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敏宁

作品数:46 被引量:148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2篇系统性红斑
  • 12篇系统性红斑狼...
  • 12篇狼疮
  • 12篇红斑
  • 12篇红斑狼疮
  • 10篇痛风
  • 10篇关节炎
  • 7篇综合征
  • 7篇细胞
  • 6篇性关节炎
  • 6篇系统性红斑狼...
  • 6篇红斑狼疮患者
  • 5篇尿酸
  • 4篇蛋白
  • 4篇血清
  • 4篇易激综合征
  • 4篇三联活菌
  • 4篇双歧三联活菌
  • 4篇痛风石
  • 4篇外周

机构

  • 29篇南京医科大学
  • 16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南京市第一医...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常州市第一人...
  • 1篇扬中市人民医...
  • 1篇安徽省合肥市...

作者

  • 45篇沈敏宁
  • 24篇苏定雷
  • 16篇顾冰洁
  • 14篇陈兴国
  • 8篇任启洁
  • 7篇王小琴
  • 6篇王小琴
  • 6篇杨磊磊
  • 4篇陈志坦
  • 4篇王小琴
  • 4篇许权
  • 4篇殷信道
  • 4篇陈谦
  • 4篇钱凯
  • 3篇孙士其
  • 3篇陈兴国
  • 3篇季晓辉
  • 3篇吴前芝
  • 3篇王书奎
  • 3篇李春梅

