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祁乐

作品数:11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土壤
  • 4篇水稻
  • 4篇水稻土
  • 3篇生物炭
  • 3篇土壤呼吸
  • 3篇气体排放
  • 3篇紫色
  • 3篇紫色水稻土
  • 3篇温室气体
  • 3篇温室气体排放
  • 2篇稻田
  • 2篇施用
  • 2篇施用量
  • 2篇农户
  • 2篇纳米
  • 2篇ECL
  • 1篇氮磷
  • 1篇地表径流
  • 1篇地下水
  • 1篇岩溶

机构

  • 11篇西南大学
  • 3篇教育部
  • 2篇国土资源

作者

  • 11篇祁乐
  • 10篇高明
  • 3篇邓炜
  • 2篇陈成龙
  • 2篇王子芳
  • 1篇韦波
  • 1篇刘秀华
  • 1篇韩晓飞
  • 1篇何威风
  • 1篇倪九派
  • 1篇文雯
  • 1篇谢德体
  • 1篇木志坚
  • 1篇黄容
  • 1篇孙涛
  • 1篇张兆琪
  • 1篇路永亮
  • 1篇王丹

传媒

  • 4篇环境科学
  • 2篇化学传感器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岩溶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紫色土减磷配施有机肥的磷肥效应与磷素动态变化被引量:12
2016年
为探索长江上游稻油轮作系统减少农田磷素流失和有效提高磷肥利用率的最佳施肥模式,降低磷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采用长期田间定点试验并结合室内试验分析,研究了化肥配施猪粪和水稻秸秆还田对紫色土磷肥效应及磷素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作物施肥基础上配合施用有机肥,适当减少化学磷肥施用量,对作物产量没有显著的减产效应,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田磷素损失,提高磷肥利用率。水稻磷肥利用率总体表现为常规施磷量减20%+猪粪有机肥(MDP)〉常规施磷量减20%+秸秆还田(SDP)〉常规施肥+猪粪有机肥(MP)〉常规施肥+秸秆还田(SP)≈优化施肥(P),各处理利用率在20%-25%之间。油菜磷肥利用率总体表现为SDP〉MDP〉MP〉SP〉P,各处理利用率在17%-29%之间。在水稻生长前一个月内,田面水总磷含量随着施磷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常规施肥(P)比不施磷肥(P0)处理总磷含量高4倍左右。各处理中磷含量大小表现为P〉MP〉SP〉MDP〉SDP〉P0,配施有机肥可以提高稻田土壤对磷的吸附,降低前期土壤磷向水体中释放,配施秸秆比配施猪粪对减少土壤磷素流失效果更好,磷肥施用后的7-10天内是控制稻田磷素流失的关键时期。油菜蕾苔期的土壤有效磷含量较苗期明显降低,但在油菜开花期和收获后期,土壤有效磷含量明显上升,油菜生长花期以后是土壤有效磷淋失的主要时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化学磷肥减量并配施有机肥是应对农业面源污染"控源节流"的较好措施。
韩晓飞谢德体高明王子芳陈晨祁乐
关键词:磷素利用率磷素流失
菌渣还田量对紫色水稻土净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中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每年食用菌菌渣产出量较大,为探明菌渣还田量对紫色水稻土净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于2017年3~9月,通过盆栽试验,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不施肥(CK)、常规施肥(NPK)、9 t·hm^(-2)菌渣+NPK(LM)、18 t·hm^(-2)菌渣+NPK(MM)、36 t·hm^(-2)菌渣+NPK(HM)这5种处理稻田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并采用土壤碳库法对农田系统净温室气体排放(NGHGE)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土壤温室气体(包括CH_4、CO_2、N_2O)排放随着菌渣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CH_4排放量顺序为:HM>MM>LM≈NPK>CK;HM处理显著增加了CH_4的排放通量(P<0.01),其他处理差异并不显著(P>0.05),CH_4排放通量LM处理呈双峰型曲线,MM处理呈多峰型,HM处理呈现非常明显的单峰型曲线;CO_2累积排放量大小依次为:MM>NPK≈LM>HM>CK,CO_2排放通量曲线LM处理呈单峰型、MM处理呈双峰型、HM处理呈现多峰型;NPK处理N_2O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N_2O排放通量曲线NPK处理呈双峰型、LM和MM处理呈现多峰型,HM呈单峰型变化;(2)LM处理土壤固碳能力较低,NPK、MM与HM处理土壤固碳能力均较高;MM处理土壤固碳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1),比纯施化肥处理提高了59.2%,比LM和HM处理提高了87.79%和65.65%;与土壤固碳能力相反,LM处理植物固碳能力最高,比NPK和MM处理提高了16.1%~22.2%,约为CK处理和HM处理的2.1倍;(3)MM处理整个水稻生产期NGHGE值最小,为-490.29 kg·hm^(-2),表现为温室气体的"汇",18 t·hm^(-2)菌渣还田是紫色水稻土净温室气体排放最优的还田方式.
祁乐高明周鹏王富华高泳钦陈仕奇吴思琪邓静霖文婷
关键词:菌渣紫色水稻土土壤呼吸
农户层面的农用地流转影响因子分析——以三峡库区沿江村为例被引量:4
2014年
