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晓娟

作品数:10 被引量:75H指数:6
供职机构:汉中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老年
  • 2篇晚期
  • 2篇细胞
  • 2篇纤维化
  • 2篇肺纤维
  • 2篇肺纤维化
  • 1篇大椎
  • 1篇宣肺
  • 1篇血浆
  • 1篇血浆BNP
  • 1篇血气
  • 1篇血气分析
  • 1篇血清
  • 1篇血清CA12...
  • 1篇亚群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因子
  • 1篇叶酸
  • 1篇乙酰半胱氨酸
  • 1篇支气管

机构

  • 10篇汉中市人民医...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陕西省肿瘤医...

作者

  • 10篇秦晓娟
  • 3篇沈妍
  • 2篇何忠英
  • 2篇奚娜
  • 2篇王兰
  • 1篇陈哲
  • 1篇唐俊峰
  • 1篇杜明
  • 1篇李欣
  • 1篇吴涛

传媒

  • 1篇河北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陕西中医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化纤通络汤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观察化纤通络汤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60例IPF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化纤通络汤,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6min步行距离、圣·乔治医院呼吸问题调查问卷(SGRQ)评分、血气分析指标[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功能指标[肺活量(VC)、肺总量(TL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等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喘息、咳嗽、咳痰等症状积分及中医证候总分、SGRQ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6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明显增大(P<0.05);治疗后,对照组各症状积分及中医证候总分、6min步行距离、SGRQ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喘息、干咳、咳嗽、咳痰等症状积分、中医证候总分、SGRQ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VC、TLC、DLCO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所升高,PaCO2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有所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纤通络汤能够有效缓解IPF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运动耐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肺功能恶化进程。
奚娜秦晓娟
关键词: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疗效
肺康复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肺康复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50例COPD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5例,常规西药治疗)和观察组(75例,常规西药+肺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水平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Borg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及动脉血氧分压(PaO_(2))、膈肌增厚分数(DTF)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康复治疗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秦晓娟吴涛陈哲
关键词:肺康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气分析
血清CA125、CEA、NSE和SII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肺癌患者骨转移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肺癌患者骨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12月在汉中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4例原发性肺癌患者。根据是否发生骨转移将患者分为骨转移组(32例)和非骨转移组(72例)。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CA125、CEA、NSE水平,以及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的数目,并计算SII。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组织病理学亚型、吸烟史、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CA125、CEA、NSE、SII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肺癌患者骨转移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CA125、CEA、NSE、SII和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肺癌患者骨转移的预测效能。结果骨转移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67.25±9.06)岁。非骨转移组男50例,女22例,年龄(66.28±9.92)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组织病理学亚型、吸烟史、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淋巴结转移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P<0.05)。骨转移组患者血清CA125、CEA、NSE和SII水平均高于非骨转移组患者[(28.17±8.94)U/ml比(15.21±4.87)U/ml、(6.57±2.12)μg/L比(3.49±1.15)μg/L、(11.68±3.34)μg/L比(7.65±1.82)μg/L、(743.90±221.56)比(465.65±131.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55、9.59、7.95、7.97,均P<0.001)。CA125(OR=2.210,95%CI:1.335~3.657)、CEA(OR=1.917,95%CI:1.209~3.038)、NSE(OR=1.867,95%CI:1.157~3.012)、SII(OR=2.318,95%CI:1.285~4.181)升高是原发性肺癌患者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CA125、CEA、NSE、SII和联合检测预测原发性肺癌患者骨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5、0.871、0.872、0.868、0.956。曲线下面积比较结果显示,联合预测�
秦晓娟袁媛
关键词:骨转移糖类抗原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血浆BNP和PCT对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比较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比较血浆脑钠肽(BNP)和降钙素原(PCT)对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78例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78例老年一般肺部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d、3d、7d血浆BNP和PCT水平进行测定,进而对血浆BNP和PCT在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前血浆BNP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其PCT水平亦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中病情改善者治疗后3d、7d血浆BNP和PCT水平明显较恶化者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NP评估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43,敏感度为0.72,特异度为0.56;PCT评估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敏感度为0.81,特异度为0.92。结论:相比血浆BNP,PCT对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其评估预后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高于BNP,故此可作为评估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预后情况的重要指标。92,敏感度为0.81,特异度为0.92。结论:相比血浆BNP,PCT对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其评估预后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高于BNP,故此可作为评估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预后情况的重要指标。
