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琪琦

作品数:8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会议论文
  • 1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视网膜
  • 7篇网膜
  • 4篇细胞
  • 2篇毒性
  • 2篇新生血管
  • 2篇血管
  • 2篇异常性
  • 2篇诱导法
  • 2篇视网膜新生血...
  • 2篇视网膜炎
  • 2篇鼠模型
  • 2篇细胞异常
  • 2篇小鼠
  • 2篇小鼠模型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缺陷
  • 2篇免疫缺陷疾病
  • 2篇膜炎
  • 2篇巨细胞
  • 2篇巨细胞病毒

机构

  • 8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8篇潘琪琦
  • 6篇宋宗明
  • 4篇刘晓玲
  • 3篇袁一民
  • 2篇周容
  • 2篇薛安全
  • 2篇俞阿勇
  • 1篇张宗端
  • 1篇刘晓铃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眼科研究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8
  • 3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视网膜视锥细异常
宋宗明潘琪琦袁一民刘晓玲
改良的可定量氧诱导法建立视网膜新生血管小鼠模型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建立简单的、成模效率高的可定量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C57BL/6小鼠模型。方法89只C57BL/6乳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传统法和两种改良法建立模型,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母鼠死亡率、乳鼠存活率和成模率。随机取1只眼行视网膜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另1只眼行ADP酶法视网膜铺片,进行染色观察和定量分析。结果与传统法相比,两种改良法母鼠死亡率低,乳鼠存活率和成模率较高。改良Ⅰ组视网膜平均每张切片突破内界膜增生细胞数和无灌注区相对面积比其他两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Ⅱ组与改良Ⅰ组比较,乳鼠存活率高,细胞增生和无灌注区明显且程度适中。结论两种改良法简单、稳定且高效,均能构建典型的可定量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改良法Ⅱ是适合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机制及药物干预研究的一种方法。
潘琪琦周容刘晓铃
关键词:动物模型新生血管视网膜
硅油填充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硅油填充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以便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收集硅油填充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后行手术治疗的病例20例(20眼),视网膜脱离的形态符合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特
潘琪琦宋宗明张宗端
关键词:硅油填充眼手术治疗玻璃体手术复发性视网膜脱离
文献传递
改良的可定量氧诱导法建立视网膜新生血管小鼠模型
目的建立简单,成模效率高的可定量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小鼠(C57BL/6)模型,使之适合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机制的研究。方法89只C57BL/6J乳鼠随机分3组,分别用传统法和两种改良法建立模型,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
潘琪琦周容刘晓玲
关键词:新生血管改良法传统法小鼠模型
文献传递
视网膜电图在视锥细胞异常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视锥细胞异常性疾病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是一类病因不明的以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不同程度受损为主要特征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其遗传方式可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X-性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该疾病由
宋宗明潘琪琦薛安全俞阿勇袁一民刘晓玲
关键词:异常性性疾病
文献传递
无免疫缺陷疾病的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目的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是一类由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并且在眼部发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急性视力下降,视网膜改变分为懒惰型、爆发型两种。典型的改变为视网膜呈"比萨饼样"或"颗粒样"外观,血清学CM...
宋宗明潘琪琦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免疫缺陷疾病CMV
文献传递
无免疫缺陷疾病的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背景和目的: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是一类由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并且在眼部发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急性视力下降,视网膜改变分为懒惰型爆发型两种。典型的改变为视网膜呈“批萨饼样”或“颗粒
宋宗明潘琪琦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免疫缺陷疾病CMV
文献传递
ERG在视锥细胞异常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背景和目的:视锥细胞异常性疾病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是一类病因不明的以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不同程度受损为主要特征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其遗传方式可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 x-性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
宋宗明潘琪琦薛安全俞阿勇袁一民刘晓玲
关键词:异常性ERG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