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静静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中医
  • 3篇思维
  • 2篇中医学
  • 2篇解法
  • 2篇和法
  • 2篇和解
  • 2篇和解法
  • 1篇学术
  • 1篇学术沙龙
  • 1篇医学史
  • 1篇哲学
  • 1篇哲学内涵
  • 1篇沙龙
  • 1篇中医思维
  • 1篇中医学史
  • 1篇小柴胡
  • 1篇小柴胡汤
  • 1篇柴胡
  • 1篇柴胡汤
  • 1篇成无己

机构

  • 6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6篇秦静静
  • 4篇陈丽云

传媒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医药文化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医“和”思维与“和”方法探讨被引量:11
2011年
"和"思想是中医理论的精髓,它从产生、发展、确立、总结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和"思维广泛的适应性赋予了"和"方法运用的灵活性,基于此,中医界从古至今对和法的定义及范围一直存在争议。从思维、方法两个层面对中医"和"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将泛化的"和"思想与具体的"和"方法分而论述,并最终归纳和法为和解法、调和法、缓和法3个层次,以使其义明晰。
秦静静陈丽云
关键词:和解法
《读医随笔》“和”法探微
《读医随笔》为杂记文体,是清代医家周学海临证、读书的心得结晶,书中引证广搏,议论深刻,又得之于临床实践,其中对中医"和法"的阐发尤为精妙,本文试以此为据,对其治则作一简要阐述。
秦静静陈丽云
关键词:和解法
文献传递
中医思维之“和”与方法之“和”
"和"思想是中医理论的精髓,它从产生、发展、确立、总结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和"思维广泛的适应性赋予了"和"方法运用的灵活性,基于此,中医界从古至今对和法的定义及范围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从思维、方法两个层面对中医"和"理...
秦静静陈丽云
文献传递
中医学史上“和”思维及“和”方法研究
“和”作为中国古代哲学极具特色的思想观念之一,长期以来是中华民族普遍认可的人文精神。植根于神州大地的中医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相互渗透的产物,因而“和”的观念也深深植根于中医学术之中,成为影响中医理论体系...
秦静静
关键词:中医学史哲学内涵
经典引发的思考——“读经典 谈心得”学术沙龙活动纪要被引量:1
2009年
回顾近百年来中医学发展的历史,我们清楚地看到老一辈中医界同仁在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的大背景,走出了一条顽强的抗争之路。1929年3月的"废止中医案"更将古老的中医推向了历史上最艰难的岁月,中医界群情激奋,为捍卫中医,挽救中华民族医药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进行了长期英勇顽强的抗争。2009年5月,为纪念"国医节"80周年,深切缅怀老一辈中医家的义举,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组织了以"读经典谈心得"为主题的学术讲座。5月8日,学校的阶梯教室人头攒动,热情如火,掌声阵阵,迎来了本次活动的开讲嘉宾刘力红先生,刘力红先生是《思考中医》的作者、现任广西中医学院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的首席教授。他以"略说仲圣伤寒之学问"为主题进行专题演讲,围绕着对《伤寒论》及临床心得两个层面展开,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学习经典对当今学子学习中医重要意义。5月9日,研究生会为了满足学生们研讨经典的热情和与名师对话的渴望,邀请刘力红先生、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潘朝曦先生与莘莘学子会聚一堂,重温经典,解疑释难,共同探索未来中医发展之路,思想在这里交融,碰撞出耀眼的火花,我们发现中医学子从未间断过对经典的学习热情……
秦静静
关键词:中医学学术沙龙
由小柴胡汤辨成无己张景岳“和法”之不同被引量:6
2014年
"和法"是中医常用八法之一,在临床诸多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然从古至今,历代医家对其认识颇多争议,其中公认为和法代表方的小柴胡汤在《景岳全书》中不属"和阵"却被列入"散阵"。文章就此对成无己、张景岳两位医家对"和法"的不同认识,作一比较辨析,以期为明确"和法"概念的研究提供文献依据。
秦静静陈丽云
关键词:和法小柴胡汤成无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