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学良

作品数:60 被引量:504H指数:14
供职机构: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生物学
  • 5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6篇植物
  • 18篇苔藓
  • 16篇苔藓植物
  • 12篇藓类
  • 12篇藓类植物
  • 12篇丛藓科
  • 7篇沙丘
  • 7篇区系
  • 7篇固定沙丘
  • 6篇物种
  • 5篇地理分布
  • 5篇物种多样性
  • 4篇英文
  • 4篇植物区
  • 4篇植物区系
  • 4篇生境
  • 4篇繁殖
  • 4篇分类学
  • 4篇干旱
  • 3篇地理新分布

机构

  • 60篇内蒙古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内蒙古师范大...
  • 2篇内蒙古农业科...
  • 2篇包头医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新疆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蒙古国科学院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60篇白学良
  • 11篇徐杰
  • 9篇赵东平
  • 7篇田桂泉
  • 6篇萨如拉
  • 6篇冯超
  • 6篇寇瑾
  • 5篇任冬梅
  • 5篇福英
  • 4篇张红霞
  • 4篇丁彩琴
  • 4篇张乐
  • 4篇张萍
  • 4篇谢艳
  • 4篇王宇
  • 3篇毕庚辰
  • 3篇王先道
  • 3篇宋丽
  • 2篇李琴琴
  • 2篇雍世鹏

