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文文

作品数:8 被引量:98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动脉
  • 2篇嗅觉
  • 2篇嗅觉通路
  • 2篇血压
  • 2篇通路
  • 2篇颈动脉
  • 2篇基因
  • 2篇急性
  • 2篇恒河猴
  • 2篇C-FOS基...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膜
  • 1篇动脉内膜中层...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杏仁核
  • 1篇血清

机构

  • 8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巢湖市第一人...

作者

  • 8篇程文文
  • 5篇傅佳
  • 4篇操礼琼
  • 3篇杨莹
  • 3篇王海宝
  • 3篇赵焕
  • 3篇李光武
  • 3篇余永强
  • 2篇石瑜瑜
  • 2篇丁兆明
  • 1篇李家霞
  • 1篇李子朋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静息态fMRI评估酒精注射急性期恒河猴脑功能改变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采用静息态fMRI基于分数低频振荡幅度(fALFF)算法评价酒精急性期恒河猴脑功能改变。方法分别对7只雄性健康恒河猴于给予酒精前(对照组)及10min后(酒精组)行静息态fMRI扫描,采用fALFF算法获得两组fALFF值存在差异的脑区。结果静息态下,酒精组fALFF值低于对照组的脑区为右枕叶、右侧颞中回、左侧中央后回、右侧楔叶/距状沟、右侧额上回、后扣带回及小脑、丘脑(P<0.01);酒精组fALFF值高于对照组的脑区包括双侧额上回、双侧颞下回、右侧中央前回、楔前叶、后扣带回、左侧海马、双侧岛叶及脑干、小脑、右侧基底核(P均<0.01)。结论酒精急性期恒河猴脑功能的改变具有全脑效应。
丁兆明王海宝余永强程文文束宏敏
关键词:酒精功能磁共振成像恒河猴
静息态fMRI评估急性酒精暴露对恒河猴脑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采用静息态fMRI基于分数低频振荡幅度(fALFF)方法评估急性酒精暴露后恒河猴脑功能改变。方法分别对7只健康雄性恒河猴于静脉注射酒精前及注射后10、28、46min进行BOLD fMRI序列及3D结构像扫描,采用fALFF算法获得并比较4个时间点fALFF差异的脑区。结果 4个时间点fALFF总体差异显著的脑区为右侧中央后回、右侧岛叶、右侧小脑、左侧海马旁回、双侧额下回、小脑蚓部、右枕叶、楔前叶、左侧缘上回(P均<0.05);静脉注射酒精后fALFF值减低的脑区为双侧额上回、右侧额下回、右侧梭状回、右侧角回、双侧颞上回、右枕叶、左侧外侧沟、左侧中央后回、左侧楔状叶、左侧丘脑、左侧岛叶、前扣带回(P均<0.05);静脉注射酒精后fALFF值增高的脑区为右侧额下回、右侧颞中回(P均<0.05)。结论酒精暴露急性期脑代谢活动发生显著变化,主要涉及默认网络、奖赏及情绪加工系统、视听皮层等。
丁兆明余永强王海宝程文文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恒河猴
薰衣草和依兰精油通过嗅觉通路对正常成人血压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薰衣草和依兰精油对正常人血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人群,经改良康涅狄格州化学感觉临床研究中心(CCCRC)嗅觉功能检查分为嗅觉正常组(n=32)和嗅觉缺失组(n=30),所有受试人员于受试第1、2、3天分别吸入蒸馏水、薰衣草精油和依兰精油30min,并测定吸入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等指标。结果 嗅觉正常组吸入薰衣草精油10min后MAP下降,20min降到最低点,1h后血压逐渐回升。嗅觉正常组吸入薰衣草精油30min后血浆PRA、AngⅠ、AngⅡ和醛固酮均降低[分别为(0.85±0.59)比(2.29±1.25)μg/L,(2.70±1.30)比(5.13±3.94)μg/L,(80.0±47.6)比(141.4±115.7)ng/L,(395.8±86.8)比(523.2±112.8)pmol/L;均P<0.05]。吸入依兰精油和蒸馏水后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嗅觉缺失组吸入蒸馏水、薰衣草和依兰精油30min后MAP、血浆PRA、AngⅠ、AngⅡ和醛固酮与吸入之前相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次吸入薰衣草精油30min可降低正常人群血压2h,与其降低血浆PRA、AngⅠ、AngⅡ和醛固酮浓度有关。依兰精油和蒸馏水对正常人群MAP、血浆PRA、AngⅠ、AngⅡ和醛固酮的浓度无影响。
程文文李家霞李光武傅佳
关键词:血压嗅觉通路
薰衣草精油对大鼠下丘脑及杏仁核c-fos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观察薰衣草精油对大鼠下丘脑、杏仁核即早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发挥生物活性的中枢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薰衣草精油组、蒸馏水组和空白组,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下丘脑、杏仁核c-fos表达并对结果进行灰度半定量分析。结果:c-fos阳性细胞呈棕黄色染色,薰衣草组大鼠c-fos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杏仁核、下丘脑处,其它脑组织有散在分布,蒸馏水组和空白组大鼠c-fos阳性细胞散在分布于各处脑组织。与蒸馏水组和空白组比较,薰衣草组下丘脑、杏仁核c-fos灰度值降低(P<0.05)。结论:大鼠吸入薰衣草精油后可能通过下丘脑及杏仁核发挥各种生物活性。
操礼琼杨莹程文文李光武傅佳
关键词:下丘脑杏仁核C-FOS基因
薰衣草精油通过嗅觉通路降低大鼠血压机制的研究
