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虎

作品数:55 被引量:197H指数:8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化学工程
  • 7篇建筑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冶金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11篇微晶
  • 11篇微晶玻璃
  • 9篇衍生燃料
  • 9篇垃圾
  • 9篇垃圾衍生燃料
  • 8篇燃烧
  • 8篇高炉
  • 7篇减水
  • 7篇减水剂
  • 6篇高炉熔渣
  • 6篇RDF
  • 5篇熔融
  • 5篇水泥
  • 5篇结合剂
  • 5篇分解炉
  • 4篇陶瓷
  • 4篇炉渣
  • 4篇经验公式
  • 4篇分析天平
  • 4篇高炉渣

机构

  • 54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郑州英莱机电...
  • 1篇宝山钢铁股份...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材建设有限...
  • 1篇秦皇岛玻璃工...

作者

  • 54篇杨虎
  • 37篇谢峻林
  • 37篇何峰
  • 19篇梅书霞
  • 19篇刘小青
  • 14篇施江
  • 10篇金明芳
  • 7篇张文涛
  • 7篇谭洪波
  • 7篇马保国
  • 5篇方德
  • 4篇邹斌
  • 4篇颜伏伍
  • 4篇胡杰
  • 4篇王攀
  • 2篇姜洪舟
  • 2篇彭辅明
  • 2篇侯献军
  • 2篇张兵
  • 2篇代柱端

传媒

  • 8篇武汉理工大学...
  • 3篇硅酸盐通报
  • 3篇建材世界
  • 3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人工晶体学报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山东化工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公路
  • 1篇混凝土
  • 1篇玻璃
  • 1篇济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硅酸盐学...

