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革非

作品数:82 被引量:176H指数:8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 14篇生物学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7篇病毒
  • 40篇流感
  • 32篇细胞
  • 31篇流感病毒
  • 13篇免疫
  • 11篇蛋白
  • 10篇胶质
  • 9篇胶质细胞
  • 7篇宿主
  • 7篇小鼠
  • 7篇核细胞
  • 6篇血凝素
  • 6篇真核
  • 6篇真核细胞
  • 6篇神经氨酸酶
  • 6篇凝集
  • 6篇病毒感染
  • 6篇病毒诱导
  • 5篇星形
  • 5篇星形胶质

机构

  • 81篇汕头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深圳市第二人...
  • 2篇马里兰大学
  • 1篇洛阳市中心医...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深圳市妇幼保...

作者

  • 81篇王革非
  • 62篇李康生
  • 23篇李蕊
  • 21篇陈小璇
  • 18篇李卫中
  • 14篇代剑平
  • 13篇曾俊
  • 11篇张衡
  • 10篇陈幼莹
  • 9篇辛岗
  • 8篇张丹桂
  • 7篇张驰
  • 6篇曾祥兴
  • 6篇蒋治武
  • 6篇周健祥
  • 5篇朱丹霞
  • 4篇孟燕萍
  • 4篇吴嘉伟
  • 4篇蔡汉杰
  • 4篇许燕璇

