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琦

作品数:35 被引量:220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2篇植物
  • 9篇浮床
  • 8篇水体
  • 7篇生态浮床
  • 7篇污染
  • 6篇群落
  • 6篇河道
  • 5篇浮游植物
  • 4篇植物群
  • 4篇植物群落
  • 4篇铜绿微囊藻
  • 4篇微囊藻
  • 4篇污水
  • 4篇化感
  • 4篇旱伞草
  • 4篇浮游植物群落
  • 3篇氮循环
  • 3篇氮循环细菌
  • 3篇脱氮
  • 3篇脱氮效果

机构

  • 34篇上海市农业科...
  • 1篇广岛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上海农业科学...

作者

  • 35篇潘琦
  • 33篇宋祥甫
  • 31篇邹国燕
  • 31篇付子轼
  • 19篇刘福兴
  • 18篇刘娅琴
  • 13篇范洁群
  • 11篇刘长娥
  • 6篇王金庆
  • 3篇罗国安
  • 3篇许蔚文
  • 3篇陈桂发
  • 3篇吴淑杭
  • 2篇周胜
  • 2篇周文宗
  • 1篇杜纪红
  • 1篇杨柳燕
  • 1篇周慧娟
  • 1篇房婉萍
  • 1篇杨林章

传媒

  • 5篇环境科学研究
  • 4篇上海农业学报
  • 3篇2008年中...
  • 2篇湖泊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上海环境科学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村污染河道生态修复中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被引量:8
2015年
以沸石和生态浮床构建丁型潜坝,结合曝气及边坡湿地等措施在直湖港支流朱家浜(太湖北部)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从浮游植物群落的角度,考察生态修复工程对农村污染河道的修复效果。结果显示:(1)生态修复改变了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演替方向,硅藻门、绿藻门、甲藻门的部分种类取代了蓝藻门、隐藻门的优势地位;(2)生态工程显著抑制了浮游植物群落的现存量,修复期间浮游植物总生物量均小于6 mg·L-1;(3)生态修复过程中浮游植物的生物多样性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值为2.32)。结合生态修复工程对水质的净化效率及浮游植物现存量与水体营养盐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可知,生态修复工程对水体营养盐的有效去除是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刘娅琴刘福兴宋祥甫邹国燕付子轼潘琦
关键词:生态工程水体修复浮游植物
陆生植物化感抑制铜绿微囊藻作用效应及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8年
抑制藻类繁殖,控制水华爆发,是对富营养化水体完成生态修复过程中面临的首要挑战,如何高效安全的抑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植物化感作用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有害藻类大量繁殖是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利用陆生植物化感物质进行抑藻的研究较少.本文从草本植物(菊科/罂粟科、百合科、禾本科)、木本植物以及中草药类植物三大类详细介绍了陆生植物对水华爆发中的主要藻类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应,并且针对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和物质基础、作用机制等进行阐述,最后对利用陆生植物化感物质开发抑藻剂的研究思路和注意问题提出了建议.
周丽付子轼陈桂发陈桂发宋祥甫潘琦宋祥甫
关键词:陆生植物化感铜绿微囊藻
一种用于阻截河道岸带污染物入河与修复植被群落的生态工程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阻截河道岸带污染物入河与修复植被群落的生态工程技术。它由陆域污染物阻截净化系统、护坡系统、基底构建系统、植物种植系统等四个基本单元系统组成,上述单元由物理材料和植物组成。其中:污染物阻截净化系统由塑料、...
宋祥甫刘福兴邹国燕付子轼刘娅琴刘长娥王金庆潘琦
文献传递
