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志 作品数:215 被引量:964 H指数:14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电气工程 金属学及工艺 社会学 更多>>
运用MitraClip术行经导管二尖瓣修复一例 被引量:14 2012年 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是由于二尖瓣叶、瓣环、乳头肌、腱索等器质性或功能性改变导致二尖瓣前后叶吻合不良导致的。外科手术瓣膜修复或置换术被认为是该疾病的标准治疗方法,已被证实能缓解患者的症状及延长其寿命,但对功能性MR特别是缺血性MR效果较差。 葛均波 潘文志 周达新 潘翠珍 罗红 王伟民 陈纪言 张大东 李新明 霍勇关键词:导管 二尖瓣反流 二尖瓣叶 瓣膜修复 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患者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术后的随访观察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对比心脏性猝死(SCD)一级和二级预防患者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术后生存与适当治疗的情况。方法连续入选于本院行ICD或带除颤功能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D)植入术的患者,随访记录患者的生存情况、ICD保存的室性心律失常与治疗数据,对比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组间生存与ICD适当治疗,并寻找ICD术后生存和ICD适当治疗的预测因素。结果入选124例患者,一级预防组63例,二级预防组61例,中位随访时间300天。共有12例患者死亡(9.6%),其中一级预防组7例(11.1%),二级预防组5例(8.2%),组间生存曲线无统计学差异(P=0.095)。术前log(NT-proBNP)是术后生存的唯一独立预测因素(HR=8.81,P=0.047)。共有24例患者接受过ICD适当治疗(19.4%),组间术后ICD适当治疗曲线存在显著差异(P=0.014)。QRS波时限(QRSd)是术后ICD适当治疗的独立预测因素(HR=1.24,P=0.020)。QRSd≥120 ms的患者中二级预防组患者更早接受ICD适当治疗(P=0.027),QRSd<120 ms的患者中组间首次ICD适当治疗时间无差异(P=0.242)。结论因SCD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植入ICD患者在术后生存无显著差异;二级预防较一级预防患者更早接受ICD适当治疗,这种差异主要归因于术前QRSd≥120 ms的患者。 梁义秀 宿燕岗 潘文志 柏瑾 王蔚 秦胜梅 葛均波关键词:心血管病学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心脏性猝死 经食管三维超声在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中的应用及近期随访研究:与三叶式主动脉瓣的对照研究 潘翠珍 舒先红 周年伟 赵维鹏 潘文志 周达新 郭克芳 葛均波经导管左心耳封堵二例 被引量:2 2014年 预防脑卒中是心房颤动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经导的新技术。国际上一系列研究证实,其可降低心房颤动患:左心耳封堵术是近来研发的通过微创方法闭合左心耳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在中国,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开展较晚。 周达新 潘文志 张晓春 管丽华 潘翠珍 罗红 郭克芳 葛均波关键词:左心耳 封堵术 导管 缺血性脑卒中 心房颤动 微创方法 一种瓣膜夹合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心脏瓣膜反流的瓣膜夹合器,该瓣膜夹合器包括第一夹合部件、第二夹合部件以及连接部件;其中第一夹合部件具有第一夹合臂,第二夹合部件具有对应数量的第二夹合臂,所述第一夹合臂与所述第二夹合臂可通过相互靠拢并挤... 潘文志 程蕾蕾 周达新 葛均波卵圆孔闭合夹 一种卵圆孔闭合夹,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包括:连接板;左夹臂,连接于连接板的左侧;右夹臂,连接于连接板的右侧;连接件,连接于的右夹臂的末端;其中,卵圆孔闭合夹的主体结构由具有记忆金属板材一体切割或者分别切割后连接之后热定型制... 潘文志 周达新 葛均波文献传递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随访研究 2013年 目的通过对植入药物洗脱支架的无保护左主干(LMCA)患者随访分析,讨论无保护LMCA患者行药物支架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在中山医院心导管室成功植入药物支架的无保护左主干(LMCA)的患者100例,随访住院期间和出院后有无再发心绞痛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出院6~9个月复查冠脉造影判断其有无支架内再狭窄,并对不同病变部位和手术方式患者的MACE发生率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为1%,术后2年时MACE发生率为22%。术后6个月内心绞痛缓解率80.80%(80/99),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7.89%。术后2年,非远端病变组与远端病变组的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6.52%vs 24.07%,P=0.001)和MACE发生率(8.70%vs 33.33%,P=0.003)比较,前者均低于后者,其差别有显著性,而两组死亡率(0%vs 5.56%,P>0.05)和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2.17%vs 3.70,P>0.05)。