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梅志刚

作品数:23 被引量:4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江豚
  • 5篇种群
  • 5篇长江
  • 4篇鄱阳湖
  • 3篇栖息
  • 3篇穿戴
  • 2篇动物
  • 2篇水溶
  • 2篇水生动物
  • 2篇通信组件
  • 2篇透水
  • 2篇透水性
  • 2篇栖息地
  • 2篇迁地
  • 2篇迁地保护
  • 2篇迁徙
  • 2篇种群数量
  • 2篇组件
  • 2篇物种
  • 2篇习性

机构

  • 23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广西科学院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南昌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湖南省水产科...
  • 1篇湖北省水产科...
  • 1篇江西省水产科...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水利部中国科...
  • 1篇安庆师范大学
  • 1篇陕西省水产研...

作者

  • 23篇梅志刚
  • 17篇王丁
  • 17篇王克雄
  • 8篇郑劲松
  • 7篇郝玉江
  • 2篇王志陶
  • 1篇吴金明
  • 1篇何绪刚
  • 1篇傅义龙
  • 1篇周运涛
  • 1篇张辉
  • 1篇王剑伟
  • 1篇倪朝辉
  • 1篇刘绍平
  • 1篇李松海
  • 1篇段辛斌
  • 1篇熊美华
  • 1篇朱滨
  • 1篇杨文波
  • 1篇梁志强

传媒

  • 6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人与生物圈
  • 1篇生命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淡水渔业
  • 1篇水产学报
  • 1篇生物资源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年份

