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小芳

作品数:6 被引量:19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落叶松
  • 5篇华北落叶
  • 5篇华北落叶松
  • 4篇土壤
  • 4篇人工林
  • 3篇林地
  • 2篇人工林地
  • 2篇落叶松人工
  • 2篇落叶松人工林
  • 1篇地力衰退
  • 1篇养分
  • 1篇幼林
  • 1篇针叶
  • 1篇森林土
  • 1篇森林土壤
  • 1篇森林土壤学
  • 1篇施肥
  • 1篇松针
  • 1篇松针叶
  • 1篇速效

机构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篇徐福利
  • 6篇王渭玲
  • 6篇白小芳
  • 5篇王玲玲
  • 2篇赵亚芳
  • 2篇高星
  • 1篇王国兴
  • 1篇赵海燕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植物学报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年份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我国落叶松人工林地力衰退与施肥研究综述被引量:25
2016年
落叶松是我国栽种区域最广的针叶树种。落叶松人工林的发展,对我国人工林的发展至关重要。文中论述了我国落叶松人工林地的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化学性状和生物学性状,分析了落叶松人工林地力衰退的研究现状并重点对落叶松人工林的施肥时期、施肥方法、施肥种类和用量以及施肥效应进行了归纳总结,旨在为落叶松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营养管理研究和集约经营研究提供参考。
白小芳徐福利王渭玲
关键词:落叶松人工林林地施肥地力衰退
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土壤肥力评价被引量:21
2016年
运用主成分分析与Norm值、隶属度函数结合的方法,分析评价秦岭地区不同林龄(5、10和20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大小。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酸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组成了土壤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速效磷隶属度数值最小,为0.14,铵态氮、脲酶次之,为0.26,速效钾与蔗糖酶的隶属度数值最大,分别为0.75、0.74;不同林龄土壤综合质量指数数值为0.43~0.57,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肥力呈现降低的趋势,即5a〉10a〉20a;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样地磷元素的消耗速率〉氮元素,消耗速率分别为9.94%、1.11%,磷在华北落叶松生长中的限制作用会日益凸显。
王玲玲徐福利王渭玲赵海燕孙鹏跃白小芳
关键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肥力评价隶属度函数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36
2015年
为阐明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质量分数的时间变化特征和垂直分布特征,以秦岭20年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地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质量分数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季节变化和垂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有机碳、全氮和全磷质量分数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质量分数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0-20 cm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质量分数从5—10月均呈现明显的动态变化,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季节波动性最大;20-40 cm和40-60 cm土层的季节变化规律没有0-20 cm土层明显。2)0-20 cm土层的C/N、C/P和N/P显著高于20-40 cm和40-60 cm土层;各个土层C/N季节变异性最小,季节变化规律不明显,N/P变异性最大,C/P次之,且C/P和N/P具有相似的季节变化趋势。3)土壤C、N和P质量分数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C/N和C/P以及土壤全氮质量分数与C/P和N/P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全磷质量分数与C/P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N/P不相关。表明有机碳和全氮质量分数是导致C/N、C/P和N/P变化的主要因素。
白小芳徐福利王渭玲赵亚芳王玲玲孙鹏跃
关键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秦岭中幼林龄华北落叶松针叶与土壤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32
2016年
