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维均

作品数:53 被引量:325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天文地球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4篇同位素
  • 13篇土壤
  • 11篇洞穴滴水
  • 7篇土壤水
  • 6篇滴水
  • 6篇岩溶
  • 5篇稳定同位素
  • 5篇大气降水
  • 4篇洞穴
  • 4篇盐岩
  • 4篇氧同位素
  • 4篇碳酸
  • 4篇碳酸盐
  • 4篇碳酸盐岩
  • 4篇碳循环
  • 3篇岩溶洞
  • 3篇示踪
  • 3篇碳通量
  • 3篇土地利用
  • 3篇涡度

机构

  • 53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贵州民族大学
  • 5篇贵州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南华大学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贵州科学院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新南威尔士大...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亚...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国土资源

作者

  • 53篇罗维均
  • 35篇王世杰
  • 11篇刘秀明
  • 7篇蔡先立
  • 7篇周运超
  • 7篇张林
  • 6篇程安云
  • 6篇黎廷宇
  • 6篇陈佳
  • 4篇李世杰
  • 4篇谢兴能
  • 3篇莫冰
  • 3篇蒋玺
  • 3篇白晓永
  • 3篇冯志刚
  • 3篇彭韬
  • 2篇陈佳
  • 2篇张林
  • 2篇肖德安
  • 2篇刘伟

