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晓玲
- 作品数:40 被引量:176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州市越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州市越秀区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广州市天河、越秀区学生和家长伤害认知情况调查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天河、越秀区中小学生及家长对伤害的知识、信念和行为情况。方法 2 0 0 3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天河、越秀区6所中小学校的学生及其家长,用统一调查表对选择对象的伤害有关知识、态度、行为进行调查,除了小学一、二年级采用面对面询问方式以外,其余均用自填方式进行。结果 本次共调查天河、越秀区中小学生115 5人,其中男生5 5 9人,女生5 96人;小学5 5 6人、初中4 4 1人、高中15 8人;4 9 8%的学生表示知道伤害是儿童青少年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6 5 5 %的学生表示知道年龄在12岁以下的孩子不能骑自行车上街,5 1 8%的学生认为“手指受伤出血可以用水洗净,然后用纸或布包扎”是不正确的,72 0 %的学生知道伤害能预防;2 3 4 %有过逆向骑车的行为,4 5 9%有过在红灯时横穿马路的行为,2 0 2 %有过和同学打架的行为;男生的伤害知识正确回答率低于女生(P <0 0 5 ) ,男生不正确行为发生率高于女生(P <0 0 1) ,不同年级学生的伤害认知程度、行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或P <0 0 5 )。共调查学生家长110 1人,86 2 %的家长认为有必要经常对孩子进行各种安全教育,84 4 %的人经常担心孩子会发生伤害,只有17 3%的家长接受过有关预防儿童伤害的培训和指导。结论?
- 刘伟佳何志辉肖晓玲罗不凡潘冰莹
- 关键词:学生家长
- 2013年广州市越秀区输入性疟疾疫情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分析2013年广州市越秀区输入性疟疾疫情,为进一步加强输入性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2013年广州市越秀区输入性疟疾疫情报告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3年广州市越秀区输入性疟疾64例,其中恶性疟55例(85.94%),间日疟7例(10.94%),首次发现卵形疟2例(3.12%);病例中男女比例为5.4:1,患者平均年龄为(36.06±8.65)岁,病例主要来源:非洲外籍来华经商25例(39.06%),病例外出主要为境外劳务输出25例(39.06%);全年均有病例报告,按照主要输入源地区非洲旱季(10~次年3月)30例,雨季(4~9月)34例,季节性分布不明显。患者发病24 h内确诊的仅12例,占18.75%,经药物治疗后治愈63例,死亡1例。结论应加强境外疟疾流行区回国人员的筛查和健康教育,提高基层单位诊治能力,避免死亡病例发生和继发性传播风险。
- 罗晓风廖寅斌余丹丹湛柳华肖晓玲
- 关键词:输入性疟疾疫情分析
- 广州市越秀区白纹伊蚊越冬孳生地类型及幼虫生存情况调查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掌握广州市越秀区白纹伊蚊越冬孳生地类型和幼虫生存情况,观察升温后幼虫全代发育情况。方法在降温与升温后跟踪调查外环境中白纹伊蚊幼虫孳生情况,同时在降温时采集幼虫样本置于实验室饲养,观察蛹化、羽化时间与计算存活率。结果降温时调查显示越秀区白纹伊蚊越冬孳生地阳性率为4.33%(9/208),1处孳生地发现蛹;55.56%(5/9)阳性孳生地为各种材质容器,主要分布于居民区、休闲广场和公园。升温后再次调查,白纹伊蚊幼虫数为(138.25±16.59)条/处,是首次调查的7.09倍(P<0.05)。实验室饲养结果显示61.11%(33/54)幼虫最终羽化成蚊,平均蛹化时间为(13.3±0.3)d,平均羽化时间为(4.3±0.2)d;从幼虫至成蚊平均发育时间为(18.1±0.2)d。结论越秀区白纹伊蚊可以幼虫或蛹越冬;居民区、休闲广场各种材质的积水容器是越冬蚊孳生地的清理重点。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大部分白纹伊蚊幼虫可以迅速结束滞育并成功羽化成蚊,对早春第1代成蚊苏醒的时间和密度有重要影响。
- 钟雪珊肖晓玲向蓥飞蔡广林刘志明彭剑泉黄亮宇
- 关键词:白纹伊蚊孳生地越冬滞育
- 2015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越秀区居民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水平,为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预防及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2 521名居民血样,用ELISA检测血清HBsAg和anti-HBs,使用泰勒级数线形法估计率的方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BsAg总阳性率6.67%(95%CI:6.45%~6.88%),其中45~<50岁组最高,HBsAg阳性率为11.23%(95%CI:10.11%~12.34%),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呈两头低,中间高的特点;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nti-HBs总阳性率66.95%(95%CI:66.55%~67.36%),其中<5岁组最高,阳性率为85.11%(95%CI:74.93%~95.28%),与其他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BsAg阳性率最低的街道为登峰街(4.17%),最高的为珠光街(9.67%);anti-HBs阳性率最高的街道为登峰街(72.52%),最低的为流花街(62.40%);各街道间HBsAg阳性率、anti-HB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取得显著成效,需继续开展以减少免疫空白人群,提高人群免疫水平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 刘淑勤汪莲肖晓玲许建雄
-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率
- 2008年广州某小学一起甲3型流感疫情分析
- 2010年
- 目的对一起学校甲型流感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控制,分析学校流感暴发流行的因素,对广州人口密集中心城区学校流感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用流感调查表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咽漱液送广州市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及分型。结果全校共发病30人,罹患率4.0%,二年4班发病23人,班罹患率52.4%,采集的7份咽漱液标本中,5份流感H3阳性。结论此次为一起甲型流感暴发疫情。加强流感等学校传染病的疫情监测、报告、处理,完善传染病防控体系,落实学校卫生老师传染病管理职责,对学校流感暴发疫情的防控有重要意义。
