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洪
- 作品数:109 被引量:1,789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AA3型连续流动分析仪与钒钼黄比色法测定玉米植株全磷含量之比较被引量:20
- 2015年
- 选择69个玉米秸秆和籽粒样品,经浓H2SO4和H2O2消煮后,用连续流动分析仪与钒钼黄比色法分别测定消煮液中磷含量,对2种方法检测数据之间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利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植株样品消煮液中磷含量的可行性。t检验表明:2种方法测定植株全磷含量相比无明显差异。测定结果之间呈显著线性相关系,回归直线方程为Y(连续流动分析仪-P)=0.927X(钒钼黄比色法-P)-0.002,相关系数r=0.985(n=69,P〈0.01)。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9.3%~103.8%之间,对4个样品消煮液中磷浓度分别重复测定10次,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连续流动分析仪分析速度快,消耗试剂少,推荐用于大批量玉米植株样品H2SO4-H2O2消煮液中磷含量分析。
- 刘云霞温云杰黄金莉李桂花柴晓汪洪
- 关键词:连续流动分析仪
- 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锌对玉米生长、养分吸收、生理特性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 中国北方土壤水分十分亏缺,缺锌也非常普遍,对二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甚少.该文(土娄)土为供试土壤,以玉米为供试作物,通过盆栽试验,结合生理生化分析和电子显微镜观察,探讨不同水分供应下锌对玉米生长、水分生理特征(叶水势、叶...
- 汪洪
- 关键词:锌养分吸收锌形态
- 不同磷供应水平下小麦根系形态及根际过程的变化特征被引量:58
- 2012年
- 以石麦15和衡观35两个品种小麦为试验材料,应用根袋栽培方式,研究了不同施磷量对小麦根系形态和根际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磷量P2O50.1 g/kg相比,高量供磷(P2O50.3 g/kg)条件下石麦15地上部生物量和磷累积量增加幅度大于衡观35;但不施磷处理衡观35地上部生物量降低幅度小于石麦15,磷含量和累积量高于石麦15,衡观35耐低磷能力较强。土壤供磷不足时,衡观35总根长中直径≤0.16 mm细根所占比例高于石麦15,根系平均直径较小;而高磷供应下,石麦15根系中直径≤0.16 mm细根长度较长,在总根长中所占比例较高。总根长和直径≤0.16 mm的细根长度与植株地上部磷累积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总根长越长尤其是细根越多,有利于促进植株对磷的吸收。与非根际土壤相比,高磷供应下根际土壤有机磷含量增加,微生物量磷含量降低;而供磷不足时根际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较高,有机磷含量较低。与施磷量P2O5 0.1 g/kg相比,高量供磷下根际土壤pH值升高、碱性磷酸酶活性下降,不施磷处理根际土壤pH值降低。本研究表明,供磷不足时,小麦根系形态和根际过程均发生适应性变化,而高量供磷条件下,小麦植株根系形态的改变因品种而异。
- 陈磊王盛锋刘荣乐汪洪
- 关键词:磷小麦根系形态根际
- 盐酸提取的土壤无机磷酸盐中氧同位素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磷酸盐中的P—O键在自然条件下稳定。磷酸盐中最重和最轻氧同位素(^(18)O和^(16)O)的比值,即δ^(18)O-P,可以表征生态系统中磷的转化。由盐酸提取的土壤无机磷(HCl-Pi)难以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但在根系分泌物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可转化为有效形态。建立δ^(18)O-P测定方法可以为示踪土壤中HCl-Pi的循环、转化过程提供基础。【方法】本文选择潮土和黑土长期定位试验中NK(不施磷肥)、NPK(施用无机磷肥)、NPKM(施用无机磷肥+粪肥)、NPKS(NPK+秸秆还田)4个施肥处理土样,按照土壤磷化学分级方法逐级浸提,收集1 mol/L HCl浸提液,通过磷钼酸铵沉淀、磷酸铵镁沉淀等过程分离纯化其中磷酸盐,获得磷酸银沉淀,利用元素分析仪稳定性同位素比例质谱仪测定氧同位素组成δ^(18)O-P值。【结果】磷酸盐经过分离纯化沉淀3个关键过程,回收率均达到92%以上,损失较少,未出现氧同位素分馏。X射线衍射仪和氧含量测定表明,实验获取磷酸银样品纯度较高。潮土与黑土各处理中HCl-Pi的δ^(18)O-P值分别为17.21‰和17.90‰(NK)、17.25‰和17.61‰(NPK)、17.62‰和17.87‰(NPKM)、17.95‰和17.70‰(NPKS),4个施肥处理之间土壤δ^(18)O-P值无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建立盐酸提取土壤磷酸盐中氧同位素分析测定方法,可为农田土壤中磷的循环转化及其溯源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 温云杰宋书会张金尧刘荣乐汪洪
- 关键词:土壤磷
- 以盒维数法分形分析水稻根系形态特征及初探其与锌吸收积累的关系被引量:30
- 2008年
- 利用特定根盒装土,培养4个水稻品种(MADHUKAR、IR8192-200、IR26、IR8192-31)植株,用钉板法结合透明塑料膜固定获得近似原位根系样品,扫描得到根系的二维平面图像,以分形理论为基础,利用盒维数法结合根系图像分形分析程序计算根系构型的分形维数和分形丰度,比较各品种根系的形态特征,并对分形参数、根系长度和植株锌含量间的相关关系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根系分形维数和分形丰度以MADHUKAR最大,IR8192-200最小,说明MADHUKAR根系分支多,在土壤中拓展体积大。分形维数、分形丰度与根系总长度之间均呈明显正相关,而且根系总长度与分形丰度相关系数高于与分形维数的相关系数。分形维数和分形丰度与植株地上部干重、单位Zn浓度所产出的地上部生物量、地上部Zn吸收总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地上部Zn浓度呈负相关。水稻根系形态和构型的变化影响植株生长,影响植株Zn吸收积累及体内Zn的利用效率。盒维数法分形分析模型可用于研究水稻根系形态和构型,为其提供新方法。
- 汪洪金继运山内章
- 关键词:分形根系水稻锌
- 铁、镁、锌营养胁迫对植物体内活性氧代谢影响机制
- 活性氧是植物体内常见的一类自由基,对植物有很强的伤害。本文总结了铁、镁、锌元素胁迫下植物体内活性氧代谢机制。铁对于催化植物体内的Haber-Weiss反应产生活性氧具有重要作用。镁诱导植物体内活性氧代谢失调与光氧化有密切...
