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健
- 作品数:79 被引量:614H指数:15
-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低温胁迫下mefluidide对玉米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 1995年
- 在0~10℃低温胁迫下,mefluidide对玉米具有保护作用。20μg/gmefluidide叶面喷洒玉米黄化幼苗与未处理对照材料分别在3±1℃、5±1℃、10±1℃、25±1℃环境中生长3天后,mefluidide处理组线粒体Na ̄+-K ̄+ATP酶活力均高于对照组,细胞膜电解质渗出率均低于对照组。据此初步认为mefluidide对玉米的保护作用可能与mefluidide保护了细胞的主动运输体系,维持细胞膜的正常生理功能有关。
- 焦健李朝周
- 关键词:玉米低温胁迫酶活力
- 甘肃文县珙桐群落优势种的种间联结性测定被引量:9
- 1999年
- 根据2×2联列表,应用Ochiai指数、Dice指数和Jaccard指数等技术,测定甘肃文县珙桐群落的8个优势种群间的联结性,以半矩阵图表达测定结果。研究表明,珙桐群落种间联结较复杂。群落的8个优势种28个种对间有10对存在显著的正联结(I0>0.4)。其中珙桐与生态习性相似的包果石栎、千金榆表现为极显著正联结,白桦与亮叶桦亦为极显著正联结。群落中15个种对存在显著的负联结(I0<0.7),约占总种对数的54%反映出该区域珙桐群落的次生性和年青性。珙桐、包果石栎、青冈与白桦、青冈与亮叶桦生态习性差异较大,表现为极显著的负联结。表明生态习性相似、对环境要求相似、亲缘关系较近的植物种相伴随出现的几率较大。
- 焦健
- 关键词:珙桐群落优势种种间联结性
- 不同生境芦苇根际土壤性质与根系生理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通过测定4种生境(沙丘生境、盐渍-沙丘过渡生境、盐渍生境、沼泽生境)下芦苇根际土壤化学性质、土壤肥力相关酶活性和根系生理指标,从根系生理的角度阐述不同生境下芦苇的环境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沙丘生境、盐渍-沙丘过渡生境、盐渍生境、沼泽生境芦苇根际土壤含水量依次增加;除了沼泽生境,其土壤含盐量也呈递增趋势。随着盐渍生境向沙丘生境过渡,再到沼泽生境,芦苇根际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和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逐渐升高;(2)盐渍生境芦苇根系生物量最低,活力最弱,相应的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以及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生境(P<0.05);芦苇根系抗氧化酶活性表现为沙丘生境最高,其次依次是盐渍生境、盐渍-沙丘过渡生境、沼泽生境。总之,在上述4种生境下,芦苇根际土壤含水量的下降及含盐量的升高伴随着芦苇根系活力的下降以及膜脂质化程度的加重,这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和肥力相关酶活性的下降是相对应的;不同生境下芦苇可以通过调节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物质含量,积极适应不同的根际土壤环境。
- 王婷焦健李朝周芝祥红
- 关键词:芦苇生境根际土壤性质根系生理
- 不同品种油橄榄离体叶片对渗透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抗旱机制被引量:15
- 2014年
- 以油橄榄3个主栽品种(‘戈达尔’、‘城固32’、‘弗奥’)离体叶片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30%PEG溶液模拟渗透胁迫对叶片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不同品种间的响应差异及其生理机制。结果显示:(1)随着渗透胁迫时间的延长,各油橄榄品种离体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大幅度升高,即渗透胁迫造成了油橄榄离体叶片水分状况恶化、叶绿素分解、脂质过氧化和细胞膜损伤程度加重;同时,3个品种油橄榄叶片的束缚水与自由水相对含量、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SOD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表现出升高的趋势。(2)品种间相比较,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城固32’叶片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相对较低、细胞膜损伤较小,‘戈达尔’的表现则相反,‘弗奥’介于二者之间;同期各品种间叶片束缚水与自由水相对含量、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SOD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表现相似。研究表明,3个油橄榄主栽品种中‘城固32’对30%PEG溶液渗透胁迫的抗性最强,‘弗奥’次之,‘戈达尔’最差;在30%PEG溶液渗透胁迫下,‘城固32’叶片具有较高的束缚水与自由水含量比值、较低的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较高的SOD活性及较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其叶片具有较强的抗脱水能力、抗氧化能力和渗透调节能力,从而在整体上表现出对渗透胁迫的较强抗性。
- 李自龙徐雪风焦健令凡李朝周
- 关键词:油橄榄渗透胁迫生理响应抗性
- 50年民勤西沙窝蒸发量与主要气象因子变化关系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本文借助民勤典型荒漠地貌西沙窝的标准气象站观测资料,通过分析1966~2015年蒸发量与主要气象因子变化的相关关系以及关联的密切程度,揭示该区域的气候变暖与水分循环变化规律。结果表明:50年内,民勤西沙窝20 cm蒸发皿蒸发量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平均在-118.7 mm/10 a范围内,影响蒸发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近地表空气湿度的不断增加与日照时数的持续下降,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881与0.903,均通过99%显著性水平;次要因素是年均风速逐渐下降,相关系数是0.736,通过95%的显著性检验;四季中春季蒸发量明显减小,约占去年减小的37.4%,其次是秋季,占11.43%,夏冬季变化不明显,这些因子的改变,形成了民勤荒漠区水分在热平衡中的转换表现特征。
- 张逸君张逸君焦健杨自辉
- 关键词:水分蒸发
- 干旱胁迫下CoCl_2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6
- 2005年
- 在种子萌发实验中,分别用不同浓度的CoCl2溶液浸种,结果表明:CoCl2浓度为0.00025~0.1mmol/L,可使紫花苜蓿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得以提高,当浓度为0.005mmol/L时效果最佳,而当浓度为1mmol/L时,对紫花苜蓿种子有抑制作用。在干旱胁迫下CoCl2处理的紫花苜蓿幼苗,仍以0.00025~0.1mmol/L浓度处理的幼苗在株高、根系长度、叶面积、地上部分鲜重、地下部分鲜重都有所增加,浓度为0.005mmol/L时各指标均表现为最优,可以说明较低浓度的CoCl2具有保护幼苗的作用,较高浓度时则表现为一定的伤害作用。
- 张振明余新晓焦健
- 关键词:干旱胁迫二氯化钴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 节水、保肥的高效灌水技术研究
- 魏新平费良军焦健赵军赵国虎
- 该课题以土壤溶质运移理论为基础,采用室内试验与野外试验相结合,实验研究与模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深入地研究了灌溉对土壤养分运移的影响,提出以土壤养分分布最优为目标的灌水技术指标评价体系可指导大田生产的具体指标建议...