  • 6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中游贝氏繁殖生物学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2016年4-12月在监利长江何王庙故道采集591尾样本,对长江中游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性比、初次性成熟大小、繁殖季节、产卵类型、产卵群体组成及繁殖力等繁殖生物学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贝氏总体雌雄性比1.44∶1,与1∶1存在极显著性差异;繁殖期间雌雄比2.5∶1,非繁殖季节雌雄比为0.91∶1。繁殖群体年龄结构为1-3龄,以1龄补充群体为主,属于第Ⅱ类型。初次性成熟体长:SL♀50=8.08 cm,SL♂50=8.47 cm,最小观测性成熟个体分别为:雌性7.5 cm,体重6.65 g,1龄;雄性8.2 cm,体重8.13 g,1龄。根据成熟系数变化和性腺发育期观察,推测其繁殖季节为4-6月,可能延至7月份。贝氏绝对繁殖力为1 703~9 601粒/尾,平均为(5 876.6±1 837.8)粒/尾,与体重、性腺重均呈线性关系,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相对繁殖力(FW)为204.7~406.5粒/g,平均(322.3±49.7)粒/g,与成熟系数呈幂函数相关;相对繁殖力(FL)为212.0~827.6粒/cm,平均(552.4±136.1)粒/cm,与体重幂函数相关。
余文娟沈建忠龚江李乾李春盛王克雄梅志刚
关键词:繁殖生物学长江中游
保住长江江豚的半壁江山——450头 鄱阳湖原地保护
2014年
目前长江干流和洞庭湖中的长江江豚处境危急,特别是洞庭湖中的种群可能最先走向野外灭绝.与这两处水域不同,根据2005~2012年的连续监测,鄱阳湖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虽然在不同年度及季度之间有一些变动,但总体上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约为450头.这是十分有趣的现象,为何独独鄱阳湖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能够在过去8年维持相对稳定呢?其实,这还是与鄱阳湖保持相对较好的水域生态环境相关.我们认为,鄱阳湖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的稳定与鄱阳湖“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自然生态水文节律、统一集中的渔政管理机制及相对干流和洞庭湖区较低的人类活动强度直接相关.
梅志刚
关键词:鄱阳湖种群数量人类活动强度洞庭湖区长江干流
安庆长江江豚保护区江段河漫滩生境演变被引量:1
2022年
河漫滩是众多水生生物的关键生境,其衰退是长江生物多样性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安庆长江江豚保护区位于鄱阳湖和长江干流交汇区下游,江湖复合的水文情势形成了众多沙洲和沿岸浅滩,是长江干流河漫滩最丰富的江段,也是长江干流江豚高密度分布区之一。本研究采用遥感影像解译,分析了2000—2017年安庆保护区江段河漫滩的面积及农业活动的变化。结果显示保护区江段河漫滩总面积为61.81 km^(2)(SD:16.3 km^(2)),其在2000至2017年间没有显著变化。2017年,河漫滩上的农田面积为19.70 km^(2)(SD:10.84 km^(2)),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整体上,各水域(10 km尺度)的农田面积与河漫滩面积呈现显著正相关,且拥有较大河漫滩的江段还面临日益加剧的农业活动压力。相比2006年,安庆保护区江豚种群仍然呈现下降趋势,显著增强的农业活动对河漫滩造成的扰动和质量衰退可能是多重影响因素之一。我们建议加强对保护区人类活动的管控,尤其需要重点关注河漫滩保存较好而农业活动快速上升的区域。
韩祎王致维胡淼范飞陈懋王克雄王丁梅志刚
关键词:河漫滩农业开发
长江生态考核指标: 基于被动声学监测的长江江豚数量被引量:5
2021年
长江是复杂的生态系统,但是随着长江生态环境的持续变化,尤其是人类扰动所致的变化,长江中的几种极其重要的大型物种先后因此而走向“灭绝”,或“极可能灭绝”,或“极度濒危”,因此在现阶段有必要以现存于长江中的大型物种的生存状况为核心,建立一项新的生态考核指标,以综合表征长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为“十年禁捕”和《长江保护法》的顺利实施提供科技支持。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洞庭湖、鄱阳湖,是长江中极可能仅存的大型水生哺乳动物,多年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已成为长江“明星”物种。长江江豚种群分布和数量的变化与长江生态环境和鱼类资源的变化密切相关,具有综合表征生态环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的基本属性。在复杂的水下声环境中,长江江豚的声纳信号具有独特的时频特征,具有较强的可监测性和可量化特征,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长江江豚的被动声学监测、实时识别和群体估算。同时,在自然水域对长江江豚进行被动声学监测是一项方便和高效的工作。在沿江和沿湖设置一些样地水域,布置水下声学仪器,开展长期被动声学监测,不但可以掌握长江江豚的分布规律、群体规模及其变化,而且可以为定量分析样地水域生态环境质量和鱼类等水生生物的丰度提供可信的依据,继而可以为定量评价所监测水域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及水生生物扰动提供长期数据支撑。因此,基于被动声学监测的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可作为一项重要的生态考核指标,用于定量评价长江生态环境质量和水生生物多样性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并用于考核相关保护工作的落实情况和实际的保护效果。
王克雄王志陶梅志刚郑劲松郝玉江韩祎段鹏翔陈宇维杨依宁邱建松范飞邓晓君王丁
关键词:生态环境质量鱼类资源
鄱阳湖长江江豚的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及发展预测被引量:1
2023年