- 汪洪金继运周卫
- 关键词:铁镁
- 文献传递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有机肥料中磺胺甲噻二唑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 2024年
- 依据《有机肥料中19种兽药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 40462—2021)对有机肥料中磺胺甲噻二唑(SMT)的残留量进行测定,对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不确定度来源包括标准溶液配制、样品制备、测量重复性、回收率及仪器等分量。相对标准不确定度计算结果表明标准曲线拟合、标准物质纯度和标准曲线配制是影响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应在实际试验过程中加以重点关注与控制。在95%置信水平下,取扩展因子k=2,待测肥料样品中最终结果表示为:X(SMT)=(189.82±20.12)mg/kg。
- 晋琪孔令娥汪洪
- 关键词:有机肥料不确定度
- 长期施肥条件下石灰性潮土磷的吸附解吸特征被引量:23
- 2008年
- 采用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及其扩展形式对长期施肥土壤磷的吸附和解吸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面Langmuir方程和三种Freundlich方程能较好描述石灰性潮土壤对磷的吸附,方程决定系数r^2均接近0.99。长期施用有机肥能减少土壤对磷的吸附,表现在土壤对磷的理论最大吸附量(Qm)降低以及吸附结合能常数K值下降。与长期施用化肥相比,长期施用有机肥土壤新吸附的磷也更容易解吸,土壤磷的解吸率从化肥处理的15%左右提高到20%以上。钾肥的施用增大了石灰性潮土对磷的吸附容量,磷的吸附结合能明显提高,意味着化肥钾的施用可能导致土壤磷向作物难利用方向转化,但有机肥与钾肥配合施用,钾肥的这种不良作用得到明显的改善。
- 夏文建梁国庆周卫汪洪王秀斌孙静文
- 关键词:长期施肥磷解吸石灰性潮土
- 一种土壤有效养分联合浸提测定方法的建立
- 2025年
- 快速测定土壤有效养分,评价土壤肥力水平,为指导科学施肥提供重要依据。常规测试方法存在耗时长、分析步骤繁琐等问题。选择9种不同类型土壤,设置浸提液体积、振荡时间、振荡温度、浸提液pH值四个因素,采用正交设计L^(9)(3^(4))试验,研究方法最佳浸提条件;对浸提方法测定值与常规方法测定值、玉米作物生物量及养分吸收量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浸提方法测定值影响因素依次为浸提液pH值、浸提液体积、振荡时间、振荡温度。浸提液pH值对土壤养分测定值影响明显。土壤中磷、钾、钙、镁、硫、铁、铜、锌等有效养分含量测定值和常规法测定值、与玉米地上部生物量、植株养分吸收量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建立了一种土壤有效养分联合浸提测定方法,命名为G20方法,浸提程序组合为:称取5.00 g土壤样品,加入50.00 mL浸提液(pH=2.5),25℃和180 r/min下振荡15 min,过滤待测液中养分元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一次同时测定。G20方法能够同时提取多种土壤有效态养分元素,可表征土壤有效养分供应水平,有望可用于土壤测试推荐施肥。
- 李正雄傅国海杨建豪张育维钟永红杜森高祥照史建国汪洪
- 关键词:土壤有效养分正交试验
- 一种螯合型微量元素肥药合剂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螯合型微量元素肥药液体合剂,其中选择了作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进行配伍,通过加入多种氨基酸与木质素磺酸盐,促进了有机物与微量元素螯合反应,选择生物农药阿维菌素与肥料进行了有效配合。提供了本发明肥药液体合剂产品...
- 汪洪褚天铎刘新保刘荣乐李春花杨清荣向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