传媒

  • 3篇江苏医药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标记免疫分析...
  • 3篇中华风湿病学...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临床荟萃
  • 2篇医学研究生学...
  • 2篇临床肾脏病杂...
  • 2篇现代免疫学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医药导报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药业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6
  • 7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艾拉莫德降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滴度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PA)和类风湿因子(RF)滴度的影响。方法66例活动性RA患者中,30例应用艾拉莫德联合甲氨喋呤治疗(A组),36例应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喋呤治疗(B组)。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ESR和CRP水平以及ACPA和RF滴度变化,并观察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治疗后血清ACPA和RF滴度以及CRP和ES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B组治疗后CRP和ESR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血清ACPA和RF滴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WBC总数、Plt计数、ALT、TBil及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Hb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艾拉莫德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可有效降低RA患者血清ACPA和RF滴度,且安全性较高。
王小琴苏定雷沈敏宁陈兴国任启洁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艾拉莫德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获得性血友病A一例被引量:2
2019年
报道1例SS合并获得性血友病A(AHA)患者,为62岁女性,先后2次出现自发性或轻微碰撞后的大腿部血肿。经行自身抗体等检查诊断SS,凝血常规示APTT明显延长。进一步查凝血因子Ⅷ活性显著下降,凝血因子Ⅷ抑制物阳性,诊断为AHA。经应用大剂量激素联合环孢素等治疗后,病情好转、稳定。临床上遇到不明原因出血的患者,尤其是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基础者,需要考虑到AHA的可能。对于CTD继发AHA的治疗,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可能较单用激素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苏定雷顾冰洁王小琴袁海沈敏宁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获得性血友病血液凝固因子
利妥昔单抗联合血浆置换治疗结缔组织病并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
苏定雷任启洁顾冰洁王小琴陈兴国沈敏宁
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21例被引量:1
2000年
夏翀沈敏宁
关键词:奥曲肽药物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化脓性脑膜炎误诊为狼疮性脑病
2013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误诊为狼疮性脑病的SLE合并化脑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有SLE病史6年,目前以泼尼松5 mg/d维持治疗。因发热、双下肢散在皮疹3 d入院,查血清炎性指标偏高,狼疮活动指标正常。病程中出现头痛伴高热,考虑狼疮性脑病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不缓解,行腰椎穿刺(腰穿)脑脊液检查提示化脑,经长时间抗感染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当SLE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CNS)症状时,应想到合并CNS感染可能,及时行腰穿脑脊液病原学检查,以明确感染性质,减少误诊。
顾冰洁苏定雷王小琴沈敏宁
关键词:并发症脑膜炎误诊狼疮性脑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干扰素诱导基因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陛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5个干扰素(IFN)诱导基因(IFIT1、IFIT4、OAS1、OASL、ISG15)的表达及其与SLE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运用SYBRgreendveI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76例SLE患者与54名健康对照人的IFIT1、IFIT4、OASI、OASL及ISG15 mRNA表达水平(以-△△Ct值表示),并且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补体C3、C4、抗核抗体(ANA)及抗dsDNA抗体等指标比较,分析IFIT1、IFIT4、OAS1、OASL、ISG15mRNA表达水平以及上述常规检测指标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1)积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SLE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FIT1、IFIT4、OAS1、OASL及ISG15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1);SLE活动组与SLE缓解组比较,IFIT1、IFIT4、OAS1、OASL及ISG15 mRNA表达增高(P〈0.05);SLE组IFIT1、IFIT4、OAS1、OASL及ISG15 mRNA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5,P〈0.05)。@SLE组IFITl、IFIT4、OASl、OASL及ISGl5mRNA表达水平均与SLEDA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5,P〈0.05)。③ESR、CRP、补体c3、C4、ANA与IFIT1、IFIT4、OAS1、OASL、ISG15m RNA表达水平及SLEDAI积分均无相关性,抗dsDNA抗体与IFIT1、IFIT4、OAS1、OASL、ISG15 mRNA表达水平及SLEDAI积分呈正相关(r〉0.5,P〈0.05)。结论SLE患者IFIT1、IFIT4、OAS1、OASL及ISG15的表达水平在SLE患者中显著增高,并且与SLEDA1积分呈显著正相关,对SLE患者病情活动度和病情严重度的判断均有较大价值,抑制这5个基因的表达可能为SLE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曾庆娣陈家梁王书奎沈敏宁苏定雷蒋华新何帮顺潘玉琴杜同信王自正陈兴国
关键词:红斑狼疮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硬皮病肾危象5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分析硬皮病肾危象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治的重要性。方法搜集收治的5例硬皮病肾危象(SRC)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治疗转归,总结疾病的特点并文献复习。结果本组例1患者,通过很好的控制血压及长期血液透析治疗,病情稳定。例2患者,开始诊断为"皮肌炎",后病情转化并恶化为硬皮病肾危象,经抢救无效而死亡。例3患者,血压控制不佳,发展至尿毒症期且合并肺间质病变,经抢救无效而死亡。例4患者及时发现高血压及肾功能不全,积极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肾功能恢复良好。例5患者合并多器官损害,入院后抢救无效而死亡。结论硬皮病必须关注尿常规、血压及肾功能,一旦出现肾危象,需及时使用ACEI,合并多脏器损害者,预后差。结缔组织病容易转化及误诊,进一步检查如皮肤活检及肾活检等是必要的。
丁弘潘解萍朱进华田英宋磊沈敏宁
关键词:尿毒症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诊断大血管炎三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20年
大血管炎是一类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且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常造成漏诊及误诊。近年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大血管炎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提高了诊断效率。本文总结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诊的3例经^18F标记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明确诊断的大血管炎病例,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18F-FDG PET/CT在大血管炎诊断及病情监测中的作用。
任启洁顾冰洁王小琴陈兴国苏定雷袁海杨磊磊沈敏宁
关键词:血管炎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足部双能量CT痛风石成像的伪影研究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足部双能量CT痛风石成像存在伪影类型及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足部肿痛行双能量CT扫描的42例患者资料。两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对图像独立进行评价,判定双能量痛风石图像上伪影的有无。结果:30例患者(71.42%)的双能量痛风石图像出现伪影,其中29例患者(69.04%)出现指甲伪影,5例患者(11.9%)出现皮肤伪影,2例患者(4.76%)出现运动伪影,2例患者(4.76%)出现亚毫米伪影。结论:足部双能量痛风石成像常出现伪影,了解这些伪影的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陈谦陈兴国许权吴前芝沈敏宁殷信道
关键词:伪影双能量CT痛风石
匹维溴胺和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比较匹维溴胺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与单剂匹维溴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 84例肠易激综合征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4 4例 ,应用匹维溴胺 5 0mg ,po ,tid加双歧三联活菌胶囊4 2 0mg ,po ,tid。对照组 4 0例 ,应用单剂匹维溴胺 5 0mg,po ,tid ,疗程均为 4w。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8% ,对照组为 80 % (P <0 0 5 ) ,治疗组对缓解腹痛、腹胀、腹泻、便秘、黏液便优于对照组。结论 :匹维溴胺和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更有效。
沈敏宁陈志坦
关键词:匹维溴胺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肠易激综合征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