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淑红

作品数:64 被引量:405H指数:10
供职机构: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 16篇生物学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理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7篇杂色鲍
  • 9篇基因
  • 6篇缺氧
  • 6篇弧菌
  • 5篇应激
  • 5篇污染
  • 5篇基因表达
  • 5篇副溶血弧菌
  • 4篇蛋白
  • 4篇摄食
  • 4篇受体
  • 4篇维甲酸
  • 4篇维甲酸X受体
  • 4篇污染物
  • 4篇细胞
  • 4篇基因克隆
  • 4篇超氧化物
  • 3篇多环芳烃
  • 3篇性腺
  • 3篇性腺发育

机构

  • 58篇集美大学
  • 15篇厦门大学
  • 3篇密歇根州立大...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浙江海洋学院
  • 1篇香港城市大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海南省水产技...
  • 1篇福建省科技厅
  • 1篇福建省海洋与...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生物化学系

作者

  • 63篇王淑红
  • 30篇王艺磊
  • 20篇邹志华
  • 13篇张子平
  • 12篇王国栋
  • 9篇洪华生
  • 8篇王新红
  • 7篇贾锡伟
  • 6篇陈昌生
  • 5篇林鹏
  • 5篇蔡秀红
  • 5篇翁朝红
  • 5篇纪德华
  • 5篇陈政强
  • 5篇黄贻涛
  • 4篇陈芸
  • 4篇陈锦民
  • 3篇颜素芬
  • 3篇谢仰杰
  • 3篇郑微云

