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焦小婷

作品数:30 被引量:116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托尼·莫里森
  • 13篇莫里森
  • 5篇托尼·莫里森...
  • 5篇莫里森小说
  • 4篇叙事
  • 3篇艺术
  • 3篇托尼
  • 3篇文学
  • 3篇传记
  • 2篇雅各布斯
  • 2篇身体
  • 2篇生态困境
  • 2篇逃避自由
  • 2篇奴隶
  • 2篇贫困
  • 2篇自传
  • 2篇文本
  • 2篇小说
  • 2篇灵魂
  • 2篇精神贫困

机构

  • 30篇河南大学
  • 1篇黄河水利职业...
  • 1篇普林斯顿大学

作者

  • 30篇焦小婷
  • 1篇吴倩倩

传媒

  • 6篇外国语文
  • 4篇荆楚理工学院...
  • 3篇天津外国语学...
  • 2篇河南大学学报...
  • 2篇阜阳师范学院...
  • 2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四川外语学院...
  • 1篇传记文学
  • 1篇荆门职业技术...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外语研究
  • 1篇黄河水利职业...
  • 1篇牡丹江大学学...
  • 1篇外文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亨利·詹姆斯《螺丝在拧紧》中的悬念艺术探究
2024年
亨利·詹姆斯是现代英美文坛巨匠,是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家,开创了心理分析小说之先河。他的代表作之一《螺丝在拧紧》是一部悬念迭起的哥特式中篇小说。整部小说以女教师主观性的视角讲述故事,悬念更迭,展现出独特的哥特式小说叙事艺术。通过对《螺丝在拧紧》进行文本细读,以热奈特叙事学为理论依据,从时间倒错、聚焦、频率三方面来研究小说中的悬念艺术,探究悬念铺设背后的理论依据,揭示哥特式小说的美学艺术。
贺梦甜焦小婷
关键词:《螺丝在拧紧》
文学的情调——托尼·莫里森访谈录被引量:10
2016年
采访者在哈佛大学黑人文化文学研究中心访学期间(2014年8月至2015年9月),承蒙导师Henry Louis Gates Jr.教授引荐,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尼·莫里森的第11部小说《天佑孩童》发表之际,就其文学理念、创作动机、作品意义、日常生活等话题进行了近两小时的采访。莫里森在耄耋之年,笔耕不辍,用文学表达着自己对生存意义的诠释、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焦小婷托尼.莫里森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访谈诺贝尔文学奖文学理论
话语权力之突围——托尼·莫里森《爵士乐》中的语言偏离现象阐释被引量:9
2006年
美国黑人女小说家托尼.莫里森在其小说《爵士乐》中,通过词汇、语义、语法和书写偏离,以艺术的形式为自己建构了一个自由的深度空间,在不受束缚的自由中突破话语权力的藩篱,表现了自我,彰显了个性。
焦小婷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爵士乐》语言偏离话语权力
英国艾塞克斯大学教育考察和反思
2010年
结合访学见闻,对英国艾塞克斯大学和邻近大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人才培养和管理方法等进行了考察,进而对英国教育体系中专业模式的多元化、学制弹性化、基础课程宽泛化,课程设置模块化、教学个性化、课堂教学多元化及师资队伍和生源的国际化等进行了探析,认为其在增强专业设置的灵活性,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开放性,尊重教育规律,注重服务意识,彰显以人为本理念,注重反思和批判精神培养5个方面有启示意义。
焦小婷
关键词:英国高校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育考察教育反思
托尼·莫里森小说中“诗”与“真”
2009年
美国当代黑人女小说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传记黑人民众之魂灵,述写黑人民族之丰碑;既张扬了"史"的真实,又弥漫着"文"的色彩。作者以历史事实基建传记事实,用叙事的真实强化着文学的真实。在诗与真的互沟与时空交错中,杂然纷呈着美国黑人的血泪史、奋斗史和精神史。
焦小婷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历史史实
传记文学的盛世——十八世纪被引量:1
2009年
18世纪是传记文学的盛世。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传记有了真正的倡导者和执行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年代的人会如此关注这一文学形式,并创作出如此丰饶的传记实例。而人的生命意志和智性光辉借此得以无限地光大和张扬。
焦小婷
关键词:传记生命写作
我和文学大家托尼·莫里森的缘
2019年
2015年8月20日,七夕节,我坐在从波士顿到纽约的灰狗大巴上,去赴约美国第一位黑人女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2019)。车行驶到纽约近郊,望着窗外一片片的游云,我带着些许的期待发了一条状态:"七夕,颠簸在路上。闲云,约吗?我是野鹤。"
焦小婷
关键词:莫里森托尼黑人女性七夕节闲云
空间的诱惑——从接受之维谈小说艺术的空间观
20世纪是当之无愧的批评的世纪。西方批评在这百年中思潮迭起,新说辈出,经历了三次重大的理论转折。在十九世纪风行的社会历史批评之后,它经历了作者中心论范式、文本中心论范式和读者中心论范式这样三个前后相继、在相互否定的转换中...
焦小婷
关键词:文本空间小说艺术空间观
文献传递
《为奴12年》中的精神价值探究被引量:1
2015年
《为奴12年》是美国非裔作家所罗门·诺瑟普的一部奴隶叙事作品。在12年炼狱般的生活中,传主仰望上苍,守望着梦想。他在创造性的劳作中,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在对大自然的体验和对亲情的回味中,感受生命且获得理性启悟;以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把没有尊严的奴隶生活过得坚韧、倔强而尊贵。而对苦难的意义的寻索和对自由的热爱,让他最终找到语言这个"家",并在此把个人的心志和精神颐养,把存在的意义考量。
焦小婷
《向苍天呼吁》中的狂欢化特质阐释
2013年
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最为重要的文学代言人、非洲裔美国小说家詹姆斯·鲍德温的半自传体小说《向苍天呼吁》,充斥着诸多狂欢节的形式、象征和感受世界的方式。小说作者以深厚的宗教情怀和鲜明的狂欢化质素,借助种种不同的感性艺术场面,有声有色地凸显出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的要旨,不仅论证了美国黑人对自由与平等的信仰和追求、对权威和主流话语的颠覆与反抗,还张扬着作家宗教体验中生命本质的狂欢精神和对人性的追问中所显现的人类生命诉求过程中的原初样态。
焦小婷吴倩倩
关键词:詹姆斯·鲍德温《向苍天呼吁》狂欢化理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