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中伟 作品数:37 被引量:251 H指数:10 供职机构: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理分级与瘦素及其受体基因Lys109Arg多态性的关系 2008年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与患者血清瘦素、肝脏瘦素受体表达及其基因Lys109Arg多态性、体重指数(BMI)、血脂紊乱的关系。方法将96例经肝穿活检诊断为NAFLD的患者分为轻、中、重三度,同时选择50例肝穿活检非脂肪肝者为正常对照,检测其血清瘦素、肝组织内瘦素受体mRNA表达情况、瘦素受体基因LyS109Arg多态性、空腹血糖、血脂,计算BMI。结果NAFLD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清瘦素水平、肝脏瘦素受体表达、BMI及血脂紊乱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NAFLD患者随病变程度加重,血清瘦素水平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且呈正相关关系(P〈0.05)。对照组与NAFLD组及病变不同程度脂肪肝组之间瘦素受体基因LyS109Arg多态性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瘦素、BMI增高及血脂紊乱是NAFLD发病的危险因素,NAFLD病变程度与血清瘦素水平呈正相关,体内高瘦素对瘦素受体表达有下调作用,这可能是引起瘦素抵抗的机制之一。无证据提示瘦素受体基因LYS109Arg的多态性参与脂肪肝的发生及发展。 郭家伟 张霞意 罗红彬 陈厚志 姚细安 胡中伟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 瘦素 瘦素受体 基因多态性 GGT/PLT比值对广东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GGT/PLT比值(GPR)预测广东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2月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行肝活组织检查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501例,其中HBe Ag阳性335例,HBe Ag阴性166例。分析比较GPR、GGT、AST/PLT指数(APRI)及FIB-4对肝纤维化分期(F1~F4)的预测价值。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诊断模型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估各模型对肝纤维化分期的预测价值。结果肝活组织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F1~F4期患者分别为141、183、139、38例。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Be Ag阳性和HBe Ag阴性患者GGT、GPR、APRI和FIB-4均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9、0.526、0.320、0.470、0.272、0.366、0.288、0.388,P值均<0.001),PLT与肝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33、-0.349,P值均<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PR对于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明显肝纤维化(≥F2)、进展期肝纤维化(≥F3)及早期肝硬化(F4)的预测价值优于GGT和APRI(P值均<0.05),而与FIB-4的预测价值相近(P值均>0.05);GPR对于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明显肝纤维化(≥F2)的预测价值优于GGT和APRI(P值均<0.05),对进展期肝纤维化(≥F3)的预测价值优于GGT(P<0.05),而对早期肝硬化(F4)的预测价值与GGT、APRI、FIB-4相近(P值均>0.05)。结论 GPR可以作为广东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无创生化预测指标,尤其是对于HBe Ag阳性患者,其预测价值与FIB-4相近,亦不亚于APRI。 黄春明 杨湛 聂玉强 胡中伟 周永健 詹远京 郭家伟 余卫华关键词:肝炎 乙型 慢性 Γ-谷氨酰转移酶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肝病及肝源性溃疡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3 2001年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情况及 HP感染与肝源性溃疡的关系。方法 :2 6 8例胃镜检查患者同时采用血清学、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染色行 HP检查。结果 :慢性肝病患者 HP感染率为 5 8.70 % ,非慢性肝病患者为 5 4.6 2 % (P>0 .0 5 ) ;肝源性溃疡患者为 5 6 .5 2 % ,消化性溃疡患者为 92 .0 6 % (P<0 .0 5 )。轻、中、重三组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溃疡发生率分别为 11.11%、43.48%、73.91%。结论 :慢性肝病患者 HP感染率与非慢性肝病患者无显著性差异 ;肝源性溃疡患者 HP感染率明显少于消化性溃疡患者 ;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越高 ,溃疡发生率越高 ,HP感染不是其主要病因。 郭家伟 胡中伟 张霞意 朱郇荣关键词:慢性肝病 幽门螺杆菌感染 肝源性溃疡 经内镜结扎和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疗效及预后 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观察经内镜结扎和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对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影响.方法:对92例患者随机分为套扎组(n=43)和硬化剂组(n=49),分别在治疗后1~3月和1~3年内复查.观察静脉曲张及PHG的转归情况.结果:1~3月内复查套扎组完成26例,其中食管静脉曲张根除12例,曲张减轻12例,无效2例,PHG加重17例.硬化剂组完成29例,其中静脉曲张根除4例,曲张减轻22例,无效3例,PHG加重11例.1~3年内复查套扎组和硬化剂组的再曲张率及再出血率分别为61.5%、46.7%和44.4%、33.3%.结论:近期套扎治疗在根治静脉曲张方面优于硬化剂注射,但更易诱发和加重PHG.而套扎组和硬化剂组远期均可出现再曲张和再出血.两组比较无差异. 胡中伟 罗洁 郭家伟 万秀兰 曾明新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 套扎术 硬化剂注射 门脉高压性胃病 药物治疗对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的远期影响 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观察和评估药物治疗对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的影响.方法将99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分别口服普萘洛尔和单硝酸异山梨酯及安慰剂,并于治疗后1~3个月、12~15个月使用胃镜观察.结果1~3个月治疗组在食管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程度、肝源性溃疡和消化道再出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同,而12~15个月后治疗组在上述几个指标均比对照组低.