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明明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昆曲
  • 2篇演剧
  • 2篇史学
  • 1篇代表团
  • 1篇音乐
  • 1篇元杂剧
  • 1篇杂剧
  • 1篇升平署
  • 1篇史学研究
  • 1篇史学意义
  • 1篇殊途
  • 1篇殊途同归
  • 1篇同归
  • 1篇年谱
  • 1篇曲剧
  • 1篇窠臼
  • 1篇王实甫
  • 1篇王实甫《西厢...
  • 1篇西厢记
  • 1篇戏文

作者

  • 7篇胡明明
  • 5篇张蕾
  • 1篇侯少奎

传媒

  • 7篇戏曲艺术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北方昆曲经典剧目演变传承论——以《单刀会》、《林冲夜奔》和《千里送京娘》为例被引量:8
2013年
昆曲是以古典曲牌体文学和古典曲牌体音乐为艺术表现载体的剧种;是中国古典文化中诗、词、歌、赋、曲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古典文学如唐诗、宋词、元曲等与中国古典戏曲如戏文、杂剧、传奇等以曲(词)牌体裁和曲(韵)律形式存续于当今戏曲舞台上的一个古老的戏曲剧种。本文以北方昆曲剧院《单刀会》、《林冲夜奔》和《千里送京娘》三出侯派武生经典代表性剧目为例,从剧目演变、舞台表演、传承源流等方面,试图归纳出上述三出戏在其演变传承过程中值得借鉴的一些经验。
侯少奎胡明明张蕾
关键词:昆曲剧目传承
试论当代昆曲创作的“窠臼”与“脱窠臼”——以王大元先生昆曲音乐创作为例
2010年
昆曲创作中的"窠臼"与"脱窠臼"的关系在当代昆曲创作中非常重要,这种关系是互为依存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只有认识、明确当代昆曲创作中这种"窠臼"与"脱窠臼"的辩证关系,在创作实践中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才能极大丰富当代昆曲的创作,才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代昆曲创作中传统和发展的难题,当代昆曲创作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
胡明明张蕾
关键词:昆曲音乐
从昆曲的两个基本属性试论其“南北各表”到“殊途同归”的史学意义
2013年
昆曲在其上承下启的各不同历史时期与历史阶段中,在其文学、音乐以及南北源流史论等方面有着诸多极复杂的南北不同表述方式与异名称谓,有着因受南北语言、地域、环境、风俗、迁徙等深刻影响而衍变形成的独特的"同源异流"与"南北各表"的历史流变传承脉络关系及由此而呈现出的"曲分南北"和"北雄南秀"的不同艺术风格。对其上述成因历史上杂说纷纭,各执一词,几无定论。但无论南北,无论是"源"还是"流",无论是戏文、杂剧、还是传奇,皆不能离昆曲本体具有的两个不可分割的属性: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相互区别又相互融合的"词曲合体"的"曲体"古典文学属性和"曲体"古典音乐属性。这两个属性是昆曲的基本属性,主导并决定了昆曲"史前史"即南北曲时代的古典性;主导并决定了昆曲与其它戏曲品种本质的不同;主导并决定了昆曲"同源异流"南北之间不同的艺术风格;主导并决定了昆曲历史上的"南北各表"到当今"殊途同归"的发展途径。
胡明明
关键词:昆曲明清传奇
韩世昌年谱考略(上编)(1898-1928)被引量:4
2013年