- 刘国聪湛柳华肖晓玲曾维斌冯建震
- 关键词:流感流行病学调查
- 广州市首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03年
- 刘于飞肖晓玲罗晓峰
- 关键词:首例病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流行病学
- 首起社区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伴季节性流行性感冒暴发的调查分析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及时总结经验,为季节性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暴发时期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提供参考。方法2009年5月25至31日,我国内地发生首起甲型H1N1流感输入性患者引起社区续发患者(1例输入性患者,2例社区续发患者)。在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中,出现发热(体温≥37.5℃)或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经实验室检测排除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而本人或本人的密切接触者中检测季节性流感阳性结果的患者14例。以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面对面访谈和电话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患者个案信息。了解62名相关密切接触者的基本情况。对14例患者咽拭子进行甲型H1N1流感检测,采集其中7例患者进行季节性流感排查。结果14例发热患者,发病率在各年龄组[15-岁组19.2%(5/26),25~岁组25.0%(9/36),χ^2=0.287,P=0.592]、性别[男性24.0%(6/25),女性21.6%(8/37),χ^2=0.048,P=0.826]、部门[化妆及设计部、摄影部、门市部及其他、影楼客户分别为42.1%(8/19)、27.3%(3/11)、12.5%(2/16)、6.3%(1/16),χ^2=7.653,P=0.054]和是否居住集体宿舍[集体宿舍33.3%(4/12)、非集体宿舍29.4%(10/34),χ^2=0.699,P=0.403]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4例患者以低热为主(37.5~37.9℃),未发现有腹泻症状的患者,本次暴发中3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1例出现腹泻的症状。14例患者咽拭子检测甲型H1N1流感核酸阴性,7例患者咽拭子检测6例呈甲型季节性流感阳性反应。结论本起事件为我国内地首起社区甲型H1N1流感暴发患者密切接触者中发生季节性流感暴发。提示调查甲型H1N1流感患者时,必要时需排查季节性流感和继续加强季节性流感的防控工作。
- 袁俊李美霞刘于飞狄飚肖晓玲毛新武伍业健谢华萍谢朝军张豪刘建平李海麟沈纪川杨智聪王鸣
- 关键词:流感病毒A型H1N1亚型流感疾病暴发流行
- 职业及空调环境对皮肤蠕形螨感染情况的影响被引量:4
- 2003年
- 随机选择银行 4间 ,酒家 1家 ,高级中学两个班共 331人进行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 ,调查结果是总感染率为 12 6 9%(42 / 331) ,男女之比为 1∶2 81,无显著性差异 (χ2 =1 99,P >0 0 5 ) ,与痤疮感染无关 (χ2 =0 93,P>0 0 5 )。感染以 2 1~ 40岁年龄组人群最多 (15 5 1%) ,与其他年龄组有显著性差异 (χ2 =7 6 4,P <0 0 5 ) ,从事银行职业的人群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行业 (χ2 =10 72和 6 34 ,P <0 0 5 ) ,并且在不同环境下感染率不同 ,空调环境下蠕形螨感染率明显高于 34℃以上的环境 (χ2 =9 98,P <0 0 5 )。
- 方芳肖晓玲曾远伟丁珊
- 关键词:空调环境年龄痤疮
- 广州市越秀区伊蚊密度监测与空间分布特点研究
- 2018年
- 目的:分析与探讨广州市越秀区伊蚊的空间分布特点。方法:根据广州市越秀区伊蚊密度监测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分析伊蚊空间分布特点。结果:2017年度第一至第四季度黄花岗街与光塔街的成蚊密度分别为1.33只/1.66只、1.67只/1.52只、2.67只/2.53只、1只/1.33只;布雷图指数分别为0.00/0.00、0.98/0.67、3.76/3.48、2.61/1.68;诱蚊诱卵器指数为0.00/0.00、0.67/0.67、2.31/2.11、0.33/0.00。结论:对越秀区伊蚊密度监测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对伊蚊空间分布特点进行研究,对登革热的防控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有利于结合广州市越秀区登革热疫情特点与规律,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
- 列汝良苏立贤陈宝林肖晓玲
-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登革热伊蚊
- 2006~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法定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掌握广州市越秀区近5年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特点和流行特征。[方法]对2006~2010年越秀区法定报告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越秀区累计报告法定呼吸道传染病7种、12 586例,年均发病率为216.77/10万;死亡76例,平均病死率为0.60%。2006~2010年发病率分别为251.92/10万、190.64/10万、168.43/10万、314.12/10万、159.01/10万;年均发病率最高为肺结核(114.36/10万),其次为流行性感冒(42.45/10万);男性为278.23/10万,女性为154.33/10万;0~4岁为644.23/10万,5~14岁为746.04/10万,15~24岁为219.32/10万,25~44岁为133.54/10万,45~64岁为117.94/10万,≥65岁为218.40/10万;最高的是矿泉街道(492.32/10万)、登峰街道(371.43/10万),最低的是广卫街道(127.98/10万)。[结论]2006~2010年越秀区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呈波动趋势,肺结核和流感为主要疾病。
- 曾维斌罗晓风湛柳华肖晓玲周德谦
- 关键词: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流行性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