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树凯

作品数:10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种群
  • 4篇种群动态
  • 4篇棉铃
  • 4篇棉铃虫
  • 3篇棉花
  • 2篇植物
  • 2篇微乳剂
  • 2篇花生
  • 2篇防治棉铃虫
  • 2篇氟铃脲
  • 2篇成虫
  • 1篇灯下
  • 1篇调节剂
  • 1篇叶螨
  • 1篇优势种
  • 1篇优势种群
  • 1篇诱抗剂
  • 1篇幼虫
  • 1篇幼虫期
  • 1篇越冬

机构

  • 4篇新疆生产建设...
  • 4篇新疆生产建设...
  • 4篇新疆生产建设...
  • 2篇中国科学院新...
  • 2篇兵团农业技术...
  • 1篇新疆出入境检...
  • 1篇石河子一四三...

作者

  • 10篇罗树凯
  • 5篇陈婧
  • 4篇李子
  • 3篇刘蓉
  • 3篇梁虎军
  • 2篇李子
  • 2篇吕昭智
  • 2篇蒋中平
  • 2篇刘容
  • 1篇赵冰梅
  • 1篇黄永红
  • 1篇张祥林
  • 1篇刘蓉
  • 1篇杨晓红
  • 1篇曹亚军
  • 1篇李贤超
  • 1篇马江锋
  • 1篇李涛
  • 1篇曹亚军
  • 1篇罗朝辉

