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兆洲

作品数:35 被引量:267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4篇化学工程
  • 4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3篇中药
  • 12篇红外
  • 11篇近红外
  • 8篇近红外光
  • 8篇近红外光谱
  • 8篇光谱
  • 8篇红外光
  • 8篇红外光谱
  • 6篇偏最小二乘
  • 5篇NIR
  • 4篇清开灵
  • 3篇银花
  • 3篇生物标记
  • 3篇生物标记物
  • 3篇偏最小二乘回...
  • 3篇清开灵注射剂
  • 3篇清热
  • 3篇注射剂
  • 3篇总苷
  • 3篇最小二乘

机构

  • 32篇北京中医药大...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教育部
  • 2篇北京市卫生局
  • 2篇河南中医药大...
  • 2篇北京市中药科...
  • 2篇北京康仁堂药...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江苏康缘药业...
  • 1篇中国食品药品...
  • 1篇中药制药过程...
  • 1篇广东药科大学

作者

  • 35篇林兆洲
  • 23篇乔延江
  • 19篇史新元
  • 11篇徐冰
  • 8篇吴志生
  • 7篇詹雪艳
  • 4篇陶欧
  • 4篇袁瑞娟
  • 3篇闫永红
  • 3篇杜敏
  • 3篇赵娜
  • 3篇隋丞琳
  • 3篇高晓燕
  • 3篇赵丽莹
  • 3篇孙杨
  • 2篇马群
  • 2篇郭明星
  • 2篇顾海鸥
  • 2篇刘瑞新
  • 2篇张璐

