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国君

作品数:106 被引量:413H指数:11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22篇专利
  • 18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7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7篇水稻
  • 34篇寒地
  • 26篇粳稻
  • 16篇育种
  • 14篇栽培
  • 14篇栽培技术
  • 13篇寒地水稻
  • 10篇选育
  • 9篇早粳
  • 9篇超级稻
  • 8篇性状
  • 7篇高产
  • 6篇倒伏
  • 6篇稻种
  • 6篇食味
  • 6篇水稻种
  • 6篇抗倒
  • 6篇抗倒伏
  • 5篇稻瘟
  • 5篇稻瘟病

机构

  • 100篇黑龙江省农业...
  • 9篇沈阳农业大学
  • 8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佳木斯出入境...
  • 2篇黑龙江八一农...
  • 2篇黑龙江农垦总...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佳木斯大学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华夏计算机职...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作者

  • 104篇潘国君
  • 55篇刘传雪
  • 43篇黄晓群
  • 42篇关世武
  • 42篇王瑞英
  • 41篇张兰民
  • 39篇张淑华
  • 27篇郭震华
  • 26篇郭俊祥
  • 26篇王翠
  • 24篇单莉莉
  • 23篇冯雅舒
  • 23篇陈书强
  • 22篇马文东
  • 19篇杜晓东
  • 19篇周通
  • 18篇潘博
  • 17篇冯延江
  • 17篇赵海新
  • 15篇蔡丽君

传媒

  • 9篇黑龙江农业科...
  • 9篇北方水稻
  • 8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中国稻米
  • 3篇中国种业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种子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2篇作物学报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作物品种资源
  • 2篇Agricu...
  • 1篇中国林副特产
  • 1篇奋斗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世界农业

