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孝建

作品数:45 被引量:220H指数:9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全军“十五”指令性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18篇内毒
  • 18篇内毒素
  • 11篇烧伤
  • 9篇细胞
  • 7篇烫伤
  • 6篇抗生素
  • 6篇杆菌
  • 6篇BPI
  • 5篇细菌
  • 5篇淋巴
  • 4篇淋巴细胞
  • 4篇耐药
  • 4篇抗内毒素
  • 4篇革兰
  • 3篇毒素血症
  • 3篇血症
  • 3篇严重烫伤
  • 3篇阴性杆菌
  • 3篇伤创
  • 3篇烧伤创面

机构

  • 45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广州军区武汉...
  • 2篇解放军第97...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59...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总后勤...

作者

  • 45篇秦孝建
  • 38篇肖光夏
  • 24篇郑江
  • 18篇夏培元
  • 16篇周红
  • 14篇袁建成
  • 8篇潘文东
  • 7篇周立新
  • 6篇鲁永玲
  • 6篇刘晓禄
  • 6篇张雅萍
  • 5篇熊丽蓉
  • 4篇冯俊明
  • 3篇黎鳌
  • 3篇徐能武
  • 3篇余佩武
  • 2篇高丽萍
  • 2篇刘明政
  • 2篇程君涛
  • 1篇罗羽

传媒

  • 11篇第三军医大学...
  • 7篇四川生理科学...
  • 6篇中华烧伤杂志
  • 5篇中华创伤杂志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抗生素杂...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华整形烧伤...
  • 2篇华南国防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药业

