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
- 作品数:29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种鉴定小麦叶片绒毛基因的分子标记、引物组和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鉴定小麦叶片绒毛基因的分子标记、引物组和应用。该基因为一个新基因,被定位在小麦地方品种白毛麦的7BS染色体上,命名为QLP.saas‑7BS;其被定位于SNP芯片探针AX‑86175290和AX‑8617...
- 刘泽厚王琴万洪深杨凡李俊杨武云杨宁
- 文献传递
- 27份含D基因组山羊草属种在高产基因座Barc1183的多态性分析
- 2012年
- 具有D基因组的山羊草属种是小麦重要的野生近缘植物,携带丰富的优异基因,是改良现代小麦的重要遗传资源。SSR标记Barc1183是在川麦42遗传背景中发现的一个来源于人工合成小麦的高产基因座,位于4DL染色体上。本研究,利用基因座Barc1183及其紧密连锁的SSR标记Barc48,以川麦42和川农16为对照,对27份含D基因组的山羊草属材料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27份山羊草属材料在Barc1183基因座,发现8种等位变异类型,其中6种等位变异类型为不同于对照川麦42和川农16的新类型;而在Barc48基因座,发现5种等位变异类型,这5种等位变异均为不同于对照川麦42和川农16的新等位变异类型。结合Barc1183和Barc48基因座结果分析表明,27份山羊草属材料中均含有不同于川麦42、川农16的等位变异类型,没有一份与川麦42和川农16基因型完全一致的材料。
- 王琴李俊胡晓蓉彭正松杨武云
- 关键词:山羊草属D基因组
- 川麦42和川农16抗穗发芽QTL定位及聚合效应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小麦穗发芽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是全球小麦生产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通过鉴定挖掘抗穗发芽QTL,聚合穗发芽抗性位点,选育抗穗发芽小麦品种,为四川小麦穗发芽抗性改良提供技术和材料支撑。【方法】以川麦42/川农16重组自交系(RIL,F8)为材料,于2016-2018年分别在2个环境下对RIL群体进行籽粒发芽指数(GI,2016和2018)、籽粒发芽率(GR,2016和2018)和整穗发芽率(SGR,2017和2018)3个穗发芽指标测定。利用90K SNP芯片构建的遗传图谱检测全基因组穗发芽相关QTL,并分析抗性QTL聚合效应。【结果】双亲间GI、GR和SGR指标值差异显著,亲本川农16穗发芽抗性明显优于亲本川麦42。共检测到11个与穗发芽抗性有关的QTL,主要分布在2B、2D、3A、3D、4A、5A、5B和6B染色体上。5B染色体上检测到的单个环境表达的整穗发芽QTL解释的表型变异率最大,达到29%;在2D和3A染色体上检测到的整穗发芽主效QTL,以及5A染色体上检测到的与种子休眠相关的籽粒发芽主效QTL,在2个环境下均能表达,其抗穗发芽等位变异均来源于川农16。基因型分析发现,RIL群体中不同株系聚合抗性QTL的数量变幅为1-9个,表现为抗穗发芽的株系均携带4—9个与穗发芽相关的抗性QTL。重组自交系群体中6个株系GI、GR和SGR值均在15%以下,表现出高抗穗发芽特性;这6个优异株系聚合了多个与穗发芽相关的抗性QTL,且均聚合了川麦42在4A染色体上的微效QTL(QGi.saas-4A和QGr.saas-4A),以及川农16在2D和5B染色体上的主效QTL(QSgr.saas-2D和QSgr.saas-5B);编号为104和125的优异株系已通过审定,定名为川麦104和川麦64。其中,川麦104于2012年同时通过国家和四川省审定,其抗穗发芽能力强,产量、品质、抗病等优良性状突出,聚合了7个正向穗发芽QTL,包括2B、2D和5B染色体上来源于川农16的4个抗性QTL(QGi.saas-2B、QGr.saas-2B、QSgr.saas-2D和QSgr.saas-5B),以及4A和6B染�
- 王琴刘泽厚万洪深万洪深龙海李涛魏会廷龙海杨武云
- 关键词:穗发芽QTL定位
- 西南麦区小麦抗穗发芽品种资源筛选被引量:11
- 2014年
- 本试验研究了137份西南麦区(含国内外)小麦品种(系)的穗发芽抗性差异,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穗发芽敏感性差异较大,平均发芽率(53.11±27.05)%,变异系数为50.94%,由K-均值聚类法共分为5类;地方品种抗穗发芽能力最强,人工合成小麦次之,育成品种(系)较差。筛选出了15份高抗穗发芽材料,其中小白花、黄县大粒为新筛选出的两份白粒高抗穗发芽地方品种。
- 刘爽李俊王琴朱欣果刘磊胡晓蓉万洪深杨武云秦文
- 关键词:小麦抗穗发芽
- 小麦大穗种质YB穗长主效基因QSl-YB.saas-4B的分子标记、引物组合及应用
- 本发明属于小麦种质资源优异基因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小麦大穗种质YB穗长主效基因QSl‑YB.saas‑4B的分子标记、引物组合及应用,所述穗长性状相关位点QSl‑YB.saas‑4B来自小麦大穗种质资源YB的4B染色...
