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秀荣

作品数:78 被引量:252H指数:8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龙岗区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5篇磁共振
  • 33篇成像
  • 23篇磁共振成像
  • 7篇综合征
  • 7篇脑脊液
  • 7篇扩散
  • 7篇关节
  • 7篇波谱
  • 6篇蝶鞍
  • 6篇脑脊液流动
  • 6篇空蝶鞍
  • 6篇空蝶鞍综合征
  • 6篇磁共振波谱
  • 5篇导水管
  • 5篇影像
  • 5篇脑导水管
  • 5篇脑梗
  • 5篇MRI
  • 4篇影像学
  • 4篇张量成像

机构

  • 71篇深圳市龙岗中...
  • 5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北华大学
  • 2篇万载县人民医...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遵义医学院
  • 1篇深圳市第五人...
  • 1篇深圳市龙岗区...
  • 1篇深圳市妇幼保...
  • 1篇西安高新医院
  • 1篇深圳市公安局
  • 1篇广州中医学药...

作者

  • 71篇王秀荣
  • 52篇胡卫东
  • 38篇娄明武
  • 20篇项立
  • 19篇范义
  • 19篇申云霞
  • 13篇杨广夫
  • 13篇谢尚煌
  • 11篇朱记超
  • 9篇赖文娟
  • 8篇张韶斌
  • 7篇梁冰
  • 6篇鄂占森
  • 6篇王绍娟
  • 5篇高天俊
  • 5篇范光荣
  • 4篇郝长胜
  • 4篇张宏光
  • 4篇陈蕾
  • 4篇张志强

