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文全
- 作品数:11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药物治疗随访分析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了解非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的预后。方法纳入2012-01-05在高血压门诊随访的PA患者186例,依据患者随访时是否使用螺内酯治疗分为螺内酯组和常规药物组。以螺内酯为主的联合药物治疗的患者130例(男性占72%),年龄(51.5±10.5)岁,使用常规药物联合治疗的患者56例(男性占61%),年龄(51.5±8.8)岁。螺内酯组中有肾上腺腺瘤者50例和双侧肾上腺增生者80例。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压均较治疗前降低,螺内酯组的舒张压低于常规药物治疗组[(84±9)比(88±10)mmHg,P<0.05]。增生者治疗后舒张压低于腺瘤者[(84±9)比(86±10)mmHg,P<0.05]。螺内酯组治疗后的血钾高于同组治疗前和常规药物组治疗后[(4.0±0.4)比(3.4±0.6),(3.8±0.5)mmol/L,均P<0.05]。螺内酯组的基础空腹血糖低于治疗后的空腹血糖[(5.7±1.4)比(6.2±1.5)mmol/L,P<0.05]。两组的临床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未经手术的PA患者经以螺内酯为主的联合药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血压,纠正低血钾,但有升高血糖的趋势。
- 朱理敏龚艳春林伯贤陆晓虹牛文全姚利萍郑芳芳唐晓峰陶波初少莉高平进朱鼎良
- 关键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螺内酯醛固酮腺瘤肾上腺增生
-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在嗜铬细胞瘤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变化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观察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在嗜铬细胞瘤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研究组)与61例年龄匹配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照组)的临床特征,通过24h动态血压(ABPM)监测,分析血压参数的特点,计算AASI。结果ABPM检测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的24h平均收缩压及脉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研究组的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研究中,79.0%的患者的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与对照组(77.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AASI为0.45±0.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39±0.13(P=0.016)。结论嗜铬细胞瘤患者夜间血压降幅明显小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ASI显著高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提示嗜铬细胞瘤患者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血管病变的潜在危险性更大。
- 陆晓虹朱理敏李燕牛文全初少莉朱鼎良高平进
-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 OSX基因沉默对醛固酮诱导的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研究成骨相关转录因子(OSX)沉默对醛固酮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成骨样分化和钙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小鼠的VSMC。针对小鼠OSX基因设计合成小分子干扰RNA(siRNA)序列,使用Lipo 2000为载体,转染体外培养的VSMC;FAM荧光标记siRNA优化转染条件。实时PCR检测OSX mRNA表达。将siRNA序列转染VSMC,细胞分为4组:1正常组;2醛固酮组(1.5 mmol/L);3siRNA转染组:醛固酮+OSX-siRNA;4阴性转染对照组:醛固酮+阴性对照siRNA。实时RT-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OSX、整联结合涎蛋白(Ibsp)基因和蛋白表达;茜素红染色观察细胞钙盐沉积。结果与醛固酮组相比,siRNA转染组OSX mRNA表达在转染后24 h及48 h均明显低于醛固酮组(均P<0.01);OSX蛋白表达在转染后48 h和72 h均低于醛固酮组(均P<0.01),以48 h最明显。siRNA有效沉默OSX基因表达后,OSX转染组Ibsp mRNA和蛋白的表达低于醛固酮组(均P<0.01),而且细胞钙盐沉积低于高磷组。结论 OSX-siRNA可以有效抑制VSMC OSX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醛固酮诱导的VSMC成骨样分化和细胞钙化。OSX可以成为CKD血管钙化治疗的靶点。
- 蔡凯愉何悦王浩龚艳春牛文全姬开达张晨莉薛敏
-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细胞醛固酮钙化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浆硫化氢浓度变化被引量:4
- 2011年
- 背景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是一新型气体信号分子,具有直接舒张血管,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减轻血管炎症反应,促进血管新生等血管调节作用,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如动脉粥样硬化、肺动脉高压、阿霉素心肌病等,但目前与高血压有关的研究并不多。目的通过测定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浆H2S浓度,并与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H2S和EH的相关性。方法入选上海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住院患者83例,及瑞金医院体检中心同期健康体检人员120例。用比色法测定血浆H2S浓度,并用SPSS13.0软件对实验结果和相关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EH组血浆H2S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5)。血浆H2S浓度和年龄呈负相关(r=-0.321,P<0.01),年龄是影响EH患者血浆H2S的浓度的独立危险因素(B=-0.368,P<0.01)。EH组中,血浆H2S浓度和病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呈负相关(病程:r=-0.329,P<0.01;IMT:r=-0.327,P<0.01),有脑卒史的EH患者其血浆H2S浓度显著低于无脑卒中史的EH患者(P<0.05),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发现,血浆H2S浓度每降低1个标准差,EH患者脑卒中的患病风险增加14.7%。结论血浆H2S浓度可能反应了高血压血管损伤的程度,将来H2S能否作为一种血管损伤标志用于临床尚待进一步研究。
- 徐冰馨赵建辛王雅琼王雅琼高平进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硫化氢年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 不同中医体质高血压病患者高危风险与脂联素基因相关研究
- 目的 :用中医体质分类方法,比较痰湿质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高危风险的特征,并寻找在遗传方面的生物标志。方法 :695例高血压病患者(痰湿质组367例,非痰湿质组328例)以胰岛素抵抗指标(Homa-IR)、脂联素水平(adi...