为了科学评估鄱阳湖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的遗传多样性并预测其发展趋势,研究基于124头活体长江江豚的血液样本及42头搁浅死亡长江江豚的组织样本,利用微卫星遗传标记对该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评估,并利用BottleSim软件对该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模拟预测。研究结果显示,鄱阳湖长江江豚种群10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5.80、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653、期望杂合度(He)为0.664,表现出中等程度的核DNA遗传多样性;在剔除死亡个体后,平均等位基因数下降至5.50,并且死亡个体在3个微卫星位点上具有3个稀有等位基因,表明非正常死亡将导致鄱阳湖种群遗传多样性下降。此外,模拟结果表明,如果保持当前有效种群(Ne=62)和雌雄性比(0.87:1),鄱阳湖长江江豚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将快速下降;而要实现100年内保存90%以上遗传多样性的目标,则其有效种群至少需要200头或者实际种群数量超过1000头。研究结果对于鄱阳湖长江江豚种群及整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王仁勇陈敏敏万晓玲唐斌郝玉江梅志刚梅志刚王克雄王丁王克雄
关键词:鄱阳湖微卫星
江西水域枯水期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和分布特征
2023年
研究于2021年11—12月,设置12条考察路线,采用同步目视考察法,对包含长江干流江西段、鄱阳湖和赣江下游的江西水域长江江豚数量和分布开展了考察,结合历史资料,探讨了该水域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和分布规律及江湖迁徙关系。结果显示, 11月考察观测到长江江豚217群次、454头次, 12月考察观测到长江江豚236群次、569头次,受水位和天气等环境条件影响,两次考查观察到的长江江豚数量差异显著(t=–2.23, P<0.05)。11月和12月江豚分布规律基本一致:长江江西段,江豚主要分布在湖口石钟山-彭泽三号洲水域;鄱阳湖适宜水深范围水域都有长江江豚分布,其中吴城望湖亭-渚溪河口、都昌船厂-黄金咀-三山-瓢山水域是江豚高密度分布区;赣江下游,长江江豚分布在扬子洲渔业村附近水域。两次考察目击率分别为1.00和1.08次/km,均高于往年调查结果,由此推测,鄱阳湖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可能有所增长。鄱阳湖通江水道蛤蟆石-石钟山水域,两次考察分别仅发现3头和2头长江江豚,推测调查期间长江江豚在长江干流和鄱阳湖之间的迁移行为较少,未来需进一步管控江湖迁移水域的人类活动,促进江湖迁移。吴城望湖亭-渚溪河口为枯水期鄱阳湖江豚的主要分布水域,建议加强对该水域船只的航行管控,降低航运影响,提升鄱阳湖长江江豚保护效果。
阙江龙饶榕城杨英闵佳玲田镇余智杰余进祥戴银根梅志刚
关键词:种群数量鄱阳湖
首例长江江豚的野化及行为适应性研究
2023年
长江江豚的迁地保护目前已取得初步成功,野化放归是迁地保护的最后一环,也是实现迁地保护目标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于2021年4月将来自天鹅洲故道迁地保护区的2头雄性长江江豚转移至与长江干流环境相似的老湾故道,尝试开展野化训练,探究其行为和发声的适应过程,评估其巡游、捕食和发声等行为能否适应较恶劣的环境,为将来规模化的野化,甚至放归自然栖息地提供技术支撑。经过为期1年的野化训练和持续监测,结果表明,老湾故道鱼类密度显著低于天鹅洲故道,丰水期鱼体密度分布不均,上游较中下游高。江豚在上游的每日平均停留时间显著高于中下游, 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与鱼群的密度分布有显著相关性。在进入故道的前2月,江豚顺流巡游所需时间逐渐增加达到峰值,随后降低并趋于稳定。在船舶噪声适应性训练中,江豚的平均呼吸间隔在存在船只干扰时显著降低,随着干扰次数的增加,逐渐恢复至无干扰时的水平。由此认为, 2头江豚对老湾故道的低鱼类资源密度、季节性变化的流速环境及人工施加的船只噪声干扰有良好的适应性,具备放归长江的条件。这是首次实施完全自然环境中江豚的野化训练,将为规模化的野化放归提供技术支撑,促进江豚自然种群的恢复。
邱建松孙晓冬王丁郝玉江郝玉江李威伦郑劲松邓晓君毛峻峰曾强江华炎邓在贵龚成徐春永王克雄梅志刚
关键词:长江适应性放归迁地保护
一种可用于江豚的可穿戴载具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江豚的可穿戴载具,包括本体和浮力组件,所述本体呈两端开放的筒形,侧面设置两个鳍孔;所述本体背部设置有浮力组件固定部,所述浮力组件固定在所述浮力组件固定部中;所述本体的背部设置通信组件固定部;所述可穿戴...
梅志刚王克雄陈思甜陈懋黄杰王丁
文献传递
一个物种的命运与长江的兴衰--白暨豚和长江江豚的故事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拥有丰富的水生生物,被称作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尤其特殊的是在长江中生活着两种鲸类动物,即白鱀豚(Lipotes vexillifer)和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
王丁郝玉江王克雄郑劲松梅志刚
关键词:白暨豚
北部湾涠洲岛海域栖息布氏鲸种群的物种鉴定
2023年
布氏鲸(Bryde’s whale)是广泛分布于温带和热带海域的一类中等体型须鲸,通常认为存在小布氏鲸(Balaenoptera edeni edeni)和布氏鲸(B.e.brydei)两个亚种。然而,有研究表明它们应该被划分为两个独立物种,即近岸小型布氏鲸(B.edeni)和远洋大型布氏鲸(B.brydei)。由于两者外部形态极其相似,并且存在同域分布现象,很难基于外观进行准确的物种鉴定。近年来,广西北部湾涠洲岛海域出现一个稳定的布氏鲸栖息种群,但目前尚不清楚属于哪种布氏鲸。研究采集了涠洲岛布氏鲸种群中两个体的粪便样品,从其中一份样品成功提取基因组DNA,并基于线粒体Cyt b和COΙ基因序列开展物种鉴定和遗传分析,鉴定结果为小布氏鲸。此外,还鉴定出涠洲岛海域同年死亡的一头须鲸也为小布氏鲸。据此推测涠洲岛水域栖息的布氏鲸种群可能是小布氏鲸。研究首次基于粪便样品,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成功开展了活体布氏鲸的物种鉴定。这种基于非损伤采样的物种鉴定方法值得进一步优化并推广应用。
何瑞琳陈默张瑶瑶梅志刚范飞王丁王丁
关键词:物种鉴定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