传媒

  • 10篇现代医用影像...
  • 10篇医学影像学杂...
  • 5篇第十三届全国...
  • 4篇临床放射学杂...
  • 4篇中华临床医师...
  • 4篇全国医学影像...
  • 3篇北华大学学报...
  • 2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中国煤炭工业...
  • 2篇安徽医学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9
  • 4篇2017
  • 7篇2016
  • 8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8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空蝶鞍综合征与正常鞍区水平脑脊液流动对比研究
@@有关脑脊液运动的研究早在4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1]。MR对于脑脊液的研究开始于80年代,MR流体定量技术是MR相位对比与心电门控技术的结合,使得流体相位移动与时间结合,从而获得有关流动液体的波形、流速、流量率(对于一...
胡卫东王秀荣娄明武张韶斌王绍娟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前交叉韧带撕裂的MRI诊断被引量:18
2006年
目的:研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的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关节镜证实的前交叉韧带撕裂MR图像及40例完好的ACL,分析其直接及间接征象的特征。结果:在评价的直接征象中,ACL不连续和ACL走行异常均具有相对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在评价的间接征象中,后交叉韧带角、Blumensaat角、后交叉韧带指数、半月板后移征、“对吻性”骨挫伤、胫骨前移位等6个征象具有相对高的特异性,后交叉韧带角、Blumensaat角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ACL损伤的直接征象为诊断主要依据,ACL损伤的间接征象具有辅助诊断意义。
胡卫东项立范义王秀荣娄明武左文建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膝关节磁共振成像
空蝶鞍综合征鞍区水平脑脊液流动磁共振定量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应用磁共振相位对比法(MRI PC-cine)观察空蝶鞍综合征鞍区脑脊液的流动情况,并进行定量分析。方法筛选11例空蝶鞍综合征患者,测量其鞍区脑脊液流动情况,在正中矢状位T1WI或T2WI图像上选择鞍区层面,编码速率20cm/s,计算鞍区水平脑脊液流动方向、流速、流量率等情况并研究其与心动周期的关系。结果空蝶鞍综合征鞍区脑脊液流动在1个心动周期内表现为双向流动,收缩期向下最大流速、舒张期向上最大流速、平均向下流速、平均向上流速、平均流速分别为(1·50±0·91)cm/s[(382·36±281·94)ms]、(1·84±1·36)cm/s[(286·55±276·62)ms]、(0·64±0·67)cm/s、(0·91±0·57)cm/s、(0·69±0·64)cm/s。收缩期向下最大流量率、舒张期向上最大流量率、平均向下流量率、平均向上流量率、平均流量率、平均净流量率分别为(0·015±0·082)ml/s、(0·018±0·013)ml/s、(0·067±0·068)ml/s、(0·077±0·061)ml/s、(0·007±0·055)ml/s、(0·055±0·046)ml/s。平均心动周期为(800·47±141·38)ms。结论MRIPC-cine能无损伤地研究人体脑脊液的流动和比较精确地确定脑脊液的流速、流量率和方向,是一种优于其他方法研究脑脊液流动的重要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胡卫东王秀荣张韶斌王绍娟娄明武
关键词:空蝶鞍综合征脑导水管磁共振成像
一种X线检查专用颈胸椎游泳位固定卧床
一种X线检查专用颈胸椎游泳位固定卧床,包括一块供患者俯卧的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中线头枕左侧部位垂直平行设有用于固定左左臂的两块留有左臂间隔宽度的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右侧板另一侧垂直平行设置用于固定头部的留有头部间隔...
胡卫东谢尚煌许云龙梁冰朱记超王秀荣
文献传递
磁共振波谱评价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初探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波谱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35个腋窝或前哨淋巴结行磁共振波谱检测。采用Philips仪器点分辨自旋回波波谱,以扩散加权成像作为设置波谱体素位置的定位图,体素10~20mm-3,TR2000ms,TE38ms,采集次数128,激励次数8,检测前匀场2次。获得30个波谱数据(5个失败)。采用后处理软件包进行波谱图处理分析,观察在3.2ppm处有无胆碱(Cho)峰出现,如有记录病变的Cho峰信噪比(SNR)值。结果18个无转移的淋巴结6个有Cho峰,12个无Cho峰,平均SNR值1.6±0.96;12个有转移的淋巴结9个有Cho峰,3个无Cho峰,平均SNR值2.9±1.28。有无转移淋巴结Cho峰,所占比例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604,〉0.05);有无转移淋巴结Cho峰的SNR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24,P〈0.05)。结论以有无Cho峰判断淋巴结有无转移值得商榷,有转移淋巴结Cho峰的SNR值较无转移者高,对评价淋巴结转移有一定价值。
张延伟王慧娄明武王秀荣申云霞李彩霞曾道辉冯欣
关键词:淋巴结磁共振波谱
呼吸导航3D BTFE序列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初步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临床中采取呼吸导航3D BTFE序列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效能。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之间收录的4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采取呼吸导航3D BTFE序列进行诊断,并与CAG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呼吸导航3D BTFE序列诊断明显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76.5%,特异性为92.1%,假阳性率为38.5%,假阴性率为6.9%。3D BTFE序列诊断的图像质量评分与CAG检查图像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临床中采取呼吸导航3D BTFE序列能够定性的评价冠状动脉明显狭窄,但是不能够对冠状动脉狭窄进行有效的评价。
黄伟年肖平王秀荣
关键词:冠状动脉
硬化性肠系膜炎CT诊断价值
2017年
目的探讨硬化性肠系膜炎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确诊硬化性肠系膜炎患者临床资料及CT图像,评价CT诊断价值。结果 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00例住院患者腹部CT,发现8例硬化性肠系膜炎(8/2000=0.4%),发病率为0.4%;男5例(62.5%),女3例(37.5%);年龄:46~68岁,平均年龄(57.8±6.2)岁。5例患者可触及腹部包块(5/8=62.5%);2)影像资料:CT主要表现为卵圆形脂肪密度病灶,位于结肠的侧方或前方,周围系膜可见炎性渗出环形包绕,呈明显的高密度边缘征象,少数中央可见点状、条状高密度,为栓塞的血管或出血。增强扫描未见明确强化,内可见包绕走行血管影。邻近的肠壁此时可见增厚或受压,周围出现不成比例的脂肪绞缠征。CT平扫时正常腹膜后脂肪组织的CT值为-85^-121(-106±-12.5)HU,硬化性肠系膜炎病变处CT值为-54^-38(-48±-7.6)HU,正常部位脂肪组织明显低于病变部位密度(2=18.67,P<0.05)。结论硬化性肠系膜炎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及特征性的CT征象,CT为其首选的检查手段,可对该病做出明确诊断。
胡卫东梁冰王秀荣朱记超谢尚煌鄂占森
关键词:硬化性肠系膜炎脂膜炎腹膜
骨质疏松与病理性骨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定量CT进行骨密度的测定,分析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的变化,确定易发生骨折的骨密度标准值,即骨折阈值;并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深圳地区骨折患者男性60人,女性64人,通过X线平片确定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用定量CT(QCT)测量椎体横断面中部的松质骨结构,通过软件处理得到L1、L2、L3总的松质骨中骨矿(CaHA)密度数值(mgcm3)。结果①骨密度值与年龄呈负相关,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随之降低,按P<0.05确定易发生骨折的BMD阈值,男性为109.26mgcm3,女性为100.19mgcm3;②男性和女性间椎体、髋骨骨质疏松性骨折均有显著差别(P<0.01)桡骨及其他部位骨折男性和女性间无差别(P>0.05)。结论①男性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密度阈值为109.26mgcm3,女性为100.19mgcm3;②随着年龄的增大,骨密度的丢失导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病理性骨折的病理基础,外力作用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诱因。
娄明武范义朴荣日胡卫东王秀荣
关键词:骨密度骨折阈值骨质疏松骨折
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华勒变性的磁共振波谱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应用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了解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梗塞灶及脑干华勒变性的疗效。材料与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例,分为针刺组、非穴位针刺组及单纯西药组各10例;健康对照10例,行常规轴位T2WI、FLAIR及MRS扫描。随访8周,测量卒中灶及脑干MRS值,观察并分析数值的变化。结果:(1)所有梗塞灶NAA下降,Cho上升;(2)第八周非穴位针刺组与健康组梗塞灶部位NAA/Cr(P=0.027)、NAA/Cho(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穴位针刺组脑干NAA/Cho低于健康组(P=0.000);(3)治疗后针刺组与非穴位针刺组BI评分均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MRS能从分子水平早期发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塞灶远端脑组织继发性改变并有望用于评价针刺疗效。
申云霞娄明武张健博王秀荣胡卫东周晓亮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华勒变性针刺磁共振波谱成像
空蝶鞍综合征女性患者激素水平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空蝶鞍综合征(ESS)女性患者血清激素水平,并与健康志愿者血清激素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11年4月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由常规颅脑磁共振成像(MRI)确诊的30例女性ESS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ESS组(n=30);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30例女性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n=30)。检测两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泌乳素(PRL)、孕酮(P)、睾酮(T)及雌二醇(E2)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遵循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血清激素水平测定结果显示,ESS组除血清PR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5种激素测量结果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S女性患者垂体功能低下,高催乳素血症(血清PRL水平增高)。
胡卫东项立高天俊张宏光王秀荣赖文娟
关键词:空蝶鞍综合征激素磁共振成像女性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