韩世昌在中国昆曲(北方)近现代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无可替代的位置。他出身河北高阳县河西村一个没有任何戏曲世家背景的农民家庭,因生活所迫从小进入了一个农村戏班,后逐步地成长为北方昆曲一代名伶,其传奇人生本身就是中国昆曲(北方)近现代史赓续变化的一个缩影。韩世昌上承"南昆北弋"、"内廷承应"之渊源,下开北方昆曲一代"乾旦"之新河,是中国戏曲史上自民国以来惟一一位以"梅郎(梅兰芳)、君青(韩世昌)"并称的在北方昆曲史上最具代表性与影响力的百年演艺人物;是研究北方昆曲史具有承上启下"标本"意义的"里程碑"式的百年演艺人物;是北方昆曲延绵百年间"北方昆弋时代"的"最后一个"和"北方昆曲时代"的"最初一个"的最重要的践行者和引领者;是北方昆曲剧院最主要的创建人之一。如果说梅兰芳是京剧史上"京昆合璧"的京剧"乾旦"大家,韩世昌则无疑是北方昆曲历史上惟一称得上"北南合璧"的昆曲"乾旦"领袖。本文以"鲜活"而非"僵迹"之信史为全文首旨,以"年谱考略"为撰论体例,以"年经月纬"为主线,以"缀辑事迹"为根本,以"始末昭焯"为目的,以1982年9月首次发表于《文史资料汇编》第十四辑韩世昌口述、张琦翔整理的《我的昆曲艺术生活》为该文的基本素材与主要历史脉络线索和主要历史沿革依据,辅以大量新开掘的相关史料,裁记韩世昌的成长环境、人生道路、师承关系、演艺途径、艺术风格以及韩世昌在北方昆曲历史中的地位、作用与影响等。本文系韩世昌一生详实之"实录",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史料与研究成果在韩世昌人物研究及中国昆曲(北方)史论研究中当属首次发表。
胡明明张蕾
关键词:年谱昆曲史学研究
“北西厢”杂剧昆唱之浅论被引量:2
2009年
由于元杂剧舞台样式早已消失,我们无法在昆曲舞台上看到有北曲魁首之称的王实甫《西厢记》(又称"北西厢")真容,常见的则是被称为"点金成铁"的"南西厢"。2008年11月北方昆曲剧院采用"杂剧昆唱"的形式,首次成功地将"北西厢"以最接近原本的样式搬上昆曲舞台,并于2009年6月在苏州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上获得优秀剧目奖。
胡明明张蕾邵源
关键词:元杂剧昆曲王实甫《西厢记》
北方昆曲剧院建院初期演剧史考述(1956—1957)
2013年
北方昆曲剧院的历史分"北方昆曲代表团"时期和"北方昆曲剧院"时期,前者成立时间不到一年,主要目的是为了参加1956年在上海举行的南北"昆剧观摩演出"活动。其中的几位老艺术家如韩世昌、白云生、侯永奎、马祥麟、侯玉山、魏庆林、白玉珍、侯炳武、李凤云、孟祥生等早在1949年以前就先后在"荣庆"社、"祥庆"社等昆弋班社登台演出昆曲,蜚声北南昆坛。这几位老艺术家是北方昆曲艺术延续到1949后唯一的一支极其重要的力量,是北方昆曲的"火种",是北方昆曲剧院的创建者,新中国成立后,北方昆曲的复苏与再度崛起是从他们身上开始的。因此,梳理、考述、研究北方昆曲剧院演剧史理应从北方昆曲代表团肇始,理应从这些老艺术家身上存留的北方昆曲剧目肇始。
胡明明张蕾
关键词:北方昆曲剧院
“南北曲”——清“内廷”昆弋两腔“同台”演剧的基石——兼论昆弋“同体”现象的特殊性
2015年
"南北曲"的"场下之曲"与"场上之曲"共同组成了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中"词、格、曲、腔、戏"的"大系统"。这个"大系统"上承两汉以来"旧乐府"之"歌辞体",下启宋元以来"新乐府"之"曲牌体"。在这个"大系统"里,诸如"南戏诸调""北曲诸剧""明清诸传奇"及"四大声腔"等都是这个"大系统"中风格各异的南北"子系统"。各南北"子系统"之间有着明显的相互影响、相互传承、此消彼长的关系。任何孤立地、割裂地、静止地看待"大系统"中的各南北"子系统"都是片面的和不完整的。因此,在中国戏曲史的有关表述中,称"南北曲"而非清"内廷"中某一、二种声腔为中国传统文化"乐府楷式""诸体咸备""传承有序""嗣续周正"的代表似更为全面、科学和准确。
胡明明
关键词:南府升平署昆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