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管惟滨

作品数:36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0篇原虫
  • 30篇疟原虫
  • 24篇恶性疟
  • 22篇恶性疟原虫
  • 9篇疟疾
  • 6篇裂殖子
  • 6篇克隆
  • 5篇基因
  • 5篇杆菌
  • 4篇毒鼠
  • 4篇伤寒
  • 4篇伤寒杆菌
  • 4篇鼠伤寒
  • 4篇鼠伤寒杆菌
  • 4篇片段
  • 4篇人红细胞
  • 4篇免疫
  • 4篇抗原
  • 4篇减毒鼠伤寒杆...
  • 4篇红细胞

机构

  • 36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深圳市卫生防...
  • 2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爱丁堡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太和医院
  • 1篇中国科技大学
  • 1篇湖北省医学科...
  • 1篇海南省热带病...
  • 1篇广州市白云区...

作者

  • 36篇管惟滨
  • 8篇方军
  • 8篇缪为民
  • 7篇蒋春雷
  • 7篇钱锋
  • 5篇陈志辉
  • 4篇周元昌
  • 3篇孙树汉
  • 3篇陈爱社
  • 3篇陆德如
  • 2篇吴少廷
  • 2篇宋关鸿
  • 2篇戚丽君
  • 2篇边中启
  • 2篇郑兆鑫
  • 2篇徐荻
  • 2篇王丽娥
  • 2篇何建文
  • 2篇何斌
  • 2篇潘卫庆

