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春苗

作品数:11 被引量:92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银兴经济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政府
  • 2篇制造业
  • 2篇实证
  • 2篇外包
  • 2篇金融
  • 2篇经济增长
  • 1篇导向型
  • 1篇动态博弈
  • 1篇新兴产业
  • 1篇要素生产率
  • 1篇战略性
  • 1篇战略性新兴产...
  • 1篇政府采购
  • 1篇政府干预
  • 1篇政府基础
  • 1篇中国经济
  • 1篇中介
  • 1篇生产率
  • 1篇省际
  • 1篇省际面板

机构

  • 11篇南京大学
  • 2篇河海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沈春苗
  • 4篇郑江淮
  • 2篇黄永春
  • 2篇陈东
  • 1篇董梅生
  • 1篇祝吕静
  • 1篇汪敏

传媒

  • 1篇财贸研究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国际贸易问题
  • 1篇经济评论
  • 1篇财经研究
  • 1篇上海经济研究
  • 1篇改革
  • 1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年份

  • 1篇2020
  • 6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偏向与经济增长被引量:9
2015年
该文把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偏向纳入三部门均衡的动态分析框架,证明了政府增加高级基础设施投资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当一般性基础设施投资的产出弹性处于上升通道时,政府增加对高级基础设施投资短期内会抑制经济增长,长期内却会促进经济增长。该文用省际面板数据对模型结论进行SYS-GMM检验,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和中部地区,高级基础设施投资和经济增长呈"U型"特征,在东部地区呈"倒U型"特征。说明当前继续增加高级基础设施投资将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有利,而对东部地区不利;如果东部地区希望通过增加高级基础设施投资的方式推动经济增长,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一般性基础设施投资的产出弹性。以上结论既为"林毅夫命题"的争论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超越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现实的依据。
沈春苗董梅生陈东
关键词:经济增长
逆向外包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
2016年
经济新常态下,当中国制造以高投入、高耗能和高排放驱动的增长遭遇产能过剩、资源瓶颈和环境压力加大的阻碍后,中国经济进入了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来实现。
沈春苗
关键词:技术进步外包中国经济产能过剩
宽厚的政府采购、挑剔的消费者需求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被引量:6
2016年
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是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本文根据政府采购高科技产品这些典型事实,将政府采购和消费者购买决策纳入熊彼特式增长模型中,从需求角度证明了政府和消费者对高技能产品的需求偏好在产业动态均衡过程中,能够提升技能劳动力工资溢价,引致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发生。模型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应鼓励政府采购和消费者需求高技能产品采取长期视野,并采取"宽厚的政府采购"与"挑剔的消费者需求"组合,即政府采购政策对高技能产品应更为宽容、予以更多预算支出,并且不断增强技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需求对技能偏向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
沈春苗郑江淮
新兴大国扶持企业实现赶超的政策工具运用——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动态演化博弈视角被引量:8
2015年
新兴大国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赶超过程中,由于赶超能力薄弱和赶超动力匮乏,频繁呈现赶超迷失现象,即赶超重点由初始的技术赶超转移至产能赶超。因此,新兴大国政府应通过政策工具的实施,扭转企业的赶超迷失现象。鉴于此,本文构建了新兴大国政府与企业间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为达到最优进化稳定状态,政府所应采取的策略演化路径,并进行了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借助政策工具理论构建了新兴大国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赶超的政策工具框架,进而解析了我国扶持风机制造业赶超的政策工具。研究表明,新兴大国不仅应通过供给政策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的集聚,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和研发效率,而且应通过需求拉动政策提升企业赶超收益,助推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还应通过环境营造政策规范企业竞争秩序,降低企业的赶超风险和失败损失,从而引导企业回归技术赶超。
黄永春祝吕静沈春苗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动态博弈
部门生产率收敛:国际经验与中国现实被引量:11
2016年
本文通过一个包含劳动力错配的三次产业非平衡发展模型,再现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部门生产率向发达国家收敛的路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中国部门生产率收敛呈现出不同于国际经验的"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不收敛而服务业部门劳动生产率被动式收敛"特征。本文分析表明,中国存在严重的劳动力错配,导致过多的劳动力被滞留在工业部门,而服务业部门吸纳本地就业的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这是造成中国现实与国际经验背离的主要原因,并得到了中国31个省份1997—2013年面板数据的计量支持。该结论的含义是,现阶段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已经超过工业部门,产业结构变化进入了以服务业为主的高级化阶段,但是中国工业化进程尚未结束,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提升工业部门生产率仍将是决定中国未来经济增长能否实现向发达经济体持续收敛的关键。相应的政策含义是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消除劳动力在产业间自由进出的制度性障碍。
郑江淮沈春苗
关键词:产业结构
内需型经济全球化与开放视角的包容性增长
2020年
后金融危机时期,面对国际经济“新平庸”和国内经济“新常态”的双重挑战,中国经济发展长期以来采取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全球化战略难以为继。在此背景下,立足内需参与全球经济循环进程,以虹吸国际创新要素发展本国创新经济的内需型经济全球化战略,成为推动中国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
沈春苗沈春苗
关键词:包容性增长后金融危机时期出口导向型
金融中介发展提升中国技术创新能力了吗——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利用2002-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测算了各省市金融中介发展指数,并以此为基础检验了其对技术创新能力及分解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中介发展对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总体影响为正,但存在着结构性失衡,其对中等水平和低水平创新力度的影响大于高水平创新力度。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中介发展对东部和中部地区高水平创新的正向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整体形势不容乐观。回归结果显示,教育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规模、城市化水平、市场化指数对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则起着反向作用。
陈东汪敏沈春苗
关键词:金融中介发展技术创新能力
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实证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本文分别测算了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和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水平,并利用制造业14个细分行业2001-2011年的面板数据就垂直专业化分工和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垂直专业化分工促进了制造业的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我国制造业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发展缓慢是由制造业所处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深化促进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导致垂直专业化分工浅化的两难困境所致。
沈春苗
关键词:垂直专业化分工制造业
产业集中度的U形演变规律在中国存在吗被引量:4
2016年
在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中,产业集中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U形变动规律。对于中国而言,全国层面的U形特征明显,但U形拐点来得更早;区域内和区域间U形特征不都显著。微观理论模型显示,区域产业集中度水平受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度和政府干预度等因素影响,但这些因素起促进还是抑制作用与特定时期所在的区间位置有关。计量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和政府干预显著促进了全国层面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其中,政府干预是U形拐点提早来临和"全国高度集中、区域低专业化"的主因。
沈春苗黄永春
关键词:产业集中度经济发展政府干预
逆向外包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被引量:13
2016年
经济新常态和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中国经济迫切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尤其是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创新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文章根据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企业加快海外并购等典型事实,基于李嘉图框架构建了包含逆向外包的一般均衡模型,从理论上论证了逆向外包作为一种后发国家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的新方式,能够弥补后发国家高技能劳动力的不足,诱导企业采用更加偏向技能劳动力的生产技术,进而对后发国家的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产生促进作用。利用制造业16个细分行业2003-2011年样本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本土制造业企业主导的逆向外包显著促进了制造业的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FDI和人力资本供给的增加加速了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形成和发展。文章的研究不仅丰富了现有的关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和逆向外包的全球化理论,对中国制造创新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沈春苗
关键词:制造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