传媒

  • 4篇农村科技
  • 2篇中国棉花
  • 2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现代农药
  • 1篇生物安全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拉尔地区棉铃虫综合防治探讨
2010年
棉铃虫是阿拉尔地区棉花主要害虫之一,其危害造成损失在4%~20%。据调查,棉铃虫在阿拉尔地区1年发生3~4代,成虫有趋光性,在恒温28℃条件下,卵期2~3天,幼虫期16.8天,蛹期13.6天。越冬代成虫于4月中下旬始见。第1代幼虫寄主为小麦、苜蓿、棉花等,成虫于6月上中旬始见,中下旬盛发;
罗树凯
关键词:棉铃虫越冬代成虫幼虫期趋光性棉花害虫
2.2%甲维盐·氟铃脲防治棉铃虫试验效果
2009年
斗夜通用名2.2%甲维盐·氟铃脲(即阿维菌素的衍生物和蜕皮激素复配剂),每667米^2用30毫升在棉铃虫1-2龄幼虫高峰期防治棉铃虫防效显著,对高龄幼虫也有较好的防效。
宋全伟张荣庆罗树凯曹亚军刘蓉
关键词:棉铃虫氟铃脲蜕皮激素阿维菌素复配剂
新疆不同寄主植物苹果蠹蛾成虫动态调查被引量:4
2015年
[背景]苹果蠹蛾是世界性重大检疫害虫,新疆是我国最早发现该虫的地区。监测苹果蠹蛾的种群动态能提高控制效率并阻止其在非疫区蔓延。[方法]利用性诱剂于2008~2009年期间监测苹果蠹蛾成虫在苹果园、梨园、李子园、桃园等生境下种群动态。[结果]苹果蠹蛾在北疆有2个明显高峰期,越冬代成虫高峰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第1代成虫高峰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中旬;在南疆有3个明显高峰期,分别为6月底至7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和8月底至9月中旬。南疆和北疆的种群数量差异不是很大,单个性诱剂高峰期的种群数量小于10头,平均0.5~2.0头;同一区域苹果蠹蛾在不同作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集中在苹果园和桃园。[结论与意义]新疆北疆苹果蠹蛾成虫一年一般发生2代,南疆3代。苹果蠹蛾以苹果园为主要发生区域,同一区域的苹果蠹蛾在相邻果园的苹果、葡萄、梨树上的种群动态具有密切相关性。苹果蠹蛾的种群动态为准确判定防治关键期提供依据,其在不同作物之间的相关性,为区域重点监测对象的判定提供基础依据。
李贤超吕昭智李涛李子罗树凯张祥林罗朝辉
关键词:苹果蠹蛾种群动态
1997~2008年新疆南部地区棉铃虫种群动态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对新疆南部阿拉尔地区棉铃虫的种群动态进行了分析,发现该棉区棉铃虫越冬代、1代蛾量较少,2代棉铃虫蛾量相对比较大,其峰值显著高于其他两代。分析连续月份之间棉铃虫的关系结果表明,棉铃虫蛾量在5月与6月月份间线性关系不显著,6月与7月、7月与8月、8月与翌年5月月份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建立了预测模型,可对棉铃虫成虫进行中长期数量预测。
李子罗树凯陈婧刘蓉曹亚军吕昭智
关键词:棉铃虫种群动态
佳效防治棉铃虫试验
2008年
为验证佳效(4%甲维盐·氟铃脲微乳剂)对棉花棉铃虫的防治效果及对田间天敌的影响,特进行了多点综合试验并分析其结果。
刘国军赵冰梅李子罗树凯刘敏蔡江玲陈军李梅珍
关键词:棉铃虫微乳剂氟铃脲
新疆阿拉尔垦区灯下警纹地老虎种群动态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2004—2014年对警纹地老虎蛾量发生动态进行了持续灯诱监测。结果表明,其成虫发生期为4月中旬至9月下旬,其间出现两次蛾量高峰,第1次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第2次在7月;将各月蛾量做方差分析,发现各月之间差异显著。始见日至第1个高峰日的间隔时间平均(23.45±3.19)d;第1高峰日至第2高峰日平均(74.82±12.01)d;第2高峰日至终见日平均(63.64±13.45)d。
刘容陈婧梁虎军罗树凯李子蒋中平
关键词:种群动态
新疆阿拉尔垦区棉田三叶草夜蛾成虫种群动态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2005-2015年对新疆阿拉尔垦区三叶草夜蛾发生情况进行了持续监测,结果表明,该地区三叶草夜蛾每年均完整发生4代,各代的发生时期大致为:越冬代4月1日-5月20日,第1代5月21日-6月29日,第2代6月30日-8月5日,第3代8月6日-9月30日;全年蛾量高峰期多数出现在6—7月。历年5-9月的种群增长率是0.30,0.19,0.14,0.17,-0.14。
刘容陈婧梁虎军罗树凯蒋中平
关键词:种群动态
20%呋虫胺可溶粒剂对棉盲蝽蟓田间防效评价被引量:4
2013年
为明确20%呋虫胺可溶粒剂(SG)在新疆棉田对盲蝽蟓的防治效果,2011年和2012年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3,5,7 d,20%呋虫胺SG 60~120 g/hm2对棉盲蝽蟓的防效分别为53.04%~71.94%、61.45%~81.15%、71.91%~86.34%和81.87%~92.80%。20%呋虫胺SG对棉盲蝽蟓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棉花安全。
赵冰梅马江锋李子刘蓉罗树凯陈婧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免疫诱抗剂对促进棉花生长的效果被引量:11
2016年
2015年在新疆阿拉尔开展了0.136%赤·吲乙·芸苔、0.01%芸苔素内酯、5%氨基寡糖素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免疫诱抗剂对棉花促根、壮苗和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较对照在促根、壮苗和增产方面均有明显效果,相比对照都有一定增产,增产幅度依次为:5.9%、7.3%、9.7%。其中0.136%赤·吲乙·芸苔在拌种处理中较其他两种药剂药效更为突出;在棉花生长期喷施5%氨基寡糖素更能促进棉花株高、茎粗、真叶数等生长量的增加,对棉花产量的增幅也最高。
罗树凯梁虎军陈婧刘蓉
关键词:拌种棉花
3%阿尼朗微乳剂防治棉花叶螨试验被引量:3
2008年
一、试验目的 为验证阿尼朗(3%阿维菌素·噻螨酮)在南北疆部分植棉地区对当地危害棉花生产的叶螨优势种群的综合防治效果,2007-2008年进行了多点的大田药效试验示范,并与当地用量较大使用效果较好的杀螨剂为试验对照,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该产品提供可靠有效依据,特进行多点综合验证试验并分析其结果。
刘国军赵冰梅李子罗树凯喻峰华陈军李梅珍黄永红杨晓红
关键词:棉花叶螨微乳剂优势种群棉花生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