为阴性对照 ,48h后收获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细胞中报告基因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CAT)的表达活性 ,以了解ASL对SpI转录活性的调节作用。结果 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 ASL经过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正确。在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 ASL和pCAT3 SpI共转染的HepG2细胞中 ,CAT表达活性是CAT3空载体的 3 .3倍 ,是pCAT3 SpⅠ的1.45倍。结论 精氨琥珀酸裂解酶可以上调SpⅠ启动子的活性 ,促进表面抗原基因的表达。
- 杨瑗洪源成军赵英仁
- 关键词:裂解酶琥珀酸上调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启动子表达活性
- 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XTP6基因转染细胞差异表达基因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 (HBV)X蛋白 (HBxAg)反式激活基因XTP6的表达对肝母细胞瘤系HepG2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进一步阐明XTP6蛋白可能的分子生物学功能。方法 设计并合成XTP6基因序列特异性的引物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扩增XTP6基因片段 ,以常规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将获得的XTP6编码基因片段克隆到TA载体中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 ,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 XTP6。以脂质体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 ,提取mRNA ,逆转录为cDNA ,与转染空表达载体pcDNA3 .1(-)的HepG2细胞进行cDNA芯片分析。结果 构建的表达载体经过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的DNA序列测定 ,证实准确无误。提取高质量的mRNA ,逆转录为cDNA ,进行cDNA芯片分析。在 115 2个基因表达谱的筛选中 ,发现 2 1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 ,18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 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成功筛选了XTP6转染细胞后差异表达基因 ,为进一步阐明XTP6蛋白可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依据。
- 纪冬成军郭江杨瑗董菁王建军刘妍
- 关键词:差异表达基因基因转染细胞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CDNA芯片PCDN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