传媒

  • 15篇西北植物学报
  • 9篇内蒙古大学学...
  • 7篇中国沙漠
  • 3篇生态学报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内蒙古林业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植物分类学报
  • 1篇大自然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中成药
  • 1篇中草药
  • 1篇贵州科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菌物学报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半日花花粉形态种内变异及其花粉地理研究被引量:29
1997年
用扫描电镜在个体水平上研究了产自两个地区的半日花花粉,并首次发现花粉形态种内变异与其地理分布之间的显著相关。半日花花粉形态在种内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以外壁纹饰明显分为穿孔型和条纹型花粉;接形状和大小又可分为近球形较小和长球形较大花粉。外壁纹饰与形状、大小所得类型基本吻合。本种花粉,因所处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外壁纹饰也有明显差异,条纹型花税分布于新疆天山地区,而穿孔型花粉出现在内蒙古伊盟桌子山。并认为花粉外壁纹饰由于气候因素的长期作用,条纹状逐渐演化为小穿孔状。
莫日根白学良马毓泉曹瑞
关键词:半日花科半日花花粉形态种内变异
沙坡头地区固定沙丘结皮层藓类植物的繁殖和生长特性研究被引量:61
2003年
采用撒茎法和分株法2种栽培法培养藓类植物,实验结果表明:①新生枝和原丝体在老茎上反复产生,由原丝体产生配子托;②新生枝和配子托发育成正常的植物体;③生长速率测定表明在培土试验条件下植物体每天增长0 33~0 34mm。研究为固定沙丘结皮层中藓类植物的繁殖和生长提供了实验依据。
白学良王瑶徐杰李新荣张景光
关键词:藓类植物分株法栽培法生长速率
腾格里沙漠固定沙丘藓类植物结皮层活化斑的自然恢复及人工培养试验
沙漠生态系统中固定沙丘结皮层的形成,是流沙固定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结皮层的形成是大气降尘和生物综合作用的结果。鲜类植物是固定沙丘结皮层的优势成分,其体形微小,具有极强的耐旱、耐寒和繁殖能力,藓类结皮层一旦形成将会逐年增厚...
白学良徐杰田桂泉王先道
文献传递
黑龙江省青藓科植物新资料
报道了采自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火山地区青藓科的黑龙江新记录1种:无疣同蒴藓(Homalothecium laevisetum),重新确定了曾有文献记载但《中国苔藓志》未收录的美喙藓(Eurhynchium pulchellu...
宋丽白学良谢艳赵东平任冬梅
关键词:新资料
干旱半干旱地区生物结皮层藓类植物氨基酸和营养物质组成特征及适应性分析被引量:39
2005年
通过对生长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藓类体内的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变化、营养元素含量变化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及藓类结皮土壤相应营养元素含量变化的分析,以揭示藓类的营养组成特征及对环境的适应性机制。研究样地选择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的典型草原区和宁夏腾格里沙漠南缘的草原化荒漠区。通过实验,从藓类植物体内检测出17种氨基酸,表明其体内的氨基酸组成大部分与高等植物相同,其中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最高,约占总氨基酸的50%。脯氨酸含量在所有氨基酸中处于较低水平,平均只占氨基酸总量的3.12%。草原化荒漠区与典型草原区分布真藓平均总氨基酸含量均大于土生对齿藓,两地区间真藓有10种氨基酸(包括脯氨酸)含量有显著性均数差异(p<0.05),而土生对齿藓只有脯氨酸有显著性差异(p<0.05)。赖氨酸、精氨酸含量在两个地区各种藓类体内有相对稳定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而脯氨酸的含量在同一地区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在不同地区却有显著性差异。藓类体内营养元素显著高于结皮层土壤,表明苔藓植物有很强的元素富集能力,其中N含量最高,P含量最低。不同种类植物体内营养元素Ca、Mg、K的含量存在差异,表明藓类植物对金属营养元素有很强的选择吸收能力。元素相对利用能力(植物/土壤),K最大,P最小,Ca、Mg因种类不同存在差异。N/P比率在草原化荒漠区分别为真藓10.25,刺叶赤藓13.59,土生对齿藓15.78;在典型草原区分别为真藓11.91,土生对齿藓10.55,盐土藓11.37,可知N、P在干旱区不是藓类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元素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N和P,Ca和Mg明显相关(p<0.05),而K和Ca、Mg之间则显著负相关(p<0.01),表明K和Ca、Mg之间存在制约关系。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分析表明,随降雨量增加二者含量明显呈现递减趋势,说明脯氨酸、
徐杰白学良田桂泉姚一萍高天云
关键词:藓类植物营养元素氨基酸脯氨酸可溶性糖
沙坡头地区苔藓植物区系初步研究被引量:61
2001年
报道了沙坡头地区藓类植物 2科、5属、13种 ,除前人报道的 2种外 (真藓Bryumargenteum和硬叶对齿藓长尖变种Didymodonrigidulusvar .ditrichoides) ,其它 11个种是首次记录 ,棕色对齿藓Didymodonreedii是中国新记录种。并提供了种的检索表、分类学特征。
王世冬白学良雍世鹏
关键词:固定沙丘苔藓植物区系丛藓科生境真藓科
鄂尔多斯地区不同生境类型对苔藓植物多样性和丰富度的影响被引量:8
2007年
对鄂尔多斯地区皇甫川人工治理区和阿贵庙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类型下的苔藓植物的多样性和丰富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维管植物的种类和分布影响苔藓植物的生长和分布模式,其创造的微生境为苔藓植物提供了避难所,但维管植物产生的地被物(枯枝、落叶)又抑制了苔藓植物在其下的分布.苔藓植物α多样性的变化不仅与生境的变化有关,还与构成生境的群落结构要素有关,这些结构要素包括群落的层片结构,维管植物的郁闭度、盖度、种类组成,地被物的盖度和分布格局,藻类的盖度和分布格局.苔藓植物β多样性的变化与群落结构的关系更为密切,相似群落结构间的β多样性相似系数明显高于结构存在差异的群落.
徐杰白学良哈斯巴根苏亚拉图
关键词:苔藓植物自然植被人工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
中国球藓属(丛藓科)植物分布新资料
2014年
报道了球藓密疣变种在中国的新分布。该变种主要分布于欧洲、大洋洲和北美洲,在中国为首次记录。该文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拍照,凭证标本存放于内蒙古大学植物标本馆(HIMC)。
赵小丹王建男白学良赵东平
关键词:丛藓科
中国丛藓亚科植物分类学研究概述被引量:4
2012年
丛藓亚科是丛藓科中属数量最多的一个亚科,同时也是形态变异最复杂多样的亚科之一,到现在学者们仍没有对一些关键属、种的系统位置达成一致意见.在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有报道以来中国丛藓亚科植物的分类研究进展,对物种构成和属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前景做了说明.
赵东平白学良王丽红任超
关键词:丛藓科分类学
藓类结皮层人工培养试验和维持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2006年开始在库布齐沙漠选择4种藓类植物进行人工培养促进结皮层形成实验,发现人工结皮层中藓类成活率、盖度与土壤基质、降雨量、小生境和藓类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特性密切相关。双色真藓(Bryum dichotomum)成活率和盖度最高,密度与盖度相关,可形成大面积藓类结皮层。单位面积内土生对齿藓(Didymodon vinealis)密度最大,对结皮层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在培养初期藓类植物生长和繁殖速度较快的原因是消耗繁殖体内营养的结果,以后稳定在一个水平上不会出现生长的高峰期。本项研究为人工培养藓类植物促进结皮层的形成提供了实验依据,并为深入探讨生物结皮层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提供基础科学资料。
贾艳白学良单飞彪白少伟詹洪瑞
关键词:成活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