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少华

作品数:77 被引量:178H指数:8
供职机构: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篇石油与天然气...
  • 8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化学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8篇稠油
  • 27篇热采
  • 24篇流体
  • 22篇多元热流体
  • 21篇油田
  • 11篇稠油热采
  • 10篇海上油田
  • 9篇驱油
  • 7篇耐温
  • 7篇缓蚀
  • 7篇缓蚀剂
  • 7篇降黏
  • 7篇稠油油田
  • 6篇特稠油
  • 6篇热采技术
  • 6篇海上稠油
  • 6篇渤海稠油
  • 6篇采收率
  • 5篇破乳
  • 5篇表面活性

机构

  • 77篇中海油田服务...
  • 9篇中海石油(中...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海洋石油...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海洋石油高效...
  • 1篇油气钻采工程...
  • 1篇中海石油(中...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77篇王少华
  • 50篇孙玉豹
  • 42篇孙永涛
  • 30篇林涛
  • 30篇吴春洲
  • 26篇肖洒
  • 21篇马增华
  • 19篇刘海涛
  • 18篇宋宏志
  • 17篇汪成
  • 14篇张卫行
  • 6篇梅伟
  • 6篇姬辉
  • 4篇顾启林
  • 3篇王通
  • 3篇林珊珊
  • 2篇孙红杰
  • 2篇付朝阳
  • 2篇赵利昌
  • 2篇邢云龙

传媒

  • 8篇当代化工
  • 4篇油田化学
  • 3篇钻采工艺
  • 3篇石油化工应用
  • 3篇中外能源
  • 3篇能源化工
  • 2篇腐蚀与防护
  • 2篇材料保护
  • 2篇断块油气田
  • 2篇内蒙古石油化...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海洋石油
  • 2篇石油化工
  • 2篇新疆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和化...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化学工程师
  • 1篇日用化学工业
  • 1篇山东化工
  • 1篇石油工程建设

