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锋

作品数:19 被引量:96H指数:6
供职机构: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手术
  • 6篇颅内
  • 5篇血管
  • 5篇颅脑
  • 4篇动脉
  • 4篇血肿
  • 4篇手术治疗
  • 4篇外伤
  • 4篇疗效
  • 4篇出血
  • 3篇动脉瘤
  • 3篇术后
  • 3篇内压
  • 3篇重型
  • 3篇重型颅脑
  • 3篇外科
  • 3篇外科手术
  • 3篇颅脑损伤
  • 3篇颅内压
  • 3篇膜下

机构

  • 19篇张家港市第一...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9篇蒋锋
  • 15篇刘惠祥
  • 9篇沈鸟松
  • 8篇钱晓波
  • 6篇高嵘
  • 6篇徐平
  • 5篇赵旦
  • 4篇肖柯
  • 3篇张立
  • 2篇李建
  • 1篇叶经纬
  • 1篇倪海波
  • 1篇宋小平
  • 1篇惠国帧
  • 1篇孙健
  • 1篇孙晓峰
  • 1篇高明
  • 1篇孙晓锋
  • 1篇胡军胜
  • 1篇姚健

传媒

  • 4篇江苏医药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当代医学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镇江医学院学...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去骨瓣减压术式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对比研究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分析不同去骨瓣减压术式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01—2016-01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n=37)与对照组(n=35)。2组均给予常规的术前治疗,观察组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采取常规去骨瓣减压术。观察2组治疗效果,术后颅内压、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6个月GOS评分。结果观察组良好率64.86%,对照组为40.00%。观察组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GOS评分(4.34±0.44)分,对照组为(3.89±0.43)分。观察组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6.18,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颅内压下降快,值得推广。
孙晓峰刘惠祥高嵘蒋锋倪海波钱晓波李建季东凯
关键词:标准大骨瓣减压术颅脑损伤GOS评分
减速性颅脑损伤的手术体会
2011年
选择2010年3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减速性颅脑损伤患者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16-69岁,平均45岁;从行驶的车辆上摔下11例,跌伤6例,坠落伤3例;伤后1-6 h入院,平均1.8 h;住院1-77 d,平均37 d;主要着力点位于额部3例,颞部12例,顶部3例,枕部2例;
孙健赵旦刘惠祥沈鸟松蒋锋
关键词: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手术
颅内压监测在治疗顽固性颅内高压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在治疗重型颅脑创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后顽固性颅内高压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5例顽固性颅内高压患者进行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并观察疗效。结果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无明显不良并发症,根据颅内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显著的治疗作用。颅内压监测结果与患者预后有关,颅内压越高,预后越差。结论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操作简单、安全,对sTBI后顽固性颅内高压患者动态监测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最大程度提高疗效及估计预后。
肖柯刘惠祥沈鸟松蒋锋胡军胜姚健
关键词:颅内压监测重型颅脑创伤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疗效观察
2010年
目的观察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52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Hunt-Hess分级Ⅰ-Ⅲ级38例,Ⅳ-Ⅴ级14例;行显微手术夹闭48例,包裹4例。结果恢复良好40例,中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4例,死亡2例。结论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疗效满意。
蒋锋刘惠祥徐平肖柯张立
关键词:前循环动脉瘤显微手术脑血管痉挛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68例临床分析
2001年
蒋锋
关键词:老年人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术误诊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被引量:8
2006年
蒋锋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外科手术
早期脑脊液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1
2014年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的出血性疾病,是神经科的急症、重症,可导致患者死亡。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病因,早期通过手术夹闭破裂的动脉瘤、清除颅内血肿,是治疗的关键,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对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也至关重要。脑积水、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夹闭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引起局部脑组织的缺血缺氧,进而发生脑梗死,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旨在探讨早期脑脊液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手术策略的选择提供参考。
高嵘徐平赵旦沈鸟松蒋锋刘惠祥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夹闭术脑脊液引流预后颅内血管破裂术后并发症
颅内外联合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的疗效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颅内外联合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56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加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评估神经功能,分析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结果患者手术均未出现颅内出血及脑梗死的不良并发症。影像学检查显示,吻合血管均通畅,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较术前得到显著改善。患者术后1周mRS评分(2.84±1.46)分,术后3个月为(1.38±1.13)分,低于术前1d的(3.08±1.31)分(P<0.05)。结论联合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
蒋锋高嵘刘惠祥赵旦徐平钱晓波张立孙晓锋李建
关键词:血管重建术烟雾病
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迟发性血肿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分析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继发对侧迟发性血肿的发生机理及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46例术后迟发性血肿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探讨其形成原因及易发征象。结果本组46例迟发性颅内血肿中硬膜外血肿36例,硬膜下血肿6例,脑内血肿4例,死亡10例,手术死亡率21.7%。结论在清除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后,对术前头颅CT检查提示对侧有颅骨骨折及小脑挫伤灶,而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或术后病情恶性变,应考虑有迟发性血肿的可能,宜尽早钻颅探查或复查头颅CT,早诊早治可改善预后。
蒋锋
关键词:外伤性颅内血肿迟发性血肿急性脑膨出
慢性硬膜下血肿38例诊治分析
2006年
目的提高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经CT或(和)MRI确诊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人的临床资料与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8例病人均手术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结果。结论手术治疗是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防治并发症及早期治疗是关键。
蒋锋
关键词:硬膜下血肿诊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