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杰

作品数:21 被引量:244H指数:9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神经根
  • 10篇神经根型
  • 10篇神经根型颈椎...
  • 10篇颈椎
  • 10篇颈椎病
  • 10篇根型颈椎病
  • 9篇手法
  • 6篇腰椎
  • 6篇腰椎间盘
  • 6篇椎间盘
  • 5篇中医
  • 4篇腰椎间盘突出
  • 4篇腰椎间盘突出...
  • 4篇正骨
  • 4篇手法治疗
  • 4篇突出症
  • 4篇椎间盘突出
  • 4篇椎间盘突出症
  • 3篇中医药
  • 3篇疗效

机构

  • 18篇广东省中医院
  • 8篇上海中医药大...
  • 7篇中国中医科学...
  • 7篇北京电力医院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康复研究...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研究...

作者

  • 21篇秦杰
  • 11篇李振宇
  • 8篇孙武权
  • 7篇朱立国
  • 7篇李俊杰
  • 7篇于杰
  • 6篇房敏
  • 6篇王红东
  • 5篇秦毅
  • 4篇张清
  • 4篇高景华
  • 4篇江建明
  • 4篇林定坤
  • 3篇陈海云
  • 3篇李金学
  • 3篇王尚全
  • 3篇李勇
  • 3篇张泽胜
  • 2篇瞿东滨
  • 1篇唐和虎

传媒

  • 7篇中国中医骨伤...
  • 3篇中医正骨
  • 2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药物与人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新中医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全国围手术期...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定指标体系的效度分析被引量:31
2009年
目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定指标体系进行效度分析。方法:采用十五攻关课题的临床研究结果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定指标体系进行效度检验。结果:因子分析所提取的3个公因子中的条目存在着疗效评定指标体系本身内在逻辑关系,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1.026%。其中,颈臂疼痛、上肢感觉障碍、上肢肌力、颈部活动度及颈部压痛的负荷均较高。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颈臂疼痛及颈椎活动度的相关系数较高。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定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效度,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
朱立国张清于杰高景华李俊杰秦杰孙武权冯敏山金哲峰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与长期随访被引量:47
2016年
目的:评价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综合疗法疗效及长期随访结果。方法:本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80例,中央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周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3年、5年随访。结果:2周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愈显率、有效率分别为53.61%和96.17%,对照组愈显率、有效率分别为12.93%和79.31%.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观察组复发率分别为3.85%,6.92%和8.46%,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6.90%,20.69%和22.41%.3年随访中有174人接受非手术治疗,5人接受手术治疗。5年随访中有193人接受非手术治疗,8人接受手术治疗。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长期随访复发率较低,部分患者需后续治疗,接受手术治疗比例较低。
于杰朱立国洪毅林定坤房敏李俊杰王平唐和虎秦杰孙武权王红东张君涛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随访
PMMA骨水泥与BCC骨水泥对猪肺栓塞后血流动力学的不同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带负电荷硫酸钙/β-磷酸三钙复合骨水泥(BCC骨水泥)和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造成猪肺栓塞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其安全性。[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海南五指山小型种猪12只,分为BCC组与PMMA组,每组6只。PMMA组:经猪肺动脉干注入2 ml PMMA骨水泥;BCC组:经猪肺动脉干注入2 ml BCC骨水泥。分别于骨水泥注入后的10 min、20 min、30 min、40 min、50 min、60 min等不同时间点监测平均动脉压(MABP)、平均肺动脉压(MPAP)与心率(HR)。[结果]猪肺栓塞模型成功后,BCC组于注入骨水泥后各时间点的MABP、HR下降幅度以及MPAP的升高幅度均小于PMMA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较之PMMA骨水泥,BCC骨水泥致实验猪肺栓塞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较为平缓,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秦毅秦杰江建明瞿东滨
关键词:Β-磷酸三钙骨水泥血流动力学
三法十式手法配合中药腰痹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7
2011年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且近年来其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对人们的工作生活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较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有很多种方法,包括手术和非手术等,但大多数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都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达到治愈或好转,而其中手法和中药的疗效尤为突出。
秦杰李振宇
关键词:中药
BCC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强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比较新型带负电荷硫酸钙/β-磷酸三钙复合骨水泥(BCC骨水泥)与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骨水泥)用于椎体成形术的生物力学性能,探讨BCC骨水泥用于椎体成形术的可能性。方法采用4具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尸体胸腰段脊柱标本,建立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模型,随机分为2组,每组8例,分别以2 ml/min注入BCC组和PMMA组的骨水泥,测试术前、术后椎体的强度和刚度的变化。结果 BCC组和PMMA组骨折前与骨折治疗后最大载荷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且两组治疗后的最大载荷均高于骨折前;而BCC组和PMMA组骨折前与骨折治疗后刚度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CC骨水泥椎体成形术能强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达到生物力学要求。
秦毅秦杰江建明瞿东滨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生物力学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颈椎活动度的观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0
2008年
目的:评价应用颈椎活动仪观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颈椎活动度方法及其对旋提手法疗效的意义。方法:本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10例,脱落12例,其中试验组106例(缺失5例),对照组104例(缺失7例)。试验组采用旋提手法,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应用头盔式颈椎活动仪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5,7,9,11,13天及治疗后1个月随访8个时间点测量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的活动度。结果:两组间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的活动度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P<0.01,P<0.05),而且手法改善颈椎活动优于牵引(P<0.01,P<0.05)。结论:头盔式颈椎活动仪操作简便,数据准确,对于评价颈椎功能和手法疗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朱立国于杰高景华李金学李振宇房敏李俊杰张清王尚全孙武权王红东秦杰林定坤陈海云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活动度手法正骨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和麻木观测被引量:26
2009年
目的:观察评价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肩疼痛和上肢麻木的变化情况。方法:本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10例,脱落12例,其中治疗组106例(脱落5例),对照组104例(脱落7例)。治疗组采用旋提手法,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5,7,9,11,13d及治疗后1个月8个时间点随访观测患者颈肩疼痛和上肢麻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颈肩疼痛均有减轻(P<0.01),每次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颈臂疼痛减轻程度上均优于对照组(P<0.01),从第4次治疗后治疗组减轻颈臂疼痛优于对照组(P<0.01)。从第6次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减轻上肢麻木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旋提手法可以明显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肩疼痛和上肢麻木。
朱立国于杰高景华李振宇李俊杰房敏张清王尚全李金学王红东秦杰孙武权林定坤陈海云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
脊柱调整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6
2001年
李勇张泽胜秦杰
关键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正脊手法结合中药内服、练功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周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按治愈、好转、未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愈19例,好转51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4.6%。结论:采用正脊手法配合中药内服、练功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秦杰李振宇张泽胜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疗法正脊手法八段锦
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外踝部皮肤缺损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报道利用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对外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利用便携式多普勒超声仪,在创缘周围探测腓动脉发出的穿支,以其中最合适的穿支为旋转点及血管蒂,沿腓浅神经轴线切取穿支蒂皮瓣逆向转位修复外踝部伴有肌腱及骨外露的创面。结果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20~45岁,平均32岁;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3 cm×5 cm~7 cm×11 cm;皮瓣切取面积为4 cm×6 cm~8 cm×12 cm。皮瓣存活良好,颜色正常,修复效果好。平均随访两个月,患者步态正常,无疼痛,但其中2例患者抱怨小腿外侧区及足背有麻木感。结论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灵活,切取方便,血供可靠,适于修复外踝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是一种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穿支蒂皮瓣相结合的优良皮瓣。
秦毅江建明秦杰
关键词:腓浅神经穿支蒂皮瓣外踝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