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只有病变部位是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beta=-1.541,P=0.005)。术后2年内,远端病变组单支架术(n=19)和多支架术(n=35)亚组死亡率(5.26%vs5.71%,P>0.05)、心肌梗死率(5.26%vs 2.86%,.P>0.05)、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10.53%vs 31.43%,P>0.05)、MACE发生率(21.05%vs 40.00%,P=0.229)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选择性的进行PCI安全可行,有良好的近远期效果。左主干远端分叉病变患者的预后较差。 张亮 潘文志 钱菊英 郭新贵关键词:左主干病变 药物洗脱支架 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二维、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二维、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5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TAVI的11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口面积<1.0 cm2,主动脉瓣口最大流速>4 m/s,平均跨瓣压差>40 mm Hg(1 mm Hg=0.133 k Pa)]和1例人工生物主动脉瓣中重度反流患者术前均行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及二维、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2DTEE、3DTEE),术中二维、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术后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3DTEE与计算机断层扫描(MDCT)评价主动脉瓣环最大值、最小值、瓣环面积以及狭窄口面积的相关性及3DTEE、MDCT与连续性方程评价狭窄口面积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人工生物主动脉瓣,其中1例患者术中发现心脏压塞合并升主动脉夹层分离,经心包穿刺以及升主动脉夹层分离保守治疗3 d后突发心脏压塞死亡。所有患者MDCT与3DTEE评价主动脉瓣环最大径、最小径、瓣环面积及狭窄口面积的相关性均较好(r=0.98、0.97、0.97、0.99,P均<0.01);术前连续性方程测量的主动脉狭窄口面积与MDCT及3DTEE评价结果的相关性均很好(r值均为0.99,P均<0.01)。结论 2DTEE、3DTEE能快速、准确地定量主动脉瓣环的大小及评价主动脉的解剖结构,能实时引导和监测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及其并发症。 潘翠珍 舒先红 周达新 潘文志 赵维鹏 孔德红 罗红 葛均波经导管封堵外科术后心脏瓣周漏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评估经导管封堵外科术后心脏瓣周漏(PVL)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本中心2009~2012年行经导管试封堵的PVL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入选12例患者,包括7例主动脉瓣PVL及5例二尖瓣PVL。其中,9例男性和3例女性,平均年龄(60±10)岁;9例有1个PVL,3例有2个PVL;7例PVL(最大的)为新月形,3例为椭圆形,2例为类圆形。操作成功率为83.3%,临床成功率为66.7%,10例操作成功的患者中有8例病例纽约心脏学会(NYHA)分级提高1级以上。术后1个月,操作成功的患者PVL程度由术前平均3.1级降为1.3级(P=0.007),NYHA分级由平均2.9级降为1.8级(P=0.007),左室舒张末内径由56 mm降为52 mm(P=0.005),左房前后内径由69 mm降为60 mm(P=0.005),肺动脉收缩压由58 mm Hg降为43 mm Hg(P=0.01), NT-proBNP由1697 ng/L降至1066 ng/L(P=0.02),左室射血分数改变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25)。病例8术前有慢性肾功能不全,术后出现造影剂肾病,给予床旁血液透析1周,肾功能无明显改善,后出现心功能恶化,最后死亡。病例6出现溶血,及肾功能一过性损害(肌酐最高至136 mmol/L)。结论初步结果显示,经导管介入封堵外科术后PVL虽然有一定并发症发生风险,但成功率及效果可以接受,可以在有经验的中心开展。 潘文志 周达新 管丽华 葛均波关键词:瓣周漏 经导管封堵 成功率 并发症 三尖瓣反流经导管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2024年 三尖瓣反流(TR)是较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之一,既往标准治疗为外科手术,但该方法创伤大、风险高。近年来,经导管三尖瓣介入治疗(TTVI)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在国外已步入临床推广阶段,并且相继推出了TTVI专家共识文件。但在我国,目前仍缺乏该方面的共识性文件。为推进该技术在我国安全、规范、健康地发展,特编写此专家共识。本共识将从TR的解剖与流行病学、分类与发病机制、传统治疗与TTVI、TTVI术前评估及临床疗效终点等方面予以介绍,并梳理总结10个核心观点,以便读者能够快速掌握共识的精髓要点。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 无 潘文志 宋光远 周达新 吴永健 刘先宝 陆方林 张晓春 葛均波 王建安关键词:三尖瓣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