采取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RA),以三峡库区3个沿江村为例,共调查农户276户,通过因子分析方法,从农户角度定量分析了三峡库区沿江村农用地流转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可以将农户层面影响三峡库区沿江村农用地流转的因素归纳为务工因子、务农劳动力因子、政府补偿收入因子、户主因子、教育水平因子、收入因子等6个因子.针对此提出积极转移非农从业人员、提高政府补偿收入、重视农户户主、提高农户的教育水平等对策以促进三峡库区农用地的流转.
文雯刘秀华何威风龙雨涵张兆琪祁乐路永亮
关键词:农户农用地流转三峡库区
生物炭施用量对紫色水稻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被引量:31
2018年
为探究生物炭施用量对紫色水稻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不施肥对照(CK)、常规施肥(NPK)、10 t·hm-2生物炭+NPK(LBC)、20 t·hm-2生物炭+NPK(MBC)、40 t·hm^(-2)生物炭+NPK(HBC)这5种处理下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结果表明:(1)生物炭施用显著降低了土壤CH_4排放通量,其排放通量大小顺序为:NPK>CK>LBC>MBC>HBC,各处理CH_4排放通量均呈单峰型曲线,峰值主要集中在水稻的生长后期,整个观测期CH_4的排放通量在-0.05~47.34 mg·( m^2·h)^(-1)之间;各处理CO_2排放通量变化较复杂,介于32.95~1 350.88mg·( m^2·h)^(-1)之间,除LBC和MBC处理呈双峰型曲线外,其余处理均呈单峰型,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处理均延后了CO_2排放通量峰值出现的时间;N_2O的排放通量在-309.39~895.48μg·( m^2·h)^(-1)之间,除LBC处理呈双峰型曲线变化外,其余处理均呈单峰型曲线;(2)与空白对照处理相比,生物炭处理均可显著降低CH_4的累积排放量,而促进了CO_2和N_2O累积排放量,CH_4、CO_2和N_2O的平均累积排放量从大到小分别为CK>LBC>MBC>HBC处理、LBC>MBC>HBC>CK处理和HBC>MBC≈LBC>CK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不同施用量生物炭添加均可显著降低CH_4和CO_2的排放,且生物炭添加量越多,对CH_4和CO_2排放的减缓作用越明显,但是对N_2O排放的抑制作用尚不明显;(3)在100 a时间尺度上各生物炭处理可显著降低温室气体的综合增温潜势,表明生物炭配施化肥是一种有效的减排措施.
祁乐高明郭晓敏牛海东李婷孙涛曹群羚汤镓豪
关键词:生物炭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土壤呼吸
基于金/石墨烯/C_(60)纳米复合材料为基质构建ECL传感器用于“signal off”模式中Pb^(2+)的检测被引量:1
2017年
该实验通过将分子内自增强的电致化学发光(ECL)钌复合物分子(PAMAM-Ru)直接标记到8-17DNAzyme底物链上,利用PAMAM-Ru分子内的相互作用及电子的快速传递,极大地提高了ECL试剂的发光效率及稳定性。另一方面,制备了纳米金功能化的石墨烯和C_(60)的复合物(Au@rGO-C_(60)),由于该纳米复合材料自身的比表面积较大,能够固载大量的8-17 DNAzyme酶链,使其与底物链结合形成Pb^(2+)特异剪切位点;同时由于Au@rGO-C_(60)纳米复合材料自身具有促进电子传递的作用,以其作为固载基质将实现信号的进一步放大。另外,S_2O_8^(2-)作为分子间共反应试剂与PAMAM-Ru分子内自增强作用相结合实现ECL信号的双重放大,获得较强的初始信号。当Pb^(2+)存在时,能够识别特异性的剪切位点,从而使结合到电极表面的PAMAM-Ru离开电极,导致ECL信号显著降低,因此构建了"signal off"型ECL铅离子传感器。其检测范围为1.0×10^(-15)mol/L到1.0×10^(-8) mol/L,检测限为3.34×10^(-16) mol/L。
邓炜余燕清徐畅祁乐苟桃吉高明
关键词:DNAZYME
土地整理对岩溶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以重庆丰都县三坝乡为例被引量:8
2015年
文章以重庆市丰都县三坝乡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分别对土地整理前(2012年12月)52个采集点和土地整理后(2013年3月)28个采集点,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土地整理对岩溶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氮(SMBN)及酶活性(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地整理对土壤微生物影响显著,土地整理后比整理前土壤中的放线菌数量降低,真菌数量增加。(2)在0~20cm土层,整理前后SMBC和SMBN含量变化显著,SMBC含量整理后比整理前降低了20.33%,SMBN含量整理后比整理前减少了47.84%;土地整理改变了整理前SMBC、SMBN含量随土层深度变化递减的规律,使SMBC、SMBN含量分别在亚表层(20~40cm)出现最小值68.34mg/kg和最大值33.58mg/kg。(3)整理前后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均在0~20cm和20~40cm同一土层差异显著,蔗糖酶活性在各土层差异均显著。土地整理使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蔗糖酶活性提高。(4)有机质对表层SMBC、SMBN含量和脲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H值与土壤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
祁乐高明杨来淑王丹邓炜
关键词:土地整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酶活性
