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吉

作品数:132 被引量:240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40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2篇医药卫生
  • 47篇生物学
  • 19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68篇病毒
  • 30篇动物
  • 24篇实验动物
  • 23篇荧光
  • 22篇荧光定量
  • 20篇抗体
  • 17篇小鼠
  • 16篇聚合酶
  • 16篇合酶
  • 16篇PCR检测方...
  • 14篇酶联
  • 14篇酶联免疫
  • 14篇酶联免疫吸附
  • 14篇免疫吸附
  • 13篇聚合酶链式反...
  • 13篇ELISA
  • 10篇实时荧光
  • 10篇实时荧光定量
  • 10篇实验小鼠
  • 9篇实验室

机构

  • 105篇中国食品药品...
  • 27篇中国药品生物...
  • 2篇北京市实验动...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东营市疾病预...
  • 1篇广东省实验动...
  • 1篇中国动物疫病...
  • 1篇中国疾病控制...
  • 1篇成都生物制品...
  • 1篇北京生物制品...
  • 1篇舒泰神(北京...
  • 1篇未名生物医药...
  • 1篇武汉海特生物...

作者

  • 132篇王吉
  • 112篇岳秉飞
  • 106篇付瑞
  • 97篇贺争鸣
  • 92篇李晓波
  • 84篇王淑菁
  • 67篇卫礼
  • 63篇巩薇
  • 41篇冯育芳
  • 34篇邢进
  • 29篇王莎莎
  • 28篇王洪
  • 26篇李威
  • 18篇高正琴
  • 18篇魏杰
  • 11篇肖镜
  • 10篇邢瑞昌
  • 4篇马丽颖
  • 2篇邢进
  • 2篇刘文菊

