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必富 作品数:17 被引量:52 H指数:4 供职机构: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 2005年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并评价该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象为AMI者,共41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①溶栓再通组21例;②常规治疗组20例。应用标准12导联心电图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病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QT离散度变化。结果溶栓再通组2周、1个月时的QTD、QTCD均较常规治疗者相应时间段小(P<0.05或<0.01),但3、6个月时的QTD、QTCD两组间无差异性(P>0.05);同组内比较,患者3、6个月时的QTD、QTCD比2周时小(P<0.05或<0.01),1个月同2周时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2周时溶栓再通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LownⅡ级或以上)低于常规组(P<0.05),有室性心律失常者同无室性心律失常者相比,前者QTD、QTCD较大(P<0.01或<0.05)。结论溶栓后冠脉再通的AMI患者的QT离散度较小,说明冠脉再通改善心肌复极和传导的差异性,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祁必富 蒋锡嘉 许家俐关键词: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QT离散度 抢救重度阿米替林中毒2例并经验交流 被引量:5 2010年 精神疾患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3大杀手,许多抑郁症患者过量服药自杀,其中尤以老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例如阿米替林中毒病情最为凶险,产生心血管、神经、呼吸系统等多脏器损害,急性中毒的发生率与病死率在抗抑郁药物中居首位。所以急诊科医师应熟练掌握三环类抗抑郁药物过量或中毒的诊疗措施。 吕菁君 魏捷 杨卫泽 王蕊 祁必富 李涛 周燕关键词:阿米替林 抢救 中毒 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治疗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HRV)变化并对该变化的意义进行临床评价。方法 4 1例AMI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 :溶栓再通组 2 1例 ,传统治疗组 2 0例。应用动态心电图、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两组患者起病后 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HRV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的动态变化。结果 除 3个月时的SDANN(2 4h每 5min正常R -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 )外 ,溶栓再通组在 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SDNN(2 4h正常R -R间期标准差 )、SDANN、r-MSSD(2 4h相邻正常R -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 )均高于传统治疗组相应时间段的数值 (P <0 0 5或 <0 0 1) ;同组内比较 ,3个月、6个月时的SDNN、SDANN、r-MSSD均高于 2周时的数值 (P <0 0 5或 <0 0 1) ,1个月时的HRV参数虽较 2周时高 ,但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溶栓再通组LVEF在 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均较传统治疗组相应时间段高 (P <0 0 5 )。 2周时动态心电图上记录的溶栓再通组的室性心律失常低于传统组 (33 3%vs 75 % ,P <0 0 5 ) ,有室性心律失常者同无室性心律失常者相比 ,前者的HRV参数 (SDNN)较低 (P <0 0 5 )。结论 溶栓后冠脉再通的急性心梗患者的HRV较高 ,说明冠脉再通使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衡得到纠正 。 祁必富 蒋锡嘉 许家俐关键词:溶栓治疗 心率变异性 左室射血分数 动态心电图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人工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症心源性肺水肿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观察人工机械通气救治急性重症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重症心源性肺水肿并发急性呼吸衰竭者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观察临床症状及通气前后动脉血气参数、血压、心率、呼吸的改变。结果:22例患者抢救成功,1例患者死亡。与通气前相比,通气治疗2h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心率下降[(135±49)次·min-1/(106±23)次·min-1,P<0.05];呼吸由浅慢变为规则[(7.3±2.4)次·min-1/(21.5±8.9)次·min-1,P<0.01];SaO2和PaO2上升[(52±16)%/(95±14)%,P<0.01;(37.8±12.6)mmHg/(78.9±23.5)mmHg,P<0.01],pH值变为正常[(7.11±0.11)/(97.36±0.07),P<0.05]。结论:人工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症心源性肺水肿,能迅速缓解患者症状,纠正低氧血症,抢救效果良好。 祁必富 杨卫泽 魏婕 李文强 万曦 杨河欣关键词:机械通气 急诊困难气管插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评价急诊困难气管插管的预测因子。方法前瞻性研究246例急诊插管患者,气道管理方案适用于所有的急诊气管插管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改良的LEMON评分、Cormack and Lehane分级、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通过多元逻辑回归分析预测困难插管的独立危险因子。结果 248例患者中,第一次插管成功186例(75.0%)为容易插管组,不成功62例(25.0%)为困难插管组。困难插管组中大切牙、大舌头、颏骨至舌骨距离<3指、舌骨至甲状软骨切迹距离<2指、颈部活动困难、肥胖患者和创伤患者的比率显著高于容易插管组(均P<0.05)。多元逻辑回归分析发现舌骨至甲状软骨切迹距离<2指(OR值3.54;95%可信区间1.29~7.23,P=0.007)和大舌头(OR值2.89,95%可信区间0.87~5.98,P=0.048)是困难插管的独立危险因子。Cormack and Lehane分级分级1~4级,级别越高插管越困难。结论改良LEMON评分适合急诊状态下区分困难气管插管,甲状软骨至舌骨的距离<2指和大舌头是急诊预测困难插管的独立危险因子。 李文强 周永明 祁必富 魏捷连续胸外按压结合除颤对室颤患者的影响 室颤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既往对室颤的抢救程序是除颤后立即分析心律,若不成功马上予以第二次甚至第三次除颤,其间不行胸外按压;而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推荐在每次除颤后立即予以2-3分钟的胸外按压,不成功则进行下一次除颤... 祁必富 魏捷 李文强 杨卫泽 万曦 杨河欣关键词:心肺复苏 胸外按压 抢救程序 除颤 文献传递 网络资源链接 急诊科早期应用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重度中毒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2011年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治疗在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中的应用时机和方法。方法:2008年至2010年符合急性重度药物或毒物中毒诊断标准的患者65例。根据病情选择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或床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评估Glasgow评分,机械通气使用率,住院天数,治愈率,死亡率,以及血液净化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首诊时Glasgow评分为5.4±2.2。血液净化治疗开始的时间为首诊后2.3±0.8h。平均血液净化治疗的次数为2.7±0.5次。患者痊愈出院50例(76.9%),自动出院7例(10.7%),死亡8例(12.3%)。平均住院天数5.6±2.2d。结论:在常规内科对症对因治疗的同时,尽早、综合、大胆应用血液净化治疗,显著提高急性重度中毒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减少住院天数。 吕菁君 魏捷 王蕊 李文强 李玲莉 杨卫泽 李涛 万曦 杨河欣 周燕 祁必富关键词:中毒 血液净化 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前,静脉溶栓治疗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治疗方法,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溶栓治疗可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和提高心肌梗死病人的急性期和恢复期的生活质量.既往的大量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 祁必富 魏婕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心电图 QT离散度 心律失常 文献传递 连续胸外按压结合除颤对室颤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连续胸外按胝结合除颤对室颤猝死患者的复苏效果。方法2005-02—2009—02宅颤患者行除颤加连续胸外按压,而2001—06~2005—01收治的室颤患者行连续电除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与连续除颤者相比,连续性胸外按压加除颤组自主循环恢复率较高;除颤次数少;入院率增加;自主循环恢复昕需时间缩短。结论连续性胸外按压结合除颤可提高室颤猝死患者的复苏成功率。 祁必富 魏婕 李文强 杨卫泽 万曦 杨河欣关键词:室颤 猝死 胸外按压 除颤 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变化并对该变化的意义进行临床评介。方法:4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1) 溶栓再通组21例:(2) 传统治疗组20例。应用动态心电图,... 祁必富关键词:溶栓治疗 心率变异性 左室射血分数 动态心电图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