- 关键词:
- 关键词:节水保肥节水灌溉喷灌
- 不同磷肥施用量对油橄榄根际土壤微环境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9
- 2021年
- 探究不同磷肥施用量对油橄榄苗根系形态、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相关酶活性、微生物数量、根系生理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确定油橄榄苗期最优的磷肥施用量,为油橄榄植株培育提供科学合理的施肥依据。结果显示:(1)增施适量磷肥可降低根际土壤pH值,提高根际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含量,根际土壤碱解氮含量有所下降;增施适量磷肥还可增强根际土壤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而脲酶活性降低;增加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解磷菌数量及细菌与真菌比值(B/F),降低真菌数量,改善油橄榄根际土壤性质;(2)增施适量磷肥可提高油橄榄根系中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增强根系活力,增加根系含水量、油橄榄根长、根表面积和根尖数,促进根系生长,优化根系空间分布;(3)增施适量磷肥使油橄榄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根干重和根冠比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对植株生长发育起到促进作用。比较6种不同磷肥施用量,以每株施用45 g磷肥对油橄榄幼苗根系生长发育和根际土壤微环境改善效果最佳。综上所述,增施适量磷肥可改善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从而促进油橄榄根系及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
- 刘鑫王天宋佳承焦健李朝周
- 关键词:磷肥施用量油橄榄生长发育
- 海拔对陇南市油橄榄开花结实的影响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以陇南市武都区油橄榄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海拔(1093 m,1136 m,1175 m和1213 m)对油橄榄开花结实的影响,为油橄榄在陇南地区的增产与引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当地3个主栽品种(‘莱星’‘皮削利’‘佛奥’),测定油橄榄植株成花生理指标和果实发育指标。测定的成花生理指标包括叶芽数、花芽数、单枝单位长度花芽数、花序长度及每花序平均花朵数;调查的果实发育指标有坐果率、单果平均鲜重、单株果实总产量和果实体积。【结果】试验区油橄榄花芽数、花芽分化率和每花序平均花朵数随着海拔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均在1175 m达到最大值;与最低海拔1093 m相比,油橄榄单枝单位长度花芽数在最高海拔1213 m达到最小值;品种‘莱星’和‘佛奥’的花序长度均在1175 m为最大,‘皮削利’的花序长度在1136 m为最大。油橄榄果实坐果率、单果平均鲜果重及单株果实总产量均随着海拔升高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1175 m达到最大;油橄榄果实外形变化不明显,‘莱星’‘佛奥’果实体积在1175 m达到最大,‘皮削利’果实体积在1213 m最大。【结论】海拔是影响油橄榄成花及果实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陇南市武都区白龙江河谷地带种植油橄榄,以1175 m油橄榄开花结实较好。
- 张玲豫朱绍丹独肖艳焦健李朝周
- 关键词:油橄榄海拔果实发育
- 河西走廊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种群营养繁殖特征及其对土壤因子的响应被引量:3
- 2020年
- 以河西走廊湿生芦苇为对照,研究盐碱芦苇和沙生芦苇种群根茎的年龄结构、营养繁殖力、潜在种群与现实种群的数量关系及其对土壤因子的响应,探究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种群对土壤因子的趋异适应机理,为芦苇种群的扩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盐碱芦苇和沙生芦苇有6个龄级,湿生芦苇有5个龄级;根茎长度、根茎生物量和干物质贮量盐碱芦苇和沙生芦苇均小于湿生芦苇,根茎长度和生物量的年龄结构均为3龄级占比最大,最高龄级占比最小,干物质贮量以5龄级根茎最大,1龄级根茎最小;与湿生芦苇相较,相同龄级盐碱和沙生芦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盐碱芦苇芽库总存量要远大于湿生芦苇,但沙生芦苇要远小于湿生芦苇;芦苇种群根茎芽均以2龄级占比最大,从4龄级开始明显下降,但沙生芦苇从5龄级开始下降。盐碱芦苇和沙生芦苇侧生蘖比例较大,湿生芦苇主蘖所占比重较大。3种生态型芦苇群落样地土壤因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盐碱生境pH值和含盐量高于湿地生境,盐碱和沙地两种生境其余各营养指标均小于湿地生境。土壤含水量和碱解氮含量是影响芦苇生长的重要正向驱动因素,而土壤含盐量为重要的负向驱动因素,不同生境的芦苇可以通过调节自身根茎休眠芽与活动芽间的转换、根茎的发育以及主蘖和侧生蘖发育,以应对各自遭遇的生境。
- 独肖艳焦润安焦健陈丽刘鑫张玲豫李朝周
- 关键词:生态型土壤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