传媒

  • 29篇中国比较医学...
  • 27篇实验动物科学
  • 11篇实验动物与比...
  • 7篇2017年第...
  • 6篇中国生物制品...
  • 5篇中国实验动物...
  • 5篇中国病毒病杂...
  • 2篇2009年第...
  • 2篇2013‘第...
  • 1篇中国药事
  • 1篇畜牧与兽医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病毒学报
  • 1篇实验动物科学...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中国药品标准
  • 1篇兽医导刊
  • 1篇中国北方第六...
  • 1篇第十二届中国...
  • 1篇中国药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7篇2022
  • 3篇2021
  • 7篇2020
  • 9篇2019
  • 9篇2018
  • 16篇2017
  • 17篇2016
  • 10篇2015
  • 8篇2014
  • 8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 8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1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鼠诺如病毒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及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对鼠诺如病毒分离株BJ102062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并对测序结果进行亲缘关系等分析。方法参照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TheNationalCenterforBiotechnologyInformation,NCBI)发表的MNVl(AY228235)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根据测定的结果设计下一步引物,分段扩增测序,最后将所测各段拼接;对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与人源、牛源和其他鼠诺如病毒的代表株分别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比较并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鼠诺如病毒分离株BJ10-2062基因组全长7381bp,G+C含量56.63%,A+U含量43.33%,含3个开放读码框;全基因组序列经NCBIBI.AST比对,与美国的CR4(EU004674)分离株同源性最高,为92.7%;与其他鼠诺如病毒分离株的同源性大于88%,而与人源和牛源诺如病毒分离株的同源性均小于50%;ORF1~3编码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87×10^3、58×10^3和22×10^3,含量最高的氨基酸分别是丙氨酸(Ala)、亮氨酸(Leu)、甘氨酸(Oly)和谷氨酰胺(Gln),BJ102062分离株各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鼠诺如病毒问的同源性明显高于人源和牛源诺如病毒;与原始分离株MNVl相比,BJ10-2062VP1衣壳蛋白第296位由赖氨酸突变为谷氨酸,导致其毒力减弱。基于全基因组核酸序列构建的亲缘关系树表明,BJ10-2062与其他鼠诺如病毒分离株均属于genogroupV,与美国的CR4和NIH-A114株亲缘关系最近,并与美国的其他NIH系列毒株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结论对鼠诺如病毒BJ10-2062分离株全基因组的测序分析,为进一步研究鼠诺如病毒特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奠定了基础。
李晓波付瑞王吉卫礼王淑菁岳秉飞贺争鸣
实验大鼠仙台病毒抗体检测能力验证结果评价
目的了解全国实验动物检测相关实验室在大鼠仙台病毒抗体检测项目的技术水平,发现并解决检验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各实验室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检测水平。方法制备大鼠血清样品,经过标定后分装,按照CNAS的要求进行均一性和稳定性验证,...
李晓波付瑞王洪王吉卫礼王淑菁邢进冯育芳贺争鸣岳秉飞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文献传递
中国实验动物中鼠管状线虫的分子鉴定和感染调查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对鼠管状线虫进行分子鉴定和感染调查,为国家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923批5199只SPF动物(包括:1批5只猴,3批25只小型猪,28批55只兔,13批248只地鼠,37批198只豚鼠,93批459只大鼠,742批4179只小鼠,5批25只鸡和1批5只鸭)和145批1389只清洁动物(包括:1批3只兔,4批31只地鼠,16批157只豚鼠,32批268只大鼠和92批930只小鼠)来自全国50个不同的厂家。应用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结合形态学鉴定方法,进行鼠管状线虫感染筛查。应用多重PCR和测序技术,鉴定分离的鼠管状线虫ITS(内转录间隔区)、28S rRNA(28S核糖体RNA)、nad1(NADH脱氢酶亚单位1)和cox1(细胞色素C过氧化物酶亚基1)基因,从分子水平上确证鼠管状线虫感染。结果应用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从动物中检出鼠管状线虫的虫卵、幼虫和成虫。根据鼠管状线虫的卵细胞、幼虫、雌雄成虫的大小和形态来鉴定虫种。应用多重PCR测序技术,能从分离的单个鼠管状线虫的虫卵、幼虫和成虫中鉴定出ITS、28S rRNA、nad1和cox1基因,与其他不同种属的寄生虫无交叉反应。应用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从5199份SPF和1389份清洁动物样本中分别检出鼠管状线虫阳性样本285份和135份。应用多重PCR和测序技术,鉴定证明这些阳性样本中确实含有鼠管状线虫特异性的DNA。测序结果显示,不同动物分离的鼠管状线虫的ITS、28S rRNA、nad1和cox1部分基因序列核苷酸相似性达100%。SPF和清洁动物的鼠管状线虫感染率分别为5.5%(285/5199)和9.7%(135/1389)。结论应用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联合多重PCR测序技术能够快速精准检测鉴定出鼠管状线虫。鼠管状线虫的人兽共患本质可以视作为公共卫生的一个预警。良好的动物质量控制对保护人类身体健康和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对中国SPF和清洁动�
高正琴李晓波冯育芳王吉付瑞邢进王淑菁魏杰王洪巩薇李冠民贺争鸣岳秉飞
关键词:实验动物分子鉴定
2003-2008年我国实验猴BV抗体检测结果及抗体水平变化规律的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对近年来我国实验猴BV(猴疱疹病毒Ⅰ型)抗体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了解我国实验猴BV感染情况及其抗体水平变化规律,为我国实验猴质量控制及标准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国标中ELISA方法 ,对2003~2008年我国11个单位送检的2个品种猴血清进行BV抗体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测的4612份猴血清中,有1843份BV抗体呈阳性,阳性率为39.96%;6年中检测猴群BV抗体阳性率基本在30%~50%。幼年(≤2岁)、青年(2.1~4.0岁)、成年(4.1~6.5岁)、老年(≥6.5岁)4个不同年龄段猴BV感染率分别为26.28%、31.53%、53.74%、87.27%。不同年龄感染率差异显著(P<0.01)。雌猴BV感染率(35.91%)高于雄猴(34.93%),但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年龄猴BV感染率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BV感染率升高。
