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申泰铭

作品数:7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碳酸酐酶
  • 4篇岩溶
  • 3篇酶活性
  • 2篇岩溶区
  • 2篇碳酸酐酶活性
  • 2篇碳循环
  • 2篇酶活
  • 1篇地表水
  • 1篇地质
  • 1篇盐岩
  • 1篇岩溶地质
  • 1篇岩溶作用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碳含量
  • 1篇蒸腾
  • 1篇蒸腾作用
  • 1篇溶蚀
  • 1篇溶蚀作用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机构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教育部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7篇申泰铭
  • 5篇余龙江
  • 5篇李为
  • 2篇潘伟志
  • 2篇王晨玮
  • 1篇黄奇波
  • 1篇张红辉
  • 1篇吴耿
  • 1篇栗茂腾
  • 1篇覃小群
  • 1篇刘彦
  • 1篇张强
  • 1篇张阳

传媒

  • 2篇中国岩溶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Journa...
  • 1篇第十六次全国...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长江流域不同地质生态环境土壤碳酸酐酶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相关性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探讨流域岩溶生态系统土壤碳酸酐酶(CA)活性、有机碳含量及CA固碳之间的潜在关系,选取长江流域干流及支流沿岸不同地质生态环境下的10个样地,比较长江流域不同地质生态环境下表层土壤(0--20cm)中的碳酸酐酶(CA)活性与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长江流域岩溶区的表层土壤CA活性要高于非岩溶区(P〈0.01),土壤CA活性的差异与样地的地质类型及植被类型不同有关;(2)位于岩溶区高场(GC)样地的年平均SOC含量最高(1.09%),而位于非岩溶区外洲(WZ)样地的年平均SOC含量最低(0.29%),而且总体比较而言,长江流域冬季表层土壤的平均SOC含量显著高于夏季(P〈0.01);(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季节长江流域岩溶区表层土壤CA活性与SOC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流域岩溶生态系统土壤CA与土壤固碳能力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潘伟志Sila Onesmus Nzung’a申泰铭李为王晨玮余龙江
关键词:长江流域岩溶区
微生物在岩溶碳循环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近十多年来,人们对地质作用碳循环特别是岩溶地质碳汇的基础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研究结果表明,岩溶地区的典型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及其胞外CA具有很好的溶蚀作用,增加了岩溶碳汇积累,同时促进了岩溶系统中的Ca、Mg、Zn等元素...
李为申泰铭陈薇珊刘丽萍贾丽萍余龙江
关键词:岩溶地质碳循环微生物碳酸酐酶沉积环境
文献传递
不同种类微生物及其碳酸酐酶对CO_2-H_2O-碳酸盐系统中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被引量:9
2014年
以从西南岩溶地区土壤中筛选出来的产碳酸酐酶(CA)的典型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为材料,研究比较了不同种类微生物及其CA对CO2-H2O-碳酸盐系统中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结果表明,实验所用的3种典型微生物均对石灰岩和白云岩有明显溶蚀作用,真菌的溶蚀效果最显著,而且微生物CA对石灰岩具有明显的酶促溶蚀效果。微生物对石灰岩的溶蚀能力强于白云岩,加入石灰岩的真菌试验组中Ca2+浓度比加入白云岩的真菌试验组高8.0%,而且,真菌CA对白云岩的溶蚀能力明显强于石灰岩。上述结果为研究微生物及其CA在岩溶碳汇中的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申泰铭邢必果李为余龙江
关键词:放线菌碳酸酐酶溶蚀
典型岩溶区土壤细菌丰度与酶活性表达对岩溶作用强度的影响及调控因素研究
全球气候变暖使对大气CO2的回收受到广泛关注,而岩溶作用对大气CO2具有显著回收效应.已有室内模拟实验研究证明微生物及碳酸酐酶(CA)能促进岩溶作用,但微生物及CA对岩溶作用强度的实际贡献尚需深入研究.本文以桂林丫吉岩溶...
王晨玮李为申泰铭程文理严壮余龙江
关键词:高通量测序
流域不同地质生态环境中水体碳酸酐酶活性特征——以桂江流域为例被引量:10
2012年
在对桂江流域进行考察时,选取了流域地质类型不同、人类活动程度不一的6条支流以及干流的水体为研究对象,研究比较了流域不同生态环境下水体中的碳酸酐酶(CA)活性、游离CO2浓度和HCO3-浓度,并对比了流域内部分区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获得如下结果:(1)证实水体中具有CA活性,且其活性与游离CO2浓度呈负相关,与HCO3-浓度呈正相关;(2)大量的人类活动加剧流域生态环境恶化,造成植被覆盖率降低,使河流水体中的CA活性降低,HCO3-浓度降低,表明CA对岩溶作用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3)流域地质类型会影响水体中CA活性,在人类活动程度相似的情况下,岩溶区水体中的CA活性高于非岩溶区。总之,在进行流域碳汇潜力调查研究时,必须综合考虑人类活动、生态环境和地质类型等因素的影响,进行科学分段调查研究与计算。CA所引起的生物岩溶作用不容忽视,其对流域碳汇的潜在贡献值得深入研究。
申泰铭李为张强张阳张红辉余龙江
关键词:碳酸酐酶岩溶作用碳循环生态环境
桂林岩溶试验场不同地貌部位主要元素迁移特征及与植物蒸腾作用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07年
对桂林岩溶试验场不同地貌部位(垭口、坡地、洼地)土壤中Ca、Mg、Zn、Fe、Cu、Mn等主要元素的迁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貌部位土壤中全态Ca、Mg元素表现为淋溶迁移,全态Zn元素表现为聚积,有效态Zn、Cu、Fe等元素一般表现为淋溶迁移,有效态Mn元素一般表现为聚积,迁聚序列因不同地貌部位有所不同。同时,以场区的优势植物黄荆为例,研究了部分元素迁移与植物蒸腾作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岩溶地区土壤中Ca、Mg、Zn、Cu、Mn等元素的迁移与植物的蒸腾作用密切相关,而且对于不同的元素,蒸腾作用的影响不同。植物蒸腾作用对Mn、Cu等较难迁移元素的迁移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研究岩溶生态系统元素迁移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李为刘彦余龙江吴耿申泰铭栗茂腾
关键词:蒸腾作用黄荆
乌江流域上游段土地利用类型对水体碳酸酐酶活性的影响及其生态意义(英文)被引量:1
2015年
在乌江流域上游段选取来自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34个地表水采样点和27个地下水采样点,比较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地表水及地下水水体碳酸酐酶(CA)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乌江流域上游段来自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所有采样点的地表水及地下水中均能检测出CA活性。比较来自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下水及地表水平均CA活性,总体而言,平均CA活性从高到低均依次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灌草丛地、农业用地和居民区,而且,来自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和灌草丛地的地下水平均水体CA活性显著高于地表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水体CA活性与HCO3-浓度均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水体CA对流域岩溶碳汇潜力的贡献值得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潘伟志SILA Onesmus Nzung'a李为黄奇波申泰铭王晨玮覃小群余龙江
关键词:乌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地表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