传媒

  • 6篇集美大学学报...
  • 5篇海洋科学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动物学杂志
  • 4篇2012年中...
  • 3篇分析化学
  • 3篇水产学报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厦门大学学报...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2篇集美大学学报...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 2篇第七届海峡两...
  • 2篇第一届海洋生...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海洋渔业
  • 1篇中国渔业经济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饲料研究
  • 1篇海洋与湖沼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7α,20β双羟孕酮诱导鲤卵母细胞最终成熟相关基因表达内参基因的筛选被引量:3
2014年
本研究检测了18S rRNA(18S)、28S rRNA(28S)、组织蛋白酶Z(cathepsin Z,CTSZ)、延伸因子1-α(elongation factor 1-α,EF-1α)、3-磷酸甘油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β肌动蛋白(β-actin)6个候选内参基因在17α,20β双羟孕酮(DHP)诱导鲤(Cyprinus carpio)卵母细胞最终成熟过程的表达情况,并应用不同的内参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Bestkeeper软件分析表明EF-1α的变异系数和标准差是6个候选内参基因中最低的,且Bestkeeper指数在6个候选内参基因中最高,说明其表达稳定性最高,适合做为内参基因;geNorm软件分析认为需要同时使用EF-1α和CTSZ两个内参基因来校正目标基因的表达;NormFinder软件分析同样表明EF-1α是6个候选内参基因中表达最稳定的;最后通过RefFinder软件综合比较分析,确定EF-1α相对于其他5个候选内参基因,在17α,20β双羟孕酮诱导卵母细胞最终成熟阶段表达最为稳定,可作为内参校正17α,20β双羟孕酮诱导鲤卵母细胞最终成熟阶段各基因的表达情况。
史艳艳卢洁王艺磊王淑红
关键词:基因表达内参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
巴布亚硝水母无性生殖过程及形态变化
2022年
以巴布亚硝水母(Mastigias papua)为研究对象,观察了水螅体无性生殖产生类浮浪幼虫胞芽、类浮浪幼虫胞芽变态发育为水螅体、水螅体横裂产生碟状体以及碟状体发育为水母体的过程和形态变化。25℃时类浮浪幼虫胞芽经过93 h后变态发育为水螅体。换用带有虫黄藻的天然海水并将培养温度从25℃升至27℃后,水螅体开始横裂,萼部触手环下方产生缢痕。水螅体横裂开始47 h后,缢痕更加明显,其上方部分发育为碟状幼体,后期碟状体搏动越来越频繁,最后释放。释放后的碟状体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21 d后可发育为水母幼体。巴布亚硝水母虽然只有产生类浮浪幼虫胞芽一种无性生殖方式,但繁殖速度较快,27℃时1个水螅体平均1 d可产生1.7个类浮浪幼虫胞芽,类浮浪幼虫胞芽可在3或4 d的短时间内附着变态。
杨文浩王淑红林子路张丽梅
5-Br-PADAP共振光散射法测定水中镉被引量:1
2019年
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测定水中镉含量的共振光散射(RLS)方法。在pH=9.0的氨-氯化铵缓冲介质及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存在下,镉(II)与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5-Br-PADAP)可形成复合物,导致体系共振光散射强度显著增加,据此建立了利用共振光散射技术测定镉含量的分析方法。在优化条件下,依次加入0.40mL的pH=9.0的NH3-NH4Cl缓冲溶液,0.10mL的1.0mmol/L5-Br-PADAP溶液,适量镉(II)标准使用液,以及0.40mL的1.0mmol/LSDS水溶液,并定容至10.0mL,于室温下反应10min,在最大散射峰604nm处测定共振光的散射信号。结果表明,共振光散射强度与镉(II)质量浓度在5.3~200.0μ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d/K)为0.1μg/L。
黄利强林茂王淑红
关键词:共振光散射5-BR-PADAP
海水神仙鱼人工繁育研究进展
2019年
海水神仙鱼是海水水族生物的重要一员,色彩艳丽、形态优美,广受水族爱好者的欢迎,也因此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然而,环境的恶化和过度捕捞使得野生资源不断减少,急需发展人工繁育。本文从海水神仙鱼的生活习性、亲鱼配对产卵、胚胎发育和孵化以及仔稚幼鱼的培育过程等方面,对国内外海水神仙鱼的人工繁育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当前海水神仙鱼人工繁育过程中的技术瓶颈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了重点探讨,希望为海水神仙鱼人工繁育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洪文霆王淑红
同步荧光法检测鱼胆汁中的1-羟基芘被引量:13
2002年
建立了用同步荧光法测定鱼胆汁中的 1 羟基芘 (1 HP)的方法。该方法通过直接测定鱼胆汁的多环芳烃 (PAHs)的代谢产物之一 1 HP ,用于判断PAHs生物有效部分对海岸带养殖水环境的污染程度。以真鲷(Pargrosomusmajor,简称Pm) , 鱼 (Nibeamiichthys ,简称Nm)为实验对象 。
张勇王淑红朱亚先Michael H W LamRudolf S S Wu洪华生
关键词:同步荧光法1-羟基芘多环芳烃代谢产物水质污染
不同生长期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体内多环芳烃富集的组织特异性研究被引量:15
2005年
采用GC/MS测定了福建集美养殖区非繁殖期翡翠贻贝(Pernaviridis)体内的16种多环芳烃(PAHs),分析了不同生长期(个体大小不同)翡翠贻贝不同组织中PAHs的蓄积特征。结果表明,翡翠贻贝对PAHs的蓄积量(∑PAHs)为短生长期>中生长期>长生长期;外套膜>内脏团,鳃组织中PAHs波动较大。贻贝易蓄积低环低分子量的PAHs,且随个体增大,各组织中低分子量的PAHs含量逐渐降低,高分子量的略有增加。
王淑红王新红洪华生
关键词:翡翠贻贝多环芳烃
花群珊瑚对两种微藻的摄食
2021年
以花群珊瑚为材料,采用碳清除率测定、PCR分子营养标记和组织学观察的方法,研究花群珊瑚是否摄食亚心形扁藻和球等鞭金藻。结果表明:花群珊瑚对球等鞭金藻的碳清除率显著高于亚心形扁藻,分别为0.44和0.11 pg·mL^(-1)·polyp^(-1)·h^(-1)。球等鞭金藻烯酰基载体蛋白还原酶基因片段作为分子标记在投喂组珊瑚组织中可扩增出目的片段。亚心形扁藻18S rRNA基因的引物在相应投喂组珊瑚组织中也可扩增出目的片段。组织学观察发现:投喂组珊瑚水螅体内部隔膜较宽,隔膜与体壁的胃层都存在大量食物泡。亚心形扁藻投喂组在体壁胃层的食物泡中和口道沟处均发现未消化完全的亚心形扁藻。球等鞭金藻投喂组则在隔膜胃层和体壁胃层内的食物泡中发现所摄食金藻。因此,碳清除率、分子营养标记以及组织学观察均表明花群珊瑚对亚心形扁藻与球等鞭金藻存在摄食现象。
王振杨阳楚翘陈芸王淑红
关键词:亚心形扁藻球等鞭金藻
有机锡致海洋腹足类性畸变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3年
有机锡作为防污损生物附着添加剂曾被大量使用,在极低浓度下就能诱发腹足类发生性畸变现象,严重危害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虽然三丁基锡已被国际海事组织全球禁用,但目前报道的环境有机锡污染仍然非常严重,而且其致毒机制一直众说纷纭。首先,简述了腹足类性畸变及其在世界各个海域有机锡污染监测中的应用,重点综述了有机锡致海洋腹足类性畸变分子机制的3种假说:脊椎动物类型的类固醇激素假说、神经肽假说以及视黄酸X受体(retinoid X receptor,RXR)假说,另外,结合快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探讨了研究腹足类性畸变分子机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肖丽萍王淑红邹志华王艺磊张子平
关键词:有机锡腹足类分子机制
河海水混合过程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被引量:8
1998年
洪华生陈宗团徐立张海政王淑红
关键词:河流稀土族地球化学
丝鳍圆天竺鲷的繁殖习性、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观察
2024年
本文以丝鳍圆天竺鲷(Sphaeramia nematoptera)为研究对象,观察记录了其繁殖习性以及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丝鳍圆天竺鲷的繁殖活动由雌鱼主导,在凌晨1点至3点交配,产卵受精后由雄性口孵,产卵间隔期为11~18d,无季节性。雌鱼单次产卵3126~4882粒,受精卵近圆球形,卵径(720±10)μm,内有数颗油球;在水温(27.0±0.5)℃条件下,受精卵经过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到出膜需187h。丝鳍圆天竺鲷胚后发育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和成鱼期,初孵仔鱼全长(2.8±0.1)mm,口裂高度(0.202±18)mm,孵化后第二天仔鱼开口摄食;孵化后24d鳍条形成,身体出现两条黑色条带,结束浮游阶段,进入稚鱼期;孵化后50d鳞片完全形成,体色斑纹等外形特点与成鱼相同,进入幼鱼期;孵化后360d性腺发育成熟,具备生殖能力。
兰真强郑纪涛陈芸陈楠王淑红
关键词:海水观赏鱼繁殖习性胚胎发育胚后发育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