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兆阳

作品数:23 被引量:85H指数:7
供职机构: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肉瘤
  • 5篇骨肉瘤
  • 4篇骨折
  • 3篇蛋白
  • 3篇术后
  • 3篇细胞
  • 2篇血清
  • 2篇腰椎
  • 2篇烧伤
  • 2篇手术
  • 2篇退行性
  • 2篇羟考酮
  • 2篇疗效
  • 2篇可行性
  • 2篇患儿
  • 2篇脊柱
  • 2篇股骨
  • 2篇关节
  • 2篇肺转移
  • 1篇蛋白组

机构

  • 23篇南阳市第二人...
  • 7篇南阳市中心医...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23篇范兆阳
  • 8篇鲜文峰
  • 7篇尹彩星
  • 5篇刘大旭
  • 3篇陈军
  • 3篇刘永西
  • 3篇司海超
  • 2篇王刘玉
  • 1篇严丽华
  • 1篇王荣强
  • 1篇钱国武
  • 1篇张超
  • 1篇李刚
  • 1篇王冬丽

传媒

  • 3篇中华灾害救援...
  • 2篇中国肿瘤生物...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中国伤残医学
  • 2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临床药物治疗...
  • 1篇癌症进展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青岛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羟考酮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肾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羟考酮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肾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n=26),羟考酮低剂量组(Q1组,n=29)、羟考酮中剂量组(Q2组,n=32)和羟考酮高剂量组(Q3组,n=33)。Q1、Q2和Q3组于麻醉诱导前5 min分别给予0.05、0.10和0.15 mg/kg羟考酮静脉注射,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输注。检测并比较4组患者术后即刻,24、48、72和96 h血清肌酐及白细胞介素6(IL-6)、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评估4组患者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术后72、96 h,Q1、Q2和Q3组患者血清肌酐水平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6 h,Q3组患者血清肌酐水平显著低于Q2组和Q1组患者,Q2组患者血清肌酐水平显著低于Q1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术后24、48和96 h,Q3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6 h,Q3组同Q2组和Q1组相比,Q2组和Q1组相比,IL-6、IL-17、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3组与C组比较,AKI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46,P<0.05)。结论羟考酮预处理能显著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AKI的发生率,缓解全身炎症状态,其中以0.15 mg/kg羟考酮预处理效果最好。
尹彩星司海超范兆阳秦洪猛张占琴
关键词:羟考酮心脏瓣膜置换术肾功能炎性因子
足母长伸肌失用在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足母长伸肌失用在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观察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小腿闭合性损伤后出现足母长伸肌失用的患者28例,24例患者确诊合并有骨筋膜室综合征,所有患者经过脱水及切开减张等治疗,随后观察患者的足母长伸肌的恢复情况,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分析所有经过积极治疗后患者足母长伸肌的失用情况,所有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后对足母长伸肌的失用情况进行分析,完全恢复19例,部分恢复6例,未恢复3例,将足母长伸肌恢复情况与患者的病变情况及治疗时间进行综合分析显示,足母长伸肌失用的恢复情况与切开减张的时间及早期进行脱水等治疗有一定的关系,当患者出现足母长伸肌失用后,即按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原则进行脱水及切开减张等综合治疗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结论通过观察发现,足母长伸肌失用在小腿闭合性外伤导致小腿骨筋膜室压力增高早期即可发生,较早进行切开减压综合处理后足母长伸肌恢复较好,同时可以避免其他肌肉受损。据此可知,足母长伸肌失用可作为小腿外伤后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切开减压的指证之一。
王刘玉范兆阳
关键词: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炎灵片对急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炎性指标的影响
2020年
目的探讨骨炎灵片对急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106例急性骨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行骨开窗减压和持续负压引流术等外科处理,同时给予敏感抗生素静脉滴注,注意补充水和电解质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骨炎灵片,2.4 g/次,4次/d。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缓解50%时间及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沉(ESR)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13%和94.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VAS评分降低50%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WBC、N、hs-CRP和ESR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外周血WBC、N、hs-CRP和ESR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炎灵片治疗急性骨髓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促进创面愈合,显著缓解机体疼痛和降低炎症指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范兆阳尹彩星鲜文峰刘永喜
关键词:急性骨髓炎临床疗效超敏C反应蛋白血沉
石斛酚通过NF-κB/PRL-3通路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石斛酚对人成骨肉瘤U20S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用不同质量浓度(10、25、50、75、100、150μmol/L)的石斛酚处理U20S细胞24、48h后,用CCK-8法检测石斛酚对U20S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25、50μmol/L的石斛酚对U20S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在脂多糖(LPS)诱导U20S细胞炎症反应的基础上,再以石斛酚处理,qPCR、WB法分别检测U20S细胞中NF-κB(p65)、TNF-α、IL-6、PRL-3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石斛酚作用不同时间对肉瘤细胞U20S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P<0.05或P<0.01);25、50μmol/L的石斛酚能够明显抑制骨肉瘤U20S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均P<0.01),同时能够抑制细胞中NF-κB、TNF-α、IL-6、PRL-3等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LPS诱导后,U20S细胞中NF-κB、TNF-α、IL-6、PRL-3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1),25、50μmol/L的石斛酚处理后均能够降低U20S细胞中NF-κB、TNF-α、IL-6、PRL-3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石斛酚对骨肉瘤U20S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NF-κB/PRL-3信号通路有关。
范兆阳鲜文峰刘永喜张超
关键词:骨肉瘤增殖NF-ΚBPRL-3