传媒

  • 11篇汕头大学医学...
  • 6篇中国免疫学杂...
  • 5篇癌变.畸变....
  • 4篇生物化学与生...
  • 2篇职业与健康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中国免疫学会...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广东药学院学...
  • 1篇微生物学免疫...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14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9篇2011
  • 8篇2010
  • 11篇2009
  • 3篇2008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重组肠道病毒表型混合系统的构建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组肠道病毒表型混合系统的构建方法,是构建VP1重组细胞系,将减毒肠道病毒株在VP1重组细胞系中进行感染扩增即得重组肠道病毒表型混合系统;所述VP1重组细胞系为单独或同时表达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
李蕊谷李铭陈城贺妍郑华丽代剑平王革非李康生
文献传递
基于重组表达流感病毒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真核细胞凝集反应的流感病毒抗体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重组表达流感病毒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真核细胞凝集反应的流感病毒抗体的检测方法。本发明检测方法是以重组表达流感病毒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真核细胞为凝集反应基质,重组表达的流感病毒血凝素...
王革非李蕊李康生
文献传递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中经典PBL的实施、评价与思考被引量:3
2011年
在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中实施经典PBL,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认为案例合适、PBL可增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对讨论的过程和学习收获都比较满意。针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的评价反馈,对教师角色定位、课后总结、合理安排课程、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导师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辛岗苏芸王革非杨棉华李康生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问卷调查
慢性苯中毒31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液学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慢性苯中毒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常规、血细胞形态及骨髓象分类及形态特点。方法根据GBZ 68《职业性苯中毒的诊断》标准对患者分组,进行外周血常规及血细胞形态检查。选取材、涂片、染色好的骨髓片计数有核细胞200个,对其进行分类并观察细胞形态。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的轻、中、重度中毒组WBC、RBC、PLT计数及Hb含量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的WBC、PLT计数及Hb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外周血细胞形态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大。治疗后骨髓增生程度、粒红细胞比值均主要集中在正常区间,不同中毒程度组间骨髓增生程度及粒红细胞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粒系及红系形态均无明显毒性改变。结论治疗前后外周血常规及血细胞形态变化不大,治疗后骨髓象有所改善。
张志敏张艳芳李培茂王佃鹏林大枫王革非
关键词:慢性苯中毒治疗前骨髓象
流感病毒感染神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上清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免疫生物学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利用人流感病毒H1N1和H3N2感染小鼠星形胶质细胞获得条件培养上清刺激正常星形胶质细胞,研究人流感病毒感染星形胶质细胞后释放的细胞因子,是否会诱导正常胶质细胞的免疫病理学变化。方法从新生小鼠大脑皮质分离纯化星形胶质细胞,经纯度鉴定后,用人流感病毒H1N1和H3N2体外感染,分别于感染早期(6 h)和感染中晚期(24 h)收获条件培养上清,刺激正常星形胶质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状况,ELISA法检测细胞不同时间分泌的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变化。结果流感病毒感染星形胶质细胞的条件培养上清,可显著抑制正常胶质细胞的活性,诱导GFAP蛋白表达的上调,而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在不同时间点的蛋白表达水平发生不同程度改变,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体外实验中,人流感病毒感染星形胶质细胞后释放的细胞因子会诱导正常胶质细胞发生较为明显的免疫病理学变化,但未见明显的细胞因子级联现象。
王革非李蕊周健祥蒋治武代剑平李康生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流感病毒
SARS-CoV-2病毒S蛋白B细胞表位分析及重组表达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所引起的新冠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造成巨大威胁,给社会生活及经济发展造成巨大损失。我国通过卓有成效的综...
邓辉雄宋鑫利李雁嫘谷李铭王革非李蕊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外泌体蛋白组学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人与正常健康人血浆外泌体中蛋白质组的差异,为2型糖尿病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和寻找治疗标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6例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与6例同期健康人血浆,用IZON qEV高纯度外泌体分离柱分离外泌体,提取蛋白,经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鉴定分析2型糖尿病人与正常健康人血浆外泌体蛋白表达的差异,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检测到可定量的血浆外泌体蛋白质948个。与正常健康人相比,其中23个在2型糖尿病人血浆外泌体中表达上调,124个表达下调;上调蛋白质中很多蛋白分子,包括补体成分,与炎症下免疫反应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人与正常健康人血浆外泌体蛋白有一定的表达差异,这种外泌体蛋白组分差异有可能为2型糖尿病早期诊断提供新的候选分子并为其阐明发病机理提供证据。
张莉张莉冯天元冯天元刘慧刘慧王革非
关键词:2型糖尿病蛋白组学生物信息学
基于免疫信息学的SARS-CoV-2表位筛选及疫苗分子设计分析
2022年
目的:基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全病毒或Spike蛋白作为免疫原可能存在的无关抗原表位干扰,筛选鉴定优势保护性抗原表位,构建候选多价表位疫苗。方法:以免疫信息学确定诱导主要中和抗体、激活细胞免疫应答的细胞保护性抗原表位,以Raptor X、trRosetta预测蛋白疫苗的二级、三级结构,并对候选蛋白疫苗进行二硫键的设计及对接分析,以C-ImmSim服务器模拟预测分析多表位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应答。结果:实验筛选了Spike蛋白免疫原性强的B细胞表位,具有高保守性和人群覆盖度广的IFN-γ、IL-4阳性的Th表位及CTL表位,计算模拟验证了疫苗的免疫应答特性。结论:信息学分析结果初步显示候选表位疫苗具有良好的平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能力。
邓辉雄王革非李雁嫘宋鑫利谷李铭李蕊
关键词:SPIKE蛋白抗原表位
HeLa细胞中Zwint-1选择剪接亚型v7的表达鉴定
2014年
目的:验证在HeLa细胞系中是否存在Zwint-1 v7选择性剪切亚型的mRNA和蛋白产物。方法:在缺失片段两侧设计引物,利用PCR和克隆测序验证HeLa细胞中是否存在缺失片段的mRNA;构建Zwint-1 v7 3′端特异区段(Z7)的GST融合表达载体pGEXKG-GST-Z7,转化入BL21菌种诱导表达,菌体经超声破碎和2 mol/L尿素洗涤纯化,融合蛋白经SDS-PAGE电泳并切胶回收后作为抗原与佐剂混合乳化并免疫C57BL/6小鼠,收获多克隆抗血清Anti-Z7,采用Dot b lot检测多克隆抗体的效价,Western blot检测HeLa细胞全蛋白中的Z7蛋白产物。结果:PCR和测序结果表明存在缺失37 bp的核酸片段;SDS-PAGE电泳显示在30.7 kDa处出现明显的蛋白条带;Dot blot结果表明1∶5 000稀释的多克隆抗体能检出12 ng GST-Z7;Western blot结果表明,1∶200稀释的多克隆抗体可识别HeLa细胞中Zwint-1 v7蛋白。结论:本研究在核酸水平和蛋白水平初步验证了HeLa细胞中存在Zwint-1 v7。
苏景华李蕊刘俊周艳琳陈小璇代剑平王革非李康生
关键词:HELA细胞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制备
禽流感病毒H5N1全基因组克隆与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为明确广东地区分离的一株禽流感病毒H5N1的遗传背景,建立流感病毒反向遗传的平台。对该株禽流感病毒进行了空斑纯化与组织细胞培养,检测其在MDCK细胞中的增殖特性;利用H5N1病毒通用引物,通过RT-PCR对该病毒全基因组的8条片段进行全长克隆及测序分析;将H5N1的8条全长基因组片段分别插入反向遗传通用载体中,构建禽流感病毒H5N1的感染性克隆。结果表明,该H5N1毒株在MDCK细胞中可不依赖胰酶进行有效增殖与复制,可使MDCK细胞出现典型细胞病变,具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细胞增殖特征。RT-PCR克隆得到该H5N1毒株的PB2、PB1、PA、HA、NP、NA、M和NS八条全长片段,经测序分析确认该毒株的基因序列,其内部编码序列出现多处突变,其中HA连接肽为多个连续碱性氨基酸,表明该毒株可不依赖胰酶进行有效复制,与细胞培养结果一致,未出现抗药性的遗传突变。PCR与测序证明,插入H5N1八个全长基因组片段的载体序列完全正确,表明成功构建了该毒株的感染性克隆。为明确病毒遗传信息,建立流感病毒反向遗传的平台,为进一步研究禽流感病毒相关疫苗提供了研究基础。
王革非李卫中张衡曾俊陈幼莹陈小璇李康生
关键词:流感病毒H5N1克隆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