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动脉
  • 6篇增生
  • 6篇内膜
  • 6篇内膜增生
  • 5篇动脉损伤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4篇心肌
  • 4篇糖尿病兔
  • 4篇内皮
  • 3篇动脉球囊损伤
  • 3篇心肌病
  • 3篇球囊
  • 3篇球囊损伤
  • 3篇髂动脉
  • 3篇肌病
  • 2篇心动图
  • 2篇型心
  • 2篇药物治疗
  • 2篇预后

机构

  • 11篇汕头大学
  • 9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江西医学院第...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盛小刚
  • 10篇宋卉
  • 9篇仇烨
  • 7篇李玉光
  • 6篇张元春
  • 3篇吴北燕
  • 3篇林郁生
  • 2篇郑宝群
  • 1篇林洁英
  • 1篇翁立坚
  • 1篇邹高德
  • 1篇曾和平
  • 1篇曾和平
  • 1篇蔡若吟
  • 1篇史子敏
  • 1篇黄红卫
  • 1篇彭瑞元
  • 1篇郑镜泽
  • 1篇习小庆
  • 1篇郭继忠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广东药学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国外医学(儿...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02
  • 3篇2001
  • 5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小儿扩张型心肌病预后中的价值
2001年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参数与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在评价小儿扩张型心肌病 (DCM)预后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DCM患儿 31例 ,分为两组 :I组 (16例 )为病情好转组 ;II组 (15例 )为病情恶化、死亡组。正常组 30例。行超声心动图、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检查。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 3个月~ 4年 (Ⅰ组患儿 6例失访 ,10例目前仍存活 ,病情稳定 ;Ⅱ组 8例患儿病情无明显好转 ,3例院内死亡 ,4例 1年内死亡 )。正常组分别与DCMI、II组比较 ,超声心动图参数 :射血分数 (EF)、短轴缩短率 (Fs)、肺动脉压力 (PAM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左心室壁应力 (LVWS)、舒张期左心室后壁与左心室内径比值 (PWd/Dd)、心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 (ESVI)和收缩压与心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 (SP/ESVI)、ESVI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P <0 .0 0 1) ,DCM两组比较 ,除PCWP和LVWSII外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P <0 .0 0 1)。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正常组反应增强 ,而DCM组反应性均差 ,但两组比较 ,Ⅱb组 (7例 )反应较Ⅱa组 (8例 )反应更低。且Ⅱb组生存时间与负荷后左室功能参数EF、Fs的反应性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88、0 .75 ,P <0 .0 1、P <0 .0 5 )。结论 DCM小儿有以下表现者预后差 :①EF、Fs和PWd/Dd显?
仇烨曾和平盛小刚吴北燕郑宝群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多巴酚丁胺充血性心肌病预后
Q-T、校正Q-T离散度对小儿扩张型心肌病预后判断价值探讨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探讨Q T离散度 (Q Td)及校正Q T离散度 (Q Tcd)对判断小儿扩张型心肌病 (DCM)预后的价值。方法 检测 2 9例DCM患儿 (其中好转者 16例定为Ⅰ组 ,恶化、死亡者 13例定为Ⅱ组 )及 30例同年龄组正常儿童的心电图Q T间期、校正Q T(Q Tc)间期及Q Td、Q Tcd。结果 ①Ⅰ组心功能分级主要为Ⅱ级 ,占 6 3% ,Ⅱ组均为Ⅳ级 ,占 10 0 % ;ST T下移及室性心律失常Ⅰ组分别占 31%、0 ,Ⅱ组分别占 10 0 %、38%。②Ⅰ组、Ⅱ组与对照组Q Td、Q Tcd分别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 ;Ⅱ组比Ⅰ组Q Td增大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Ⅱ组与Ⅰ组Q Tcd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DCM患儿Q Td、Q Tcd增大 ;Q Tcd比Q Td能更准确地反映心肌复极离散程度 ;DCM患儿Q Td、Q
仇烨曾和平盛小刚宋卉房晓韦林郁生吴北燕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Q-T离散度预后
糖尿病兔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的机制被引量:8
2000年
为探讨糖尿病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高再狭窄率的机制和L -精氨酸与维生素C对新生内膜的影响 ,将 36只糖尿病兔和 8只正常兔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L -精氨酸组、维生素C组及L -精氨酸 +维生素C组 ,球囊损伤术后 4周取髂动脉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发现 ,L -精氨酸 +维生素C组新生内膜面积明显小于糖尿病组 (0 .15 3± 0 .0 16mm2 比 0 .2 5 5± 0 .0 2 4mm2 ,P <0 .0 1) ,且其血浆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 ,超氧化酶歧化物和一氧化氮含量明显升高。提示L -精氨酸和维生素C合用能抑制糖尿病兔动脉损伤后的内膜增生 ,此作用可能与一氧化氮的产生及氧自由基的减少有关。
李玉光盛小刚宋卉张元春仇烨
关键词:糖尿病精氨酸抗坏血酸内皮源性舒张因子
儿童风湿性心脏炎超声心动图评价及临床变异
2002年