沈妍秦晓娟
关键词:重症肺部感染老年脑钠肽降钙素原
复明汤调控TGF-β1/Smad3通路抑制肺成纤维细胞活化及肺上皮损伤减轻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复明汤用于肺纤维化治疗的具体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复明汤对转达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信号通路的影响,采用蛋白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其对TGF-β1诱导的Smad2/3依赖途径和肺Smad信号传导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复明汤对细胞外基质(ECM)相关mRNA和蛋白水平及上皮损伤相关mRNA和蛋白的影响,最终构建小鼠肺纤维化模型,明确复明汤对小鼠肺纤维化的治疗效果。[结果]复明汤可拮抗TGF-β1/Smad3信号传导,其不仅可抑制TGF-β1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损伤,而且可降低TGF-β1诱导的成纤维细胞分化、细胞外基质生成和成纤维细胞迁移。体内实验表明复明汤可抑制博来霉素诱导的肺损伤,甚至减弱小鼠中已成形的肺纤维化。[结论]复明汤可通过介导TGF-β1/Smad3通路减轻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为复明汤治疗肺纤维化的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余洪刚付大海杨利生宋超唐俊峰秦晓娟
关键词:复明汤SMAD3肺纤维化
FOLFOX4及醛氢叶酸加大剂量氟尿嘧啶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我们从1999年10月~2007年10月应用FOLFOX4及醛氢叶酸加大剂量氟尿嘧啶方案治疗中晚期大肠癌57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何忠英秦晓娟王兰
关键词:大肠癌醛氢叶酸氟尿嘧啶化学治疗
不同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2010年
目的比较不同化疗方案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化疗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6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1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有效率31.1%,KPS评分改善率37.7%。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Ⅰ-Ⅱ度57.4%,Ⅲ-Ⅳ度6.6%;血小板减少Ⅰ-Ⅱ度47.7%;贫血Ⅰ-Ⅱ度33.4%。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Ⅰ-Ⅱ度29.3%,Ⅲ-Ⅳ度6.7%。未出现化疗相关死亡。结论本组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好,毒副反应可耐受;对于有较好器官功能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考虑给予化疗。
何忠英杜明王兰李欣秦晓娟沈妍
关键词:老年患者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
针刺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血清炎症反应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BA)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肺功能、血清炎症反应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128例BA急性发作期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进行治理;观察组使用针刺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FEV_1、FVC、PEF)、血清炎症因子(IFN-!、IL-8、IL-4)、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8^+、CD_4^+/CD_8^+)值变化情况;统计两组临床显控率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FEV_1、FVC、PEF值、血清炎症因子IFN-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4^+/CD_8^+值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炎症因子IL-8、IL-4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CD_8^+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观察组肺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含量变化更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显控率71.88%,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则分别为46.88%,82.81%,两组临床显控率及总有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急性发作期BA可有效控制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肺功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沙美特罗替卡松。
秦晓娟祁海燕
关键词:支气管
自拟宣肺消鼾汤联合Auto-CPAP模式治疗老年COPD合并OSAHS重叠综合征的疗效及对抗炎-促炎系统失衡的影响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观察自拟宣肺消鼾汤联合自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AutoCPAP)模式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重叠综合征的疗效及对抗炎-促炎系统失衡的影响。方法将72例老年COPD合并OSAHS重叠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其基础上给予Auto-CPAP模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宣肺消鼾汤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低通气指标和病情控制指标、心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平均肺动脉压(m PAP)、左室Tei指数、右室Tei指数、血清B型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IL-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积分(白天嗜睡、晨起头痛、晨起口干、鼾声、夜间憋醒、咳嗽咳痰)、ESS评分、CAT评分、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LAT)、m PAP、左室Tei指数、右室Tei指数、BNP及IL-6、IL-8、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 05),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夜间平均血氧饱和[MSa(O2)]、FEV1、FEV1/FVC、LVEF及TGF-β、IL-10、IL-13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 05),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自拟宣肺消鼾汤联合Auto-CPAP模式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老年COPD合并OSAHS重叠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缓解低通气嗜睡状态,并促进病情恢复和心肺功能的改善,机制可能与调节抗炎-促炎系统失衡有关。
秦晓娟奚娜
关键词:重叠综合征
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对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陕西省汉中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41)和研究组(n=56)。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常规组另予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4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2.93%(χ~2=5.126,P=0.023);呼吸频率、心率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常规组(t=-9.791、-7.585,P<0.01);FVC、FEV_1及PEF升高程度显著优于常规组(t=2.371、2.623、2.268,P<0.05);PaCO_2、PaO_2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常规组(t=-9.291、3.630,P<0.01);血清sTREM-1、HMGB-1水平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常规组(t=-7.267、-13.469,P<0.01);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3,P=0.760)。结论在常规药物及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血气状况以及炎性反应,且未加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重视。
沈妍李欣秦晓娟
关键词:急性加重期无创呼吸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