目的观察薰衣草精油对大鼠脑组织及早基因(c-fos),γ-氨基丁酸(GABA)和去甲肾上腺素(NE)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降低血压的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薰衣草精油、蒸馏水和空白组。处死前香薰大鼠10分钟...
操礼琼杨莹程文文赵焕石瑜瑜李光武傅佳
关键词:血压C-FOS基因Γ-氨基丁酸去甲肾上腺素
文献传递
急性酒精暴露脑功能改变的静息态fMRI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通过静息态fMRI检测健康成年人饮酒前后脑分数低频振幅(fALFF)的改变,探讨急性酒精暴露后脑功能变化特点。方法共纳入健康成年男性19名,通过3.0T MR仪器采集饮酒前后脑静息态功能数据,计算标准化fALFF值,并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其差异。结果酒精暴露下fALFF值明显降低的脑区包括:右侧角回/枕中回、右侧额上回眶部、右侧额上回背内侧(P均<0.001);fALFF值增加的脑区包括:右侧颞上回后部、右侧中央岛盖,右侧颞上回颞极部(P均<0.001)。结论健康成年人饮酒后静息态脑网络发生广泛性改变,并存在功能增强和减弱脑区。
李子朋程文文王海宝余永强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脑功能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用于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8
2012年
目的观察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简称依叶)对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是否优于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方法筛选250例伴有"H型高血压"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予以口服依叶片或依那普利片1年。试验前后分别测量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B1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治疗期间连续随访记录不良反应。随访结束时比较两组脑卒中再发率、死亡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依叶组和依那普利组治疗后均可显著降低血压(P<0.05),两组血压控制率分别为81%和7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降低HCY水平分别为47%、5.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CI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CY与CIMT呈正相关(r=0.365,P<0.05)。终点事件比较两组脑卒中再发率和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叶降压和降HCY水平效果显著,同时可以有效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稳定CIMT。依叶可以进一步降低脑卒中再发率及死亡率。依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作用显著优于依那普利片。
程文文傅佳赵焕操礼琼
关键词:脑卒中同型半胱氨酸叶酸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急性脑梗死与血清炎症因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3
2013年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清炎症因子在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CI)发病中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0月~2012年9月住院的急性期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95例,并设正常对照组38例,观察脑梗死患者发病24 h内及2周末次日清晨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同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内膜厚度、颈动脉斑块性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I组血清IL-6及hs-CRP水平均增高(均有P<0.001),治疗2周后ACI患者IL-6较前降低(t=3.847,P=0.001)、hs-CRP较前降低(t=3.403,P=0.002);ACI患者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A组)IL-6、hs-CRP水平较对照组均升高(均有P<0.001),B组及C组IL-6、hs-CRP水平高于A组(均有P=0.009)、B组较C组IL-6、hs-CRP水平升高(均有P=0.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中层增厚、低回声斑块及强回声斑块均明显增多(均有P<0.001),且中灶脑梗组较腔梗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1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IL-6、hs-CRP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生呈正相关。
赵焕操礼琼石瑜瑜杨莹程文文傅佳
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疾病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