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龙祥

作品数:11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油茶籽
  • 6篇茶籽
  • 5篇油茶籽油
  • 5篇籽油
  • 5篇茶籽油
  • 4篇油茶
  • 2篇豆腐
  • 2篇压榨
  • 2篇压榨油
  • 2篇榨油
  • 2篇微波
  • 2篇微波预处理
  • 2篇抗氧化
  • 2篇活性
  • 2篇活性成分
  • 2篇红外
  • 1篇多酚
  • 1篇油茶粕
  • 1篇油炸
  • 1篇油炸臭豆腐

机构

  • 11篇中南林业科技...
  • 7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11篇王龙祥
  • 7篇罗凡
  • 6篇钟海雁
  • 5篇方学智
  • 5篇杜孟浩
  • 4篇朱海泉
  • 4篇鲁海波
  • 2篇刘香荣
  • 2篇郭少海
  • 2篇胡立松
  • 1篇姚小华
  • 1篇张芳

传媒

  • 4篇中国粮油学报
  • 3篇中国油脂
  • 1篇中国调味品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山东食品发酵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2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芫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12年
芫荽不仅是人们喜爱的调味蔬菜,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近年来,芫荽的开发利用引起了食品、化学、医药、生物学家的兴趣,发现新的生理功能对引导人们科学利用芫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综述了国内外芫荽的研究进展,结合我国芫荽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改善措施,将为我国芫荽综合利用及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刘香荣鲁海波朱海泉王龙祥
关键词:芫荽
传统臭豆腐的微生物学指标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为了了解臭豆腐的食用安全性,促进生产工艺的改进,对臭豆腐生产中的豆腐坯、豆腐卤坯和油炸后的成品进行了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的检测。结果表明:用于臭豆腐生产的豆腐坯卤制后,其细菌总数达到了4.5×107CFU/g,大肠菌群达到了2 700 MPN/100 g。参照卤制豆腐干类产品的相关国家标准,大肠菌群超标近20倍;但臭豆腐卤坯通过高温油炸,细菌总数降至5.0×10 CFU/g,大肠菌群降至7 MPN/100 g,降到了食用安全的微生物指标;对于袋装油炸臭豆腐产品的杀菌强度,在115℃杀菌时间必须60 min、121℃40 min产品才能达到无胖袋的要求。
鲁海波王龙祥朱海泉刘香荣
关键词:豆腐油炸臭豆腐细菌总数大肠菌群
微波预处理对油茶籽毛油抗氧化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为了探究微波预处理对油茶籽毛油抗氧化性的影响,了解油茶籽毛油中抗氧物质的变化规律。以油茶籽仁为原料,研究微波预处理后油清除自由基能力及油中抗氧物质的含量及其抗氧能力变化。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对油茶籽毛油抗氧化能力有显著影响。在700 W 20 min处油茶籽毛油DPPH含量有最大值,为(337.08±6.07)μg TE/g。微波预处理后总酚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含量最高为700 W 20 min处,为(193.04±9.38)μg GAE/g。其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小于FRAP还原能力。美拉德产物含量经微波预处理后变化显著,5-羟甲基糠醛(5-HMF)在560 W 20 min处有最大值,为(26.76±1.46)μg/g,丙酮醛(MGO)和3-脱氧葡萄糖醛酮(3-DG)在700 W 20 min处有最大值,分别为(13.60±2.18)、(75.46±3.79)μg/g。
王龙祥罗凡罗凡杜孟浩杜孟浩方学智
关键词:油茶籽油总酚DPPH
红外与微波预处理油茶籽对其原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为了研究油茶籽油氧化稳定性机制,了解不同预处理方式对油茶籽油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指标,对油茶籽分别经红外与微波预处理后得到的油茶籽原油及其极性组分和非极性组分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茶籽分别经红外和微波预处理后,得到的油茶籽原油及其极性、非极性组分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变化显著;红外预处理的油茶籽所制油茶籽原油及其非极性组分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高于相应微波预处理,其最大值分别高3.53μg/g和6.47μg/g;微波预处理的油茶籽所制油茶籽原油中极性组分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大值比相应红外预处理的高38.77μg/g。油茶籽原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主要来自其极性组分,非极性组分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弱于极性组分。
王龙祥王龙祥罗凡钟海雁方学智杜孟浩
关键词:油茶籽油红外DPPH自由基
天然防腐剂在豆腐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为了保证豆腐产品的食用安全,研究了天然食品防腐剂对豆腐感官质量和保质期的影响。采用天然食品防腐剂壳聚糖、牡蛎壳粉和乳酸链球菌素(Nisin)应用于豆腐保鲜,以菌落总数和感官评价作为考核指标,通过单因子的豆腐保鲜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了3种保鲜剂的最佳复配比例。结果表明,壳聚糖、牡蛎壳粉、Nisin复配比例分别为1.50%、0.10%、0.10%时的豆腐产品,在20℃条件下保存5天,菌落总数≤105cfu/g,感官上保持了豆腐原有的色泽、香味、风味和质地结构,切面平整光滑,产品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鲁海波张芳王龙祥朱海泉
关键词:豆腐保质期壳聚糖乳酸链球菌素