- 钱岳晟张怡杨龑牛文全高平进朱鼎良
- 关键词:脂联素基因多态性
- 文献传递
- 不同中医体质高血压病患者高危风险与脂联素基因相关研究
- 目的:用中医体质分类方法,比较痰湿质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高危风险的特征,并寻找在遗传方面的生物标志.方法:695例高血压病患者(痰湿质组367例,非痰湿质组328例)以胰岛素抵抗指标(Homa-IR)、脂联素水平(adipo...
- 钱岳晟张怡杨龑牛文全高平进朱鼎良
- 关键词:高血压病中医体质风险分析脂联素基因
- 文献传递
- 低血钾与正常血钾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特征被引量:11
- 2011年
- 背景随着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被普遍用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的筛查,原醛的确诊率较以往明显提高,更多的正常血钾原醛患者被检出。目的了解正常血钾与低血钾原醛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0确诊的住院原醛患者,以血钾3.5mmol/L为分割点,分为正常血钾组和低血钾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生化、合并症及肾上腺CT影像等差异。结果共有300例低血钾和108例正常血钾原醛患者纳入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高血压病程、基础血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正常血钾组患者的血、尿醛固酮水平明显低于低血钾组[分别为(179±94)比(279±181)ng/L,(9.6±7.0)比(17.7±14.5)μg/24h,均P<0.01]。两组患者在糖脂代谢异常、靶器官损害及心脑血管病事件患病率上无明显差异。肾上腺CT扫描显示低血钾组中腺瘤表现者比例高(48.1%比32.1%),正常血钾组中皮质增生比例高(61.3%比47.1%),两组肾上腺病变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血钾原醛与低血钾原醛患者比较,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无明显差别,但肾上腺皮质增生较为常见。
- 朱理敏龚艳春陈绍行唐晓峰陶波陆晓虹林伯贤牛文全初少莉高平进朱鼎良
- 关键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低血钾
- 痰湿质高血压病患者高危风险临床特征研究
- 2011年
- 目的采用中医体质分类方法,验证痰湿质高血压患者比其他体质类型高血压患者容易发生靶器官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将高血压病患者按照中医体质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分别检测血糖、胰岛素、脂联素、左心室肥痰湿厚等指标,以观察2组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心脏血管结构异常的靶器官损害。结果 69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选自2001年至2004年在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住院的患者,按照中医体质分类方法进行分类,痰湿质组367例(男性238例、女性129例)、非痰湿体质的328例(男性169例、女性159例),2组的年龄(59.84±10.39)岁和(59.15±10.84)岁,病程分别为(16.56±12.63)年和(5.10±12.05)年,血压分别为(141.29±18.97)mm Hg/(83.93±11.69)mm Hg和(140.79±19.42)mm Hg/(84.76±11.03)mmHg、体重指数(BMI)分别为(26.37±3.30)kg/m^2和(25.48±3.27)kg/m^2。2组之间除性别和BMI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外,其他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质组和非痰湿质组在Homa-IR指标中分别为0.534±0.019和0.521±0.020(P=0.007);在脂联素水平分别为5.07±0.35和6.41±0.39(P=0.045);左心室重量分别为110.86±1.72和102.80±1.76(P=0.032),以上这些指标痰湿质组和非痰湿质组2组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往研究表明痰湿质高血压病患者在糖、脂质代谢、胰岛素抵抗等方面的异常较其他的体质类型更明显,本研究再次表明痰湿质组高血压患者比非痰湿质组高血压患者患者存在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性增高,脂联素水平降低,心脏左心室肥厚也更明显,这些病理性的改变可能是引起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的易损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 钱岳晟高平进张怡吴胜男杨龑牛文全朱鼎良
- 关键词:高血压病患者痰湿体质胰岛素抵抗性靶器官损害体质类型
- 痰湿质高血压病患者高危风险临床特征研究
- 目的采用中医体质分类方法,验证痰湿质高血压患者比其他体质类型高血压患者容易发生靶器官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将高血压病患者按照中医体质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分别检测血糖、胰岛素、脂联素、左心室肥痰湿厚等指标,以观察2组高血压病患...
- 钱岳晟高平进张怡吴胜男杨龑牛文全朱鼎良
- 文献传递
- 不同中医体质高血压病患者高危风险与脂联素基因相关研究
- 钱岳晟张怡杨龑牛文全高平进朱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