为探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物质循环规律与养分元素的分配格局,将华北落叶松针叶和土壤结合起来,以秦岭地区7年(7a)、12年(12a)、22年(22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综合探究中幼林龄华北落叶松针叶和土壤的C、N、P含量及C∶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林龄间土壤C和P含量的差异显著,7a和12a的C和P含量显著高于22a的,N含量差异不显著,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C、N、P均呈下降趋势;22a土壤的C∶P和N∶P显著高于7a和12a,说明随着林龄增加,P限制了人工林正常的生长发育,C∶N在林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不同林龄针叶C差异不显著,N和P差异显著,N和P含量在中龄林中最高;22a针叶的C∶N和C∶P均表现为显著下降,3种林龄华北落叶松针叶的N∶P在6.8—9.3之间,说明幼、中林龄华北落叶松主要受N的限制;华北落叶松针叶和土壤的C、C∶N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P、C∶P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N、N∶P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中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P元素含量低,主要是通过养分的再吸收来满足植株的生长需求,而非通过吸收土壤养分。
牛瑞龙高星徐福利王渭玲王玲玲孙鹏跃白小芳
关键词:华北落叶松针叶土壤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土壤养分与土壤酶的季节变化及关系被引量:27
2016年
以秦岭地区幼中龄林(5,10,20年生)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林木生长季节(5^(-1)0月)每月中旬采集表层(0~20 cm)土壤样品,通过测定不同物候期的土壤速效养分质量分数与土壤酶活性,研究分析两者的物候季节动态特征及相互关系,旨在发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土壤肥力最低的时期并为人工林的合理施肥提供基础理论指导。结果表明:3种林龄人工林(5,10,20年生)土壤速效养分(速效氮、速效磷)质量分数在整个生长季节内变化规律趋于一致,在林木生长旺盛期土壤速效氮和速效磷质量分数最低,土壤速效氮质量分数最低值分别为29.49,19.96和47.32 mg·kg^(-1);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最低值分别为2.31,2.79和1.60 mg·kg^(-1)。3种龄林人工林(5,10,20年生)土壤酶(脲酶、转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整个生长季节内变化规律基本相同,由萌芽展叶初期到落叶末期土壤脲酶活性和转化酶活性呈逐渐上升趋势,土壤脲酶活性最低值分别为0.33,0.25和0.15 mg·g^(-1);土壤转化酶活性最低值分别为40.82,41.91和22.25 mg·g^(-1)。从生长旺盛初期到落叶期土壤磷酸酶活性呈缓慢下降趋势,土壤磷酸酶活性最低值分别为0.16,0.13和0.22 mg·g^(-1);在生长旺盛初期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最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最低值分别为1.39,1.44和2.68 m L·g^(-1)。与幼龄林(5年生,10年生)相比,中龄林(20年生)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显著下降(P<0.05)。土壤速效养分与土壤酶相关性密切,说明土壤酶可以较好地反映土壤肥力状况。因此,土壤肥力由萌芽展叶期到生长旺盛期出现下降而到落叶期有上升趋势,且由幼龄林到中龄林土壤肥力有下降趋势,应在生长旺盛期对中龄林林地进行适当施肥。
孙鹏跃徐福利王渭玲王玲玲牛瑞龙高星白小芳
关键词:森林土壤学华北落叶松速效养分土壤酶
华北落叶松根茎叶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季节变化被引量:62
2014年
以秦岭20年生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季节细根、茎(干)和针叶中的碳(C)、氮(N)、磷(P)含量以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根、茎和叶中C含量在生长季节内呈先升高再降低而后又升高的变化趋势,3种器官C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茎>针叶>细根;N含量呈波动式变化;针叶和细根中P含量均呈"降低→升高→降低→相对稳定"的变化趋势,茎中P含量则呈先降低后升高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N和P含量均依次为针叶>细根>茎。在华北落叶松整个生长季(5–10月),细根和针叶中均为全N含量变异性最大,茎中则为P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3种器官中C含量的变异性均最小。华北落叶松3种器官中C:N和C:P的季节变化趋势与各器官N、P含量的变化规律相反。N:P值在茎中最高,在细根中最低。整个生长季中C:N的变异系数从小到大依次为细根<茎<针叶,而C:P和N:P的变异系数从小到大的排序均为细根<针叶<茎。生长季节与不同器官对华北落叶松C、N、P含量及其计量比影响的交叉分析显示,C、N和P含量及C:N的变异主要受不同器官的影响,C:P和N:P的变异则主要受不同器官和生长季节的交互作用影响。细根C:N:P质量比(369:7:1)与针叶(309:10:1)相近。细根C、N和P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相对稳定,不受生长季节的影响,可用于生态系统问题的分析。
赵亚芳徐福利王渭玲王玲玲王国兴孙鹏跃白小芳
关键词:华北落叶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