年份

  • 4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4
  • 6篇2003
  • 6篇2002
  • 10篇2001
  • 3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 3篇1995
  • 1篇1993
  • 2篇1991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烧伤大鼠血清在内毒素诱导肝细胞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探讨烧伤血清中是否存在内毒素致敏物质及其在内毒素诱导肝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以Wistar大鼠为对象,采用二步灌注法分离肝细胞及枯否细胞,分别与内毒素和烧伤血清培养后,观察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氨酸(LDH)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变化。结果烧伤血清可显著提高枯否细胞对内毒素的敏感性,诱导枯否细胞释放LDH及TNF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可显著增加枯否细胞与肝细胞联合培养时LDH水平。结论在烧伤血清中存在内毒素数敏物质,可显著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敏感性,在内毒素浓度较低时,仍可诱导枯否细胞释放TNF,从而损伤肝细胞,其中内毒素结合蛋白sCD14可能起重要作用。
袁建成秦孝建周立新肖光夏黎鳌
关键词:烧伤内毒素肝细胞损伤枯否细胞TNF
院内感染耐药黄杆菌携带β-内酰胺酶基因的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临床分离黄杆菌耐药株携带 β 内酰胺酶 (bla)基因类型及基因介导方式。 方法 研究对象为临床分离所得的 6株黄杆菌临床耐药株。产 β 内酰胺酶情况采用纸片法定性检测 ;细菌质粒和染色体以市售试剂盒抽提 ;酶编码基因类型用PCR检测分析。结果  6株黄杆菌均产bla ,在其染色体、质粒上共发现 7种不同类型的bla基因 ,其中菌株 0 2 2 3存在染色体和质粒共同介导的PSE 1基因 ,0 2 2 3 7存在质粒介导的SHV、PSE 1基因 ,0 2 2 44存在质粒介导的TEM、AmpC、PSE 1基因 ,0 2 2 5 8除存在由质粒介导的SHV、OXA 1、CTX M 1基因外 ,尚由染色体介导SHV、TEM基因 ,0 2 3 3 2存在染色体介导的TEM基因 ,0 2 3 72存在质粒介导的OXA 1、Sme 1基因。结论 西南医院临床分离的耐药黄杆菌携带bla酶基因种类较多 ,可由质粒、染色体分别介导或两者共同介导 ,耐药株的产生可能与大量。
罗羽夏培元王仙园殷春红秦孝建解晓珍
关键词:黄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
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BPI)模拟肽对铜绿假单胞菌形态学的影响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探讨杀菌性 /通透性增加蛋白 (BPI)模拟肽 10 3 42的体外杀菌作用及其对铜绿假单胞菌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培养铜绿假单胞菌PA10 3、PSPNC49619、大肠埃希氏菌J5、V5 17和金葡球菌MSSA2 5 92 3于对数生长期 ,调整细菌浓度为 10 5CFU/ml ,加入BPI模拟肽 10 3 42 (10 0 μg/ml) ,测定其对细菌的杀菌曲线。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BPI模拟肽 10 3 42 (10 0 μg/ml)与铜绿假单孢菌PA10 3 3 7℃共培养 5、10、15、3 0min后细菌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BPI模拟肽 10 3 42具有明显的杀菌作用。与细菌作用 5min后 ,细菌外膜出现轮廓模糊 ,10min后细菌内膜出现不完整 ,至 15min细菌胞膜不清 ,胞质外流 ,3 0min能见到细菌完全裂解。结论 BPI模拟肽 10 3 42具有明显的杀菌活性 ,该活性与破坏铜绿假单胞菌的膜结构密切相关。
郑江周红秦孝建鲁永玲肖光夏
关键词:杀菌活性铜绿假单胞菌形态学电镜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诱导革兰氏阴性菌释放内毒素对其疗效的影响被引量:7
2000年
探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诱导革兰氏阴性菌释放内毒素 (L PS)及对感染动物保护效能方面的差异 ,旨在为临床上防治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时正确选择抗生素提供实验依据。将 Wistar大鼠背部做 30 %TBSA( °)烫伤 ,创面立即涂铜绿假单胞菌 (PA10 3)悬液 1ml(1× 10 9CFU) ,72 h后制成大鼠烧伤创面脓毒症模型。烧伤脓毒症大鼠随机分为单纯抗生素治疗组、半乳糖胺 (Gal N)敏化后治疗组及爱兰苔胶 (CGN)封闭后治疗组。分别用亚胺培南 (IMP,5 mg)和头孢他啶 (CTZ,10 mg)单剂量腹腔注射 (i.p.)治疗 ,对照组施以等量无菌生理盐水 ,同时 ,敏化组加用 Gal N 5 0 mg i.p.,以增强大鼠对 L PS的敏感性 ,封闭组在敏化组的基础上加用 CGN 1mg i.p.,以阻断 L PS的生物学效应。于抗生素治疗前及治疗后 3、6及 9h抽静脉血 ,检测血中细菌浓度 ,血浆 L PS水平 ,并观察敏化组和封闭组大鼠 10 d后的死亡率。结果 IMP和 CTZ均能使大鼠血中菌量显著降低 ;IMP和 CTZ在杀菌过程中均能诱导 PA10 3释放大量 L PS,但 CTZ组血浆 L PS水平显著超过相应的IMP组 (P<0 .0 5或 P<0 .0 1) ;与此同时 ,敏化组大鼠的死亡率 CTZ组明显高于 IMP组 (P<0 .0 5 ) ,而在封闭组 ,两者间的这种差异则消失 (P>0 .0 5 )。结果表明 ,同属β-内酰胺类的 IMP和
徐能武袁建成肖光夏郑江秦孝建
关键词:Β-内酰胺类革兰氏阴性细菌内毒素烧伤
经纤维支气管镜双塞保护采样法对肺部厌氧菌感染的调查
1997年
经纤维支气管镜双塞保护采样法对肺部厌氧菌感染的调查Aninvestigationoflunginfectionduetoanaerobicbacteriawithfibropticbronchoscopeprotectingcatheterbrush...
