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早期脑损伤
  • 5篇蛛网膜
  • 5篇蛛网膜下
  • 5篇蛛网膜下腔
  • 5篇蛛网膜下腔出...
  • 5篇网膜
  • 5篇下腔出血
  • 5篇膜下
  • 5篇脑损伤
  • 5篇出血
  • 4篇动物
  • 4篇自发性蛛网膜...
  • 3篇动物模型
  • 2篇NO
  • 1篇凋亡
  • 1篇行为学
  • 1篇血脑
  • 1篇血脑屏障
  • 1篇入路
  • 1篇神经内镜

机构

  • 4篇石河子大学医...
  • 2篇石河子大学

作者

  • 6篇范高阳
  • 5篇王业忠
  • 4篇刘祺
  • 4篇赵冬
  • 3篇姬云翔
  • 3篇许晖
  • 2篇姚俊岭
  • 2篇田卫东
  • 1篇袁磊
  • 1篇冯洪涛
  • 1篇郭伟

传媒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5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NO在aSAH后的时相性变化及与早期脑损伤的关系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多种病因所致的非外伤性脑底部或脑脊髓表面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人蛛网膜下腔所致的一种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是最常见的脑血管意外之一,多为动脉瘤性...
范高阳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NO动物模型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1年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高病死率和病残率的三大脑血管疾病之一,影响自发性SAH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是早期脑损伤和血管痉挛等并发症。有学者认为早期脑损伤(EBI)是影响自发性SAH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自发性SAH后EBI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范高阳王业忠
关键词: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凋亡血脑屏障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建立一种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动物模型。方法选用新西兰大耳白兔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36只,对照组18只,空白组6只。实验组采用枕大池穿刺一次注入自体动脉血法建立SAH模型,对照组注入平衡液,空白组仅行枕大池穿刺。在造模后4、8、12、24、48、72 h,观察比较各组动物神经功能改变和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肉眼观察实验组造模后见蛛网膜下腔大量血凝块或血液,光镜和电镜下见蛛网膜下腔大量红细胞,神经细胞水肿、变性;对照组和空白组无异常。实验组注血后出现明显的神经行为学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神经功能评分在8~72 h明显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实验组神经功能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枕大池一次注入自体动脉血法建立自发性SAH模型简便、可重复,适宜于研究SAH后早期脑损伤。
范高阳王业忠许晖刘祺姬云翔田卫东姚俊岭赵冬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颅脑损伤
家兔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模型的初步研究
2011年
目的:建立一种可重复的、有典型神经损伤症状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动物模型,为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EBI)的机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选用新西兰大耳白兔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采用枕大池穿刺一次注入自体动脉血法建立SAH模型。在4h、8h、12h、24h、48h、72 h时间点,观察比较行为学与脑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1)实验组枕大池和蛛网膜下腔内发现大量的血凝块和血液。(2)实验组光镜下可观察到蛛网膜下腔大量红细胞,神经元细胞水肿,电镜下可见胶质细胞空泡样改变,神经元细胞线粒体肿胀,髓鞘内存在空泡和板层分离现象。(3)实验组造模后均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损伤,对照组4h出现典型神经系统损伤表现,12h后恢复正常,空白组未见神经系统损伤表现。结论:枕大池一次注血法是一种简便、可重复的症状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模型,适宜于研究早期脑损伤的致病机制。
范高阳王业忠许晖刘祺姬云翔赵冬
关键词:动物模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行为学
经前额纵裂入路的神经内镜与显微解剖学及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通过对经前额纵裂入路的内镜解剖与显微解剖学研究,为临床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8例成人尸头,取经前额纵裂入路,在显微镜和内镜下对其内部结构进行全程观察。采用经前额纵裂入路手术22例。结果通过显微镜及不同角度内镜,能够观察到鞍区和第三脑室结构。22例中,动脉瘤5例均成功夹闭,肿瘤全切13例,近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1例,无死亡病例,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内镜辅助显微镜经前额纵裂入路对鞍区及第三脑室前部暴露良好,对周围组织损伤小,是切除鞍区和第三脑室前部肿瘤的较佳入路。
袁磊赵冬刘祺冯洪涛郭伟范高阳王业忠
关键词:内镜显微镜纵裂入路
兔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模型的建立及NO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建立一种可重复的、与临床相吻合的症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早期脑损伤(EBI)的动物模型,初步探讨NO在EBI中的作用。方法选用新西兰大耳白兔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采用枕大池穿刺一次注入自体动脉血法建立SAH模型。结果实验组枕大池和蛛网膜下腔内发现大量的血凝块和血液。实验组光镜下可观察到蛛网膜下腔大量红细胞,神经元细胞水肿,电镜下可见胶质细胞空泡样改变,神经元细胞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溶酶体增多。实验组血浆NO浓度于造模后12 h与对照组和空白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性(P<0.01);造模后4 h、24 h、48 h、72 h:实验组与对照组和空白组比较无差异性。对照组和空白组造模后无时相性变化。结论枕大池一次注血法是一可靠的自发性SAH模型,适宜于研究SAH后早期脑损伤,NO在EBI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许晖王业忠范高阳刘祺姬云翔田卫东姚俊岭赵冬
关键词: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动物模型NO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