年份

  • 8篇2024
  • 9篇2023
  • 10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6
  • 8篇2015
  • 16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3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态双层培养法提高粳稻花药培养力的研究被引量:8
1998年
通过对7个杂交组合F1代和1个品系的花药培养,初步明确了:①培养基琼脂含量影响粳稻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②液体培养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是固体培养的6.1倍,但绿苗分化率比固体培养低2.8倍;③双态双层培养可以提高粳稻花药培养力,使其达到10.4%~22.7%,是固体培养的2.2倍;④使用30mm×200mm试管,以0.9~1.1ml液膜注入量对提高花药培养力效果明显,是对照的1.8~2.1倍;⑤愈伤组织最佳转管时期为1mm。
潘国君刘传雪张云江
关键词:花药培养力液膜粳稻
磷营养对粳稻根部性状的影响被引量:8
2005年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已垦和未垦低磷土壤面积在300万hm2左右,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是提高这类土壤的水稻生产潜力的重要途径。研究选用生产上已广泛应用的5个水稻品种,采用不同磷水平砂培法,分不同时期调查水稻根部性状。结果表明,在不同磷营养水平下品种间根部性状有显著差异。品种根部性状值相对较大的材料为耐低磷种质,对磷不敏感的材料为筛选耐低磷种质的首选种质。根部性状中,总根长、根数对磷的最敏感期为分蘖盛期,根重对磷的最敏感期为抽穗期,因此,调查根部性状的适宜时期为水稻分蘖盛期和抽穗期前后;在低磷水平下,根数、根重是筛选耐低磷品种的两个重要指标。水稻植株磷含量在同一磷水平内,不同品种虽有差异,其与生物产量无关。植株吸磷量随磷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的途径之一是通过根表面积的增大而致。筛选耐低磷种质的适宜磷水平为3mg/kg。研究为筛选大量品种初步筛选出耐低磷种质提供依据和可行的方法。
刘传雪潘国君张淑华刘乃生张兰民徐涛
关键词:磷营养粳稻根部性状分蘖盛期水稻植株磷水平
寒地水稻品质育种研究被引量:14
2008年
针对目前黑龙江省水稻品质育种的现状,指出了黑龙江省水稻品质育种存在的问题,虽然大多数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食味已达到国家二级优质米标准,但距离国家一级优质米标准还有一定差距。提出在坚持高产的前提下提高品质,黑龙江省的水稻品质育种要有所突破,需要在品质育种的基础理论研究上进行进一步探讨,在实现种质创新、育成优质超级稻品种和取得产量性状突破的基础上,使黑龙江省水稻品质育种再上一个新台阶。
潘国君刘传雪邱爱民孙洪义李敏王翠
关键词:寒地水稻品质育种
用于水稻播种机的巡检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水稻播种机的巡检装置,包括机架系统、以及通过滑套二滑动设置在机架系统上的土料处理系统、底盆放置系统、浇灌系统、插苗系统、检测系统;本发明的浇灌系统与插苗系统及土料处理系统相互配合,在插苗前和完成插苗后均对...
郭俊祥宋宁潘国君刘传雪张淑华王瑞英关世武张兰民黄晓群郭震华马文东冯延江单莉莉赵凤民张献国王立楠王翠陈大鹏付久才杨涛付永明李修平李想潘博
一种水稻播种装置
本发明属于播种装置,公开了一种水稻播种装置,现有的穴播机,种子直接洒落在田间,直接暴露在地表,不但容易引起附近的飞鸟飞来将种子吃掉,并且,直接放置在地表的种子,在种子发芽后,部分根系裸露在地表,容易影响植物的成活率,本发...
郭俊祥宋宁潘国君刘传雪张淑华王瑞英关世武张兰民黄晓群郭震华马文东冯延江单莉莉赵凤民张献国王翠陈大鹏付久才杨涛董晓慧李修平李想潘博
黑龙江省粳稻品种的品质现状与评价被引量:7
2010年
通过2005-2007年的试验,研究了包括可见/近红外光谱、粘度谱特征值和质地谱特征值等现代检测技术与米饭食味的相关性,初步建立了粳稻食味快速评价体系,利用该评价体系对黑龙江省2007年收获的28个粳稻主栽品种进行了评价。并对28个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其综合品质由高到低分成四类,依次为:第Ⅰ类、第Ⅱ类、第Ⅲ类、第Ⅳ类。其中第Ⅰ类和第Ⅱ类,包括上育397、五优稻1号、五优稻3号、五优稻4号、龙稻3号、龙粳14、龙粳17、龙粳20、绥粳4号、绥粳10号、松粳6号、牡丹江27、垦稻10号和空育131等品种,它们的综合品质性状较好。与日本越光、一目惚等品种的主要差距是,峰值黏度偏低,消减值偏高,硬度值偏高,质构特性的平衡性普遍较差。
孟庆虹李霞辉卢淑雯潘国君姚鑫淼陈凯新程爱华
关键词:粳稻食味品质
品种混植防治寒地稻瘟病流行效果的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采用抗稻瘟病性不同的3个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品种混植对寒地稻瘟病流行的防治效果以及对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寒地早粳稻作区,利用抗病品种跟感病品种混植可以有效抑制叶瘟、穗颈瘟的发生,随着抗病品种比例的提高,发病率明显下降。不同品种组合抑制稻瘟病效果为-11.5%~-63.2%。品种混植后增加了产量,增产幅度1.5%~12.0%,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略有提高。
潘国君陈书强刘传雪宋成艳王桂玲潘博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寒地
低温胁迫下水稻孕穗期幼穗的转录组动态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为深入了解寒地水稻孕穗期耐低温机理,明确低温应答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对孕穗期耐冷性强的水稻品种龙粳25(LG25)的幼穗进行低温胁迫转录组动态分析。通过测序,共获得515.26 Mb的Clean Reads,筛选获得6927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低温处理2 d时,获得6784个DEGs;低温处理4 d后,DEGs显著减少,仅获得1149个。GO富集分析表明,韦恩图各部分的上调和下调基因分别显著富集到33个生物进程GO类别,其中包含基因数最多的类别为单生物代谢过程,低温应答和高温应答在LG25的韦恩图各部分富集最多。KEGG富集分析表明,韦恩图各部分DEGs共富集到32条信号通路,其中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在韦恩图各部分显著富集最多,共包含83个DEGs,分布在脱落酸、生长素、油菜素内酯、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乙烯、茉莉酸、水杨酸等8个激素通路中,以生长素、脱落酸和水杨酸等激素包含的DEGs较多,分别为26个、17个和15个。
郭震华蔡丽君潘国君王立楠周雪松杜晓东蔡永盛张希瑞韩笑周通马文东
关键词:寒地水稻孕穗期转录组植物激素
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及新品种培育关键技术研究
肖志敏苏俊胡国华潘国君辛文利关凤芝焦少杰申惠波李卓夫张凤鸣邹德棠李建华柴永山闫平冯雅舒徐希德白良明孙玉友牟凤臣孟昭河吕彬刘乃生张淑华张玉华赵宏伟周劲松刘传雪孙海正张云江姜龙黄少锋孙世臣张兰民孙淑红关世武王敬国武洪涛等
2006-2008年该项目主要开展了玉米、大豆、水稻、麦类、经济作物和杂粮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的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和相关育种技术的研究,已按任务书要求圆满地完成了各项计划指标.育成各类作物新品种143个,超过合同指标...
关键词:
关键词:农作物
北方粳型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陈温福徐正进张三元邵国军潘国君杨守仁张文忠张俊国华泽田闫平赵国臣张凤鸣隋国民张树林马殿荣
(1)经过多年系统深入的研究,在国内外率先提出“利用籼粳稻亚远缘或地理远缘杂交创造新株型和强优势,再通过复交优化性状组配以聚合有利基因,使理想株型与优势相结合”的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路线,为全国超级稻育种奠定了理论与技术...
关键词:
关键词:超级稻育种水稻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