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爱平

作品数:24 被引量:189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华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 5篇政治法律
  • 5篇文化科学
  • 5篇语言文字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篇文化
  • 8篇宗教
  • 8篇孔教
  • 7篇语言
  • 6篇华裔学生
  • 5篇东南亚华裔学...
  • 4篇文化背景
  • 4篇文化认同
  • 4篇汉语
  • 3篇语言文化
  • 3篇语言文化背景
  • 3篇制度化
  • 3篇宗教化
  • 3篇华人
  • 3篇教化
  • 2篇对外汉语
  • 2篇对外汉语教学
  • 2篇缘起
  • 2篇人社会
  • 2篇宗教认同

机构

  • 23篇华侨大学

作者

  • 23篇王爱平
  • 1篇方绍峰
  • 1篇乔印伟
  • 1篇朱蓉玲

传媒

  • 8篇华侨大学学报...
  • 2篇南开学报(哲...
  • 2篇华侨华人历史...
  • 1篇世界宗教文化
  • 1篇世界民族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文史哲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福州大学学报...
  • 1篇海外华文教育
  • 1篇儒道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印尼华裔青少年的身份认同与国家认同——华侨大学华文学院(集美)印尼华裔学生的调查研究被引量:17
2006年
依据对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印尼华裔学生的调查研究,探讨印尼华裔青少年一代的身份认同和国家认同问题。研究表明,所调查的印尼华裔青少年均已完全认同印度尼西亚国家,但是印尼长期推行歧视、排斥华人政策极大地挫伤了这种感情归属。他们有着强烈的华人身份认同意识,对融入印尼当地社会持积极的态度,并期望与印尼主体民族拥有同等的待遇。印尼华裔青少年的身份认同和国家认同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国家的有关法律和政策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支配作用。印尼瓦西德总统、梅加瓦蒂总统实行的多元文化政策,使印尼华裔青少年国家认同和华人身份认同意识明显增强。
王爱平
关键词:身份认同国家认同
文化与认同:印尼华裔青少年调查研究被引量:22
2004年
 我们依据对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印尼华裔学生的调查研究,探讨印尼华裔青少年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与文化认同问题。调查表明,印尼华裔青少年这一群体具有比较强烈的华人认同意识。他们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人际交往方式等方面承传、保留了中华文化传统,而且比较强烈地认同这一文化传统,通过认同华人文化来保持华人身份的认同。同时,他们也接受了印尼和西方的一些生活习惯与思想观念,正在塑造新一代印尼华人文化。
王爱平
关键词:文化认同传统文化宗教信仰
印尼华文教育定位问题的再探讨——从三百余名印尼华裔、非华裔学生语言文化背景的调查谈起被引量:4
2005年
明确印尼华文教育的定位,确立与之相适应的华文教育理念,应是克服困难障碍、规避风险、争取华文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依据近年来对华侨大学华文学院300余名印尼华裔学生与非华裔学生的调查,并结合在印尼教授汉语时的有关调查,探讨印尼华文教育的定位问题。
王爱平
关键词:印尼华文教育语言使用国民教育
印度尼西亚华人社会孔教的兴起被引量:7
2007年
印尼孔教源于中国儒学,是印尼一部分土生华人特有的宗教形式与文化认同标志。中国儒学在印尼的传播,伴随着印尼华人社会形成的过程,起初是通过华人家庭、庙堂、宗祠的祭祀和家庭、私塾、书院的文化教育。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印尼华人民族意识觉醒,开始自觉地维护华人文化传统,出现了第一个正式的孔教组织——巴达维亚中华会馆,明确宣布孔教为印尼华人的宗教,确立了孔教的基本教义;泗水文庙则开始实施每星期做礼拜的孔教仪式。
王爱平
语言文化背景与汉语学习——对东南亚华裔学生的调查与思考被引量:5
2002年
本文介绍了对东南亚华裔学生语言和文化背景所进行的调查研究情况。分析了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依据相关的理论和东南亚华侨华人的社会、历史、文化的特点,提出应将汉语及中华文化的留存、积淀和影响作为调查重点;介绍了调研的方法和问卷的设计,指出量化调查以及多种调研方法并用的必要性;最后对已经取得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
王爱平乔印伟朱蓉玲
关键词:华裔学生语言文化背景汉语学习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言使用与华人身份认同——对400余名印尼华裔学生的调查研究被引量:24
2006年
依据对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厦门集美)印尼华裔学生的调查研究,探讨华文教育断层30多年的印度尼西亚华裔青少年一代的汉语言使用与华人身份认同问题。调查表明,虽经数十年的严厉禁止,他们在印尼仍有一个汉语言文字的环境;他们程度不一地具有汉语方言的能力,是具有双语或多语能力的语言使用者;他们对汉语言的使用及认同与华人身份的认同意识密切相关。
王爱平
关键词:汉语言
东南亚华裔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汉语学习动机被引量:70
2000年
本文依据西方第二语言获得理论和华人身份认同理论,对来华学习汉语的东南亚华裔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相关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认为,基于华人身份认同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而产生的学习动机是华裔学生学习汉语的最重要的动机之一;对华裔学生来说,学习汉语的过程就是对中华文化认同的过程。
王爱平
关键词:文化认同汉语学习动机东南亚华裔学生汉语学习
印度尼西亚孔教:中国儒教的宗教化、印尼化被引量:5
2015年
目前为印度尼西亚六大宗教之一的印尼孔教,源于中国儒教,形成于19世纪中晚期。印尼孔教以孔子学说(儒学)为宗教信仰,有系统的教义体系及宗教经典——《四书五经》,有教徒、教规、比较完整的宗教组织、制度及较为完整的宗教仪式体系。印尼孔教又是中国儒教的印尼化,是印尼的和印尼化的一个宗教。从使用的语言文字,组织的名称、机构,到仪式体系及宗教活动场所的设置,直至宗教最核心的部分——教义等,都体现了印尼化的特点。
王爱平
关键词:宗教化制度化
从韩非子看道法合流及其对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被引量:6
2004年
汉司马谈认为先秦诸子学说"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皆"务为治者也",这既是从汉初当下的多元兼综的政治文化视角回溯诸子思潮,也道出了战国诸学派殊分合流、归本政治的实情,其中韩非所代表的道法家思想理路堪称典型。韩非有意识地援老入法,对老子之"道"作了利于君主专制的形而下改造,并对老子的人性自然命题作了曲解与引申,从人的趋利避害本性论证了君主专制的合理性与必要性。韩非所代表的道法合流学说不仅成为秦统一前后的时需应急之策,也为其后二千年的君道同体、君高于道的主流政治文化开启了方便之门。
王爱平
关键词:政治文化
东南亚华裔学生语言与文化背景调查研究方法述论被引量:3
2002年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随着改革开放而迅速发展 ,已然成为显学 ,但其学科理论和方法论的建构尚嫌薄弱 ,本文从东南亚华裔学生语言与文化背景的调查研究入手 ,借助语言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从多学科、多角度、多层面展开分析、比较和综合 。
王爱平
关键词:东南亚华裔学生语言文化背景方法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