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德
-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现代科技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本的影响与对策被引量:1
- 2002年
- 随着科技与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现代科技经济开始呈现出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的特征。这些特征对人力资本的影响渗透到了人力资本的各个层面。现代科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促进了人力资本的国际间流动 ,也为人力资本的流动提供了可能的外在体制环境。信息化推动了人力资本投资观念的变化 ,改变了投资方式 ,特别是在教育培训投资和卫生保健投资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 ,带动了对相关产业人力资本结构的不同需求 ,促进了人力资本结构的创新性调整和优化重组。知识化对人力资本的创新能力、人力资本的结构和人力资本的终身教育影响巨大 ,使人力资本不断作出适应性调整和完善。
- 董德
- 关键词:人力资本
- “9.11”以来美国意识形态输出的动力因素探析
- 2012年
- 美国的意识形态输出战略是指美国为维护和实现其国家利益和目标,对目标国施加思想影响的一系列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内容和方法体系的总和,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治性、功利性和隐蔽性特征。自"9.11"事件以后,美国对外意识形态输出呈现出更加强硬的发展趋势。支撑美国意识形态输出的动力因素,主要包括维护全球霸权的国家利益追求、资本主义的扩张本能、传道天下的"历史使命"感和普世主义外衣下的唯我主义等内在思想动因。这些因素交相融合、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形成了"9.11"以来美国对外意识形态输出的总体格局。
- 张玉春董德
- 关键词:意识形态动力因素
- “护生”价值观与“生态文明”的构建--科尔曼《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解读被引量:2
- 2012年
- 科尔曼认为:生态危机的深层原因决不是"浅绿色"环境观所谓的"人口膨胀说"、"技术失控说"和"消费者行为说",而是资本主义"不增长就死亡"的狭隘价值观;只有以"护生价值观"取而代之,"生态文明"的构建才能获得坚实的理论支撑。为我们认识环境问题背后的经济社会及政治原因,提供了新的视角。
- 董德孙越
- 关键词:生态文明
- 论当前我国公共产品双重价值取向的分离——以“民心工程”与“政绩工程”的观点之争为分析基点被引量:6
- 2012年
- 当前,"民心工程"与"政绩工程"的观点之争反映的是政府与民众对我国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认识差异。这种认识差异体现的本质是公共产品供给的政治价值与社会价值分离。政府作为公共产品的主要供给者,由于单向追求公共产品的政治价值而较少关注其社会价值,因而造成公共产品提供的政治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价值分离问题。出现这一问题,既有微观层面上行政人员尤其是主要官员行政价值观扭曲的原因,也有中观层面上政府系统内部片面追求"政绩"而导致恶性竞争的缘故,更在于宏观层面上政府的职能定位与社会关系失衡所致。为达致公共产品供给双重价值的融合与统一,以实现"民心工程"与"政绩工程"的内在统一,应从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体系、树立正确的行政价值观以及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等多个方面来加以纠治。
- 董德张玉春
- 关键词:公共产品政治价值社会价值民心工程政绩工程
- 论美国对华意识形态输出途径的多样性被引量:6
- 2012年
- 美国在重视和加强硬实力建设的同时,非常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坚持用软硬兼施的方式推进其霸权主义战略。长期以来,美国综合运用非政府组织、现代传媒、宗教、外交以及经济等途径,不断地对华实施意识形态输出,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其西化、分化中国的战略目标,试图将中国纳入美国主导的全球治理结构中去,以维护其世界霸主地位;同时为其向全球推广民主奠定基础,为在全球建立一种美国所极力崇尚的单一表现形式的民主价值观铺平道路。
- 董德
- 关键词:意识形态非政府组织传媒宗教
- “9·11”以来美国对华意识形态输出战略浅论被引量:5
- 2012年
- "9·11"以来,美国始终将和平演变作为对华意识形态输出战略的指导思想,奉行坚决反共、全面渗透、主动干涉、充分利用和适度克制的工作原则,采取了多种输出方式,呈现出和平演变与非和平打压、外部影响和内部渗透、政府牵头与多方参与、美国领导与盟国配合等多措并举的特点,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部分人价值观西方化、极少数人成为西方代理人、国家向心力和国家认同有所松动、西方基督教影响有蔓延扩大趋势等后果。
- 董德侯惠勤
- 关键词: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