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晓双

作品数:23 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磁共振
  • 5篇成像
  • 5篇磁共振成像
  • 3篇医学影像
  • 3篇教学
  • 2篇学系
  • 2篇医学影像学
  • 2篇医学影像学教...
  • 2篇影像学教学
  • 2篇语言
  • 2篇肿瘤
  • 2篇教学系统
  • 2篇功能磁共振
  • 2篇PACS
  • 2篇MRI
  • 2篇波谱
  • 2篇磁共振波谱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瘤样

机构

  • 13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成都军区总医...

作者

  • 14篇熊晓双
  • 10篇王玮
  • 6篇李强
  • 5篇王亚蓉
  • 4篇李玮
  • 4篇杜滂
  • 3篇赵欣
  • 3篇杨兰英
  • 3篇崔光彬
  • 3篇陈宝莹
  • 3篇魏经国
  • 3篇秦越
  • 2篇朱佳
  • 2篇魏龙晓
  • 2篇宋立军
  • 1篇郭炜
  • 1篇张言旭
  • 1篇殷茜
  • 1篇黄进
  • 1篇段世军

传媒

  • 4篇西南国防医药
  • 2篇现代医用影像...
  • 2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数字医学
  • 1篇基础医学教育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内淋巴血管瘤1例
2012年
病例男,3岁。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小腿疼痛,未予重视;1个月前无意发现左胫骨中段隆起来我院求治。专科查体:左胫骨中段触及大小约2cm×1.4cm×1cm骨性隆起,压痛(+),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x线示:左胫骨中段前皮质内见椭圆形密度减低区,边界清晰,骨皮质内外缘连续,未见明显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初步诊断:左胫骨中段良性骨肿瘤,考虑造釉细胞瘤。
马延毛婷熊晓双赵欣陈宝莹
关键词:胫骨淋巴血管瘤
左髂骨侵袭性纤维瘤一例·病例报道·
2012年
病例资料患者.男.20岁.左髋部间断疼痛6月余.加重伴跛行4天。入院查体:压痛呈钝痛无明显放散,叩击痛不明显,局部皮温正常。左髋关节外旋、内收及后伸稍受限.患者末梢血运及感觉均正常。x线(图1)诊断为:左髂骨翼骨质破坏.多考虑恶性病变,不除外纤维来源肿瘤。
赵沙沙陈佳杰熊晓双
关键词:侵袭性纤维瘤髂骨局部皮温髋关节外末梢血运恶性病变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诊断及误诊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通过对动脉瘤样骨囊肿(ABC)影像学诊断及误诊的分析,进一步探讨ABC的影像学特点。方法:结合病理特点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正确诊断及误诊的ABC的影像学表现,22例均摄X线平片,19例行CT平扫,15例行MRI。结果:22例ABC发生于长骨17例,脊柱3例,骨盆2例。ABC平片表现常为偏心性膨胀性囊性改变;CT平扫可见膨胀的骨壳内缘呈清晰弧形压迹,其中骨壳完整18例,21例可见蜂房样低密度影,1例出现液-液平面,2例软组织肿块;15例MRI主要表现为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大小不一高信号囊腔或液-液平面,囊间隔在T1WI、T2WI均为低信号。误诊4例,其中发病部位长骨2例,脊柱和骨盆各1例。结论:正确认识ABC发病机理及病理特点的基础上,结合X线、CT和MRI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是正确诊断ABC,避免误诊的关键所在。
崔光彬魏经国王玮魏龙晓宋立军王亚蓉李玮秦越熊晓双
关键词: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诊断
MRI半量动态增强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MRI半量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对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并手术治疗或诊断性治疗为垂体微腺瘤的67例患者先行平扫(67例),然后行全量(37例)及半量(30例)Gd-DTPA动态增强扫描,比较两种动态增强扫描方法在显示垂体微腺瘤的敏感性。结果:平扫、全量和半量Gd-DTPAMRI动态增强扫描的检出率分别为50.8%(34/67)、75.7%(28/37)和90.0%(27/30),分别比较平扫与全量、全量与半量扫描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结论:MRI平扫及全量、半量Gd-DTPA动态增强扫描比较,可依次增加垂体微腺瘤显示的敏感性。其中以半量Gd-DTPAMRI动态增强扫描对病灶检出率最高,可作为MRI诊断垂体微腺瘤的首选强化方法。
崔光彬王玮郭炜杜滂宋立军李玮秦越熊晓双魏经国