王吉卫礼巩薇岳秉飞贺争鸣
关键词:实验猴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清阳性率
北京中国农大小型猪三个亚系群体的遗传状况分析
目的 对北京地区中国农大小型猪三个亚系群体进行遗传质量评价与分析.方法 利用DB11/T828.3-2011中的25对微卫星引物,对3个中国农大小型猪亚系群体进行微卫星分型,利用群体遗传分析软件Popgen32对所得结果...
魏杰巩薇王洪李晓波付瑞王吉邢进冯育芳王淑菁高正琴岳秉飞
关键词:微卫星标记亚系
豚鼠弓形虫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建立以弓形虫重组抗原的豚鼠弓形虫抗体ELISA方法,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根据重组抗原的工作浓度包被酶标板,确定酶标二抗浓度,对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稳定性和重复性等进行测试。结果确定酶标二抗最佳稀释度为1:8000;与豚鼠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仙台病毒(sv)、肺炎病毒(PVM)及呼肠孤3型(Re03)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对已知阳性血清的检测上限可达1:2560;6个月的稳定性试验显示A490值的相对偏差均小于15%;批内变异系数(cv)5.7%~9.5%,批间变异系数(CV)1.9%~9.0%;对182份样本的检测表明豚鼠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7.14%(13/182),与IFA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100%,与商品化试剂盒的阳性符合率为92-3%,阴性符合率为100%。结论建立的豚鼠弓形虫重组抗原ELISA检测方法可用以弓形虫抗体的常规检测。
李晓波付瑞巩薇王吉卫礼王淑菁岳秉飞贺争鸣
关键词:弓形虫重组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小鼠诺如病毒感染实验小鼠的抗体变化规律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KM、BALB/c、NIH、C57BL/6J及BALB/c-nu共5个品系小鼠感染小鼠诺如病毒(murine norovirus,MNV)后总IgG抗体及中和抗体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KM、BALB/c、NIH、C57BL/6J及BALB/c-nu共5个品系小鼠,每个品系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感染组灌胃接种MNV液,对照组灌胃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即0.9%NaCl溶液)。分别在感染后第1~9周采血分离血清,ELISA法测定总IgG抗体水平(即吸光度值),RAW264.7细胞病变法测定中和抗体滴度(即半数保护剂量,PD50)。t检验比较感染组和对照组在每个时间点的总IgG抗体吸光度均值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品系小鼠感染组总抗体及中和抗体滴度,分析各品系小鼠的抗体变化规律。结果经t检验,KM、BALB/c、NIH、C57BL/6J及BALB/c-nu小鼠分别在第21、35、14、14及28天感染组总IgG抗体吸光度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品系小鼠的总IgG抗体水平相比,NIH>C57BL/6J>KM>BALB/c>BALB/c-nu,且BALB/c及BALB/c-nu总抗体吸光度均值显著低于NIH和C57BL/6J小鼠(P<0.05);NIH、C57BL/6J、KM及BALB/c小鼠感染第6周时抗体水平升高较快,NIH小鼠第49天进入平台期,其余3个品系小鼠在实验周期内总IgG抗体水平仍处于上升趋势,其中BALB/c-nu小鼠总抗体水平最低。各品系小鼠的中和抗体滴度比较,C57BL/6J>NIH>KM>BALB/c>BALB/c-nu,其lgPD50均值分别为3.881、3.819、3.746、3.146及2.338;经方差分析显示,BALB/c及BALB/c-nu小鼠中和抗体滴度显著低于C57BL/6J、NIH及KM小鼠(P<0.01)。除了BALB/c-nu小鼠外,其余4个品系小鼠感染第2周时中和抗体滴度升高较快,BALB/c-nu小鼠中和抗体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结论NIH、C57BL/6J及KM小鼠感染MNV的体液免疫应答较强,BALB/c及BALB/c-nu小鼠体液免疫应答较弱。
李晓波付瑞王淑菁李威王莎莎黄宗文秦骁王吉岳秉飞
关键词:小鼠
鸡胚致死孤儿病毒荧光定量PG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2017年
目的:建立鸡胚致死孤儿病毒CELO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实现该病毒在鸡胚及禽源性生物制品中的快速检测。方法根据CELO L5纤突1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其线性、特异性、精密性、灵敏度进行考察。运用建立的方法对40份SPF鸡胚尿囊液和16株流感疫苗主种子批毒种进行CELO检测。结果:建立的荧光定量PCR其最佳线性范围为1×10^9~1×10^4拷贝/μl,R^2值达0.99以上,特异性良好,与其他种属的腺病毒及流感病毒间均无交叉反应,灵敏度为10^2拷贝/ul;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40份SPF鸡胚尿囊液和16株流感毒种结果为阴性。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鸡胚致死孤儿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好,敏感性高,为鸡胚及禽源性生物制品中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王淑菁付瑞李晓波王吉岳秉飞
关键词:鸡胚致死孤儿病毒荧光定量PCR鸡胚
2003-2007年我国实验小鼠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对2003-2007年我国21个省,市、47个单位的39个品系小鼠病毒抗体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了解国内近5年来小鼠病毒感染情况,为我国实验小鼠质量控制及标准化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国标对送检小鼠及血清进行抗体检测...
王吉卫礼巩薇付瑞肖镜马丽颖邢瑞昌贺争鸣
关键词:小鼠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清阳性率
文献传递
动物源性生物制品病毒灭活/去除工艺的验证被引量:19
2007年
目的对动物源性生物制品病毒灭活/去除工艺进行验证。方法针对不同动物源性制品,选择相关的指示病毒,对4个厂家不同的病毒灭活/去除工艺进行效果验证。结果各工艺均可灭活/去除指示病毒4Logs以上,均为有效的灭活/去除病毒工艺。结论4个厂家的灭活/去除病毒工艺均可保证制品的安全性。
巩薇付瑞王吉卫礼肖镜贺争鸣
关键词:动物源性生物制品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