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虹

作品数:29 被引量:96H指数:4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8篇心肌
  • 7篇心力衰竭
  • 7篇衰竭
  • 6篇动脉
  • 5篇蛋白
  • 5篇心动图
  • 5篇心肌病
  • 5篇血压
  • 5篇肌病
  • 5篇肥厚
  • 5篇超声心动图
  • 4篇心房
  • 4篇心房颤动
  • 4篇心脏
  • 4篇心脏病
  • 4篇阵发
  • 4篇阵发性
  • 4篇阵发性心房颤...
  • 4篇舒张
  • 4篇先天性心脏

机构

  • 29篇宁波市第二医...
  • 1篇宁波大学医学...

作者

  • 29篇王虹
  • 21篇江隆福
  • 16篇冯海明
  • 16篇陈玉峰
  • 11篇陈国方
  • 6篇闵宗延
  • 5篇蔡小婕
  • 4篇李恒栋
  • 4篇张雪琨
  • 4篇许兆军
  • 3篇陈赛君
  • 3篇付淑萍
  • 3篇刘维波
  • 2篇鲍晓明
  • 1篇杨国君
  • 1篇夏鸿剑
  • 1篇董虹
  • 1篇陈晓敏
  • 1篇袁鼎
  • 1篇李桓栋

传媒

  • 8篇心脑血管病防...
  • 3篇现代实用医学
  • 2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宁波医学
  • 2篇第五届钱江国...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心电学杂志
  • 1篇江西医药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瑞舒伐他汀对阵发性心房颤动超敏C反应蛋白及复发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对阵发性房颤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及房颤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将75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他汀组与对照组,观察两组复律后hs-CRP的变化情况及对房颤复发率的影响.结果 他汀组在入院后...
冯海明江隆福李恒栋王虹
关键词:他汀心房颤动C反应蛋白
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检测(附125例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及纤维蛋白原(FG)含量的变化及在疗效观察中的意义。方法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CHD)患者125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1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47例和稳定性心绞痛(SAP)组57例。健康对照组65例。检测各组及UAP组患者抗凝治疗后D-二聚体和FG水平。结果AMI组与UAP组、SAP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浆D-二聚体和FG水平明显升高(P<0.001);UAP组与SAP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亦明显升高(P<0.001);SAP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患者抗凝治疗后D-二聚体、FG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检测血浆D-二聚体和FG水平对冠心病的危险分层及疗效监测有重要意义。
王虹董虹
关键词: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冠心病
原发性高血压病24小时平均脉压与靶器官损害关系探讨
2008年
目的探讨24h平均脉压(24hPP)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18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24hPP水平分为A组(24hPP〈40mmHg)、B组(40~50mmHg)、C组(50~60mmHg)、D组(60mmHg≤24hPP)四组,行超声心动图及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检查。结果高血压患者,随着24hPP水平的增宽,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左心室舒张早期和晚期最大血流速度的比(E/A)值减少、E峰减速时间(DT)值增加,24小时尿微量蛋白增多(P〈0.05-0.01)。结论24hPP对左心室功能损害及肾功能损害有预测价值,高血压病患者随着24hPP增宽更易导致左心室肥厚、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减退及肾功能损害。
王虹
关键词:高血压病脉压左心室肥厚微量白蛋白
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被引量:3
2000年
江隆福陈晓敏陈玉峰陈国方王虹闵宗延刘维波
关键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平均脉压对左心室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24h平均脉压(24hPP)对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8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24hPP水平分为A组(PP<40mmHg)、B组(40≤PP<50mmHg)、C组(50≤PP<60mmHg)、D组(60mmHg≤PP)4个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在高血压组患者中,随着PP水平的增宽,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左心室舒张早期和晚期最大血流速度的比(E/A)值减少、E峰减速时间(DT)值增加(P<0.05~0.001)。结论24hPP对左心室功能损害有重要预测价值,高血压病患者随着PP增宽更易导致左心室肥厚和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减退。
王虹冯海明
关键词:脉压左心室肥厚舒张功能
大剂量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1年
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是由于长期心肌缺血引起心功能不全所致,表现为心脏射血分数减低、外周阻力增大以及体循环、肺循环淤血等一系列临床及理化指标的改变。
冯海明江隆福王虹鲍晓明
关键词:曲美他嗪缺血性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与脑钠肽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07年
陈玉峰蔡小婕江隆福王虹
关键词:脑钠肽心力衰竭
美托洛尔与卡维地洛在慢性心力衰竭中耐受性的比较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与卡维地洛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耐受性。方法 :1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美托洛尔组与卡维地洛组 ,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用美托洛尔与卡维地洛 ,直至目标剂量维持。结果 :美托洛尔组平均维持剂量为 (81.1± 33.5 )mg/d ,坚持维持量者 80例 (84 .2 % ) ,卡维地洛组平均维持剂量为 (34.9± 14 .6 )mg/d ,坚持维持量者 78例 (85 .7% ) ,卡维地洛组较美托洛尔组更易达最大靶剂量 (5 8.2 %∶2 .1% ,P <0 .0 1) ,且剂量调整时间短 [(31.6± 9.4 )d∶(4 6 .7± 17.2 )d ,P <0 .0 1]。美托洛尔组降低心率 (16 .2± 3.5 )次 /min ,卡维地洛组为 (13.8± 4 .1)次 /min(P <0 .0 1)。美托洛尔组降低收缩压 (12 .9± 3.7)mmHg(1mmHg =0 .133kPa) ,舒张压 (6 .7± 2 .6 )mmHg ,卡维地洛组分别为 (14 .4± 4 .1)mmHg和 (7.9± 2 .9)mmHg (P <0 .0 5 )。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美托洛尔和卡维地洛都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美托洛尔对心率的影响较大 ,而卡维地洛对血压的影响较大 ,卡维地洛比美托洛尔更易达到最大靶剂量 。
冯海明江隆福蔡小婕许兆军王虹陈玉峰陈国方
关键词:美托洛尔卡维地洛心力衰竭充血性药物耐受性
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中的应用
2006年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及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例继发孔型ASD、12例管型PDA和4例膜周型VSD,均选用Amplatzer封堵器进行治疗,超声心动图在术前、术中及术后进行诊断、监测、评价疗效和随访。结果27例患者在超声心动图指导下即刻成功封堵,1例ASD封堵失败。封堵成功者术后立即观察分流消失,术后复查无残余分流,无血栓形成,各瓣膜口无返流及心腔大小的变化。结论超声心动图在先心病介入封堵治疗的术前病例选择、术中监测引导以及术后随访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付淑萍陈赛君张雪琨王虹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
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压变异性的特点及与hsCRP的关系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血压变异性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三者的关系。方法1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颈动脉IMT测定值分为动脉硬化高血压组(A组)[IMT增厚组(A1组)+颈动脉斑块组(A2组)]和无动脉硬化高血压组(B组),运用24h动态血压监测并分析1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白昼及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性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压变异性及的关系。结果根据颈动脉IMT值,102例高血压中颈动脉粥样硬化者62例(IMT增厚24例,颈动脉斑块38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者40例,颈动脉硬化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硬化组(P<0.05),颈动脉斑块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IMT增厚组(P<0.05)。动脉硬化高血压组在24h、白昼和夜间SSD、DSD均高于无动脉硬化高血压组(P<0.05),颈动脉斑块组24h SSD、白昼SSD。
冯海明江隆福王虹
关键词: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血压变异性C反应蛋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