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涂仲凡

作品数:129 被引量:684H指数:1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3篇手术
  • 41篇外科
  • 27篇外科手术
  • 23篇心脏
  • 22篇食管
  • 21篇外科治疗
  • 18篇心肌
  • 15篇并发
  • 15篇并发症
  • 14篇动脉
  • 12篇缺血
  • 11篇再灌注
  • 11篇结肠
  • 11篇灌注
  • 10篇肿瘤
  • 9篇心肌保护
  • 9篇血管
  • 9篇再灌注损伤
  • 9篇灌注损伤
  • 8篇体外循环

机构

  • 70篇武汉大学
  • 38篇湖北医科大学...
  • 14篇湖北医学院
  • 9篇湖北医科大学
  • 4篇咸宁医学院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湖北省肿瘤医...
  • 2篇荆州市中心医...
  • 1篇河南中医学院...
  • 1篇咸宁学院
  • 1篇深圳市中心医...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湖北医科大学...
  • 1篇焦作市人民医...
  • 1篇武昌铁路医院
  • 1篇解放军477...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药理学教研室

作者

  • 129篇涂仲凡
  • 83篇高尚志
  • 72篇程邦昌
  • 53篇毛志福
  • 32篇林道明
  • 27篇黄杰
  • 24篇王志维
  • 19篇姚震
  • 15篇鲁世千
  • 15篇王土生
  • 14篇范国华
  • 11篇林道明
  • 10篇白育庭
  • 7篇王武军
  • 6篇林道明
  • 6篇吴智勇
  • 6篇姚震
  • 5篇周青山
  • 5篇康敢军
  • 5篇邓宏平

传媒

  • 22篇中华胸心血管...
  • 15篇中华实验外科...
  • 8篇临床外科杂志
  • 8篇中国胸心血管...
  • 7篇武汉医学杂志
  • 5篇中华小儿外科...
  • 5篇武汉大学学报...
  • 4篇中国急救医学
  • 4篇中华外科杂志
  • 4篇湖北医学院学...
  • 4篇首届全国食管...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华中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2篇咸宁医学院学...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年份

