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枫
- 作品数:4 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站式”复合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临床及造影中期随访结果:附42例造影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通过临床和冠脉造影评价"一站式"复合技术旁路的中期通畅率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0.10~2011.12共42例接受"一站式"复合技术治疗患者随访观察,所有患者均免于主要心脏或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or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发生的生存率,同时行冠脉造影确认患者左内乳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ar tery LIMA)旁路及非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LAD)靶血管药物支架通畅率。男37例,女5例,年龄64.3±9.6岁,平均随访时间18±8.9个月。结果 42例患者均无MACCE。患者心功能Ⅰ级19例,Ⅱ级23例。冠脉造影结果显示:LIMA旁路42支,狭窄1支,闭塞1支,通畅率95.2%(40/42)。药物支架植入靶血管52支,再狭窄5支。LIMA旁路闭塞后LAD再次支架植入1支,原支架再狭窄再次植入支架病变冠脉2支,再次支架植入治疗冠脉新发病变3支。非LAD病变冠脉通畅率82.7%(43/52)。结论 "一站式"复合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术后18个月的LIMA-LAD旁路和非LAD靶血管的药物支架具有较高的通畅率,提示一站式复合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术后1年通畅率及临床疗效优于文献报道的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的通畅率,其长期效果需要进一步随访。
- 史艺胡盛寿郑哲高润霖徐波王巍熊辉柳枫夏然张晶
- 关键词:复合手术冠状动脉造影通畅率
- 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死亡风险评分系统的建立与对比研究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建立一种适合评估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院内死亡率的手术风险评分系统,通过与常用评分系统对比,评估该评分系统的预测效果。方法:收集阜外医院自2012年至2017年接受CABG的1 976例术前心力衰竭[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以3:1的比例随机分为2组:建模组(n=1 479)用于建立模型,验证组(n=497)用于检测模型的可用性。应用Logistic回归的统计学方法建立新的评分系统(PGLANCE)。评价PGLANCE对心力衰竭患者行CABG术院内死亡率的预测效果,应用Homser-Lemeshow(HL)拟合优度检验考察PGLANCE校准度,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PGLANCE的区分度,并与EuroSCORE、EuroSCOREⅡ及SinoSCORE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观察死亡率与预测死亡率95%可信区间的差异,评估不同系统对于心力衰竭患者行CABG院内死亡率的预测功能。结果:本模型确定了包含性别、既往心脏手术史、血肌酐值、术前LVEF值、术前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等患者相关因素和是否合并瓣膜手术、是否同期行主动脉手术等手术相关因素。PGLANCE对心力衰竭患者行CABG死亡率表现出较好的预测效果:HL拟合优度检验为P=0.311,AUC=0.847,效果优于EuroSCORE与SinoSCORE,与EuroSCOREⅡ效果相似。在验证组中,仅PGLANCE预测死亡率95%可信区间包含实际观察值,明显优于其他三种评分系统。结论:PGLANCE是建立在中国最新心力衰竭患者CABG临床数据基础上的风险评分系统,预测中国心力衰竭患者的院内死亡率优于EuroSCORE、EuroSCORE II及SinoSCORE。
- 林宏远侯剑峰唐汉韡陈凯郭少先柳枫王立清孙寒松郑哲胡盛寿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力衰竭
- 心脏外科术后累及胸骨的深部切口感染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8
- 2014年
- 目的 分析心脏外科胸骨正中切口术后发生累及胸骨的深部切口感染的病种分布、发病率、危险因素、治疗经验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29 574例经胸骨正中切口行心脏手术的年龄大于17岁的成人患者,共有139例(0.47%)患者发生累及胸骨的深部切口感染.其中男性患者111例(79.9%),女性患者28例(20.1%);平均年龄(61±11)岁,平均体重(74±14)kg.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91例,占同期同类手术的0.88%(91/10 341,下同),CABG合并瓣膜或室壁瘤切除等其他心脏手术(联合CABG)15例(0.70%,15/2 143),单纯瓣膜置换或成形术24例(0.21%,24/11 429),大血管手术3例(0.15%,3/2 002),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手术6例(0.19%,6/3 158).患者确诊后即开放原手术切口,纱条换药引流,同时经静脉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待伤口创面清洁、肉芽新鲜后入手术室行清创术,手术方式首选保留胸骨的清创手术,对于探查发现胸骨坏死严重或者清创手术失败后需要行二次清创手术的患者,行胸大肌肌瓣或腹直肌肌瓣转移术.结果 痊愈出院112例(80.6%),其中有15例(10.8%)患者需要在院内接受两次以上清创手术.住院死亡13例(9.3%).另有14例(10.1%)需要转往专科医院继续治疗.其他并发症包括全身感染13例、严重瓣周漏3例、清创手术中发生心脏破裂出血4例、清创术后CABG旁路血管出血1例.平均住院时间(39±30)d.结论 心脏外科术后累及胸骨的深部切口感染是一种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在治疗上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尽早发现并确诊、彻底引流,尽早行清创手术,避免感染范围扩大所导致的其他严重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林野熊辉王小啓郭宏伟柳枫高永顺
- 关键词:外科伤口感染胸骨心脏外科手术
- 应用象鼻技术治疗主动脉疾病的疗效及随访观察被引量:13
- 2002年
- 目的 :观察及评价象鼻技术治疗主动脉疾病的近期及中期疗效。方法 :1997年 12月至 2 0 0 2年 1月在全麻、深低温停循环加选择性脑灌注下行象鼻技术治疗主动脉疾病患者 2 6例。术后半年随访 18例。术后 1~ 3年间随访 19例。结果 :住院期间死亡 2例 ,脊髓并发症 2例。随访时死亡 1例 ,脑出血与脑梗塞各 1例。 2例行Ⅱ期胸主动脉置换及部分腹主动脉置换术。 1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论 :象鼻技术是一种治疗广泛主动脉疾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大多数患者恢复良好 ,不需行Ⅱ期手术。
- 柳枫孙立忠常谦朱俊明刘永民钱向阳
- 关键词:象鼻技术置换术主动脉疾病疗效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