热预处理对香榧压榨油微量成分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为探究热处理条件对香榧油品质的影响,研究香榧经过热风和微波等2种热处理后香榧仁含油率及压榨油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性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加热时间延长,香榧仁中可测含油率和压榨油中VE含量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香榧油中β-谷甾醇的含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香榧油中的油酸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V字型趋势,亚油酸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U字型趋势,推测两者发生了相互转化。短时高温(120~150℃)热风处理或高功率(560、700 W)微波处理后期的香榧油中角鲨烯含量略有上升;热风120℃处理和微波700 W处理后全油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有所提高,推测同条件VE、角鲨烯、不饱和脂肪酸等含量上升和美拉德产物等是香榧油全油DPPH自由基清除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罗凡王龙祥王龙祥杜孟浩杜孟浩胡立松
关键词:热风微波
热处理激发油茶籽油中多酚与美拉德产物变化及互作研究
2023年
为分析热处理激发油茶籽毛油中多酚与美拉德产物含量变化、抗氧能力及互作关系,以油茶籽为原料进行热处理,采用HPLC分析比对酚类和美拉德产物种类及含量,氧化诱导时间评价抗氧能力并通过复配来测定协同百分比。结果表明,油茶籽毛油中含有没食子酸(GA)、焦性没食子酸(PG)、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和反式肉桂酸(tCA),其含量随温度升高具有显著性变化;GA、PG、DOPAC抗氧能力随浓度增加而增加,tCA抗氧能力随浓度变化不显著。美拉德产物5-羟甲基糖醛(5-HMF)、3-脱氧葡萄糖醛酮(3-DG)、丙酮醛(MGO)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含量先降低后升高。5-HMF、3-DG抗氧能力随着浓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MGO抗氧能力随着浓度的变化先增加后趋于平缓。互作分析研究表明:在多酚两两复配中tCA+DOPAC为协同关系,其余为拮抗作用;三三复配中GA+DOPAC+PG为协同作用,其余为拮抗作用;全混时为协同作用。美拉德产物中5-HMF、3-DG、MGO两两复配和全混时均为拮抗作用,多酚与美拉德产物全混时为协同作用。
王龙祥王龙祥罗凡杜孟浩方学智
关键词:多酚
红外热处理对油茶籽油活性成分及综合抗氧化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为探究热处理后油茶籽油活性成分的变化规律与其氧化稳定性内在联系,该研究以油茶籽为原料,经热处理后对所得油茶籽油的7个指标进行测定分析(氧化诱导时间、脂肪酸组成、多酚、美拉德产物、β-谷甾醇、角鲨烯、生育酚),并对整体抗氧化水平构建综合评价体系。结果表明:热处理后油茶籽油各指标均有显著性变化(P<0.05):氧化诱导时间最大和最小值与未处理对照相比分别增加47.05%和降低36.02%;不饱和脂肪酸在脂肪酸组成中占比最高且易被氧化;总酚、5-羟甲基糠醛(5-HMF)、丙酮醛(MGO)、3-脱氧葡萄糖醛酮(3-DG)、β-谷甾醇、角鲨烯与α-生育酚含量最高分别是对照的7.12、1.69、7.19、4.27、1.13、1.03和1.25倍;总酚与抗氧化能力呈极显著相关(P<0.01);美拉德产物5-HMF、MGO、3-DG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呈显著相关(P<0.05),β-谷甾醇、角鲨烯与α-生育酚与温度分别呈正相关、显著负相关、显著正相关;综合评价模型表明极性组分(总酚、美拉德产物)抗氧化能力权重大于非极性组分,热处理110℃前非极性组分对油茶籽油的抗氧化水平起主要作用,110℃后极性组分起主要作用。与未处理对照相比,适度热处理可以改变油茶籽油中活性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并以此调控油脂的氧化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为探究油脂氧化稳定机理提供数据支持,为油茶籽油加工工艺参数选择提供参考。
王龙祥罗凡罗凡杜孟浩方学智
关键词:油脂活性成分主成分分析抗氧化能力
微波和红外处理油茶籽对压榨油茶籽油中VE含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20年
以油茶籽为原料,研究微波和红外处理对压榨油茶籽油VE中4种生育酚异构体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籽毛油中α-生育酚含量较高(0.24~0.41 mg/g),β-、γ-、δ-生育酚含量低于检测限;油茶籽仁和油茶籽压榨毛油中α-生育酚初始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最佳处理条件为微波功率560 W,红外温度130℃;两种处理方式均加速了油茶籽中VE的溶出和转化;微波处理比红外处理对α-生育酚影响更大。
王龙祥罗凡罗凡郭少海姚小华
关键词:油茶籽油油茶籽微波红外
榨前微波处理对油茶粕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20年
通过不同微波功率和时间辐射油茶籽,测定油茶粕中茶皂素、蛋白质、粗多糖、总酚、糠氨酸含量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规律,研究榨前微波处理对油茶粕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微波加热时间延长,低功率(245、420 W)微波处理油茶籽后,油茶粕中茶皂素含量稍有上升,随后下降;较高功率(560、700 W)微波处理后,茶皂素含量呈上升趋势;微波处理对油茶粕中蛋白质含量影响不大;微波处理后油茶粕中粗多糖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420、560、700 W处理20、5、10 min后含量分别比初始升高66.9%、79.6%和116.0%;微波处理后油茶粕中总酚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且微波功率越高,总酚含量越高;微波功率较低(245 W)时,糠氨酸含量先降低后略有升高,微波功率较高(420、560、700 W)时,糠氨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245 W和700 W微波功率处理时油茶粕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先升高后降低,560 W时呈整体上升趋势,420 W呈波动状态。
罗凡王龙祥王龙祥郭少海
关键词:油茶籽油茶粕微波处理活性成分抗氧化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