8种湿地植物不同苗龄植株的表型特征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对水葱(Scirpusvalidus Vahl)、香蒲(Typhaorientalis Presl)、小香蒲(rminima Funk.)、再力花(ThaliadealbataFraser ex Roscoe)、黄菖蒲(1r/spsettdacontsLinn.)、灯芯草(Juncuseffusus Linn.)、梭鱼草(PontederiacordataLinn.)和菖蒲(AcoruscalamusLinn.)8种多年生湿地植物1年生和3年生植株的地上和地下部分干质量、株高(包括花序高和叶层高)、根长、根数和根粗进行了测定,并对各表型特征指标间以及苗龄与各表型特征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8种湿地植物3年生植株的地上和地下部分干质量普遍高于1年生植株;从生长量分配情况看,除小香蒲外,其余种类5年生植株地下部分干质量所占比例均高于1年生植株。多数种类1年生和5年生植株的株高差异较小。从根系特征看,根数小于100、根粗1.0—2.0cm的植株以1年生为主,而根数大于100、根粗1.0cm以下和2.0~3.5cm的植株以3年生为主;根长15—25cm的植株以1年生所占比例较高(62.5%),而根长25~35cm的植株1年生和3年生所占比例相等。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年生植株的地上部分干质量与株高、根长与根粗呈显著正相关(P〈0.05),5年生植株的地下部分干质量与根粗也呈显著正相关;但不同苗龄植株的其他表型特征指标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苗龄与植株地下部分干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与地上部分干质量、株高、根长、根数和根粗的相关性不显著。总体而言,8种湿地植物3年生植株的表型特征优于1年生植株,更适用于污染水体及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
刘长娥宋祥甫付子轼陈桂发周胜潘琦
关键词:湿地植物表型特征
不同施N量对稻田径流水总氮(TN)、总磷(TP)的影响
水稻生产过程中,由于降雨、搁田等原因会自然或人为地产生径流水排放到环境水体中。由于水稻生产过程中化肥的施用,稻田径流水中含有较为丰富的N、P等养分元素,是导致环境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评价不同施N量对降雨和搁田...
孙会峰陈桂发周胜宋祥甫付子轼潘琦
关键词:施N量总氮总磷
文献传递
沉水植物生长对浮床旱伞草净化水质效果的响应
本研究在一定体积的人工模拟池内,设计了天然池塘水体和太湖贡湖底泥共存的富营养化水体。利用生态浮床对水体N、P、CODMn和BOD5削减的基础上,开展了沉水植被的恢复研究。通过考察沉水植物的生长指标与生态浮床净化水质效果的...
宋祥甫邹国燕付子轼潘琦刘福兴范洁群刘娅琴刘长娥
关键词:水质净化沉水植物富营养化生态浮床
浮床黑麦草对城市生活污水氮循环细菌分布和脱氮效果的影响
通过设施大棚人工模拟池试验,研究了浮床黑麦草对模拟城市生活污水的氮循环细菌分布与脱氮效果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浮床黑麦草系统对系统中污水总氮有着较好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束时污水总氮去除率达到31.60%。第16天浮床黑...
宋祥甫范洁群邹国燕付子轼刘福兴潘琦
关键词:生活污水氮循环细菌脱氮效果
文献传递
浮床黑麦草对城市生活污水氮循环细菌繁衍和脱氮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0
2010年
通过设施大棚内容积为1.5m3的人工模拟池试验,研究了浮床黑麦草对模拟城市生活污水氮循环细菌繁衍和脱氮效果的影响。通过研究,阐明浮床植物去除污染水体氮素的可能途径。研究结果表明:浮床黑麦草对模拟城市生活污水总氮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分别达到了31.6%和43.0%;浮床黑麦草根际和根系正下方是各类氮循环细菌生长的最佳区域;浮床黑麦草处理有效地提高了系统氮循环细菌的数量,16d的试验结束时细菌总数(A,单位为CFU.mL-1)达到最大值,其lg(A/(CFU.mL-1))增加至8.82,各类氮循环细菌比对照高3-5个数量级;同时,浮床黑麦草处理显著提高了氮循环细菌的群落多样性,系统内氨化菌、硝化菌、亚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共存;明确了浮床黑麦草的吸收同化和氮循环细菌的生物脱氮是浮床黑麦草净化水质的两个重要途径。
范洁群邹国燕宋祥甫付子轼吴淑杭刘福兴潘琦
关键词:氮循环细菌
茭草(Zizania latifolia)在不同人工湿地中的生长适应性被引量:2
2012年
茭草是太湖流域河、湖水陆交错带及低洼沼泽中普遍生长的挺水植物,其生长条件在当地挺水植物中具有代表性.根据该流域河道水陆交错带的现状与挺水植物生长特性,针对性地设计了置入式生态滤床、生物氧化池、潜流表面流复合人工湿地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4种不同生境条件,研究茭草的生长适应性,为建立与恢复退化的河道水陆交错带植被群落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茭草能够适应不同生长环境,在沸石基质和水培环境中均能正常生长;不同环境条件下其生长速度和繁茂程度存在差异.
刘长娥刘福兴宋祥甫邹国燕付子轼潘琦刘娅琴王金庆
关键词:茭草人工湿地生长环境
一种水草组培外植体清洗消毒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草组培外植体清洗消毒器,其包括清洗装置和消毒装置,其中清洗装置包括上盖、桶身和支架,消毒装置包括桶身、底托和支架。使用此容器操作非常简便,省时省力,同时避免了消毒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和污染问题。
潘琦宋祥甫邹国燕刘娅琴王金庆刘长娥付子轼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