- 杨武云杨佳茹万洪深李玉梅李俊刘泽厚唐豪何杨一凡王琴杨宁
- 一种鉴定小麦穗长基因的分子标记、引物组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小麦穗长基因的分子标记、引物组和应用,利用50K高密度SNP芯片对遗传群体及亲本进行全基因组扫描,构建遗传连锁图谱,结合田间穗长表型数据,所述分子标记为川麦104穗长性状相关QSL.saas‑5DS区...
- 杨武云刘泽厚唐豪李俊蔡锂杨凡万洪深王琴杨宁
- 西南麦区骨干亲本川麦42重要基因组区段的确定及其对衍生品种的遗传贡献
- 2024年
- 【目的】川麦42是利用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选育出的高产、广适的优异小麦品种,是西南麦区重要的骨干亲本,本研究通过明确川麦42重要基因组区段及其对衍生品种的遗传贡献,为西南麦区突破性品种培育提供分子设计依据。【方法】利用170个SSR和2268个DArT标记分析川麦42遗传组分在7个衍生品种中的分布与传递情况;根据已构建的遗传图谱和定位到的产量性状QTL,明确川麦42遗传组分对各个衍生品种的遗传贡献。【结果】川麦42遗传组分在7个一代衍生品种中分布与传递频率不同,其中川麦56、川麦58、川麦64、川麦104、川麦90和川麦91继承了50%以上的川麦42的遗传组分,平均为64%,高于理论值,而川麦92则低于25%。17条小麦染色体上的92个等位位点在川麦42衍生品种中具有较高的分布频率,得到稳定传递;对比已构建的川麦42遗传连锁图谱及其定位到的QTLs,发现位于2A、2B、4A、4D、5B、5D、5A、6D、7A和7D染色体上11个基因组区段与重要农艺性状QTL紧密连锁,其中4A、4D、5B、5D和7D染色体上川麦42单倍型可提高衍生品种的穗粒数、千粒重和小区产量;位于5B染色体Xgwm234~Xgwm371区段携带千粒重QTL,川麦42单倍型最高可增加千粒重2.21 g;位于4D、5D和7D染色体区段携带小区产量QTL,川麦42单倍型最高增产率分别为8.92%、6.33%、4.79%。【结论】携带产量性状增效QTL并且在衍生品种中能够高频传递的基因组区段是川麦42能够成为西南麦区骨干亲本的重要遗传基础,川麦42重要基因组区段的确定为西南麦区小麦骨干亲本选择及突破性品种的培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 刘泽厚万洪深杨凡王琴唐豪杨宁杨武云李俊
- 关键词:川麦42骨干亲本
- 西藏三联小穗小麦中三联小穗性状控制基因的SSR分子标记定位被引量:1
- 2012年
- 西藏三联小穗小麦是中国西藏地区一种独特的小麦地方品种,拥有特殊的三联小穗性状,超多的小穗数和小花数。分子定位控制三联小穗基因的基因座,发掘与之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可为小麦高产育种提供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工具。本研究利用西藏三联小穗小麦的衍生系TTSW-5与普通穗型小麦,间3和川麦55,分别构建F2群体,成熟后进行穗部性状的表型分析和SSR基因型鉴定。性状表型遗传分析表明,西藏三联小穗小麦的三联小穗性状由两个独立遗传的隐性基因控制;通过SSR标记鉴定来自TTSW-5/间3组合的F2群体,在2A染色体上检测到1个与三联小穗性状相关的QTL,定位于SSR标记Xgwm275和Xgwm122之间,两标记间的遗传距离为6.6cM,该QTL的LOD值为6.19,可解释的表型变异值为33.1%,初步命名为qTS2A-1。我们推测qTS2A-1可能是控制三联小穗性状相关的主效QTL,SSR标记Xgwm275和Xgwm122可能可用于三联小穗性状的辅助选择。