年份

  • 6篇2024
  • 10篇2023
  • 8篇2022
  • 13篇2021
  • 6篇2020
  • 8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 1篇2011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温油井用H_(2)S脱硫剂的评价研究
2021年
部分海上稠油高温热采中产生了少量H_(2)S,游离的H_(2)S会给海上平台生产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而在生产热采井井下注入脱硫剂可以清除游离H_(2)S,并减轻油管腐蚀,但目前就生产油井中脱除H 2S的研究鲜见报道。为此,通过自制装置,在80℃模拟热采井产出水中评价了脱硫剂的脱硫效果,以及180℃高温老化处理后脱硫剂的效果;进一步通过失重试验,评价了筛选出的脱硫剂对N80钢腐蚀和缓蚀剂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硫剂DES-8的综合性能最好。80℃时含1000 mg/L H_(2)S的模拟地层水中,1000 mg/L脱硫剂DES-8的脱硫率为96%;而高温老化处理对脱硫剂有较大影响,脱硫效果均降低。H_(2)S浓度和CO_(2)的存在对不同浓度的脱硫剂脱硫效果产生较大影响,需要结合实际选用合适的用量。失重结果表明,该脱硫剂与缓蚀剂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80℃时缓蚀率能达到90%左右。因此脱硫剂DES-8能够用于高温井下环境,实现对产出液中游离H_(2)S含量的有效控制,与缓蚀剂结合可有效抑制油管的腐蚀,可进行现场应用。
孙玉豹王少华肖洒姬辉
关键词:硫化氢脱硫剂缓蚀剂
一种在多元热流体热采工艺中防止管柱腐蚀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多元热流体热采工艺中防止管柱腐蚀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所述多元热流体热采工艺中,当待注入的所述多元热流体的温度高于200℃时,按所述多元热流体中的水与缓蚀剂的总重量计,将所述多元热流体与所述缓蚀剂混合成10...
孙永涛王少华马增华邹剑文权段凯滨孙玉豹刘海涛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多通道连续管的井下热流体发生方法和设备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通道连续管的井下热流体发生方法和设备,其包括:步骤一,依次连接多通道连续油管通道、热流体发生装置以及热流体输送通道为整体设备,并将整体设备下入至井筒内的指定位置;步骤二,通过环空封隔装置将热流体发生装...
孙永涛刘义刚白健华林涛宋宏志张卫行王少华梅伟
稠油耐高温乳化降黏剂AESO的合成及其性能被引量:10
2021年
为提高稠油驱油效率合成了一种耐高温乳化降黏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钠(AESO)是一种耐高温耐盐型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实验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通过2-溴乙基磺酸钠磺烷基化合成AESO。对合成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n(AEO)∶n(2-溴乙基磺酸钠)=1∶1.3,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5 h时,AESO的产率可以达到71.2%,并对AESO的耐高温乳化降黏性能和耐盐性能进行了评价。热重分析结果表明,AESO可以耐300℃高温,降黏率可以达到99%以上,并且具有较高的耐钙、镁盐稳定性。AESO对稠油的界面张力在10-1mN/m数量级。与蒸汽驱油实验相比,加入AESO驱油效率提高8%。
孙永涛孙永涛李兆敏孙玉豹
关键词:稠油
海上热采注热管柱可下入性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随着海上热采注热管柱新工艺新工具的不断使用,管柱结构日趋复杂,且海上热采井多为水平井或大斜度井,热采注热管柱下入过程中,易发生刚性工具几何遇卡、因摩阻增加导致的管柱屈曲变形等下入过程受阻问题。为此,根据较大狗腿度管段处注热管柱与井眼的几何关系,建立了管柱的几何通过性模型;由注热管柱下入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建立了考虑管柱刚度的力学计算模型。根据建立的模型,以现场一口热采井为例,计算分析了现有热采注入管柱的可下入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为实现管柱的优化设计和保证注热管柱的可下入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现场指导意义。
吴春洲孙永涛王少华姬辉顾启林
关键词:渤海油田力学模型
复合调堵增效工艺在渤海稠油油田的应用
2019年
多元热流体热采技术在渤海稠油油田应用中取得较好的增油效果,但出现的多轮次注热期间部分井气窜问题降低了开发效果,制约了技术的扩大应用。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多井同注多元热流体与温敏凝胶调堵防窜相结合的新思路,并通过数值模拟优化了注入井数和注入参数,通过室内实验对温敏凝胶进行了评价,结合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制定了现场实施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多元热流体的非凝析气体不会对温敏凝胶的成胶产生影响,温敏凝胶的封堵率可达到99%。现场实施复合调堵增效工艺后的结果表明,两井同注抵消了单井注入期间相互气窜的影响,邻井见气时机延后、产气量峰值降低,产气量降低80%,4口邻井均能正常生产,开井后两井日产油较热采前提高了60%~80%。此工艺在提高采收率的同时,能够有效封堵地层高渗条带,治理气窜效果较明显。
林珊珊孙玉豹王少华梅伟宫汝祥姬辉
关键词:气窜温敏凝胶多元热流体
渤海特稠油高温驱油剂的研制与性能评价被引量:2
2020年
针对渤海D油田原油黏度大,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地层水矿化度高且钙镁离子含量高的特点,合成了一种可满足渤海特稠油热采过程中伴注用的高温驱油剂OD-2,并对该驱油剂的界面张力、耐温性能、润湿性能、吸附性能、对油水相对渗透率的影响和驱油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驱油剂OD-2耐温可达320℃,对渤海特稠油的界面张力为2.84×10^-3 mN/m;高温驱油剂使润湿指数从-0.984上升至-0.204;80℃下静态吸附量3.061 mg/g,随着高温驱油剂OD-2质量分数增加,岩心残余油饱和度降低。室内微观驱油结果表明:高温驱油剂提高了注入流体的波及面积和洗油效率。质量分数1.0%的高温驱油剂OD-2在240℃辅助热水驱的驱油效率为79.60%,比单纯热水驱驱油效率提高4.24个百分点。
杜春晓张风义葛涛涛肖洒王少华刘亚琼
关键词:采收率特稠油微观驱油相对渗透率
一种用于抑制高温下二氧化碳腐蚀的缓蚀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抑制高温下二氧化碳腐蚀的缓蚀剂,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聚氧乙烯烷基醇酰胺15~80%,有机炔醇1~30%,碘化钾0.1~5%,乙烯胺1~30%,三氧化二锑0.1~5%,和溶剂5~60%。本发明的缓蚀剂在...
孙永涛马增华孙玉豹胡厚猛王少华邢云龙王通刘海涛孙红杰勾字文
文献传递
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属于油田化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离子液体0.75‑1.20wt%,表面活性剂0.30‑0.60wt%,其余为...
孙玉豹吴春洲王少华宋宏志孙永涛林涛张卫行李田靓
高温热采地层硫化氢生成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地层在稠油热采高温环境下会产生硫化氢,对井下管柱和工具造成腐蚀和开裂。热采过程中硫化氢的主要成因为原油中的含硫有机质热裂解和储层中热化学还原反应。为了分析各个因素对硫化氢生成的影响,进行了地层岩心的热模拟实验以及原油在不同条件下的裂解实验,同时考虑了注热温度对硫化氢生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稠油热采过程中硫化氢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生成硫化氢是稠油井产生硫化氢的主要途径,地层水条件下比蒸汽锅炉注入水产生更多硫化氢说明地层水硫酸根参与了反应,同时实验也证明了地层中黄铁矿等含硫矿物质也参与了反应。原油中含硫有机质热裂解是产生硫化氢的第二途径,原油在有水的条件下有机质裂解产生的硫化氢更多,250℃条件下可以完成大部分原油裂解作用。
姬辉孙玉豹肖洒王少华
关键词:硫化氢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