传媒

  • 5篇中国中药杂志
  • 4篇世界科学技术...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世界中医药
  • 1篇分析化学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成药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2013年“...
  • 1篇第五届全国中...
  • 1篇甘肃省第十三...
  • 1篇“好医生杯”...
  • 1篇世界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5
  • 6篇2014
  • 8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0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中草药电子鼻智能鉴别分类器的优化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将机器学习方法引入到电子鼻系统,应用于分类器的优化中,建立一种准确、快捷的中草药智能鉴别手段。方法:以菊科常用八味药材为载体,基于电子鼻建立中药气味特征指纹图谱,联合Best First搜索策略加Cfs Subset Eval评估策略的BC属性筛选法,并结合径向基函数、随机森林等建立分类器。采用十折交叉验证法、外部测试集验证法,展开对智能鉴别系统性能的预测与评估。结果:在传感器数量从12缩减为5的情况下,所建立的分类器仍保持原有正判率(100%),此方案简便、准确;并实现了中草药电子鼻智能鉴别系统的建立。结论:本研究首次呈现了BC属性筛选法对中草药电子鼻智能鉴别系统中分类器的优化;可望为中药智能鉴别提供一种快速、可靠而有效的分析方法。
徐东陶欧林兆洲米文娟赵丽莹拱健婷李阳闫永红
关键词:电子鼻中草药分类器
光程对清开灵注射液中黄芩苷近红外定量模型的影响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讨光程变化对清开灵注射液中黄芩苷近红外定量模型的影响。方法:以清开灵注射液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6mm和8 mm 2个不同光程下的近红外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建立黄芩苷定量模型,比较不同光程及光谱预处理方式对黄芩苷定量模型性能的影响。结果:在2个光程下,采用原始光谱所建模型最优,且6 mm光程优于8 mm光程。PLS模型对校正集的预测结果为RC=0.989,RMSEC=0.16;对验证集的预测结果为RP=0.993,RMSEP=0.12,RPD=7.65。结论:光程变化对基于近红外光谱的黄芩苷定量模型存在影响,选择适合于待测组分的光程能够更有效地实现定量检测。
杜敏吴志生林兆洲隋丞琳史新元乔延江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清开灵注射液黄芩苷
样本数据重复性对NIR校正模型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样本数据重复采集对所构建近红外(NIR)定量校正模型稳健性的影响,初步阐释该影响产生的原因。方法:以银黄液为研究载体,采集样本的近红外光谱,并以高效液相测定值为参考值,采用偏最小二乘算法建立黄芩苷定量校正模型,对潜变量因子累积贡献曲线进行深入探讨,在潜变量空间阐述重复采样对所建立的定量校正模型的影响。结果:在对重复采集光谱平均后,以最优光谱预处理方法建立的定量预测模型达到理想预测结果(RMSECV=1.824)。该模型潜变量因子累计贡献率曲线下的面积,明显大于其他光谱建模方式,即所得的模型更加稳健。结论:多次测量取平均能够显著提高模型的预测性能,使所得的模型更加稳健。
隋丞琳吴志生林兆洲徐冰杜敏史新元乔延江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偏最小二乘法
模型传递在金银花多批醇沉过程中的应用
一、引言中药原药材质量波动较大使得常规校正模型的性能难以在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本研究以金银花醇沉过程为载体,选择模型更新(Model Updating)、i-PLS和SPLS(Stacked PartialLeast Sq...
林兆洲徐冰史新元乔延江
文献传递
中药混合过程终点在线判定方法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混合过程是制剂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固体制剂质量的均一性和稳定性。随着《工业过程分析技术指南》的发布,在线分析技术在混合过程应用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但对混合终点在线判断算法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该研究以移动块标准偏差法为原型,建立适于在线应用的混合终点判断方法——递增窗口移动块标准偏差,并将其用于中药配方颗粒混合过程终点的判断。通过在线学习调整窗口大小,将混合过程物料状态的变化实时体现在标准差的计算过程中。在3种不同中药饮片提取物和辅料糊精混合过程的应用中表明,与传统的移动块标准偏差法相比,基于递增窗口移动块标准偏差法计算得到的窗口尺寸变化可以更为清晰地反映混合过程物料状态变异,适于在线应用。
林兆洲杨婵徐冰史新元张志强付静乔延江
一种基于数据集距离评价样本集划分质量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集距离评价样本集划分质量的方法,该方法可克服常规基于误差分析有量化、难评价的缺陷,紧紧抓住训练集和测试集需相互独立且来自同一分布这一基本假设,通过对样本间距离矩阵的分解,估计样本集的均值和方差,计...
林兆洲王大仟张金霞关竹君姜迪
文献传递
中药生产过程质量分析与控制技术及平台
乔延江解素花史新元顾海鸥马群李志猛徐冰迟玉明吴志生卢建秋杜菁高晓燕艾路詹雪艳林兆洲
该项目属于中药质量控制研究领域。中药制剂质量可控性差已成为制约中药产业发展的瓶颈。设计符合中药生产过程特点、从中药原料、生产过程、过程中间体到成品的在线质量分析与控制技术体系,对于确保药品质量在各工艺环节间的稳定传递、减...
关键词:
关键词:中药制剂原料药
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方法的适应性研究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评价8种相似度方法,研究各相似度方法的适应性,为相似度方法的应用提供指导。方法以土茯苓药材色谱指纹图谱峰面积数据为载体,以峰数弹性、峰比例同态性和峰面积同态性为指标,比较了8种相似度方法,分析多种相似度方法在药材真伪鉴别、同一品种药材的分类评价和中药制剂质量稳定性评价3个中药质量评价层面中的适应性。结果数量相似度仅对小峰增减响应灵敏,可用于药材的品种鉴别;夹角余弦、相关系数和组合相似度仅对峰比例差异响应灵敏,适合药材品种鉴别和原料药峰比例稳定性的初步评价;基于相似系统理论的多种程度相似度对峰比例差异和峰面积差异同时响应,能定量地衡量色谱峰峰面积的差异和对应成分配比的稳定性,适合中药制剂质量稳定性的精细评价。结论数量相似度可用于中药材品种的初步鉴别,共有峰夹角余弦和相关系数相似度适合药材的品种鉴别,所有峰夹角余弦和组合相似度适合原料药峰比例稳定性的初步评价,基于相似系统理论的多种程度相似度适用于中药制剂质量稳定性的精细评价。
詹雪艳林兆洲段天璇李磊乔延江
关键词:色谱指纹图谱适应性
校正集样本选择方法对于积雪草总苷中积雪草苷近红外定量模型的影响
积雪草总苷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算法建立积雪草苷含量的近红外定量模型.本研究以近红外定量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健性评价指标研究常规选择法、KS法和SPXY法三种校正集样本选择方法对近红外定量模型的影响...
詹雪艳赵娜林兆洲袁瑞娟孙杨乔延江
关键词:积雪草苷中药化学近红外光谱偏最小二乘回归
基于电子眼技术的中药川贝母真伪及规格的快速辨识研究被引量:46
2020年
中药饮片质量关乎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保证中药饮片质量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现有的传统人工鉴别和现代仪器检测在准确率和时效性方面各有优缺,如何对中药饮片质量进行快速准确地辨识成为当下备受瞩目的问题,该文旨在探究电子眼技术在中药质量快速辨识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收集80批川贝母待测样品,首先进行传统经验辨识(M1)和现代药典检测(M2);再利用电子眼采集其光学数据并借助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适宜的辨识模型(M3),分别建立判别分析(DA)、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PCA-DA)4种真伪及商品规格辨识模型。经留一法交互验证真伪辨识模型准确率分别为82.5%,90.0%,96.2%,93.8%;商品规格辨识模型准确率分别为89.3%,96.0%,90.7%,97.3%,模型判别良好,真伪辨识以PLS-DA为最终辨识模型、商品规格以PCA-DA为最终辨识模型,其准确率与M1无显著性差异,判别时间远较M2短(P<0.01)。因此电子眼技术可用于川贝母质量快速辨识。
刘瑞新郝小佳张慧杰张璐张璐林兆洲罗崇念林兆洲王艳丽冯文豪姚静王艳丽
关键词:电子眼川贝母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