刘平沈寒放张蔚东秦孝建
关键词:厌氧菌纤维支气管镜感染率
烧伤创面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及其norA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野生型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nora基因及其启动子的突变情况。方法分离并筛选出10株烧伤创面的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norA基因及其启动子进行测序并分析其改变。结果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87株,它们对万古霉素100%敏感,对奎奴普汀和呋喃妥因也有很高的敏感性,而对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则非常高;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阳性率达到91.7%。所有10株实验菌的nora基因编码区都有1349位G→A的点突变,也就是氨基酸的291位处存在Gly(甘氨酸)→Asp(天冬氨酸)的突变。利血平逆转实验提示10株细菌对三种抗生素的MICs值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norA基因突变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的机制之一。
冯俊明夏培元肖光夏秦孝建熊丽蓉
关键词:烧伤葡萄球菌金黄色点突变
烧伤病房革兰氏阴性杆菌质粒传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被引量:15
1995年
应用耐药谱、质粒、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分析,以及质粒消除试验研究烧伤病房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携带R质粒。结果发现,82株革兰氏阴性杆菌74株携带有14.8、13.7,13.4md的质粒占90.24%,其中有44株(59%)还携带有12.2,8.1md质粒。而且细菌携带的R质粒带越多,耐药谱越广。通过质粒消除试验发现细菌的耐药基因多数位于质粒上。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消化前三条质粒出现相同的六条酶切片段,提示这三条质粒出现了传染病暴发。
秦孝建袁建成肖光夏张雅萍周立新
关键词:革兰氏阴性杆菌质粒抗生素
抗生素诱导革兰阴性杆菌释放内毒素的实验研究(一)被引量:11
2001年
目的 研究抗生素诱导革兰阴性细菌释放内毒素的规律、特点和可能机制 ,为临床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选择目前临床上G-细菌感染中最常见的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 ,以及治疗中最常用的 4种代表性抗生素 :亚胺培南 (IMP)、头孢他啶 (CTZ)、培福新 (PFX)和丁胺卡那霉素 (AMN)作为观察对象。4种抗生素以 0 .5、1、5和 10MIC浓度分别作用于两种细菌后 ,观察各时相点细菌菌量、细菌形态学变化 ,检测培养液上清中游离内毒素水平。 结果 IMP、CTZ、AMN和PFX四者间的杀菌曲线无明显差异 ,但能导致细菌产生不同的形态学改变。IMP导致细菌产生球状变 ,CTZ和PFX引起细菌丝状变 ,AMN则导致细菌菌体溶解。同等条件下不同种类抗生素诱导细菌释放内毒素的能力为CTZ >PFX >IMP >AMN ;不同抗生素浓度诱导细菌释放内毒素的能力为0 5MIC >1MIC >5MIC >10MIC ;不同抗生素作用时间诱导细菌释放内毒素的水平为 8h >6h >4h >2h ;不同菌种释放内毒素的能力为绿脓杆菌 >大肠杆菌。 结论 IMP、CTZ、AMN和PFX 4种抗生素作用于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后 ,均能诱导细菌释放不同水平的内毒素 ,这种释放与细菌形态学改变有关 ,亦受抗生素种类、浓度、作用时间以及不同菌种的影响。建议临床选用低诱导力的敏感抗生素
徐能武袁建成肖光夏郑江秦孝建
关键词:抗生素细菌内毒素
大肠杆菌DNA在失控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中的作用
为了探讨细菌DNA是否参与SIRS的发生及其可能机制,我们采用碱裂解法提取纯化大肠杆菌杆25922基因组DNA(ECDNA),观察EC DNA引起的小鼠死亡率以及大鼠血清TNF-α、IL-6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EC D...
潘文东周红郑江夏培元秦孝建鲁永玲肖光夏
文献传递
严重烫伤后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TNF-α的表达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研究大鼠烫伤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TNF α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 ,以了解严重烫伤对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表达TNF α的影响。方法 复制 3 0 %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大鼠模型 ;分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提取总RNA ,采用RT PCR分析TNF αmRNA的表达。结果 PMN中TNF αmRNA的表达在伤后的 6~ 2 4h内较伤前明显上调 ,而淋巴细胞在伤前未发现TNF αmRNA的明显表达 ,但伤后 3~ 48h表达急剧上升 ;两者均于伤后 12h达高峰 ,以后缓慢下降 ,至 48h仍维持较高水平。结论 大鼠烫伤早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TNF α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 ,表明严重烫伤可显著影响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TNF
夏培元秦孝建潘文东肖光夏
关键词:烧伤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TNF-Α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