基于聚乙烯亚胺还原的金纳米颗粒为基底构建的“signal on”型高灵敏ECL传感器铅离子检测被引量:1
2016年
该实验结合目标物循环与杂交链式反应(HCR)信号放大策略,构建了用于检测Pb^(2+)的"signal on"型ECL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通过Pb^(2+)和脱氧核酶的特异识别作用,循环剪切固载在电极表面的发卡型底物链H0,在实现目标物循环的同时使得电极表面越多的H0被剪切为DNA残链,获得的DNA残链继而作为引物打开发夹探针H1和H2引发HCR反应,形成由H1和H2交替杂交形成的长双链聚合物。这些双链聚合物可以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固载大量的邻菲罗啉钌配合物(Ru(phen)3^(2+))。利用固载在电极基底的PEIAu复合纳米材料对发光试剂的共反应作用显著放大检测信号,构建了对Pb^(2+)的"signal on"模式ECL检测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Pb^(2+)浓度范围为1×10-12mol/L^1×10-8mol/L之间,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3.33×10-13mol/L。
邓炜雷燕梅徐畅祁乐苟桃吉高明
生物炭施用量对紫色水稻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为探究生物炭施用量对紫色水稻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于2017年3月~9月中旬,通过盆栽试验,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不施肥对照(CK)、常规施肥(NPK)、10 t·hm-2生物炭+NPK(LBC)、20 t·h...
祁乐高明黄容黎家成王富华陈仕奇徐国鑫李娇
关键词:生物炭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土壤呼吸
灌水和生物炭施用对水稻土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水稻田的生态系统呼吸和温度敏感性(Q10)在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研究间歇灌溉和淹水灌溉两种方式下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10 t·hm-2生物炭+化肥(LBC)、20t·hm-2生物炭+化肥(MBC)和40 t·hm-2生物炭+化肥(HBC)这5个处理的稻田生态系统呼吸和Q10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淹水灌溉下生态系统呼吸的温度敏感系数Q10分别为4. 45 (CK)、7. 40 (NPK)、6. 44 (LBC)、4. 58 (MBC)和3. 87(HBC). 5个处理下淹水灌溉比间歇灌溉均显著降低了稻田生态系统的Q10值(P <0. 01),CK、NPK、LBC、MBC和HBC在淹水灌溉下分别比在间歇灌溉下降低了48. 6%、55. 2%、67. 9%、70. 3%和70. 8%;②两种灌溉条件下,化肥与生物炭配施相比不施肥处理均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的呼吸,但不同的生物炭施入水平,对生态系统呼吸的促进作用差异不显著;③化肥与中、低量生物炭配施相比不施肥均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呼吸的温度敏感性(P <0. 05),但MBC和HBC处理均比NPK处理降低了稻田生态系统的Q10值,稻田生态系统呼吸的温度敏感性随着生物炭施入水平的增加而减小.
周鹏祁乐牛海东王子芳高明
关键词:灌溉方式生物炭生态系统呼吸
三峡库区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体”氮磷含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被引量:11
2017年
利用长期田间监测数据,分析了三峡库区典型农业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浅层地下水氮磷含量分异特征,剖析了坡面土壤氮磷含量与浅层地下水、坡面地表径流氮磷浓度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梯田的土壤TN平均含量显著(P<0.05)高于坡耕地,水田梯田平均含量1.49 g·kg^(-1)最高;旱地坡耕地和桑树套种坡耕地土壤TP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地类;旱地梯田土壤NO_3^--N平均含量最高,离散程度最大.坡面土地利用类型对浅层地下水TN、NO_3^--N浓度影响较大,但对TP浓度影响较小;流域浅层地下水TN浓度与NO_3^--N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坡面浅层地下水NO_3^--N对TN平均贡献率在67.82%~78.51%之间;浅层地下水TN、NO_3^--N月平均浓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春秋两季农作物施肥后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坡面土壤TN平均含量与浅层地下水TN浓度呈显著指数关系,坡面土壤NO_3^--N平均含量与浅层地下水NO_3^--N浓度呈对数关系,但与坡面地表径流TN、NO_3^--N浓度无显著相关性;当坡面地表径流TP浓度>0.1 mg·L^(-1)时,坡面土壤TP平均含量与其呈显著线性相关;坡面地表径流与浅层地下水TN、NO_3^--N浓度均呈显著幂函数关系,且NO_3^--N相关性更好.
陈成龙高明木志坚倪九派祁乐
关键词:小流域土壤养分浅层地下水地表径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