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培民
- 作品数:97 被引量:2,704H指数:3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 伊乐藻和固定化细菌共同作用对富营养化水体中养分的影响被引量:25
- 2005年
- 试验是在室外进行,采用适合冬季生长的沉水植物伊乐藻(Elodeamuttallii)和固定化微生物两者相结合来研究它们在冬春季节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养分的影响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两者的结合对维持和提高水质效果最为明显,其中对水体中几种形态的氮素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这主要是由于除水生植物对水体中氮素的吸收外,还有通过固定化微生物的氨化作用、硝化和反硝化作用,促使氮素以气态的形式去除;在试验的后期,虽然水体中总磷TP和可溶性磷DP的含量在各处理中都表现出上升趋势,但是把伊乐藻(Elodeamuttallii)和氮循环菌相结合却能对水体的磷含量有明显的缓冲作用,这些结果综合表现为水体透明度的相对较高。
- 常会庆杨肖娥方云英濮培民李正奎
- 关键词:沉水植物伊乐藻固定化微生物养分变化
- 高原咸水湖水面蒸发估算——以兹格塘错为例被引量:17
- 2001年
- 根据兹格塘错流域附近气象站 (安多、那曲和班戈 )的器测资料和那曲站的实测辐射资料 ,对兹格塘错水面蒸发进行了估算 .结果表明 ,兹格塘错多年平均 (195 8- 1998年 )蒸发量为92 5 .1mm ,在估算的 4 1年中 ,最高的为 1111.5mm(1975年 ) ,最低的仅 791.9mm(1983年 ) .5年滑动平均结果揭示 ,近 4 0年来兹格塘错蒸发存在波动变化 ,基本上由 2个峰值期 (1970 - 1980年和1993- 1998年 )、1个下降期 (1975 - 1980年 )和 2个相对平稳期组成 ,且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
- 李万春李世杰濮培民
- 关键词:青藏高原蒸发量水面蒸发
- 提高水体净化能力控制湖泊富营养化被引量:41
- 2005年
- 建立了湖泊污染物质动力学方程,根据我国湖泊和美国Okeechobee湖资料,确定了控制藻类暴发的总磷阈值为0.035mg/L,总氮阈值为0.350mg/L(滇池)和1.050mg/L(太湖);用实测资料,计算得到需要削减的外污染源滇池为总磷、总氮各78%,太湖为总磷69%、总氮56%.提出通过提高水体净化能力可以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理论依据和如下技术路线:提高湖泊净化率,使其超过输入的污染率,在湖内实现浓度低于控制藻类水华暴发所需要的磷、氮阈值;因地制宜综合运用到太湖、巢湖、滇池等一类大、中型湖泊,加强管理,就可以在占湖泊7%(滇池)和4%(太湖)的湖面上,依托科学布设控制其生长的凤眼莲,将其规模化地加工为有益产品,从而有效地去除湖泊中的营养盐,将水体综合净化率比现有净化率在滇池提高4.6倍,在太湖提高2.1倍,实现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目标,并同步地在约3~4倍相应面积上修复健康水生态系统.
- 濮培民李正魁王国祥
- 关键词:物理生态工程固定化氮循环细菌太湖滇池
- 淮河流域及洪泽湖水质的演变趋势分析被引量:76
- 2003年
- 利用洪泽湖及其淮河入湖河段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近30年来洪泽湖水质的变化趋势,重点研究了"八五"、"九五"期间洪泽湖水质的季节与年际变化规律;通过对淮河干流、省界河流代表站及全流域国家基本站水质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论述了淮河流域水质变化的总体趋势;研究表明,全流域水质恶化的趋势已经基本得到遏止,水质有所改善,但波动性大,部分河段特别是省界河流污染仍然较严重,集中排污所引起的污染事故仍时有发生。近几年"达标排放"等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淮河、洪泽湖水变清",依然"任重道远";淮河流域位于温度变化的南北过渡带,当属于我国最大的Ecotone(生态交错带)类型之一,建议基于其Ecotone的生态实质,进行流域污染的治理和生态的重建工作。
- 李波濮培民
- 关键词:淮河流域洪泽湖水质监测生态交错带水质变化
- 用生态修复调控浮游植物种群局部控制富营养化--以贵州红枫湖水质生态修复工程为例
- 利用物理生态工程在水深10m左右,水位变幅7m左右的贵阳红枫湖/水库(正常水位时57.2km2)右二湾富营养水体进行局部(围隔水体面积1.33hm2)生态修复.对工程前后和内外水体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丰度、生物量等进行比...
