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宪衍
- 作品数:97 被引量:504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血压治疗中的问题解答
- 2001年
- 1.高血压患者治疗血压降到什么水平最合适,为什么? 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高血压学会(ISH)及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规定,高血压患者服药治疗后的血压应降至正常(<130/85毫米汞柱)或理想(<120/80毫米汞柱)水平。具体地说,老年患者应至少降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下,青、中年患者或合并有糖尿病者应降至130/85毫米汞柱以下或120/80毫米汞柱以下。伴有肾脏损害或有蛋白尿者(24小时尿蛋白>1克),控制血压应更严格。有研究建议,血压应控制在125/75毫米汞柱以下。
- 王宪衍
- 关键词:脑动脉硬化高血压治疗血管紧张素毫米汞柱受体阻滞剂降压作用
- 长效降压药与短效降压药哪种好
- 2002年
- 高血压中极大多数(约95%以上)是原发性高血压。它的病因很复杂,与遗传也有密切关系,所以目前尚无根治办法。目前的治疗方针是应用降压药,使血压下降并维持正常,这样才能抑制病情进展,预防并发症(尤其是中风)的发生。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所以近年来有不少新药上市,大部分都是长效降压药。长效降压药与短效降压药究竟哪种好呢?
- 王宪衍
- 关键词:长效降压药并发症病情进展新药上市
- 赖诺普利与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1
- 1996年
- 本研究用随机、单盲、组间、平行对照的方法,用新一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赖诺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观察,并与另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进行对比。赖诺普利剂量为10~80mg/d;依那普利为5~40mg/d,每天1次服用。通过225例的观察显示两药的降压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但赖诺普利控制24小时的血压明显较依那普利为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赖诺普利较依那普利为少。咳嗽的发生率两药相仿。赖诺普利有效病例的平均剂量为34.1mg/d,故建议常用剂量为10~40mg/d,每日早餐后服用。研究证实赖诺普利是一安全、有效的降压药。
- 王宪衍金翠燕钱珠陈曙霞张国元
- 关键词:赖诺普利依那普利高血压
- 高血压:谨防治疗不足和治疗过度
- 2009年
- 高血压是十分常见的疾病。据国家卫生部报告,我国现有高血压病人2亿,而且以每年1000万的数字在增加。这么多的高血压病人虽然在进行治疗,但血压能够控制达标的比例很低。我国不久前公布的资料显示,高血压病人治疗的血压控制率只有6.1%,远远低于美国(34%)。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原因有几个,其中一个就是“治疗不足”。
- 王宪衍
- 关键词:高血压病人国家卫生部血压控制率
- 西拉普利对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抗药性的影响被引量:7
- 1997年
- 目的:为探索西拉普利治疗高血压病疗效及其对胰岛素抗药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对原发性高血压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8±s10a),用西拉普利2.5~5.0mg/d,疗程4wk。对照组为20例(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52±7a),用氢氯噻嗪25~50mg/d,疗程4wk。结果:西拉普利和氢氯噻嗪都有明显降压作用,但只有西拉普利有改善胰岛素抗药性的效应。结论:西拉普利治疗高血压病人有改善胰岛素抗药性的作用,对糖代谢起良好的影响。
- 金翠燕王宪衍钱珠邱慧丽王孝铭戚文航
- 关键词:西拉普利高血压胰岛素抗药性药物疗法
- 早晨血压高峰
- 2009年
- 24小时中的血压是怎样波动的
人的心脏在连续不断地收缩和舒张。收缩时把血液压出来,推向主动脉而到达全身动脉系统;舒张时血液从心房流到心室,接着心脏又进行收缩,把血液推向主动脉,如此连续不断。在心脏收缩时,动脉系统产生的压力称为收缩压;心脏舒张时,依靠主动脉弹性回缩把血液推向前进,称为舒张压。
- 王宪衍
- 关键词:血压高心脏收缩早晨心脏舒张动脉系统弹性回缩
- 高血压病专家王宪衍教授告读者
- 2009年
- 读者今后如果需要咨询有关高血压的问题,请提供以下资料:
1.病人的性别、年龄、职业,患高血压已经有多长时间,最高的血压水平是多少。最高血压时有什么不适?平时经常的血压水平是多少,感觉最舒服的时候血压水平是多少?有没有阵发性的血压升高发作。发作时有什么不适症状?有高血压以后,体重增加还是减少,食欲有什么变化?冬天的衣着有什么变化,增加还是减少?夜尿是否增加?
- 王宪衍
- 关键词:高血压病血压水平不适症状最高血压血压升高
- 氨氯地平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被引量:11
- 1994年
- 38例高血压病患者用氨氯地平(amlodipine)治疗,剂量5~10mg/d,疗程4周。结果除血压明显下降外,空腹及糖负荷后的血胰岛素水平,血胰岛素/葡萄糖比值(I/G)以及曲线下面积([AUC]I,[AUC]I/G)在治疗后都有下降。空腹及糖负荷后的血糖水平以及曲线下面积([AUC]G)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表明氨氯地平有改善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 王宪衍龚兰生王孝铭顾蓉梅郭冀珍钱珠吴顺娣胡瑞玉钱文琪
- 关键词:高血压氨氯地平胰岛素抵抗药物疗法降压药
- 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进展被引量:8
- 1995年
- 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进展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王宪衍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疾病。1991年我国15岁以上95万人的抽样调查结果,患病率11.88%,较10年前约增加50%。高血压如不加治疗,常引起脑、心、肾的损害。是脑心血管疾...
- 王宪衍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 高血压病患者中超重/肥胖与血压负荷及血压变异的关系被引量:3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超重和肥胖高血压病患者与血压变异性关系。方法 19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体重指数 (BMI)分为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 ,采用 2 4h动态血压检测方法探讨血压负荷及血压变异的特征。结果 BMI增加血压负荷和血压变异性指数均增加 ,与正常组相比超重组和肥胖组夜间收缩压变异 (nSBPSD)增加 14 .10 %、夜间舒张压变异 (nDBPSD)增加 13.15 %、夜间平均动脉压变异 (nMAPSD)增加 15 .92 % ,肥胖组增加更明显 ,分别为 2 0 .0 6 %、17.92 %、2 1.6 3% ;但这种血压变异性的差异仅表现在男性。结论 超重和肥胖的高血压病患者不仅加重血压负荷 ,而且使血压变异性增加 ;这种血压变异性增加只见于男性病人 ,且出现在夜间。
- 钱岳晟王谷亮张伟忠周怀发王宪衍
- 关键词:体重指数肥胖血压变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