结论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通过长期的药物治疗能够缓解门脉高压所致的食管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性胃病,降低肝源性溃疡的发生率,预防再出血. 胡中伟 郭家伟 谭翠云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普萘洛尔 单硝酸异山梨酯 出血 结肠息肉样血管发育不良并大出血一例并治疗策略分析 2021年 目的:血管发育不良(AD)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可孤立出现或者多发,其中以下消化道为主,内镜下多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鲜红色平坦病变。息肉样AD则更为罕见,内镜下具有一定特征性,治疗上有外科切除或内镜下切除等方法。该文主要对1例结肠息肉样血管发育不良并大出血病例进行报道,并结合文献分析相应的治疗策略。 郑会聪 胡中伟 肖艳华 郭家伟 詹远京 郑啼婴关键词:血管发育不良 息肉 结肠 出血 抗脂益肝汤联合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胰岛素、瘦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察抗脂益肝汤联合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胰岛素、瘦素抵抗的影响。方法:123例NAFLD患者分成4组,抗脂益肝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二甲双胍治疗组、抗脂益肝汤治疗组、安慰剂组。各组均同时予饮食控制和运动处方,疗程为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血胰岛素、血清瘦素水平,计算BMI、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4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血脂紊乱均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抗脂益肝汤联合二甲胍治疗组、二甲双胍治疗组、抗脂益肝汤组胰岛素、瘦素抵抗均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以抗脂益肝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改善最显著(P<0.05或P<0.01),安慰剂组无明显改善。结论:在饮食控制和运动的基础上,抗脂益肝汤联合二甲双胍能更明显地改善NAFLD患者肝功能,促进脂质代谢,并改善胰岛素及瘦素抵抗。 邓西龙 张爱民 陈明 谭行华 胡中伟关键词:脂肪肝 二甲双胍 胰岛素抵抗 瘦素抵抗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血清瘦素和可溶性瘦素受体的关系 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与患者血清瘦素、可溶性瘦素受体、体重指数(BMI)及血脂紊乱的关系。方法:对96例经肝穿活检诊断为NAFLD的患者(NAFLD组)分为轻、中、重三度,同时选择20例肝穿活检正常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瘦素、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空腹血糖、血脂,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结果:NAFLD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清瘦素水平、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BMI及血脂紊乱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NAFLD患者随病变程度加重,血清瘦素水平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且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逐步下降,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血清瘦素、可溶性瘦素受体、BMI增高及血脂紊乱是NAFLD发病的危险因素,NAFLD病变程度与血清瘦素水平呈正相关,与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呈负相关。 张霞意 郭家伟 罗红彬 陈厚志 胡中伟关键词:脂肪肝 瘦素 可溶性瘦素受体 体重指数 血脂紊乱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新发高血压的关系——一项队列研究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通过一项队列研究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筛选基线时血压正常成年人380例,平均随访4年,依据终点时收缩压(SBP)分为收缩压正常组和收缩压升高组,依据终点时舒张压(DBP)分为舒张压正常组和舒张压升高组。所有参与者均行人体测量、生化检验和腹部B超。卡方检验、多元Logist回归分析收缩压、舒张压升高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4年,SBP升高(≥140 mm Hg)28例,DBP升高(≥90mm Hg)39例,诊断高血压病5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基线男性、高龄、BMI、NAFLD是SBP升高的危险因素,多元Logist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是SBP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是3.511(1.843,6.687)、2.755(1.091,6.955)。单因素分析显示基线高龄、男性、BMI、TG、NAFLD是DBP升高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回归分析显示年龄、NAFLD是DBP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是2.864(1.172,7.000)、4.680(1.125,19.466)。结论 SBP、DBP与基线高龄、男性和NAFLD有关,NAFLD、肥胖、男性、高龄与新发高血压病密切相关。NAFLD是新发高血压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黄春明 胡中伟 詹远京 郭家伟 欧志涛 余卫华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高血压病 比值比 队列研究 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107例 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感染科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432例艾滋病中确诊的107例PCP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患者有发热、咳嗽、咳痰或呼吸困难;动脉氧压<70mmHg16例;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者91例;胸片肺纹理增多、增粗和(或)毛玻璃样改变67例、肺小结节或斑片状阴影36例、胸片正常3例,液气胸1例;CD4+T细胞<50cells/μL86例。107例中19例找到肺孢子虫。治疗药物为复方磺胺甲恶唑,93例治愈,12例死亡,2例转ICU。结论:PCP诊断标准是找到病原体,其检出率低,目前仍以临床诊断为主。艾滋病患者合并PCP发病率高,特别是CD4+T细胞<50cells/μL者,AIDS患者应尽早高效逆转录抗病毒治疗(HAART),提高患者免疫力减少机会性感染,一旦临床考虑合并PCP应尽早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减少病死率。 彭平 唐小平 胡中伟 邓西龙 郭家伟 童裕维关键词:艾滋病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乳酸脱氢酶 CD4+T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