目的探讨儿童风湿性心脏炎超声心动图价值。方法 6 5例风湿性心脏炎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 ,计算心博量 ( SV)、心输出量 ( CO)、射血分数 ( EF )、左室短轴缩短率 ( FS)等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6 5例患儿中 92 .3%出现心脏扩大 ,阳性检出率高于临床及 X线 (分别为 81.5 %和 49.2 % ) ( P<0 .0 1)。 92 .3%的患儿有瓣膜改变 ,超声波检查对主动脉瓣返流的检出率较听诊提高 2 0 0 %( P<0 .0 1)。心功能 ~ 级组心输出量、射血分数、FS与正常组比较无差异 ( P>0 .0 5 ) ,而心博量有差异 ;( P<0 .0 5 )心功能 级组与正常组比较均有差异 ( P<0 .0 1)。结论 1发生心力衰竭后 ,心脏泵功能未发生改变时 ,左室收缩功能不低于正常 ,但心搏量降低。心功能 并出现二尖瓣狭窄时左室收缩功能受损。 2超声波对心脏扩大、瓣膜返流、心包积液等较临床及
仇烨盛小刚蔡若吟翁立坚林郁生林洁英郑镜泽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炎超声心动图儿童
洛沙坦抑制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机制初探
2000年
目的 :初步探讨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Ⅱ ,AngⅡ ) 1亚型受体 (AT1)拮抗剂洛沙坦 (Losar tan)对髂动脉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家兔 36只 ,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 (con组 ,n =1 3) ,大剂量洛沙坦组 (losH组 ,30mg/kg·d ,n =1 3) ,小剂量洛沙坦组 (losL组 ,7. 5mg/kg·d,n =1 0 )。 1周后髂动脉球囊损伤手术 ,测定血浆丙二醛浓度 (MDA) ,平均动脉压 (MAP)及术后 4周的血管内膜面积等指标 ,并进行少量电镜观察。结果 :losH组新生内膜面积较con组和losL组明显减小 (P <0 . 0 1 ) ;术后MDA较con组和losL组低 (P <0 . 0 5) ;losH组和losL组MAP均较con组明显降低 (P <0 . 0 5) ;losH组新生内膜的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以收缩型为主 ,con组以分泌型为主。结论 :洛沙坦对兔髂动脉球囊损伤所致的内膜增生有抑制作用 。
宋卉盛小刚仇烨李玉光
关键词:动脉球囊损伤内膜增生洛沙坦药物治疗
糖尿病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变化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糖尿病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内皮再生和内膜增生的关系。方法 :2 6只糖尿病兔和 2 6只正常兔在行髂动脉内皮球囊剥脱术后 0、1、2、3、4周 ,取髂动脉测定新生内皮面积及内膜面积。结果 :糖尿病兔组在术后 1、2周新生内皮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 ,术后 1、2、3、4周新生内膜面积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结论 :糖尿病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明显增生 ,可能与内皮修复延迟有关。
盛小刚宋卉仇烨张元春李玉光
关键词:糖尿病内皮损伤动脉损伤内膜增生
维生素C改善糖尿病兔内皮依赖血管扩张功能被引量:12
2000年
目的 :探讨氧自由基与糖尿病内皮功能的关系及维生素 C(Vit C)对两者的影响。方法 :2 0只糖尿病兔及 10只正常兔分为对照组、糖尿病 (DM)组和 Vit C组 (0 .2 g· kg- 1 · d- 1 ,iv) ,取颈动脉行体外血管反应测定 ,并检测血浆脂质过氧化物产物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及一氧化氮 (NO)水平。结果 :DM组颈动脉对乙酰胆碱诱导的舒张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 [(6 2 .17± 4.15 ) %、(88.2 3± 4.6 0 ) % ,P<0 .0 1],而 Vit C组有明显改善 [(78.6 3± 5 .2 4) % ,P<0 .0 1],且 Vit C组 MDA水平明显低于 DM组。结论 :Vit C能中和氧自由基 ,改善糖尿病兔动脉的内皮功能。
盛小刚宋卉仇烨张元春李玉光
关键词:糖尿病维生素C氧自由基内皮功能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影响被引量:14
1999年
目的对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前23h、24~48h、大于48h有无发作过心绞痛的病人的临床状况及近期预后进行评价。方法158例AMI病人分为缺血预适应组46例,其中24h内发生心绞痛11例,24~48h内发生心绞痛6例,大于48h发生心绞痛29例;非预适应组112例;两组基本临床情况相似。结果心肌缺血预适应组比非缺血预适应组心肌梗死范围小(P<0.01),血浆CPK、LDH、AST峰值低(P<0.01)、住院期间发生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死亡等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减低(P<0.05)。但大于48h发生心绞痛AMI的梗死面积、CPK、LDH、AST峰值、心脏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两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前48h以内发作的心绞痛对AMI心肌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心肌缺血预适应有关。
张元春李玉光宋卉盛小刚
关键词:心肌梗塞心肌缺血缺血预适应
遗传性心肌疾病的基因缺陷及基因治疗进展
2000年
遗传性心肌病的发病与基因缺陷有关,近年来对基因缺陷的性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并试图应用各种载体携带目的基因进行基因治疗。腺病毒是目前转染心肌的最常用、最有效的载体,本文综述了遗传性心肌病已知基因缺陷及腺病毒载体在心肌病基因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盛小刚宋卉
关键词:遗传性心肌病基因缺陷基因治疗
氯沙坦对兔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观察 AT1 受体拮抗剂氯沙坦 (L os)对家兔髂动脉球囊损伤新生内膜的影响。方法 :家兔 30只 ,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 (Con组 )、试验组 (L os组 ,30 mg· kg- 1 · d- 1 )、卡托普利组 (Cap组 ,30 mg· kg- 1 · d- 1 )。 1wk后行髂动脉球囊损伤手术 ,wk5取髂动脉测定内膜面积。结果 :L os组新生内膜面积 (0 .0 97± 0 .0 19) mm2较 Con组 [(0 .16 9± 0 .0 32 ) mm2 ,P<0 .0 1]和 Cap组 [(0 .12 3± 0 .0 2 4) m m2 ,P<0 .0 5 ]均明显减少。结论 :L
宋卉盛小刚张元春李玉光
关键词:内膜增生氯沙坦髂动脉球囊损伤药物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