传媒

  • 10篇地球与环境
  • 4篇科学通报
  • 3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理研究
  • 2篇地质学报
  • 2篇矿物学报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岩溶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学前缘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地球环境学报
  • 1篇土壤与作物
  • 1篇中国科学数据...
  • 1篇地质科技通报
  • 1篇2008年全...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8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前处理方法对红色风化壳粒度测试结果的影响被引量:20
2006年
对红色风化壳粒度分析的前处理方法,目前存在着很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采用不同前处理方法对中国西南岩溶区红色风化壳样品进行了粒度测试,结果表明各方法对粒度数据有明显影响。对于富含三水铝石的样品,用盐酸溶液煮沸处理后,可以使游离铝氧化物的胶结作用解体,从而使颗粒充分分散,即方法B效果较好;而对于蒙脱石含量较高的红色风化壳,由于盐酸溶液处理后会破坏蒙脱石晶格及硅胶体的出溶,从而会对矿物产生胶结作用,用方法A较为适宜;其他粘土矿物对不同前处理方法没有明显的敏感性。当利用粘粒含量作为红色风化壳发育程度及红壤类型划分的指标时,不同前处理方法将影响到对成果的正确解释,因此选择合适的前处理方法是必需的。在碳酸盐岩上覆红色风化壳的成因研究方面,以粒度频率分布曲线作为指标时,前处理方法的不同不影响对物源指示的判读,但利用粘粒含量及粉砂/粘粒比等参数时,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冯志刚王世杰罗维均刘秀明王清良史文革
关键词:红色风化壳粒度分析前处理方法
关键带土壤演化及其控制机制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地球关键带(简称关键带,Critical Zone)对维系地球生态系统功能和人类生存起着决定性作用。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喀斯特石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主要与人类活动引起的关键带土壤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平衡破坏有关。当前关键带土壤演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关键带土壤形成机制、成土速率及其控制因素、土壤地表和地下侵蚀速率及其控制因素,以及土壤演化的控制机制等方面。然而,针对不同地质、气候和人类活动区域的关键带土壤演化及其模型预测方面的对比研究还比较少。喀斯特地区是我国生态较为脆弱的地区之一,未来还需要重点针对喀斯特和非喀斯特关键带开展土壤演化及其模型预测的对比研究,为关键带形成、演化与维持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为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恢复提供决策参考。
宋照亮张浩罗维均刘涛泽
关键词:土壤土地利用
一种土壤水分层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壤水分层收集装置,包括有埋入土壤的筒状固定架,筒状固定架的周围沿纵向均布有若干的安装孔,筒状固定架内安装集水箱,集水箱的上端连接有穿过安装孔后插入土壤的盲管,集水箱的下端连接有取样管,取样管的上端穿...
陈佳蔡先立张林罗维均程安云
文献传递
喀斯特地区浅层地下水对植被退化的水文地球化学响应——以贵州荔波拉桥小流域为例被引量:2
2012年
喀斯特地区植被退化的水文地球化学响应是喀斯特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选择贵州荔波拉桥小流域中四个不同植被类型的样地作为对象,按月采集浅层地下水(土壤水和表层泉水),对其进行水文地球化学各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中Ca2+、Mg2+、HCO3-、EC和pH值,表层泉水中Cl-、NO3-和SO24-等对植被退化响应敏感;而土壤水中NO3-和SO24-,表层泉水中Mg2+、NH4+、HCO3-和EC,以及土壤水和表层泉水中δ13 CDIC值则可能还受到其他过程的影响,需谨慎使用。由此可见,对于土壤层,阳离子和与土壤CO2气体浓度有关的HCO3-可能有较好的响应,而对于表层泉水,HCO3-以外的阴离子可能更敏感。
肖德安罗维均王世杰陈生华
关键词:土壤水植被退化
贵州凉风洞大气降水-土壤水-滴水的δ^(18)O信号传递及其意义被引量:34
2008年
通过对贵州荔波凉风洞(LFD)大气降水、土壤水、土壤气、洞穴滴水以及滴水对应的现代化学沉积物氧(氢)同位素组成的系统监测,发现LFD土壤水和滴水主要来源于当地大气降水;3种水(大气降水、土壤水和滴水)氧同位素值的变化幅度在年内依次减小,分别在0~-10‰,-2‰~-9‰和-6‰~-8‰之间;3种水氧同位素值之间存在大致协调同步的季节变化规律:雨季偏轻,旱季偏重;地表蒸发作用导致滴水氧同位素年算术平均值相对于大气降水值偏重约0.3‰以上.计算结果验证了LFD系统中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形成过程基本达到了氧同位素平衡,利用洞穴沉积物氧同位素值恢复和重建古气温和降水量是可行的,但应注意研究区地表蒸发作用对氧同位素值的调节作用。
罗维均王世杰
关键词:洞穴滴水氧同位素古气候
贵阳地铁1号线氡浓度特征及其潜在健康效应评估被引量:1
2022年
地铁轨道交通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首选,但作为较封闭的地下空间环境易导致氡积聚,对于工作人员和乘客存在潜在的电离辐射暴露风险,有必要进行监测评估。贵阳地铁1号线于2018年12月开通运营,所穿越地层主要为碳酸盐岩,该地层风化过程中常常产生氡异常,尤需引起关注。本研究利用RAD-7电子测氡仪,分别于2020年7月29日和2021年1月7日对该地铁全线20个地下站点及车厢中空气氡浓度进行监测,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估算人员暴露剂量,评估潜在健康效应。结果表明:贵阳地铁1号线氡浓度水平为9.6~257.5 Bq/m^(3),均值为38.9 Bq/m^(3),高于我国主要城市地铁氡平均值(28.9 Bq/m^(3)),低于国外平均值(105.2 Bq/m^(3));且不同站点存在较大差异,整体上氡浓度夏季低于冬季。计算发现,站内工作人员因氡及其子体暴露导致的有效剂量为0.28 mSv/a,小于天然背景辐射值(约为2.4 mSv/a),属于低剂量辐射范围,不存在健康风险。
翁绪罗维均王彦伟贾玉鹤王世杰
关键词:地铁电离辐射低剂量
一种裂隙水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裂隙水收集装置,包括有封闭的集水箱,集水箱的上部连接有与集水箱内部导通的鹅颈软管,鹅颈软管的自由端设有裂隙水收集嘴;所述集水箱的底部设有排水管,排水管上设有排水阀。本实用新型具有便于固定,不会破裂,且...
陈佳张林蔡先立罗维均程安云
文献传递
荔波县世界自然遗产地洞穴无脊椎动物
洞穴环境是一类特殊的较为孤立的生态系统,洞穴生物因在特殊环境适应性方面表现出的一系列特点、特征和行为,对于研究地质事件、进化、适应等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越来越受到生物进化和地质研究的重视.古生物学研究表明,大部分的洞穴...
陈会明刘绍飞罗维均蒙慧理姚芊邓碧林董幼桓
关键词:无脊椎动物
文献传递
喀斯特洞穴甲烷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甲烷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此前对全球甲烷进行了大量的观测和模拟研究,但在源汇关系和通量的认识上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近期研究发现,广泛分布的喀斯特地下空间(洞穴和裂隙等)是大气甲烷重要的汇;其作用机制主要有微生物氧化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但对二者的影响大小认识不足;喀斯特洞穴甲烷碳库大小及其对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影响认识尚不清楚。下一步工作应该加强洞穴甲烷的系统研究,分析甲烷的碳汇机制以及估算碳库大小;同时,加强喀斯特生态系统大气、土壤和洞穴甲烷通量的研究,以揭示喀斯特地下空间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
曾广能罗维均王彦伟李勇李勇
关键词:甲烷通量
贵州4个洞穴滴水对大气降雨响应的动力学及其意义被引量:60
2004年
在雨季,采用NaCl示踪的方法,对贵州珠江水系的4个岩溶洞穴(荔波凉风洞、都匀七星洞、安顺将军洞和镇宁犀牛洞)滴水点水的来源、滴水对大气降雨的响应尺度、水动力学过程等进行研究,揭示出由于岩溶洞穴环境、水运移路径的联通性、水动力学过程等的不一致,4个洞穴的不同滴水点滴水对大气降雨响应的时间尺度为0-40天.根据水在洞穴顶板的运移特性、水的运行方式、水头类型等水文学特性的差异,将这4个洞穴的滴水点划分成5种水动力学类型.由于不同洞穴不同滴水点水-土、水-岩作用的时间尺度、作用方式、水运移路径等的差异,影响到岩溶次生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及量度标准,加之不同洞穴各滴水点水动力条件的极大差异,岩溶次生沉积物过去环境变化指标的解译应该有洞穴滴水水动力条件的结果作为支撑.根据目前对这4个洞穴众多滴水点滴水电导率的监测,电导率与大气降雨量的一致变化,意味着洞穴滴水形成的岩溶次生沉积物的元素含量具有记录岩溶环境过去变化的意义,但应以多个点的研究结果来保证解译的正确性.
周运超王世杰谢兴能罗维均黎廷宇
关键词:大气降雨水动力条件解译运移水运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