关键词:垂体肿瘤磁共振成像图像增强
PACS教学系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的应用及优势被引量:11
2010年
李强王玮王亚蓉李玮杨伟川朱佳熊晓双赵欣张言旭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教学PACS教学系统数字化影像技术医学影像教学多媒体网络
小脑常见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与MRI鉴别诊断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小脑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和血管母 细胞瘤的生物学特性与MRI特点.方法:收集术前行MRI检 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1例小脑肿瘤.结合临床表现,观察 其发生部位、信号、结构和病理.结果:星形细胞瘤<15岁10 例(10/2);髓母细胞瘤<15岁9例,16~27岁7例;血管母细 胞瘤<15岁4例(4/19).67%的星形细胞瘤好发于小脑半 球;69%的髓母细胞瘤位于蚓部;血管母细胞瘤66%见于中线 半球旁;92%星形细胞瘤为囊性或囊实性.髓母细胞瘤儿童 多起自四脑室顶部髓帆生殖中心的胚胎残余细胞(8/2),成人 多源于小脑软膜下原始的外颗粒层细胞,以实性为主.血管母 细胞瘤源于原始血管形成中残余的胚胎细胞,70%为大囊小 结节;星形细胞瘤多为长T1,T2信号.髓母细胞瘤为混杂稍 长T1,T2信号,增强呈中度强化.血管母细胞瘤,增强时壁结 节明显强化.结论:小脑星形细胞瘤好发于半球。
王玮陆洲魏龙晓黄进魏经国张伟熊晓双蔡玲卞玉刚
关键词:小脑肿瘤磁共振成像生物学特性
颅内原发淋巴瘤MRI表现(附8例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结合病理基础分析颅内原发淋巴瘤的MRI特点,复习文献,探讨MRI新技术对颅内原发淋巴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搜集我院2007年11月~2009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淋巴瘤8例,回顾性分析其MRI特征。结果:8例中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6例,T细胞性2例。3例为单发病灶,5例多发。4例病变位于近中线深部脑组织,4例靠近脑表面。MRI平扫瘤体T1WI中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FLAIR中等或稍高信号。DWI多表现为高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中等度强化。结论:颅内原发淋巴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常规检查的基础上联合使用MRI新技术,可提高其术前诊断正确率。
李玮杜滂秦越李强熊晓双朱佳王玮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
浅谈基于PACS的医学影像教学系统在Web上的应用被引量:6
2012年
PACS用于影像学教学在较多医院已经逐步形成,此系统减轻了教学任务,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把PACS影像教学系统应用于Web端口上,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改变了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的特点。
陈佳杰王玮熊晓双朱开国
关键词:WEB服务
正常成人伏隔核体积磁共振测量初探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利用3.0磁共振分析成人伏隔核体积双侧差异及性别差异。方法:健康志愿者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范围18~55岁,中位年龄25岁,利用磁共振对伏隔核进行常规扫描和冠状面容积扫描。在容积扫描图像上对伏隔核分割并进行体积测量,比较双侧体积差异及性别差异。结果:所有志愿者以及男、女性志愿者伏隔核平均体积均右侧大于左侧(P<0.001)。男女之间伏隔核总体积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成人右侧伏隔核体积大于左侧,性别之间伏隔核总体积无明显差异。
李强王亚蓉崔光彬熊晓双杨兰英李运明王玮
关键词:伏隔核磁共振成像放射测量术
腰椎尤文肉瘤1例
2011年
病例男,37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呈钝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减轻,无反射痛;1 w前腰痛加重,自觉乏力,食欲减退,体温升高(39℃)。专科检查:腰椎生理曲度存在,腰4椎体棘突轻压痛,腰2~腰5椎体右侧肌肉压痛及叩痛,旋转活动受限,右大腿外侧皮肤浅感觉减退。实验室检查:血沉67 mm/h。
户丽娜赵欣熊晓双陈宝莹
关键词:腰椎尤文肉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