腰椎退行性疾病经后路减压融合术后发生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的预测因素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疾病行后路减压融合手术后发生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的预测因素。方法纳入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患者231例,术后随访24-31个月,观察症状性ASD的发生情况。对症状性ASD和无症状性ASD患者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构成比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做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25例发生症状性ASD,发生率为10.8%。ASD组年龄≥60岁、PLIF手术、椎板切除处理的构成比均明显高于无ASD组(P<0.05);ASD组单节段融合的构成比均明显低于无ASD组(P<0.05),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OR=3.523)、PLIF手术(OR=4.659)是腰椎融合术后并发症状性AS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单节段融合(OR=0.263)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年龄≥60岁、PLIF手术均可显著增加症状性ASD的发生风险;在确保手术预期疗效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融合节段数将有助于避免症状性ASD的出现。
刘大旭张艳锋范兆阳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邻近节段退变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转子间骨折42例
2014年
通过分析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4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治疗效果、并发症和转归。得出结论:股骨近端锁定解剖板作为一种内固定材料,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疗效确切的优点,有助于促进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愈合。
范兆阳刘永西
关键词: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股骨转子间骨折
锌-α2-糖蛋白1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锌-α2-糖蛋白1(zinc-α2-glycoprotein 1,AZGP1)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2例骨肉瘤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骨肉瘤组织中AZGP1表达。所有患者于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随访,截止日期2019年8月31日,均随访满5年,以死亡作为终点事件,记录患者5年内发生终点事件的数量和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影响患者OS的多因素分析。结果:AZGP1在骨肉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77.42%vs 32.26%,P<0.01),AZGP1阳性表达率在不同Eneeking分期、是否软组织浸润和是否肺转移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AZGP1阳性表达患者的平均OS和5年OS率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24.19±2.68)vs(43.07±3.70)个月,P<0.01;18.75%vs 64.29%,P<0.01];AZGP1表达和肺转移是影响骨肉瘤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HR=3.407、3.647,均P<0.05)。结论:AZGP1在骨肉瘤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病情恶性化指标及预后有关,可能是评估患者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刘大旭张艳锋鲜文峰王刘玉范兆阳万全会李刚
关键词:骨肉瘤临床病理指标COX比例风险模型
椎体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疗效,为OVCF最佳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06至2013-06收治的OVCF患者120例,其中行PVP治疗68例,保守治疗52例。对患者疼痛程度采用直观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应用Stauffer-Coventry(SC)功能评定标准对患者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全面评定。分别记录患者入院时,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2周、6周、12周及6个月VAS评分及SC评定结果,并比较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4 h及2周后PVP手术组VAS评分明显下降,与保守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088,P<0.0001;t=5.866,P<0.0001);PVP手术24 h后SC评价优良率(79.41%)与保守治疗2周后(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80,P<0.001);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8,P=0.004)。结论与传统保守疗法相比,PVP能够迅速缓解OVCF患者的疼痛,患者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范兆阳刘永西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保守疗法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一种骨科用快速取钉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骨科用快速取钉装置,涉及骨科手术技术领域。该一种骨科用快速取钉装置,包括绑带机构,绑带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绑带机构前后设置,两个绑带机构包括绑带,绑带的材质包括亲肤材质,绑带的两端重合,绑带的一端内侧固...
范兆阳
文献传递
肺癌患者血清中IL-33表达水平与骨转移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血清中IL-33表达水平与骨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本院39例肺癌患者(未转移组)、69例肺癌骨转移患者(骨转移组)及35例健康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IL-33的表达水平,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中IL-33表达水平的影响因素,IL-33在鉴别对照组和骨转移组及未转移组和骨转移组间的临床效能采用ROC曲线分析。对69例肺癌骨转移患者至少随访18月,采用K-M曲线分析IL-33高表达对肺癌骨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未转移组、骨转移组患者血清中IL-33表达水平分别为(27.58±8.13)ng/ml、(54.61±10.72)ng/ml和(75.59±12.44)ng/ml, 3组血清中IL-33表达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2.27,P<0.001),与对照组和未转移组相比,骨转移组血清中IL-3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临床分期(OR=6.432)、骨转移数目(OR=35.891)、合并其他脏器转移(OR=4.445)均是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中IL-33表达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IL-33表达水平在鉴别诊断对照组和骨转移组及未转移组和骨转移组的AUC分别为0.976和0.81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IL-33高表达的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预后较差(OR=3.121,95%CI:1.211~6.551,P<0.05)。结论 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中IL-3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IL-33可作为肺癌骨转移的一个血清学标志物,IL-33高表达与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
范兆阳尹彩星鲜文峰刘大旭万全会
关键词:肺癌骨转移白细胞介素-33预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