传媒

  • 10篇中国寄生虫学...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中国寄生虫病...
  • 3篇实用寄生虫病...
  • 2篇自然杂志
  • 2篇寄生虫与医学...
  • 2篇中国动物学会...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国外医学(分...
  • 1篇国外医学(寄...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中华医学检验...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 7篇1997
  • 4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5篇1992
  • 3篇1991
  • 2篇1990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银染法观察胶体金标记的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主要蛋白与人红细胞的结合作用被引量:2
1996年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主要蛋白-1,又称P195,与人红细胞膜具有结合作用,这种结合是裂殖子识别红细胞的基础。为了确定P195蛋白与人红细胞的结合位点,我们在大肠杆菌中分8段表达了P195蛋白。各段表达蛋白经过提纯与复性后,用胶体金标记。标记后的各段蛋白分别与人红细胞共孵育。然后将此红细胞加入到银显影液中。结果发现,红细胞在与一段P195蛋白(M6,氨基酸序列为384-595)共孵育并加入到银显影液中后,红细胞表面出现黑色银沉淀。而红细胞在与其它各段P195蛋白进行同样操作后,红细胞表面没有出现黑色银沉淀。这表明经胶体金标记后的M6与人红细胞具有结合作用。M6所对应的区域可能就是P195蛋白的红细胞结合区域。
方军戚丽君钱锋何斌管惟滨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胶体金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2基因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2000年
目的:克隆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2全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方法:采用PCR扩增恶性疟原虫FCC-1/HN株MSP2基因,克隆插入pUC19,并重组人表达质粒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诱导重组质粒pBK-CMV/msp2表达MSP2蛋白抗原,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dot-ELISA和Wewtern blot鉴定。结果:PCR扩增出824bpDNA片段。
陈志辉管惟滨吴少廷缪为民焦炳华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基因克隆大肠杆菌
含恶性疟原虫基因片段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杆菌的免疫效果被引量:2
2000年
减毒鼠伤寒杆菌可被用作外源抗原基因经口导入宿主免疫系统的载体,能有效地激发起宿主针对该外源抗原的免疫应答反应.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merozoite surfaceprotein 1,MSP1)是恶性疟原虫红内期的重要候选抗原.我们已成功地将克隆有恶性疟原虫MSP1第1号基因片段(M1)的pQE质粒导入了减毒鼠伤寒杆菌x4064株中,构建成x4064(pQEM1)重组菌,测定了其在小鼠体内的稳定性.本文就X4064(pQEM1)重组菌接种小鼠后所激发的针对M1蛋白的免疫应答进行了初步的检测.
钱锋管惟滨方军蒋春雷
关键词:减毒鼠伤寒杆菌恶性疟原虫免疫
用胶体金标记法观察P195蛋白与人红细胞特异性结合区域
1997年
目的:寻找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主要蛋白P195中的红细胞结合位点,为设计疫苗阻断裂殖子入侵人红细胞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大肠杆菌中分8段表达P195蛋白,用镍亲和层析柱分离这些蛋白。各段蛋白经复性后用胶体金标记。标记后的蛋白与人红细胞共孵育,经固定、切片后在电镜下观察。同时将各段蛋白加入到体外培养的人恶性疟原虫的培养基上清中,观察各段蛋白对裂殖子入侵红细胞的影响。结果:P195蛋白中的一段,即M6(氨基酸序列384~595)具有红细胞结合作用。M6的胶体金复合物不能与经胰酶和神经氨酸酶处理过的红细胞发生结合。M6还能抑制裂殖子入侵红细胞。结论:P195的一段区域(M6)具有唾液酸残基依赖性红细胞结合作用,它可能是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识别人红细胞的“标志”。
方军何斌管惟滨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胶体金红细胞疟原虫
PCR扩增环子孢子蛋白基因3' 端片段用于检测恶性疟原虫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1997年
目的 :建立 PCR检测恶性疟原虫的新方法。方法 :作者采用自行设计并合成的一对恶性疟原虫特异引物 ,经 PCR扩增环子孢子蛋白 ( CSP)基因 3 端保守区序列 2 4 5bp片段 ,观察了它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结果 :1从 4株培养的恶性疟原虫和 2例恶性疟患者血样中均扩增出约 2 4 5bp的 DNA目的片段 ,用业已鉴定的 CSP基因序列作模板再行扩增证实其为恶性疟原虫CSP基因片段 ;2对间日疟原虫、利什曼原虫、弓形虫和健康人血样进行 PCR反应 ,均未见扩增条带 ;3本检测系统可检出恶性疟原虫感染血样中 0 .18个原虫所含的 DNA模板 ;4采用不同方法制备模板及不同反应方式均能获得满意结果 ;结论 :PCR扩增恶性疟原虫 CSP基因 3 端片段用于恶性疟原虫检测具有灵敏、高度特异且稳定性好等优点。
陈志辉吴少廷管惟滨高世同林敏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聚合酶链反应
伯氏疟原虫的浓集和纯化被引量:2
1991年
在进行疟原虫生物化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时,疟原虫样品中宿主成分的污染常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需要分离纯净的疟原虫作为实验材料。分离的方法有聚蔗糖、泛影葡胺及明胶溶液法。近年认为Percoll溶液是首选的分离介质,然而该液昂贵,需进口。
缪为民许传亮管惟滨
关键词:伯氏疟原虫浓集纯化
恶性疟原虫红内期抗原差异分析
1991年
选用一组抗恶性疟原虫红内期裂殖体抗原gp195的单克隆抗体,分析海南省、江苏省恶性疟原虫分离株gp195的抗原差异。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表明,6个恶性疟原虫分离株的gp195抗原既合共同性抗原决定簇,也含特异性抗原决定簇。根据原虫对该组单抗的反应差异,可划分为两个主要的gp195血清型。恶性疟原虫FCC_(8705)/JS为Ⅰ型;FCC/HN为Ⅱ型,FCC_(7802)/HN、FCC_(8702)/HN为Ⅱ_2型; FCC_(7801)/HN、FCC_(8701)/HN为Ⅰ+Ⅱ混合型。免疫印迹法显示,恶性疟原虫FCC_(8705)/JS、FCC_1/HN、FCC_(8702)/HN、FCC_(7801)/HN gp195分子量分别为210kD_8、200kD_a、200kD_a、198kD_a。其中江苏FCC_(8705)/JS的gp195分子量高于其它三个海南分离株。作者对gp195抗原差异的规律及其对疟疾疫苗研究的影响作了讨论。
缪为民管惟滨潘卫庆
关键词:疟原虫裂殖体
克隆有恶性疟原虫MSP1基因片断的pQE质粒在减毒鼠伤寒杆菌X4064株中的表达被引量:1
1998年
为探讨克隆有恶性疟原虫MSP1基因片断的重组pQEM1质粒在减毒鼠伤寒杆菌中的表达。使用转化和转导的方法构建减毒鼠伤寒杆菌X4064(pREP4/pQEM1);通过SDS-PAGE电泳检测减毒鼠伤寒杆菌X4064(pQEM1)和减毒鼠伤寒杆菌X4064(pREP4/pQEM1)的表达。实验结果成功地构建了减毒鼠伤寒杆菌X4064(pQEM1),X4064(pREP4/pQEM1)的诱导型表达量高于X4064(pQEM1)的组成型表达量。
钱锋管惟滨方军蒋春雷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MSP1基因片段减毒鼠伤寒杆菌克隆
两株海南省恶性疟原虫gp195的脱氧核糖核酸序列分析
1992年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两株海南省恶性疟原虫gp195的第二区,并用dd NTP链终止法测得154个氨基酸序列。实验结果表明:海南省FCC7801/HN的B3克隆及FCCM21/HN两株此区序列完全相同,与巴布亚新几内亚MAD20株很相近,但有10个氨基酸的位点有区别。
管惟滨D.WallikerL.Ranford-Cartwright张林琦徐荻
关键词:疟原虫聚合酶链反应脱氧核糖核酸
中国脑型疟患者恶性疟原虫分离株裂殖子表面蛋白MSP1第16-17区基因和MSP2基因的分子克隆与鉴定被引量:5
1997年
目的 :为设计研制安全有效的人脑型疟疫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 MAD2 0株裂殖子表面蛋白 1( MSP1)和 FC2 7株裂殖子表面蛋白 2 ( MSP2 )基因编码区高度保守碱基设计并合成两对引物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 ( PCR)技术对 5例脑型疟患者恶性疟原虫云南省勐腊县勐罕分离株 CMH/ YN和云南省盈江县农场 CYJ/ YN分离株基因组 DNA MSP1第 13- 17区基因和MSP2基因进行扩增 ,并将扩增产物分别经 Eco RI和 Kpn I,Bam HI和 Hind III双酶切后 ,分子定向克隆 M13mp18和 M13mp19载体 ,转染大肠杆菌 ( E.coli) TG1,从含 X- gal和 IPTG的 LB平板上 ,将随机筛选得到的单个无色噬菌斑经 E.coli JM10 3扩增 ,用碱裂解法抽提重组子复制型DNA ( RFDNA)后 ,再分别经 Eco RI和 Kpn I,Bam HI和 Hind III双酶切鉴定。结果 :证实重组子为编码脑型疟患者恶性疟原虫 CMH/ YN和 CYJ/ YN分离株 MSP1第 16- 17区基因和 MSP2基因分子克隆 M13载体。结论 :首次报道确证脑型疟患者恶性疟原虫 CMH/ YN和 CYJ/ YN分离株MSP1第 16- 17区基因和 MSP2基因分别与 MAD2 0株 MSP1和 FC2 7株 MSP2相应基因完全一致。这些发现对研究预防人脑型疟疫苗和建立一种新型脑型疟恶性疟原虫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边中启宋关鸿管惟滨严维耀郑兆鑫
关键词:脑型疟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