- 濮培民李裕红张晋芳马永兵李正魁成小英
- 关键词:生态修复富营养化控制物理生态工程红枫湖
- 莫干湖流域土—水生态系统的退化及治理对策研究被引量:10
- 2003年
- 通过对莫干湖流域污染源的调查研究发现,食品加工业、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是导致莫干湖水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流域土-水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流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流域污染治理的对策,为进一步开展莫干湖水库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 童昌华杨肖娥濮培民
- 关键词:生态系统退化物理生态工程流域治理
- 太湖风生流三维数值模拟试验被引量:60
- 1996年
- 本文建立了一个适合太湖的三维水动力学模式,考虑太湖局地风场的影响,模拟了太湖的风生流,模拟结果和二维模式的计算结果相比,流速值较符合实际。另外,研究了太湖地形因子对太湖环流的影响,指出洞庭西山和洞庭东山间狭长的过道区是产生太湖大范围环流的重要原因。为了研究太湖中藻类的治理和富集问题,对不同风向作用下太湖的散度场进行了分析计算,对太湖的梅梁湾和贡湖地区进行分析,结果可归纳为三类:(1)辐合型(对应S、SW风);(2)辐散型(对应N、NE风);(3)并存型(对应W、NW、E、SE风)。
- 逄勇濮培民
- 关键词:数值模拟湖泊
- 日本琵琶湖的水动力三维数值模拟被引量:1
- 1996年
- 在笛卡尔坐标下,运用流体水动力学的方法,并在前人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三维水动力数值模式,并对日本琵琶湖风生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5m/s的东南风、西南风、东北风作用下,湖的北端均有气旋式环流出现,在5m/s西北风作用下,湖的北端有反气旋式环流出现。在各种方向风速驱动下,中、低层流场或形成与表层一致的环流型,或呈现明显的垂直切变。
- 张利民濮培民
- 关键词:水动力数值模拟湖泊
- 太湖底泥内源污染及污泥疏浚研究
- 范成新胡维平张路濮培民朱育新高光瞿文川陈宇炜王建军胡春华杨龙元季江朱广伟包先明郑超海尤本胜钟继承
- 本研究以底泥污染-内源负荷-界面机制-疏浚对策为研究主线, 采用自行设计的适合模拟底泥-水界面物质行为研究的循环水浴恒温控制系统研究底泥静态释放、应用独立设计的再悬浮发生装置研究底泥动态负荷、引入国外高精度孔隙水采集装置...
- 关键词:
- 关键词:太湖底泥内源污染
- 凤眼莲腐烂分解对湖泊水质的影响被引量:35
- 2004年
- 在南京莫愁湖生态工程围区内,将凤眼莲(EichhorniacrassipesSolms)压入水下,待其自然腐烂分解,跟踪监测水质变化情况,研究凤眼莲腐烂分解对湖泊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冬压入水下的凤眼莲到次年3月中旬左右开始腐烂并对湖泊水体产生一定污染,4月中旬左右达到高峰,到5月中旬左右污染影响明显下降.水质变化呈抛物线状,可划分为4个阶段.由于残体释放量与水体自净力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提高湖泊水体自净能力是降低冬季水生植物死亡污染水体的关键所在.
- 成小英王国祥濮培民李世杰
- 关键词:腐烂分解自净作用动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