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穆宝清

作品数:24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文学
  • 7篇艺术
  • 6篇哲学宗教
  • 3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艺术
  • 4篇后现代
  • 4篇贡布里希
  • 3篇英语
  • 3篇文化
  • 3篇文学
  • 2篇大学英语
  • 2篇艺术理论
  • 2篇艺术批评
  • 2篇艺术批评家
  • 2篇英语教学
  • 2篇语言
  • 2篇莎士比亚
  • 2篇生态
  • 2篇生态批评
  • 2篇生态平衡
  • 2篇生态思想
  • 2篇圣徒
  • 2篇图像
  • 2篇齐格蒙特·鲍...

机构

  • 24篇山东大学
  • 7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24篇穆宝清
  • 5篇邹广胜
  • 2篇刘云飞
  • 1篇李玲
  • 1篇王凯军
  • 1篇冯媛

传媒

  • 2篇社会科学家
  • 2篇油画艺术
  • 2篇马克思主义美...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齐鲁学刊
  • 1篇江海学刊
  • 1篇艺术生活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文艺理论与批...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交通高教研究
  • 1篇山东教育学院...
  • 1篇四川教育学院...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莎士比亚...
  • 1篇现代传记研究
  • 1篇中文学术前沿
  • 1篇“文学伦理学...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8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1
  • 1篇199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当代莎士比亚传记书写中的感情用事与文学叙事
2018年
当代莎士比亚传记书写中存在着感情用事、歌功颂德和偶像破坏的范例,充斥着解经式的神话和过度的想象。有关莎士比亚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的历史史料和档案记录的缺乏,激发了传记作家的想象力,他们不断寻求种种解释和推测去填补这些空白。一些学者提出,文学传记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杂交或两栖的特征,因而莎士比亚传记书写应采取历史事实与文学叙事相结合的理性之道。然而,如何调解两者之间的张力始终是传记作家面临的挑战,也是吸引着学者们不断探讨的问题。
穆宝清
关键词:历史事实文学叙事
神圣的宁静——《弗美尔》译序
2013年
弗美尔是荷兰黄金时代最著名的画家之一,其艺术成就现已获得与伦勃朗、梵高齐名的国际声誉,然其在中国艺术界及知识界的影响与伦勃朗及梵高相比还有待于提高,特别是其画作所隐含的特有的宁静气质是其他艺术家所无法比拟的,对今日中国艺术及美学理论的发展也有着补偏救弊的作用。
邹广胜穆宝清
关键词:神圣宁静
贡布里希图像阐释的理论与方法被引量:1
2014年
贡布里希的图像阐释理论告诉我们,图像在本质上是不确定和不完整的,所以它需要观看者的参与。但是,观看者的想象参与必须受到控制,其本分是重建作者意图,通过考察传统惯例、运用解释学的以意图为目的的假说,可以对艺术作品作出正确阐释。为此,贡布里希批判了心理学和图像学中的过度阐释。
穆宝清
关键词:贡布里希意图
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浙大《新编大学英语》的认识
2001年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效地组织起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运用外语的实际能力。新的教学模式给当代的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应以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来领会、实施教学目标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担任多重角色 ,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穆宝清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材研究角色定位教学目标
齐格蒙特·鲍曼人文主义社会学的文学动原
2016年
鲍曼把自己的社会学研究确定为一种持续不断地与人类生存的对话,人类沟通的一种努力。他创造性地利用社会学与文学的亲近性,将社会学阐释与文学想象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了更新、发现和理解后现代人类状况和生活经验的独特视角。尽管鲍曼在其著述中充分表达出了对他者、对社会的道德冲动和伦理责任,但是他的社会学阐释仍然是一种乌托邦愿景。
穆宝清
关键词:文学想象
一个普通学者的自我反思——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邹广胜教授访谈
2013年
访谈以邹广胜教授的学习与游历展开,凸显了在当代浮躁的学术氛围下,需要一颗沉静的学者之心,潜心于自己的研究。积极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学术研究模式",尤其是对于青年学者来说至关重要。同时针对目前中西文化研究领域的一些走向及中国文化的发展、当前学术界的不良现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体现了一个青年学者在追求学术的道路上,继承发扬前辈学者优良的治学作风,并且以谦虚态度去践行的学术态度。
邹广胜穆宝清
关键词:中西文化
从“乌合”到“融合”——评朱国华教授《乌合的思想》
2013年
陈晓明先生在《乌合的思想》序评中说,朱先生把文集取名为《乌合的思想》是出于谦逊,但是“乌合的思想”更体现出了这个文集的整体框构,朱先生追求的并非“大一统”的理论体系,也绝非是对西方文艺理论和中国文化思想的概括总结与整体探索,而是从个人的研究方向、研究兴趣为起点,对具有研究价值、对社会具有影响力的个体问题展开讨论和探索,而不是沉湎于理论文本的阐释和漫无边际的普遍化宏论。《乌合的思想》以“文学盛宴的邀请”“理论的诱惑”“雅俗和传媒的辩证”“思辨的长短句”和“历史的误读”五大标题,构建出了文集的框架,汇集了朱先生从青年学生时代初出茅庐的“风光之作”到中年成熟时期的“老辣文章”,其学术领域涉及文学批评、文艺理论、文化研究、历史人物等等。
穆宝清
关键词:西方文艺理论文学批评历史人物文化思想
作为艺术批评家的伽利略(上)被引量:1
2018年
欧文·潘诺夫斯基(Erwin Panofsky)于1954年以专著形式出版本文,1956年3月又稍加缩减发表在著名科学史杂志《爱雪思》(Isis)上,本文译自1954的施普林格版(Springer)。文章以艺术比较论的起源为引子,围绕伽利略与奇高利的一封通信来分析这位物理学家的艺术观,后续扩展至伽利略与开普勒在天文学上的分歧,力图让艺术风格与宇宙论产生对话。全文除揭示科学史和艺术史的交错之外,还间或涉及修辞学、音乐理论、诗歌语言、手工工艺等诸多方面。潘氏之所以做出这样让读者眼花缭乱的跨界跳跃,其原因一是继承了瓦尔堡学派的研究传统,二是认为在诸多学科分立之前还存在一种可能为多个学科共有的思维习惯,即"世界观"。
欧文·潘诺夫斯基刘云飞穆宝清
关键词:伽利略艺术观批评家音乐理论诗歌语言
伊格尔顿:重新坚定马克思主义——读《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被引量:3
2013年
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在2003年出版的《理论之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论。2011年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西方自由市场经济遭到广泛质疑之时,他又发表力作《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以浅显、生动和反讽的语言,联系当前的国际形势,运用具体的事实,分析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和经济体制存在的矛盾与危机。伊格尔顿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论述与阐释,为我们重新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新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另一个视角。
穆宝清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伊格尔顿全球性金融危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之后》自由市场经济
流动的现代性:齐格蒙·鲍曼的后现代性思想研究被引量:15
2013年
齐格蒙·鲍曼是当今一位思想独特、极富影响力的社会思想家,其丰富著作的核心就是对"流动的"现代性的论述。在鲍曼看来,现代性的标志是稳定性和确定性,而后现代性的特征则是流动性和不稳定性。鲍曼用"流动性"这一隐喻指向后现代社会的状况和人类生存的窘境。鲍曼认为,流动的现代性时期,由物品消费到符号消费的转换是社会消费行为的一个根本性变化,消费主义对解释流动的现代性的社会控制模式有重要的意义。"流动的"现代性的到来改变了人类的状况,自身认同的不稳定性仍然是后现代的一个基本问题,安全与自由的矛盾性在后现代时期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穆宝清
关键词:后现代性消费主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