年份

  • 4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8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羧酸减水剂在水泥和泥土表面的吸附行为被引量:46
2012年
采用有机碳测定仪研究了水泥、泥土和水体系中聚羧酸减水剂吸附量与吸附时间、减水剂浓度、体系温度的关系。同时,对减水剂吸附模型和吸附热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聚羧酸减水剂在水泥、泥土颗粒表面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水泥和泥土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量随时间延长不断增加,最后达到平衡,同时,泥土比水泥对减水剂的吸附量要大,泥土的掺入量为0.5%就会大大降低水泥净浆的流动度;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基本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水泥和泥土对减水剂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7mg/g和10.1mg/g;水泥和泥土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量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其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
马保国杨虎谭洪波何超付浩兵
关键词:聚羧酸减水剂水泥泥土
RDF与煤粉混合燃烧特性及动力学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为了研究RDF掺混入煤粉内进行燃烧时对煤粉产生的影响,利用热重分析,采用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对RDF与煤粉混合试样的燃烧特性及其反应动力学参数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RDF在煤粉中的掺混比例的增大,燃烧反应的进行过程中热能与气氛条件的分配比煤粉单独燃烧更加合理;在400~550℃与650~750℃范围之间,RDF的掺入对于煤粉的燃烧反应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550~650℃之间则起抑制作用;通过精确的动力学计算以及合理的RDF与煤粉协同作用分析可知,当RDF在煤粉中的掺混比例为50%时,RDF对煤粉燃烧促进作用最佳,且能保证较高的燃料替代率。
施江谢峻林梅书霞杨虎
关键词:RDF煤粉混合燃烧
含泥量对减水剂性能的影响规律被引量:37
2012年
选取木钠、萘系以及聚羧酸系减水剂,利用XRD、SEM等测试手段,通过对水泥净浆流动性、凝结时间和强度等宏观性能的研究,分别比较粗集料中的含泥量对其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泥土的掺入缩短了含有3种减水剂的水泥净浆的初凝和终凝的时间,且随着含泥量(0%~8%)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初始流动度和1 h流动度随着含泥量的增加而减小。其中,泥土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影响最为明显;含泥量在较小范围之内(w<2%),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净浆试块的7 d强度。
马保国严敏谭洪波杨虎
关键词:含泥量净浆减水剂
不同助燃空气减少量下浮法玻璃熔窑梯度燃烧减排NO_(x)的数值模拟
2021年
为了减少玻璃熔窑在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NO_(x),针对一燃重油的空气助燃浮法玻璃熔窑建立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保证助燃气体总氧量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减少助燃空气用量并补充等量氧气的方式来进行全氧助燃梯度燃烧,对助燃空气量分别减量6%和8%时的两种工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空气减少量由6%提高至8%时,一方面,火焰空间的总热通量和玻璃液面热通量相对更高,分别提高了0.86%和0.63%;另一方面,CO的生成量更多,且因N_(2)的减少量更多,最终使得火焰空间中NO_(x)的生成量更低,其中小炉出口处NO_(x)排放量降低了3.64%。
梅书霞何峰王志敏金明芳杨虎范云飞谢峻林
关键词:数值模拟
熔融法转炉钢渣微晶玻璃的结构与性能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利用转炉钢渣制备出高性能的微晶玻璃,可有效提高其附加值,同时具有环保效益。本文以转炉钢渣为主要原料,通过组分设计,改变其掺入量,制备出了相应的基础玻璃与微晶玻璃。并通过XRD、DSC、FTIR、SEM以及抗折强度、密度、表面硬度等进行表征,获得了如下结果:转炉钢渣的掺量在45wt%~55wt%之间变化时,均可以制备出微晶玻璃。随着CaO/SiO_2的增加,有利于促进玻璃析晶,与此同时,会促进在架状结构的霞石晶相中析出聚粒状的二次晶相普通辉石。普通辉石晶相的析出不利于抗折强度的增长,但对密度和硬度均有所提高。当钢渣掺量为50wt%时,微晶玻璃的最高抗折强度为198.89 MPa,显微硬度为772 MPa,密度为2.86 g/cm^3。
罗智宏何峰张文涛王立格刘小青方德杨虎谢峻林
关键词:转炉钢渣微晶玻璃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工程设计训练的改革与实践被引量:2
2020年
"工程设计训练"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方向的实训课程。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参与工程设计的能力。针对不同材料制备过程中的热工设备及相应工艺条件,进行热工设备的设计计算与结构图绘制。通过本课程设计,初步掌握材料生产过程中热工设备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对学生进行基本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表达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工程设计素养。通过在设计过程中对经济、环境、法律、安全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对企业和行业相关方针政策的了解,培养学生工程意识。
何峰谢峻林文进姜洪舟杨虎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工程设计
一种直接利用熔融高炉渣的斑纹微晶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接利用熔融高炉渣的斑纹微晶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其原料按质量份数计包括:高炉渣熔体为55~75份,辅料熔体25~45份;辅料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石英砂8.5~19.5份,石灰石0.5~5.5份,纯碱1~5份...
何峰张文涛杨虎刘小青谢峻林
文献传递
Al/Si比对SiO_2-Al_2O_3-MgO系玻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SiO_2-Al_2O_3-MgO系玻璃因具备强度大、弹性模量高等优异性能而用作高模量玻璃纤维的制备。采用熔融冷却法制备了不同Al/Si比的SiO_2-Al_2O_3-MgO系基础玻璃,并研究了玻璃的结构和性能。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玻璃网络结构由铝氧四面体[AlO_4]和硅氧四面体[SiO_4]相互连接而成。随着Al/Si比的增加,[AlO_4]含量保持不变,[AlO_6]含量逐渐增加。DSC分析表明,本系统玻璃的玻璃转变点T_g、成核温度T_x均随Al/Si比的增大而提高,玻璃的析晶倾向变强烈。热膨胀分析表明玻璃的热膨胀系数随Al/Si比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物理及机械性能测试结果如下:随Al/Si比的增大,密度、弹性模量均随之不断增大;而弯曲强度和维氏硬度则是持续降低。
叶时迁何峰陈剑杨虎刘小青谢峻林
关键词:玻璃结构玻璃性能
高炉熔渣微晶玻璃的结构与性能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高温熔渣具有大量显热与渣体。采用熔融法制备微晶玻璃可以更好地利用其热和渣,达到高效利用的目的。通过高温条件下混熔的方式制备性能稳定的基础玻璃。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确定基础玻璃的热处理工艺制度。结合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分析(XRD)、场发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FE-SEM)对微晶玻璃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基础玻璃中氟含量的增加,有利于促进微晶玻璃成核和晶体长大,降低微晶玻璃的形核结晶温度。在低温热处理得到微晶玻璃的主晶相为萤石,高温热处理得到的微晶玻璃析出了霞石和萤石两个微晶相。高炉渣微晶玻璃中,微晶相的出现可有效提高微晶玻璃的力学性能,试样的显微硬度最高可达585.68MPa,抗折强度最高可达126.21 MPa。
梅书霞裴可鹏何峰刘小青方德杨虎谢峻林
关键词:微晶玻璃熔融法高炉熔渣力学性能
垃圾衍生燃料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文中综述了垃圾衍生燃料(简称RDF)分类、应用、制备及研究进展。垃圾衍生燃料按照美国材料与实验协会(ASTM)的分类标准可分为7类;主要应用于供暖供热及干燥、发电工程、水泥行业;制备方法包括散装RDF制备工艺、干燥挤压成型RDF制备工艺和化学处理的RDF制备工艺;研究主要方向有热解特性和燃烧特性研究等。
谢峻林杨虎何峰梅书霞金明芳
关键词:RDF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