- 李俊王琴魏会廷胡晓蓉杨武云
- 关键词:地方小麦品种SSR标记小麦高产育种
- 川农16和川麦42在氮磷钾胁迫下养分积累、分配和利用被引量:2
- 2015年
- 以四川地区代表性品种川农16和川麦42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其在全营养、氮胁迫、磷胁迫和钾胁迫下的生长、养分积累、分配和利用。氮磷钾胁迫显著降低川农16和川麦42有效分蘖、籽粒产量和养分积累,氮胁迫影响最显著,其次是磷胁迫,然后是钾胁迫。氮磷钾胁迫会促进二者株高增加,磷胁迫最明显。川农16和川麦42在不同处理下部位间氮磷钾积累量差异明显。氮磷主要积累在籽粒,氮在籽粒中分配率为67.64%~77.30%;磷在籽粒中分配率为59.05%~69.41%,磷在穗部分配率为84.73%~92.46%;钾主要积累在茎中,分配率为46.87%~55.72%。氮胁迫提高二者氮钾利用效率,降低磷利用效率;磷胁迫提高氮磷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钾胁迫提高钾收获指数,降低氮磷利用效率。川农16和川麦42在氮磷钾胁迫下生长、养分积累、养分分配和养分利用差异明显。川农16在4个处理下最大分蘖、有效分蘖显著好于川麦42,川麦42的穗长、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以及单分蘖根、茎、叶和颖壳重显著优于川农16。磷钾胁迫下川麦42单分蘖根、茎、叶、颖壳和籽粒中氮磷钾积累高于川农16。同时,川麦42在氮磷钾胁迫下籽粒中养分分配率较高,养分利用效率也较优。由此可推知,氮磷钾胁迫显著影响小麦的生长,小麦的穗数、穗重受遗传基因控制。川麦42在氮磷钾胁迫下的农艺性状、养分积累、养分分配和养分利用方面优于川农16。
- 杨玉敏张庆玉李俊雷建容万洪深张冀王琴阳路芳田丽杨武云
- 关键词:养分胁迫养分积累养分分配
-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不同类型小麦穗发芽籽粒识别
- 2023年
- 【目的】为探索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识别不同类型小麦籽粒穗发芽的方法。【方法】利用涵盖不同倍性、籽粒颜色的3个品种的小麦种子为材料,通过设置穗发芽对比实验,利用PCA、ICA、HSV 3种变换方法分析不同类型小麦正常和穗发芽籽粒光谱、图像的差异,提取图像和光谱特征参数,并运用最小距离法、最大似然法和支持向量机3种不同识别算法进行小麦籽粒发芽识别。【结果】穗发芽与否会在其光谱特性上有所反映,发芽籽粒的光谱反射率在品种间差异较小,发芽与未发芽籽粒的光谱反射率存在较大差异,大于未发生穗发芽品种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在光谱波段470~620 nm之间。通过光谱差异分析并结合支持向量机算法进行识别得到的结果精度更高,识别精度达到96%。【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种子质量监控、自动筛选识别等提供技术支持。
- 孙传亮马攀刘泽厚郑建敏梁万杰梁万杰曹静王琴杨武云李俊张文宇
- 关键词:高光谱成像小麦光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