  • 9篇2006
  • 10篇2005
  • 15篇2004
  • 18篇2003
  • 12篇2002
  • 5篇2001
  • 9篇2000
  • 4篇1999
  • 6篇1998
  • 6篇1997
  • 8篇1996
  • 6篇1995
  • 6篇1994
  • 3篇1992
  • 3篇1991
  • 4篇1990
  • 3篇1989
  • 1篇1988
  • 1篇1986
1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硅橡胶膜防止心胸手术后粘连的研究被引量:2
1996年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①硅橡胶膜防止全肺切除术后气管被粘连牵拉侧弯;②硅橡胶膜替代心包防止粘连。实验结果证实防粘连效果良好,无任何副作用或并发症。6、12、18个月处死动物,肉眼观察手术局部证实,采用硅橡胶膜隔离处无任何粘连。病理切片。所有与硅橡胶膜接触处之组织无任何异物反应或炎性反应。经临床应用亦证实效果良好。因此认为,硅橡胶膜是一种可以在心胸外科领域内用以防止术后粘连的良好用品。
高尚志王土生林道明涂仲凡毛志福孙有刚姚震
关键词:硅橡胶心胸手术并发症
隔瓣后室间隔缺损并假性室隔瘤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1996年
采用隔瓣切开或圆锥乳头肌切断术治疗假性室隔瘤型 VSD 并予以评价。全组共28例,其中22例采用隔瓣切开,6例采用圆锥乳头肌切断片显露缺损,再以涤纶片或自体心包片修补 VSD。全组无手术死亡,无重大并发症及三尖瓣功能不全。此法安全,有利于 VSD 的显露和对VSD 准确可靠的修补,值得推荐使用。
毛志福高尚志陈俊堂姚震涂仲凡
关键词:外科手术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儿童
保护替代食管的结肠段血供的措施被引量:13
2001年
目的 探讨保护替代食管的结肠段充分血供的有效措施。方法 根据循证医学随机对照研究 ,分析 6所医院不同时期实施结肠重建食管术的术式及结果。结果  5 48例术后总并发症率15 2 % ,病死率 1 8% ,未发生结肠段缺血、坏死。近阶段施术的 10 0例吻合口漏率 5 % ,并发症率 8% ,病死率 1 0 %。结论 保证结肠段充分血供的有效措施为①结肠段边缘血管弓完整 ,且无张力 ,供血充分 ;②结肠段上提通道宽畅 ;③保证稳定的动脉压 ;④采用一层吻合术 ;
程邦昌高尚志涂仲凡林道明毛志福
关键词:食管肿瘤食管切除术血液供给
风湿性二尖瓣病理变化与手术方式选择的商榷被引量:1
1996年
作者对46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行二尖瓣置换的病人,将切除的病变二尖瓣膜对其病理变化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其中36例二尖瓣置换术后和另外10例二尖瓣成形术后病人进行了远期随访。作者体会:1.应正确认识风湿性关节炎与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关系;2.二尖瓣瓣膜病理改变的程度及类型直接影响二尖瓣成形术的远期疗效。只有粘液样变性的二尖瓣才适合作成形术。多数病人的瓣膜肉眼观察虽尚柔软,但病理变化已呈玻璃样变性,可影响成形术的远期效果。
吴晓建高尚志程邦昌林道明涂仲凡吴秀枝
关键词:二尖瓣疾病风湿性心脏外科手术术式
不同温度下含血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研究在不同温度下含血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 ,试图确定对未成熟心肌保护的最适宜温度范围。方法 使用离体心脏灌注模型 ,比较含血停搏液在 14、17、2 0、2 4、2 8℃时对未成熟兔(14~2 1d)心肌的保护效果。结果 各组温度对左室收缩压恢复率影响不大 ,但冠脉流量恢复率、心肌含水量、心肌ATP与Ca2 +含量以 17~ 2 0℃范围最优 ,左室舒张末压恢复率以 17℃最佳 ,而心肌内丙二醛含量以 2 0℃最少。结论 含血停搏液 (高钾、低钙)对未成熟心肌保护的最适宜温度范围为17~2 0℃。
李欣高尚志涂仲凡鲁世千
关键词:未成熟心肌含血停搏液温度心肌保护
降主动脉“Y”形血管桥在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降主动脉“Y”形血管桥在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对 16例升主动脉增宽、钙化的冠心患者在胸腔镜下游离乳内动脉,小切口左侧开胸非体外循环下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51~75岁,平均(60.5±10.5)岁。均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术中应用“Y”形血管桥与降主动脉端侧吻合。结果全组无死亡,术后机械辅助呼吸平均(8.7±6.5)h。ICU叫滞留时间平均(3.1±0.5)d。全组病例均未输血。术后随访1~17个月。所有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活动量增加。结论采用降主动脉“Y”形血管桥供血可避免升主动脉壁损伤是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微创化的一种新术式。早期结果令人满意。
王志维程邦昌吴智勇康敢军毛志福涂仲凡高尚志
关键词:降主动脉
496例下胸部锐器穿通伤的治疗体会
2000年
回顾分析496例下胸部锐器穿通伤病例资料,着重讨论以下抢救措施:术前准备、麻醉、手术途径、手术技术要点。强调要争分夺秒抢救,手术经路足够大,特别应避免手术时间过长致低体温、凝血功能障碍等而引起死亡。对手术时间长的病例,应首先控制损伤,抢救生命,必要时计划再手术。
程邦昌涂仲凡毛志福程敏刘和棠
关键词:术前准备麻醉凝血功能障碍
不同温度下停搏液对成熟与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被引量:9
1997年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下停搏液对成熟与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使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分别比较St.Thomas No Ⅱ停搏液在15℃、30℃时对成年大白兔(3~4月)和幼兔(3~4周)的心肌保护效果.结果:30℃时,未成熟心肌的冠脉流量恢复率与15℃相比明显下降(P<0.01),心肌肌酸激酶(CK)及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细胞内N_a^+、C_a^(++)含量明显增加(P<0.01);而成熟心肌30℃与15℃相比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且未成熟心肌超微结构15℃时的病理改变较成熟心肌明显.结论:St.Thomas No Ⅱ停搏液对兔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效果不如成熟心肌;低温可增强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效果.
黄杰高尚志程邦昌秦斌涂仲凡
关键词:心肌保护停搏液心脏直视手术
非胸外伤性纵隔气肿发病机理探讨及外科治疗被引量:18
1998年
目的为了总结非胸外伤性纵隔气肿的外科治疗经验,并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对64例非胸外伤性纵隔气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其发病机理,分类和外科治疗进行了讨论。结果对张力性纵隔气肿和4岁以下非张力性纵隔气肿采取前纵隔引流术,对4岁以上非张力性纵隔气肿采取颈、胸部皮下组织积气区域留置粗针头予以排气;临床上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1)非胸外伤性纵隔气肿多为继发性的,在进行外科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原发疾病的治疗;(2)对非胸外伤性纵隔气肿应根据其临床症状的轻重和不同年龄采取不同的外科治疗方法,才能获得满意疗效。
吴晓建高尚志王武军涂仲凡程邦昌林道明
关键词:纵隔气肿发病机理外科手术
大鼠在体肺低温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英文)被引量:13
2003年
目的:为探讨缺血-再灌注(IR)对移植肺损伤的可能机制,建立大鼠在体肺低温IR损伤模型。方法:模拟临床肺移植建立大鼠在体肺低温IR损伤模型。分别于游离左肺门(对照组,A组)、缺血4h(缺血组,B组)和缺血4h再灌注4h(IR组,C组)后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道峰压(Paw)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含量和左肺含水量,并取左肺组织作病理学观察。结果:所有动物术后全部存活。PaO2、Paw、BALF蛋白含量及左肺含水量,C组与A组及B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1);三组间PaCO2无明显差异(P>0.05);肺病理改变以C组最严重。结论:该方法的建立为研究IR对移植肺的损害机制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张松林黄杰涂仲凡
关键词:肺移植缺血-再灌注肺损伤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